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五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逸夫小学 doc

更新时间:2023-03-08 16:37:05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14-15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相关知识。

教学目标:

1.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扩展分数的意义,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 通过小组交流,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辨证思想,促进学生主动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扩展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扩展分数的意义,让学生理解一个分数可以表示的两种意义。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长方形纸条数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整数除法引入。 课件出示:

我用弹簧和4米长的木条做了2个活动衣架。每个活动衣架用多少米木条?

预设:

生:4÷2=2(米)

2.导入课题:上面这道题的确很简单。下面还有一组题,我们来个思维挑战赛,好吗?

课件出示情境图:

(1)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平均每幅画用多少米毛线?

平均每幅画用多少个圆片?

(2)你能分别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吗? 预设:1÷4=0.25(米) 3÷4=0.75(米)

(3)提出问题:除了用小数表示结果外,我们还可以怎么表示?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观察上面的两个算式的结果,怎么用分数表示呢?能否画出图形帮助验证呢?

小组研究。

(温馨提示:同位可以互相说一说,然后小组交流整理意见,并用几何画板验证,教师巡视时对于理解和表达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逐步建立1÷b=

1(b≠0)模型。 b话题一:汇报研究第(1)题算式1÷4所得。 【预设】:

生1:把1米长的毛线平均分给4幅粘贴画,每幅粘贴画所需的多少米毛线,用算式求问题就是用1÷4,每幅粘贴画用0.25米毛线,也就是

1米。 4

画出图形验证:

生2:把1米长的毛线平均分做3幅粘贴画,每幅粘贴画所需毛线所以1÷4=

1(米)。 41 米

41米,4 1米

??

【师概括】就是把1米长的毛线看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四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可以用分数

(板书:1÷ 4 =

11来表示,这一份就是米。 441(米)) 4话题二:如果我用1米长的毛线做了5幅(或者6个、7个??)粘贴画。每幅粘贴画用多少米毛线?你能用几何画板验证呢?

【预设】

生:就是把1米长的毛线看成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五份,表示

111这样一份的数,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一份就是米。 (板书:1÷5=(米))

555??

【师概括】:由于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一直试下去,但同学们可以继续想象。平均分成10份、100份??时,算式结果和图会是怎么样?如果平均分成b份,每幅粘贴画用多少米毛线?

生:(齐)

11米,就是1÷b=(米)。 bb

小结:分数不但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还可以表示具体数量。 2.动手操作,扩展分数的意义

(1)课件出示,继续研究情境图中的第二个问题:把3个圆片平均分给4幅粘贴画,平均每幅画用多少个圆片?

预设:求平均每幅画用多少个圆片,就是把3个圆片饼平均分成4份,用除法计算,列式3÷4=(板书)

(2)动手操作,探究3÷4的计算结果。

要求:4人为小组,每人当作一幅粘贴画,用手中的3个圆片,动手分一分。看看每人到底得到多少个圆片。

(3)汇报交流,投影展示学生操作结果

1预设:①把一个圆片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4个圆片;把1133个圆片平均分给4人后,每人分得3个4个,3个4个就是4个。

②可以把3个圆摞在一起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

31人分得这个整体的4。再把每人分得的个数拼在一起,得到每人4个。

小结:课件再次演示操作过程,把三个圆片当作单位“1”,平均分成4份,取出一份,也就是3

133个圆片的4,其实就是1个圆片的4,都是4个。

133板书:3个圆片的4=一个圆片的4=4个

1③把2个圆摞在一起平均分成2份剪开,剪成4个2个,再把一个圆平均分113成4份剪开,然后把2个和4个拼在一起,得出每人分到4个。

3.小组合作,深入拓展分数的意义。

(1)课件出示:有5m长的红绸带,平均分给6个女生,平均每人分几米?

(2)小组合作,探究结果。

要求:用手里的绳子代表丝带,动手分一分。看看每人分几米? (3)汇报交流,展示结果。 问题:①每人分几米?如何计算。

5(板书:5÷6=6(米))

5②你是如何得到6米的,把你分得过程向大家展示一下。 155(板书:5m的6=1m的6=6米)

4.独立练习,再次感受分数的意义。

(1)5千克的白糖,平均分成8包,每包重多少千克? (2)汇报结果

5预设:①列式:5÷8=8(千克)

5②8千克的含义是什么?你是怎么得到的。(把1千克平均分成8份,取这

样的5份;把5千克平均分成8份,取这样的一份。)

5.小结

355(1)4块,6米,8千克这三个分数通过刚才的平均分,你对它们有什么

新的认识?

13质疑:3块月饼的4的单位“1”是谁?一块月饼的4的单位“1”是谁?

小结: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分数。

34块可以理解成:把1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3份的数。 把3块

月饼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1.观察,抽象概括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观察黑板上的三个等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发现什么? (2)集体交流得出:

被除数作分子,除数作分母,除号可以转化成分数线。

被除数a板书:被除数÷除数=除数 可以用字母表示为:a÷b=b(b≠0)

讨论:除数不能为0,所以分数中分母也不能为0

2.辨析分数与除法的区别和联系。课件出示表格,学生回答填空。

除法 分数 联系 被除数 分子 除号 分数线 除数 分母 商 分数值 区别 一种运算 一个数 五、巩固应用,拓展练习。

【分层作业:分必做题、选做题和拓展题】 1.必做题 课件出示: (1)算一算。

3÷5= 7÷19= 16÷39= 12÷27=

(温馨提示:练习时不必提醒,让学生自己选择得数的表示形式。如果学生都用分数表示,则有必要在讲评时指出第一个问题的商用小数、分数表示都可以,促进学生通过练习,感悟两数相除(除数不为0)的商有的可以用小数表示,有的用小数表示就不方便,但都可以很方便地用分数表示。)

(2) 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7747÷( )= =( )÷16 ( )÷29=

16()()(学生尝试填空。) 小组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预设】:

(1)学生可能会说根据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想到的。

7(2) 7÷( )= ,除0以外的任何数,让学进一步理解0是不能做

()

除数的,因为根据分数的定义,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如果0作除数(即分母),就成了把一个数分成0分,取其中的几份,这显然是没有意义的。再说,就算可以除,得出一个数,那么用这个数乘以0应当等于被除数,但任何一个数乘以0只会等于0,不会等于其他非零被除数。

课件出示:

(3)抢答:列出算式并用分数表示结果 A 把5千克糖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多少千克? B 把2米长的钢管平均分成5份,每份长多少米?

C 一个4平方米的圆形花坛分成大小相同的5块,每块是多少平方米? 【预设】:学生快速抢答列出算式并用分数表示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及时巩固对分数与除法关系的认识,训练学生准确快速地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并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用于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还应引起学生注意的是A、B、C三题的三个答案都是“量”,而不是“数”,所以都必须带上单位名称。)

2.选做题 出示 “试一试”。

7分米=( )米 23分=( )时 谈话:你是怎样想的?

追问:把7分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可以列怎样的除法算式?7÷10的商用分数怎样表示?23分改写成用时作单位的数,可以列怎样的除法算式?23÷60的商用分数怎样表示?学生能说出从低级单位的数到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

(学生列除法算式,并用分数表示结果。) 3.拓展提升题

应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1)课件出示例题,讨论解题方法。

①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养鹅的只数是养鸭的几分之几? 提问:在这个问题中是以谁为标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以鸭为标准,从“养鹅的只数是养鸭的几分之几”可以知道)

②借助线段图用分数的意义进行分析。 鸭: 几分之几? 10只 鹅: 7只 课件出示线段图?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求7只是10只的几分之几,是把10只看作单位“1”(标准量),平

17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只,1只是这个整体的10,7只是这个整体的10。因此7养鹅的只数是鸭的10。

③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析。 列式:7÷10=

77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0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所以10就相当于7÷10。

④小结: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

比较量即:比较量÷标准量=标准量

(2)练习:动物园里有大象9头,金丝猴4只,金丝猴的数量是大象的几分之几?

4. 全课小结:同学们,不知不觉,已经快到了下课的时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分数可以用来表示除法算式的结果.其中分数的分子相当于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我还知道??

板书设计:

设计说明:

1.亮点:

本节课在学习中注意加强学生的感受,帮助学生归纳学习方法。利用学生的感官认识,由分6个蛋糕到分一个蛋糕到分3块月饼分绸带,再到分5千克糖。使学生认识由浅入深,分层进行,有序地探究,在动手操作与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感受、尝试探究、再次感受探究,归纳探究方法,深化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在建立分数与除法关系这一环节时,我注意引导学生用旧知迁移到新知的学习方法,由学生的回忆到结合自己的感受,用数学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本身就是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良好形成的培养,同时注意结合知识带领学生对知识进行整体认识,将数学知识的学习纳入到一个认知结构中,并引导学生在辨析中区别知识,加深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2.困惑:

用好教材----淡化分数与除法的“形式”。

12教材通过对1÷3=(米),2÷9=(米)探究得出分数与除法形式上的联

39系: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以及用字母来表示这个关系。在以往的教学中,除数教师非常注重这个关系的教学,不仅列出关系式,甚至还列出一张表格进行对比,找出联系和区别。而我认为,将分数看作了一种商后,再去纠结于这种形式上的

联系意义已不大,而这种形式上的联系在学生理解了意义后通过独立计算,在计算中自己发现规律、总结方法。这样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思维的“最近发展区”。

逸夫小学 孙守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f7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