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农村金融研究的理论综述

更新时间:2024-02-13 07:03: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农村金融体系完善文献综述

专业文献综述

目:

名:

院:

业:

级:

号:

: 建立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思考综述 曹青 经济管理学院 金融学 金融09231309428 潘辉职称:副教授

2011年 4 月 14 日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题 姓 学 专班学 指导教师

关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思考综述

曹青指导老师:潘辉

摘要:农村金融体系是一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金融体系在农村地区的运行和发展。从理论内容上讲,农村金融体系应该包括一系列内涵丰富的金融组织形式和服务品种,如银行信贷、结算、保险、证券、信托投资理财等。良好的农村金融体系能够有效调节农村资金、满足新金融需求,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我国人口的5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服务于农村经济的农村金融系统也有较大发展,但现在农村的金融资金还不够庞大,不足以支撑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分析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体制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多元化农村金融体制的对策,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农村金融体系 新农村建设 金融支农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Rural Financial System

Cao Qing Pan Hui

Abstract:The rural financial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one country’s financial system. It is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system in rural area. In theory, the rural financial system should include a series of financial association and kinds of services, such as financial credit, settle accounts, insurance, financial securities, affiance and so on. A good rural financial system can adjust rural funds, satisfy financial demanding and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village. China is a large agricultural country. 56 percent of China’s population is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not only China’s rural economy but also the rural financial system has made a great development. But rural financial funds are not enough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new village to analysis issues of rural financial system and come up with measures of construction of pluralism rural financial system.

Key words: the rural financial systemthe construction of new villagefinancial supports of the village

从理论内容上讲,农村金融体系应该包括一系列内涵丰富的金融组织形式和服务品种,如银行信贷、结算、保险、证券、信托投资理财等; 从地域上讲,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农村金融体系是指县及县以下为农户和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或金融活动。因此,综合农村金融体系的理论内容和地域界定,农村金融体系范畴是指,在县及县以下由若干银行业金融机构或活动组成的为农村经济发展融通资金的金融组织体系(李保颖,2007.4)。农村金融体系的功能与金融体系的功能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是把储蓄者和投资者根据环境、基于自身偏好所分散做出的分散化金融决策加总为社会集中的金融决策,从而使现代化经济发展成为可能,主要功能包括转移经济资源、聚集和分配资源、便利清算和支付、风险管理、提供信息和激励功能(张微娜,肖诗顺,2010)。从我国农村金融的现实看,还存在地区发展失衡、农村金融市场化程度低、农村信贷风险大、农村资金供给不足,有效需求受到压抑等问题(齐明,2007)。

一、国内外农村金融理论

(一)国外农村金融理论

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罗纳德·I·麦金农和爱德华·S·肖于1973年相继出版了《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和《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两本书,标志着现代金融发展理论的形成。他们在书中提出了著名的“金融抑制”论断,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欠发达归咎于金融抑制。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金融抑制” ,使得经济与金融发展处于相互制约的恶性循环状态,并提出了“金融深化”的政策主张。在实践中使得“农村金融市场理论”取代了“农业信贷补贴理论”。在其后,赫尔曼(Hellman)和斯蒂格利茨(stiglitz)的“金融约束”理论指出了市场的不完善性以及政府干预农村金融发展的必要性。进而使得在实践中“不完全市场理论”逐渐替代“农村金融市场论”而占主导地位。

(二)国内农村金融理论

李人庆(2000)认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作用的发挥,不只取决于价格机制或是自由化程度的高低以及金融体系自身的完善,还取决于其所存在的社会经济背景和外部环境,因此提出要改善制度环境,促进农村金融的深化。李静(2002)主持的“中国农村金融组织的行为与制度环境”课题,指出为了推动农村金融的发展,应适度开放市场,允许新的符合条件的、产权明晰的民营性质的金融组织加入农村金融机构,以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适度竞争,通过竞争促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农村金融的发展。国家制定相关的秩序政策,在适度的管制下,建立农村金融市场公平,公开,有序的竞争,以一个平等竞争的制度环境,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秩序的形成。张杰(2003)认为,农村金融供给的缺乏是由于金融体制改革落后造成的,即体制内金融机构所提供的借贷远不能适应体制外产生的金融需求。何广文(2004)认为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的中小经济主体的市场生存竞争能力差别很大,对金融机构的服务需求也不相同,因此在农村金融方式选择上,应该坚持多样化的道路。翟书斌(2004)认为目前我国农村的金融抑制比较明显,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不健全,农村经济发展缺乏稳定的“组织基础”,制度建设滞后;农村金融市场发育滞后,金融市场运行不规范,金融体系运行效率低下:农村金融融资规模小、力度小,滞后的农村金融与农业产业化发展需求矛盾。

二、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历史演变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演变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年-1993年)农村金融体系恢复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和成立新的金融机构,形成农村金融市场组织的多元化和竞争状态。

第二阶段(1994年-1996年)建立系统性农村金融体系阶段.

在第一阶段改革的基础上,这一阶段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能够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及时、有效服务的金融体系。具体来讲就是这一体系应当包括以乡镇工商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商业性金融机构,以农户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合作金融机构,以及支持整个农业开发和农业技术进步、保证国家农副产品收购以及体现并实施其它国家政策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第三阶段(1997年-2002年)清理整顿阶段.

在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和1997年开始的通货紧缩后,在强调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同时,对金融风险的控制也开始受到重视,客观上强化了农村信用合作社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

第四阶段(2003年-今)进一步改革阶段.

这一阶段,国家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确定到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上,进入2003年以来这一政策趋势日益明显且力度不断加大。(齐明,2007)

三、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问题的研究

关于农村金融体系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孙培宽(2006)认为,第一,我国农村地区资金外流问题比较严重,信贷支农资金不足问题困扰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第二,商业性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有限,起不到应有的促进和保障作用。第三,作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潜在的风险仍很突出。第四,农村地区金融发展的不平衡,使农村信用社的改革难以形成统一的发展模式。第五,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与抵押担保制度的矛盾制约了农村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第六,农村地区征信工作起步较晚,信用体系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三农”贷款的取得。第七,农业保险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对农业生产起不到应有的保障作用。第八,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弱势化发展,制约了其业务的创新和电子化水平的提高。第九,统一的金融监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村金融服务效能。

中国建设银行的吴霞红(2010)认为,就近年来农村金融发展变化来看,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网点覆盖面收缩。第二,涉农金融机构农业信贷投入力度相对减弱。第三,涉农金融产品单一,金融服务水平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和发展需要。第四,吴霞红也认为我国农村金融资源外流严重。

宋根节(2008)认为,目前中国基本上形成了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并存的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农村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仍然不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较为薄弱,农村金融机构不健全,农业保险发展滞后,阻碍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金融服务方式落后,农村地区资金大量外流,农村贷款严重不足,金融资源在城乡之间的不合理配置背离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影响着当前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四、完善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对策研究

齐明(2007)认为,加快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包括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对农业的政策扶持、放松农村金融管制、合理引导农村民间金融合法化以及一个良好的法律监管环境,并且需要理顺政府干预与金融市场发展的关系。

罗胜强(2006)认为,小额信贷的发展能够为经营型小农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帮助,同时,通过针对不同需求主体的提供不同的金融服务,使维持型主体向经营型主体转化,经营型主体向市场型主体转化。具体来说,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化解乡村债务,增加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完善农村地区金融立法,加强金融监管;深化金融改革,注重金融机构自身的健康发展;引导和扶持农村非正式金融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农业保险体系。

李建国、刘淑萍(2007)认为,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应该第一完善农业政策性金融,包括将农村信用社纳入政策性银行范畴、改造农业发展银行和扩大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范围;第二,放宽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管理和限制;第三,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发挥其支农主力军作用;第四,改革邮政储蓄制度,遏制资金外流;第五,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农村金融改革创造良好环境。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服务“三农”始终是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而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滞后发展己经导致了农村金融运行效力低下,致使农民需求得不到满足,服务“三农”的任务不能很好地完成。我国在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方面还缺乏经验,不仅如此,农村金融体系所处环境—弱质农业、弱势农民、薄弱农村,严重影响了它的健康发展壮大,造成它病弱、脆弱(雷启振,2009)。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农村信贷资源不足、农村金融资金外流等等。在构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上,我们应该想方设法以较好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在完善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小额信贷、遏制农村资金外流等方面下功夫,努力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加快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 李保颖. 对构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探讨——基于新农村建设中金融需求和金融供给的研究[J]. 西南财经大学,2007,(4).

[2] 张微娜,肖诗顺. 基于金融功能观的农村金融体系研究[J] .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5)

[3] 齐明.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问题研究[J]. 东北财经大学,2008,(5).

[4] 罗胜强,构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思考[J],华中师范大学,2007,(3)

[5] 罗纳德·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

[6] 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

[7] 张杰.渐进改革中的金融支持[J].经济研究,1998,(10)

[8] 孙培宽.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研究[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9] 吴霞红,浅淡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J],中国商界,2010,(12)

[10] 李建国,刘淑萍.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体系建设[J],河北金融,2007,(3)

[11] Jacob Yaron etc. Rural Finance-Issue, Design, and Best Practices, The World Bank, 1997:58~136

[12] 雷启振.中国农村金融体系构建研究——基于“三农”实证视角[J],华中科技大学,2009,(6)

[13] 宋根节.农村金融体系现状及其完善对策[J].三农问题研究,2008,(10)

篇二:农村金融外文翻译文献综述

农村金融外文翻译文献综述

(文档含中英文对照即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农村金融发展不会促进经济发展吗?

来自尼日利亚的实证

摘 要:强劲的经济发展是不可能没有金融深化的,尤其是在欠发达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大多数民众居住的农村社区。本文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对尼日利亚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选用了1980-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Johansen和 Juselius的协整检验,以得出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因此,用动态普通最小二乘法( DOLS )方法揭示尼日利亚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协整检验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发展与尼日利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关系。此外, DOLS结果发现农村金融发展与尼日利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它在这项研究中得到证实,农村金融作为全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提高农村生产力的信贷可以减免弱势创业者的负担,从而使他们能够对尼日利亚经济的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此外,本研究建议除其他事项外,对于农村生产的信贷分配的障碍应减少到最低限度。

关键词:农村发展;信贷分配;金融发展

1 引言

包容性增长的理念,促使第三世界的经济体发起,实现变化的政策和规划旨在将瘫痪的经济代理人转变成积极的人员来提高他们的经济增长。尼日利亚政府也不例外,政府促进包容性增长通过尼日利亚中央银行(CBN)运用双广义目标金融包容策略。首先,要将无银行帐户的民众绝大多数在农村社区成为金融体系的活跃成员。其次,它也强调在农民负担得起的成本上,提高农村居民的信贷可得性。不幸的是,在使用金融包容性策略如村镇银行和农业信贷保证计划等等,没有达到目标受益者。一方面,一些确定为负责非洲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表现不佳的问题包括过度管制,监管不力和人才缺乏(Aliero,2009)。另一方面,该方案在那时间会受政治因素影响(Ibrahim和Aliero,2012)。

尼日利亚历届政府都提出了结构调整计划的几个扶贫方案(SAP)通过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战略(需求)转换到议程。然而,这些方案都没有达到他们的

目标的目标(Ibrahim和Aliero ,2011) 。例如,从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的失业率为23.9% ,和2010年的21.1%、2009年的19.7%相比农村地区的 25.6 %高于城镇的17.1% 。在尼日利亚贫困和失业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在其他方面,可能与农村缺乏足够的资金存取有关。(Aliero,Ibrahim和Shuaibu ,2012)。有人认为,金融发展具有降低失业率的能力。正是沿着这条线Dromel,Kolakez和Lehmann( 2010)认为,私人信贷(这是金融发展的一个指标)将持续显著降低失业率。这导致Aliero和Ibrahim( 2012)预测认为,提高获得正规金融服务,特别是农村群众的信贷,不仅有降低失业率的能力,而且是发展中国家减少贫困的一种途径。

在金融发展突破中强调,欠发达的国家(最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可以通过自下到上的干预主要是由人来实现。首先,最不发达国家的民众绝大多数都居住在农村地区,小部分居住在城市。其次,历史表明,在最不发达国家选择了城市化的项目(自上而下干预)之前,整个国家处于通过稳步发展为经济繁荣的简单格式。据我所知,没有利用时间序列分析的技术对农村金融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过研究。本研究通过揭示农村金融发展对尼日利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填补了空白。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论文分为五个部分,包括引言,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第三部分包含了研究的方法,第四部分是实证结果,而最后一部分总结全文。

2 研究方法

对于相关变量的时间序列二次数据来自CBN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局,国际金融统计(IFS)和世界发展指标(WDI)。数据涵盖了1980至2011年,并且变量以自然对数表示。变量的对数变换是在计量经济学是非常流行,原因是:首先许多经济时间序列数据表现出强烈的趋势,其次,采取了一系列的自然对数线性化有效指数趋势(如果有的话)的时间序列数据,因为对数函数是一个指数函数(Asteriou和Price,2007年)的倒数。第三,优点是它允许回归系数被解释为弹性。在处理时间序列数据,选择记录变量可以防止建模和推论的麻烦性(RAHAMAN和Salahuddin,2010)。

一般所有系列都是I(1),然后用动态普通最小二乘法(DOLS)是估计协整向量的单一特征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在股票沃森动态OLS模型能有效地估算长期运行参数,分析必须和整合的I(1)变量中存在协整关系。因此,先检验单位根的存在,然后测试该协整关系。幸运的是,检验平稳性的方法有很多,而ADF检验(1981)是以避免伪回归结果问题的最广泛应用的计量方法。一系列平稳是被差分一次也就是一阶整合,并记为I(1)(迪基和Fuller ,1979)。一般来说一个系列,即被差分n次,n阶整合后并记为I(n)。然而系列直接为平稳,这就是I(0)( SHABBIR ,2012)。 ADF单位根检验是基于以下回归模型:

?1??Yt??0??1T?aYt?1??dj?Yt?j??t.......

j?1k

其中,T和Δ分别赋予一个时间序列,一个线性时间趋势和第一差分算子,?0是一个常数,k是对因变量滞后的最佳数量,并且?t是随机误差项。零假设检验非平稳是:α=0意味着经济系列都是非平稳的。如果非平稳的假设是成立的基本变量,它允许评估为共整合的关系。

在计量经济学中,两个或多个变量进行协整,如果它们有着共同的趋势,即它们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其中有很多方法检测变量之间的这些长期关系。恩格尔和格兰杰的方法简单并且结果确定。然而,它不容许假设协整关系本身的测试。相反,约翰森设置的确允许对变量之间的均衡关系的假说提供的所有变量都集成的顺序相同的测试。Johansen和Juselius(以下简称JJ)协整检验是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涉及的协整向量,即数量两个测试数据-跟踪(?trace)和最大特征值(?max) 。在跟踪试验中,零假设是不同的协整向量的数目小于或等于r,其中r= 0?2 。在每一种情况下,零假设是对总体方案进行测试。最大特征值的测试是类似的,除了备择假设是显式的。零假设是,协整向量的数量是R与R + 1的选择。JJ的方法由涉及系列不受限制的VAR协整限制。考虑下面p阶的VAR 模型:

?2?Yt?AtYt?1?.....?ApYt?p?Bxt??t.......

其中Yt是一个k-矢量非平稳I(1)变量,Xt是一个d矢量确定性变量,和?t是

创新的变量。具有全系列I(1),以及建立至少一个协整方程满足的股票沃森的应用前提(1993)动态OLS回归。因此,该模型是在下面指定的: lnRGDPt??0??x??

j??g?dp?j?3??xi?j?ut..........

其中lnRGDP是实际国内生产总值(RGDP)的自然对数,是协整向量, X是logRufindev (农村金融发展)向量, logFDI (外商直接投资)和logInflation作为解释变量。前人研究的重点是使用两种广义货币供应量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变量( M2) ,或私人部门信贷率对经济增长(CPS)无关的经济发展程度的扩展。没有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作为标志的金融发展的研究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金融部门的支持与合理的复杂的银行业的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发展是正常的。在另一方面,不仅银行经营产生的地方只有一个月结束,而且巨型银行都不足以满足民众的金融需求最不发达国家。与此相关联的,在三分之二的民众都居住在农村社区缺乏与金融机构,在这样的经济体的金融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可能是非常弱的。因此,可以毫无疑问地认为,正规信贷在农村的股票可以作为金融发展的最不发达国家的代表。在这项研究中,评估了金融发展的常规措施和农村金融发展的稳健性,模型如下设置它集中了两个相互竞争的措施一起:lnRGDP?4? t??.xt??.lnfindev??t.........

从模型表明,findev是财务指标向量(M2和私人部门信贷增加与农村金融发展),X是控制变量的向量。包括在DOLS回归的滞后,使得其误差项独立的随机回归所有过去的创新的目的。

篇三: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研究文献综述

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研究文献综述

【引言】 2004年初,《中共中央关于促进农民增收若干政策的意见》正式公布,这是时隔18年后中央再次把农业和农村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充分体现了解决“三农”问题的紧迫性。而解决资源配置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以,农村金融制度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作为重要的资本要素配置制度成为农村经济改革中的一个焦点。2005年,中央1号文件再次将“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作为农村金融工作的主题。目前,在对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问题研究上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文献,无论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推广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果。但是存在的问题和争论依然很多,农村金融改革问题的许多方面仍然处于试点和摸索阶段,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仍需时间检验。本文主要对现阶段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使自己深刻的认识该问题。

【正文】 1. 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历史与现状 贵州贵阳学院的曾汝林教授将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历程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1993 年)农村金融体系恢复发展阶段 1986 年底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将邮政储蓄业务法定为邮政企业的业务之一,从而使邮政储蓄遍布全国,成为在农村中开展储蓄业务的一支重要力量;放开了对民间信用的管制,允许民间自由借贷,允许成立民间合作金融组织,同时允许成立的还有一些农业企业的财务公司,企业集资异常活跃;允许多种融资方式并存,包括了存款、贷款、债券、股票、基金、票据贴现、信托、租赁等多种信用手段。

第二阶段(1994—1996 年)建立系统性农村金融体系阶段 1994 年我国成立了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将政策性金融业务从中国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剥离出来;并且农业信用合作社不再受中国农业银行管理,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业务改由县联社负责,而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金融监督管理则由中国人民银行直接承担。

第三阶段(1997—2002 年)清理整顿阶段 1997 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各个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以下机构,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基本策略,包括农业银行在内的国有商业银行开始逐渐收缩其在县及县以下的分支机构;打击各种非正规金融活动,对民间金融行为进行压制。

第四阶段(2003—2005 年)进一步改革阶段 200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颁布,明确提出了县城区域内的各个金融机构应当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再将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投放到当地,大力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大力引导一定比例的邮政储蓄资金返还给农村;大力拓宽农业发展银行资金来源和业务范围。

第五阶段(2006 至今)农村金融体系深化改革阶段 2006 年银监会从政策上首先允许四川、甘肃、吉林、青海、内蒙古、湖北6 省(区) 的农村地区开展设立村镇银行;2007年春天开始,在四川、吉林等地先后设立了新型的村镇银行和合作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2008 年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联合发文,在部分省、市、县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2009 年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银监大力推行“稳步推进农村金融机构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培育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积极引导农村金融产品服务创新、科学完善农村金融分类监管体制和切实强化农村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五项措施,在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1. 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所面临的问题 许多文章都已认识到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将其总结概括后浓缩为三大问题:①“三农”贷款问题任重道远。②农村金融市场缺乏竞争主体和竞争机制。③农业农村保险发展滞后。 2. 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问题的研究 对于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问题的研究主要分为:①改革路径分析。②金融服务能力研究。③金融产品创新。 ① 改革路径分析。 沈阳工业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许桂红在其文章《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路径分析》中认为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必须要加快农业银行的商业化步伐,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调整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规范

民间金融活动。这种观点解决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的路径问题,对政府制定方向性政策是极具参考价值的。但该种观点没有考虑到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没有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提供战 4 术性的指导。 ② 金融服务能力研究。 洛阳理工学院经济与工商管理系的兰静在《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问题浅析》中认为推进农村金融改革要增强金融服务能力。如扩大农村金融的服务范围,加快农村保险发展进程,改善农村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这种观点有助于解决农村金融服务能力的问题,具有考价值的。但该种观点没有考虑到农村金融体制本身存在的具体问题,也没有认识到农村金融体制对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影响。 ③ 金融产品创新。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董晓林在《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创新》中认为农村需要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并给出了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路径和案例。这种观点迎合了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于2008 年10 月15 日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意见》。但我们必须要在农村金融产品服务创新的过程中注意对新产生的金融产品的审核,对农村金融机构监管。才可以防范风险。 经过对现阶段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我充分认识到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存在问题的紧迫性。同时认为今后对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问题的研究应该主要放在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与不断完善农村金融体制的问题上。这也是日后我对于该问题重点关注的地方。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tm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