研课标 说教材 说课稿

更新时间:2023-09-12 12:2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研说教材

栾庄小学 张 冉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栾庄小学的老师.很荣幸能与大家交流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说课标说教材。

语文是终身受益的学科,学好语文就犹如拨开荆棘,寻找到一条通向广阔的大道,引领孩子走进文学的殿堂。探索文化,就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灵活驾驭教材。

下面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这三个方面与大家交流。

一、说课标

分为课标总目标目标,学段目标及本单元目标三个部分. 1、总目标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能说普通话。

过程与方法目标要求学生能主动探究性学习,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并能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指培养孩子们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三维目标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学段目标

(1)小学一、二年级为第一学段,在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方面提出了一些目标,要求学生有初步识字的愿望,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对写话有兴趣,能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2)三、四年级为第二学段,课标对于第二学段提出了不同的目标,要求学生有初步独立识字能力,初步学会默读,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能清楚明白地讲出见闻,说出感受和想法,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3)五、六年级为第三学段,课标要求提出学生要有较强独立识字能力,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规范学生口语,培养良好语言习惯,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

课标对于三个学段的目标要求环环相扣,呈螺旋上升的趋势,共同构建了一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生命线。

3、接下来我会针对第二学段及四年级上册教材的目标做具体分析。

(1)第二学段在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目标。

识字写字方面,目标要求2500个会认,1600个会写;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硬笔熟练,毛笔临摹。

阅读方面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积累词语句段,背诵诗文5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

习作方面要求学生乐于表达;能够自主修改错误,并且学期习作不少于16次。

针对口语交际方面目标提出了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的要求。

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要求为逐步放手,多形式展示。

(2)本册书提出了更为详细的目标要求,分别为认会200个会写200个生字,阅读能够理解大意体会情感,积累语言,并能领悟表达方法。习作方面不拘形式自由表达,兼顾写实和想象,能够自主修改习作。口语交际注重形式多样,并体现口语的互动性。

二、分析教材(接下来我想对教材进行分析)

在这部分我打算从教材教材内容、编写体例、教材特点与编写意图三方面进行分析

1、教材的基本内容

本册32篇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从横向上看主要包括自然奇观 、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 、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 、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每个专题包括四篇文章。从纵向上看八个专题体例雷同,按照导语、课例、词语盘点和语文园地四个部分组成,这几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2、编写体例

本册教材的总体特点是全面、整合、导学、开放,下面我将从编写体例方面进行具体阐述。

本册教材在体例上注重学段衔接,循序渐进,意脉贯通。 本册教材由目录、八组专题、选读课文、生字表一、生字表二组成。其中课例共有课文32篇,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14篇。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在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帮助了解相关资料或丰富学生的阅读。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每个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4个是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成语故事”,分别在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两个“宽带网”安排在第五组和第八组,引导搜集、了解有关我国的世界遗产和科技成就方面的资料;两个“展示台”安排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的第三组和第七组,为学生交流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提供舞台。

3、教材的特点及编写意图 (1)编写特点

本册书按照专题组织单元,教材相互联系;

导语导学性能突出,每个单元开始前的单元导读和略读课文的课前导读都明主题、明确要求,综合性学习,自主、合作、灵活、创造主要体现在展示台、宽带网、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这些部分在不同单元的有机整合;

合理练习、学法改变,这一特点在教材里有多种呈现方式: 一是在课文的文前、文中或文后,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读自悟;

二是在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中,安排了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题目;

四是语文园地整合创新,“语文园地”中设置了“我的发现”“展示台”“宽带网”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栏目 ;

五是本书的又一突出特点表现在图文并茂、直观形象,学生能够直观的感知所叙述内容。

四年级上册教材的主要特点,与一、二、三年级教材是一脉相承的。下面结合四年级上册教材的实际,从四个方面加以介绍。

1、关注学生的情感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结合 3、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方法

文前、文中或文后以吐泡泡的形式边读边悟。精读课文后有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提示.还有语文园地的栏目、词语盘点等。同时加强开放性,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引用生活中实例,加深语言文字的理解(如:语文园地四 :我的发现)。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趣味语文)

三、说建议

接着我围绕建议方面展开,其中包括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及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三方面。

1、教学建议

课程标准对于教学的总建议是:

(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国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4)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接下来我将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方面对于本册书的教学建议做具体的分析。

(1)识字写字:严格要求,规范指导;自主识字,提高兴趣。 (2)阅读:抓好课后问题,通过自学指导,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充分利用课文进行阅读能力培养,渗透阅读方法,完成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尽力体现“三突出四环节”; 借助“主题学习丛书”等进行拓展提高,体会语言的艺术达成教学目标;凭借单元后的“练习”总结学习收获,训练习得方法,做到单元回归。

(3)习作教学建议:将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发现写作方法;利用口语交际进行口头作文训练;加大阅读,丰富积累;引导学生修改习作。

(4)口语交际教学建议:提前进行素材的搜集,为口语交际课开展做好准备;教师要有必要的指导,注生氛围的营造,情境的创设;要让学生表达自我,注重学生的自我感受,让学生感受到交流的快乐和收获;活用教材,商量商量,表演表演,评议评议,达到交流的效果。

2、评价建议

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全面落实语文

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按照第二学段的课程目标,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分别为

(1)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2)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3)注重评价功能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4)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

在评价过程中应注重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3、说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从广义的角度来说,课程资源指的是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课程资源的具体内容非常宽泛,教科书并不是教学唯一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了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只是空谈,很难转化为实际的教育成果。小学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主要从课内资源和课外资源两方面具体阐述如何开发课程资源。

(1)课内资源

课程资源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学校的语文课程资源丰富。从人物来说,由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语文老师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要增强主动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提高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学生也是重要课程资源,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的错与对都是可利用的教学资源。

(2)课外资源

课外资源主要指社会资源,包括家庭关系,时事和地方风俗等。

总之,不管是教材资源,学校资源,还是社会资源,都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资源。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9j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