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原理选择题 - 教师版 附答案

更新时间:2023-12-01 10:4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题(2014年)

1.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C) A.达尔文 B.爱因斯坦 C.马克思 D.牛顿

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

A.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 B.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马克思主义伦理学 D.马克思主义人文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条件的学说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D)

A法国唯物主义、英国经验主义、德国理性主义 B.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生物进化论

C.法国历史哲学、英国科学主义、欧洲人文主义

D.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B)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认识论思想

6.马克思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家那里继承的最重要的思想是(C) A.唯物论 B.剩余价值学说 C.劳动价值论 D.辩证法

7.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实践基础和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A)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日趋激化 C.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 D.人类文明成果的最新发展 8.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是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D) A.无产阶级革命学说 B.无产阶级政党学说

C.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 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9.马克思恩格斯曾得出过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的结论。列宁认真总结了当时变化了的新情况,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发生并取得胜利的论断。列宁得出这一论断的理论依据是(C) A.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熟度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

C.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D.民族解放运动的空前高涨

10.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D)

A.它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B.其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具有广博的知识 C.它是无产阶级解放的锐利的思想武器

D.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这种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的关键就在于无产阶级的(A) A.先进性 B.彻底性 C.唯物性 D.革命性

12.以下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表述错误的是(D) A.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 B.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方法论

C.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D.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政治立场

13.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B) A.强大生命力的根源 B.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D.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4.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C) A.强大生命力的根源 B.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D.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5.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D) A.强大生命力的根源 B.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C.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D.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6.邓小平说过:“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D) A.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 B.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C.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D.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1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B)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理论联系实际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实事求是

18.根据对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A)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形而上学和辩证法 D.有神论和无神论

19.根据对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B)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形而上学和辩证法 D.有神论和无神论

20.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实质在于是否承认(B) A.事物是普通联系的 B.事物运动由其内部矛盾推动 C.事物是永恒发展的 D.事物与运动不可分割

21.唯物主义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主要形态不包括(C)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2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A.持续广延性 B.主观能动性 C.运动发展性 D.客观实在性

2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是指(C) A.人类能够实在感知的自然事物 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具体结构 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24.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2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B)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26.鲁讯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C) A.头脑中主观自生的 B.来自人的思维活动

C.归根到底来自客观物质世界 D.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

27.下列关于物质与意识关系的叙述,错误的观点是(D)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依赖于物质

C.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D.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28.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这说明(D) A.意识来源于人脑

B.意识是连结主体和客体的中介 C.意识是客观精神的主观映像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29.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C) A.决定性 B.预见性 C.能动性 D.主动性

30.《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时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记载中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A)

A.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割

C.精神运动时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3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指(B) A.不存在静止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C.运动就是静止 D.物质就是运动

32.“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因为静止是(B) A.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B.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出发点 C.运动的原因和根据

D.运动的一定基础和承担着

33.“坐地日行八万里”的诗句蕴含的哲理是(A) A.物质运动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B.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空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C.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D.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空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3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 (B) A.物质的两种基本属性 B.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C.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 D.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 35.空间的特点是 (C) A.一维性 B.二维性 C.三维性 D.多维性

36.“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从哲学的角度看,这句话说明(C) A.时间的客观性 B.时间的绝对性 C.时间的一维性 D.时间的无限性

37.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是科学的时空观,以下与其不相符合的选项是(D) A.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B.时空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是一切事物的贮藏所

38.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D)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39.马克思认为,实践是(D)

A.人们适应外部环境的本能活动 B.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 C.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自觉活动 D.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 40.不属于实践基本特征的是(B) A.物质性 B.永恒性

C.自觉能动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g6f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