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08小小辛巴的重剑无锋(特别寄送7)

更新时间:2023-03-08 09:0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小辛巴的重剑无锋:特别寄送7(2015.09.08)

各位兄弟、妹纸:

想不到牛市这么快结束,原打算逃顶之后就各奔东西,天各一方,结果没有逃成,只能灰头土脑地又回来,继续与大家共度熊市。

也好,很多朋友都是和我在熊市中后期认识(主要是在2011年以后),更晚的一些甚至是到2015年牛市顶部才结识,这些朋友大部分都没有像我一样经历过2008年那样普跌80%的破产式大崩溃,存活经验差,因此,再陪大家一段,相当于走了一个完整轮回,希望下次能够在真正的大顶前后分手。

这次所写的内容,也算是对重剑的完善,因为重剑是写在熊市中后期,对于牛市中后期与熊市中前期的衔接应如何应对,却很少论及。补充该部分内容,可以循环应对完整的牛熊周期。

一、反思错误

一直想对卖出和止盈做深入研究,因此,特寄6作了探讨,遗憾的是,那是一个完全错误的方向,所以我也遭受了重大损失。

随着市场的日益庞大,参与主体的日益复杂,多空对决的日益惨烈,各种老经验都可能失去作用,常用的老办法如:跟庄、看机构、听党的话、跟着大势走……可能无法再在适应新的市场。而在逻辑混乱、理念扭曲到极致的市场,即使是均衡布局,如果不能及时逃顶,也会遭受灭顶之灾。

2015年上半年,我对创业板高估得可怕的行情是充满警惕的,继尔对各种不抗跌的周期股进行了调整,逐渐转换到了两市最低估值的银行股上,一度曾经把银行股的仓位提升到60%以上,加上20%左右的保险和券商,金融股的占比达到80%。当时觉得自己是不是疯了,我从来不会把一个行业配臵到这么高的地步,但是,在当时普遍高估的情况下,既不想错失大牛市行情,又害怕高估风险,想在低估值的股票上坐等风水轮流转的补涨,似乎也只能这样配。

事后来看,如果真的这样配,虽然是因市场扭曲得无处可去,而被迫如此集

1

中,但是,最后结果也不至于太差,好歹在2015年7月初的崩盘时刻,银行是比较抗跌的。

问题是,如此高配某个行业是有违我的布局原则的,加上银行一直不涨,牛市各种踏空也逼得我不得不有所分散,因此,2015年5月中旬,我决定调整40%的仓位到消费股上,银行与保险仍保持60%的仓位,这个策略本身来说,还算中等,刚开始还吃到了牛尾巴,马上就有了短期百分之三、四十的升幅,但一个半月后,崩盘却来了。

策略本身还不是太差,太差的是我的选股,过于集中在好想你了。好想你是消费股,在熊市中估值会比较高,但是,我忘记了它的业绩仍未好转,即使一季报有所好转,但是,用市盈率来衡量是偏高的,而在熊市下杀初期,还未实现反转的困境消费股是得不到资本市场认同的。

相比而言,已经反转的江中药业就能得到市场认可,而正在困境反转的安琪酵母也相当抗跌(随后在大跌中及时宣布中报业绩大幅增长更是稳定了军心),而好想你却不然,是搞出了一个高位增发(后取消),但是,发展道路却要走回专卖店的老路,市场显然不认同。

如果当时我不那么主观,稍微分散点,分散到好想你、克明面业、安琪酵母等上,损失会少一些,可我再次中了魔咒,往最看好的股票上集中,偏偏却挑中了最差的那只。

集中是把双刃剑,对了赢很多,错了输得惨。

虽然在下跌中,我多次减持好想你,但仍保留了不少,最后等到好想你的中报业绩出来,发现营收虽增长,但净利润却不行,只好斩仓了。当时卖在地板上,一卖完,好想你马上就反弹,很多人看了不理解,但我不好多说,怕形成更大的卖压,因为正常来说,在熊市的前期下跌中,没有低市盈率作支撑的困境股会跌得无法想象,虽然当时基本卖在最低点,但是,为了使整体仓位不再受到难以预

2

计的损失,再惨也得杀。

在那段时间,我通过在市场整体反弹中不断减持各种股票,仓位最终降到了15%左右,持有的主要是东阿阿胶,我自己的帐户及三、四个亲友帐户,目前比最高值分别损失了20%-30%,还好无一亏损,或多或少地都有赚一些,同期沪深300指数的跌幅为37.5%,整体表现略好于指数,也就是及格水平吧。

二、错误原因

观察我时间较长(从几年前的熊市到这轮牛市)的雪球网友@电疗哥 评价我:“熊市用最保守的方法分档买入,牛市用最激进的方法猛干,是优秀交易者的特质。辛巴大格局在那里放着,熊市底部区域干得相当漂亮,牛一干得相当漂亮。只不过,牛二及熊一期间,个股跟市场不合拍,跟指数持平,大家就接受不了。至于吗?攻击辛巴的股友中,有几位指出,辛巴的百箭1号组合,大致跟沪深300指数同步。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主动投资呢?这种说法,其实反过来也证明,辛巴的系统,有强大的生命力。为什么这么说呢?扪心自问,这一轮牛市发展到今天,有几个人的投资组合,跟上了沪深300指数?根据雪球组合的比较数据,只要跟上沪深300指数,就跑赢了90%的投资者。辛巴的百箭1号,跑赢了92.39%的组合,可谓是错了还能赢的典范。”

对于@电疗哥 的正面评价,我非常感谢,但是,只有正视自己的错误才能跑得更快,为此,我总结了一下牛二、熊一的失误原因。

错误总有原因,且正误互为因果,错误只有在事后放大了很多乘数,才被确认为错误。没有永远正确的策略,市场总是把能取得超额收益的某种策略平庸化,那些一直不变的策略,最终结果要么是被消灭,要么就是跟市场平均表现差不多;而一直在变的策略,最终要么是多做多错,要么还是跟市场平均表现差不多。

我在牛市中后期与熊市初期的错误,概括起来就是:“不敢追,失行情。涨得少,不想跑。”

3

在2014年10月份,我确认牛市来了以后,迅速改变风格,大举建仓券商股,很多老朋友觉得我发疯了,那是因为大家不知道我在牛市中的表现,牛市敢搏才是正确的作法(尤其是早期更应如此),那一波我不少券商股赚了两、三倍。但是,对于超额利润,市场是不会接受的,它很快就会使得该策略失效,而我却还抱守着券商股不动。

简单地长线持有,不轻易逃顶,是能够赚到非常多的长线利润,但是,正误互为因果,很赚钱的经验可能成为很不赚钱的陷阱,行情热点已经转移,我却仍抱持着它不放,然后就坐看着一直踏空的牛市,还在非常坚持、主观地等待风水再次轮转到,直到券商股彻底掉头向下,我才迫不得已地卖掉,这个时候,我知道牛市还没有完,但是,从券商出来后,看过去的满眼都是高估的股票,虽然知道它们还有行情,却不敢追入。

失掉行情只是不赚钱,本身并不会错,对于已经赚到尚可利润的保守交易者来说,不追高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它带来了第二个后果,“涨得少,不想跑。”熊市开始时,很多人都无法确认,大多会把它当作牛市的正常调整,如果赚得多的人,即使是面对调整,也会选择先卖出,而赚得少的人,其选择往往是硬扛。

我之所以五千点不逃顶,恰恰是因为习惯了赚取长线利润,而对于新调入的银行股只涨一点点很不满意,对于最后调入的庄股只涨百分之三、四十更不满意,所以,该跑不跑,坐看着利润丧失殆尽还不跑,直至套牢,而理由往往是用来自欺欺人的“价值低估,长远获利空间很大”。

可是,我们嫌赚得少不逃,不代表其他人就不想逃,熊市下杀时,低估的可以更加低估。当我们过于主观地爱上长线持股,并以此为理由自己蒙上眼睛时,大众却可以毫无节操地唾弃这些爱股,然后爱得越深的人,受伤也就越深。

正常来说,顶部换股,是为了回避风险,赚取牛市最后利润。但是,这样做容易犯很多主观错误,例如我们一直凭老经验等所谓的低估值大蓝筹的牛三行

4

情,就是一种主观错误。而在牛顶换持消费类股试图用长期收益来防御,也有很大可能犯主观错误,因为熊市初期下杀时,即使是防御股也会有较大下跌。

在股指高位做长线投资绝对是愚蠢的投机,得到的下场就是投机失败。 在投机的位臵,只能遵循投机的作法,否则还不如不做。

根据股指位臵,感觉面临调整时,最好的作法还是戒除贪念,空出现金;次好的作法,是买入ETF指数基金(指数涨幅刚达到50%左右,向上还有较大空间,天朝牛市的指数涨幅大多在100%以上)。

而从市场大循环的不同阶段而言,交易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能力及对研究对象的把握程度,将主动投资与被动投资结合起来。

根据牛熊大循环的四个阶段划分:

1、在熊市后期及底部区间,万法皆灵,不管是主动地选股投资,还是被动地指数化交易,长远来看都是对多错少。(我在重剑与百箭中所用的买入法,主要在这个阶段适用)

2、在牛熊转换的上升期,高手主动地抓强势股行情,低手主动地碰运气,都可能跑赢指数,这时候,应多做主动的个股突破行情,被动的指数行情可以做为辅佐。

3、在牛市的中后期,行情精彩纷呈,股神遍地,弄潮儿猛追疯牛,而保守的交易者(如我),牛一表现已经出彩,持仓大多已大获全胜,则应牢记@sosme 老师说的话:“牛市是用来兑现利润的。”“不是用来争强好胜的”(后面这句话是我加的),不断把超涨但即将进入调整期的持股,换到指数ETF上(通常其他股票可能觉得高估,不想买,但是既然牛市趋势仍在,指数只要不高估得离谱仍会持续上涨,可以避免因个股估值过高不敢进入的心理障碍,主要是担心突然见顶连续跌停跑不掉)。我当时不愿意将已经走横的券商股换掉,主要就是因为个股普遍高估,没什么可买的,最后是因券商股已经开跌了,才迫不得已更换。

这样,随着手中的超涨股越来越少,剩下的不是仍待补涨的少量低估股,就是不断向上加码的指数ETF,用越来越难以超越的牛市指数来守住既得利润。同

5

说明并不完全是在硬拉指数,还是有搞点简单明了的价值取舍的。

期间,调整了领导班子的国家队,并不怎么管其他小股票的大跌,爱怎么死就怎么死,本来阅兵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以神创板为首的股票在中午收盘前已经开始了反弹,这个时候,大权重股正常应该去休息,没必要再凑热闹,但是,以工商银行为首的四大行却照样不管不顾地大肆拉升,马上引发的小股票群体的再次跳水,有不少是以跌停报收。

这种动向,有人说是国家队在秀肌肉,实际上,是在争夺未来市场方向的主导权,让市场搞明白谁是老大,以前公募基金主导的神创板牛市,两边别苗头时,神创板跳起来时,走弱的肯定是主板,而这几年来,相当多机构的主要对冲策略是一边用股指期货做空权重股,一边集中资金拉小票,既赚对冲收益,还能搞不少老鼠仓,也就是这帮主体,搞得整个市场乌烟瘴气、黑幕重重,以致于没人相信价值,更没人相信领导层,只相信资金实力与概念炒作,真话没人信,导致国家公信力彻底丧失。对于天朝王治来说,亏钱是小事,失去公众信任才是真正要命,因此,市场有必要以正确理念重建公信力。至于什么成长、创新,都可以放在一边,没有民意基础,搞再多的花头,都是空的。

国家队这种暴力操盘教育手法,虽然让已经习惯了市场炒作的绝大多数人不适应,但是,成功的概率却很大,因为市场注定是少数人赢利的,绝大多数人都是看错行情,只要国家队坚持这种风格,不再搞什么荒谬的普遍临幸、雨露均沾,就会得到市场部分人的认同。而从这阶段的表现来看,相当多较有长期价值的老牌绩优股开始响应,不跟随市场下跌,慢慢企稳,有相当多的伪军还冒充中央军偷偷进场吸货,市场风格转换有望形成。

节后,借口搞阅兵行情大举吃货的机构们也许会先休息一下,毕竟这种明目张胆的吃进,抬高了不少绩优蓝筹的价格,阅兵之后利用市场的集体看空心理,顺势打压洗盘一下,有利于清除不稳定的短线获利筹码,也让部分转而看好后市的人观察、确认筹码被搜集锁定后的缩量企稳,从而为更多的同盟军加入创造条件。

因此,从乐观的角度考虑,救市成功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市场极有可能在2850点至4850点之间来回震荡两年,尔后在2017年创出历史新高。

悲观有悲观的预算:

伟大先烈曾经教育过我们:“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命苦不要怨政府。因此,

11

我们也得做最坏推算。假设全球危机暴发,市场大崩盘,各大股指暴跌。但是,我们也说过,股指是不可能跌到零的,个股没有底,股指却是有底的。所以,最坏打算就是要算极限下跌会到什么位臵。

根据跨度几十年的长期趋势分析,中国的上证指数、美国的道琼斯指数、香港的恒生指数的股价图分别如下:

1、上证指数的支撑位大约在2300点左右,2015年9月2日收盘3160点,距离目标位跌幅27.3%。

如图6:

道琼斯指数的支撑位大约在11500点左右,2015年9月4日收盘16361点,距离目标位跌幅29.8%

如图7:

恒生指数的支撑位大约在16000点左右,2015年9月4日收盘20840点,距离目标位跌幅24.3%

如图8:

从目标跌幅来说,大体相当,相互确认。美国最强,开跌最晚,因此,离目标位也就相对较远,而香港最弱,跌得最深,因此,离目标位也就相对较近。

综上,倾向于市场主要是在2850点到4850点震荡两年,但得提防跌到2300点最小可能性。

12

四、应对策略

长期震荡市是最难做的,因为对于想买的人来说,股票估值既没有跌到非常令人满意的程度,可以让人大举买入做多,不买的结果可能就是错失行情,指数涨到一定高位,被逼空得没办法,害怕牛市突破,贸然杀入,结果被套;另外一方面,对于持股想卖的人来说,估值也没有高到太离谱的程度,让人可以下定决心离场,涨到一定位臵舍不得卖,然后就是一路跌,跌到实在受不了,想说等估值绝对便宜再来,一狠心卖了,可能就卖在地板上。做多、做空的人都不好受。

印象中,1997年到1999年的来回震荡中,我当时根本就没赚什么钱,跑来跑去都是错,到了2001年才赚了些小钱。

震荡市的难题在于个股机会不好把握,经常是少数股票管一小波上涨行情,但在熊市氛围下,也涨不了多少;而另一大批股票却跟行情反着来,不涨还跌,在震荡寻底。大震荡市的本质就在于大背景支持长期走牛,下有支撑,所以无法深跌去泡沫,但是,个股估值过高得不到市场认同,因此也涨不动,而等到市场震荡了两年,高估的股票大多跌到了支撑位,企业的两年成长慢慢消化了部分股票泡沫,并为股价上升重新提高了动力,由此开启了创新高行情。

那么,面对这种行情,能够安然度过的方法,只有两种:

1、遵从价值投资原理,选择具有一定成长性、快销属性的酒药品种,长期持有,不做波段,到达到三低:指数低位、估值低位与股价低位的三合一状态,就加买。运气好的话,可以大大跑赢不上不下的指数,且这类股票经过两年的熊市业绩增长神话,在之后的牛市创新高行情中能够卖得个登峰造极(可惜的是,目前符合这一要求的品种太少,传统的熊市牛股如天士力、云南白药、中恒集团、青岛啤酒等都业绩增长下降,茅台是有业绩复苏迹向,但是能否持续还得打问号,目前唯一达到我最低标准的只有东阿阿胶,备选按照估值由低往高排,依次为:科伦药业、以岭药业、青青稞酒、百润股份、黑牛食品、金字火腿、永辉超市等,相关熊市牛股的扩展知识可详见重剑的稳定增长股章节)。

13

缺点是,一旦挑错了股票,可能会震荡盘低,不断赔钱。精选个股的能力要求比较高。

2、根据市场特点做波段,买指数ETF做波段行情,既可以防止踏错板块(震荡市里绝大部分人都踏错),又可以防止看错行情,股市大崩盘一路跌到2300点所遭受的巨幅亏损,即使是从3100点买入上证50ETF(代码:510050),跌到2300点,最多也就损失25%,但是买个股的话,可能会损失50%。

缺点是,上涨时很难跑赢指数,因为你本身就是指数。波段操作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如果能够在每一次较大幅度的下跌前先下车,那么就能用指数跑赢指数。

既然确定市场以横向震荡为主,且风格主要是以上证50为主导的蓝筹行情,其他小盘股大多是震荡走低,指数波动区间在2850点到4850点之间,不排除跌到2300点的可能。

对于震荡行情,满仓操作不可取,如果万一跌到2300点,甚至更低,还是会损失惨重,不参与行情比较理智,但是,没有熊市调整期收集的低位筹码,等到牛市确认再入时(再创新高的行情涨幅并不大),获利并不多。轻仓参与是比较可取的。

以比较均衡的设臵(50%仓位),来举例说明在上涨与下跌中的机遇。 假设在3100点建仓了50%的仓位,按照向下、向上、走平三个方向分析: 1、如果全球大崩溃真的发生,导致最坏预期出现,指数下跌25%到达2300点,甚至更糟糕一些,下跌30%到达2200点,50%的仓位如果以抗跌的绩优股与指数ETF为主,跌幅也就跟指数跌幅差不多,那么50%的仓位损失25%,会给总体账户造成12.5%的损失,但是帐户却保留了一半以上的现金,并没有损兵折将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再抄底做一个大牛市回来,能赚很多钱。(概率较小)

2、而万一行情居然变成了牛市,50%的仓位虽然是踏空了行情,但收益至少会好过存款与债券收益,更是好过了错失行情的极度悲观者。还有一点潜在好处是,因为一直有仓位在,并没有对市场生疏,真的来行情时,反而能够看准,敢

14

于投入。(概率极小)

3、而如预期地走成了最具可能的震荡行情,那么,由于早有预期,思想明确,思路清晰,做起波段来不会患得患失,别人总体而言是横向波动,我们则能不断积累利润,从而为将来在低位收集更多的长远筹码创造了更有利条件。(较大概率)

五、我的计划

根据前面所分析的总体思路,轻仓操作(原则上第一年不超过50%仓位,第二年不超过70%仓位),以两类股票的不同操作手法应对,一为长期持有熊市牛股,二为用ETF指数基金做波段,应对2850点到4850点之间的长期大横盘震荡。

近期策略:

1、等待3100点以下的地量地价机会建仓30%-40%。(注:以下仓位均包含已有的16%仓位。)

阅兵维稳行情结束,国家队拉高权重股的涨幅已高,再度逼空的消耗过大;而节前公布的期指新规据说废掉了期指交易,看多的说千股涨停,看空的说现货大跌,莫衷一是,总体而言,市场氛围偏空;而近期国际机构凶猛地作空香港股市,AH的溢价率达到历史最高值附近,A股蓝筹跟随下调的压力较大;美股周末下跌,整体而言,集体看空心理偏盛。

如图9:

15

在3100点之下,市场回落时出现地量水平,先建仓30%-40%,可能东阿阿胶与上证50ETF各一半,哪个跌得多,就建得多。

地量,计算标准有很多,中长期的一般是考虑近期大顶的三分之一,较灵敏的,则考虑最近一个小波段峰顶的二分之一。

上证近期峰顶量为2015年8月28日的4.43亿手,如果指数在3050点处横盘或小跌到3000点以下,但不创2850点的新低,量萎缩一半到2.2亿手以下,我就可能开始建仓行动,争取一、两日内完成计划。

2、如若一直不明显缩量且连续下挫,则采取分档法建仓 2850点上下,建仓30% 2450点上下,加仓至40% 2250点上下,加仓至50%至60%。

3、如真的千股涨停,一路狂奔,则静心等待市场回落到3100点以下的地量地价企稳日,再参考第1方案建仓。

对于未来,可怕的不是下跌,下跌只是带来了更好的暴利机会,但是,我们需要记住的是,盈亏本同源,没有超低的价格就没有超额的利润。

而超低的价格需要我们用非常谨慎的态度,严格的仓位管理,以及准确的估值分析,才能恰到好处地捕获,其过程虽然艰难而漫长,但却是证券研究的乐趣所在。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祝兄弟、姐妹们好运,特寄8再会。

小小辛巴2015年9月8日写于鹭岛百家村

16

附赠一个建仓假想图,不一定会照此操作,供参考。

1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kqm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