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小学语文教师进城考调真题

更新时间:2023-03-08 09:16:23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3打印 第一部分 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5分)

1.识字和写字中要求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______、______、整洁。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______”、“______”、“______”(1~2年级为“”,3~6年级为“”)、“______”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3.课程目标中各个学段相互联系,______上升,最终全面达成______。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阅读教学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

2.语文课程的性质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 )

3.1~2年级将“大纲”中偏于实践性要求的表述(“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改为偏于学习过程的表述(“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

4.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讨论法和实践法。( )

5.“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

第二部分 专业基础知识

一、填空题(10分)

1.在拼音下面写出汉字,注意写得匀称、美观。(4分)

chuǎimópiāofútáozuìshū cài zhàngdānxiànmùdiāosùyù hán

2.照样子,先补充完整下面的词语,然后再写两个结构相同的词语。(6分)

书声(琅琅)议论( )得意( ) 再写两个: (世世)代代( )夜夜( )声声 再写两个:

1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老工人在马路上协助交警保持交通秩序。”这句话没有语病。( )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诗的意思是水深千尺的桃花潭,也比不上汪伦为“我”送行的情谊。( )

3.《穷人》的作者是丹麦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

4.“燕子在屋檐下唱着歌,告诉人们春天到了。”这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 )

5.“古往今来,人们虽然提到庐山,总是把它和云雾连在一起。”这句话中的关联词运用是正确的。( ) 三、阅读理解(30分)

(一)现代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有一天,我从学校里跑出来,流着泪,很伤心地走回家里。

妈妈抱着弟弟,站在门口。弟弟向我招招手,妈妈亲切地微笑着,欢迎我回来。

但是我淌(tāngtǎng)着泪的脸,使得妈妈很惊奇。她连忙拉着我的手,一边走过去,一边问我:“为什么这么伤心?”

“妈妈,我想做的、我要做的事情,老师不让我做!”我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呜呜咽咽地说。

“呀!到底什么事?”妈妈温和地问我。

“学校里要开家长会??要演剧??但是老师这一次不选我??当主角,却只要我在后台??工作!那小龙反做了??做了主角了!”我呜呜咽咽地,连话也说不清楚了。

妈妈伸出手来,要我看看她戴着的手表。

云你看看这手表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妈妈一边揩干我的眼泪一面温和地问

“那是一块玻璃,两个指针。”我回答说。

妈妈把弟弟放在一旁脱下手表,把表壳打开,又问我:“你看见了些什么呢?”

“小齿轮和螺(luóruó)丝!”这时我完全忘记了我的伤心事。

妈妈继续说:“当表的指针不走,或走得不准的时候别人就会说,‘这表是虚有外表’。可是怎样才能使它会走,并且走得准确呢?就得靠这些小齿轮和螺丝,还有许多你看不到的部分。”

停了一会儿,妈妈又望着我意味深长地说:“这没有人喝彩的工作,但却是重要的工作,而且是不能没有的。”

我忽然明白起来,心里便觉得很轻松、很快乐。

2

1.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2分)

2.把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划去。(2分)

3.给划线句子加上标点。(2分)

4.老师让“我”在后台工作,“我”为什么哭了?(2分)

5.最后“我”明白了什么?你周围有没有“没有人喝彩却又是重要的工作?”请举出例子。(2分)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苏世长讽谏

武德四年,王世充平后,其行台仆射苏世长,以汉南归顺。高祖责其后服,世长稽首曰:“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得之,万夫敛手。岂有猎鹿之后,忿同猎之徒,问争肉之罪也!”高祖与之有旧,遂笑而释之。

后从猎于高陵,是日大获,陈禽于旌门。高祖顾谓群臣曰:“今日畋,乐乎?”世长对曰:“陛下废万机,事畋①猎,不满十旬,未为大乐。”高祖色变,既而笑曰:“狂态发耶?”对曰:“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尝侍宴披香殿,酒酣,奏曰:“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高祖曰:“卿好谏似直,其心实诈。岂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须诡疑是炀帝?”对曰:“臣实不知。但见倾宫鹿台②,琉璃之瓦,并非帝王节用之所为也。若是陛下所造,诚非所宜!臣昔在武功,幸当陪侍,见陛下宅宇,才蔽风霜。当此时,亦以为足。今因隋之侈,人不堪命,数归有道,而陛下得之,实谓惩其奢淫,不忘俭约;今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欲拨其乱,宁可得乎?③”

(选自《唐语林》)

[注]①畋:打猎。②倾宫鹿台:高耸的宫殿和楼台。鹿台:纣王所修的台。这里指披香殿的台。③欲拨其乱,宁可得乎:想革除隋的暴政,怎么办得到?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高祖责其后服服:降服 B.万夫敛手敛:收

C.陛下废万机废:废除 D.诚非所宜宜:应当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2分)

A.遂笑而释之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B.今因隋之侈无案牍之劳形

C.实谓惩其奢淫既克,公问其故 D.今于隋宫之内骈死于槽枥之间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句话的意思。(4分)

(1)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3

(2)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

4.从第二段苏世长的两句话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性格。(2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有美堂暴雨① 苏轼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注]此诗为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所作。有美堂位于西湖东南的吴山之上。

1.诗中的“谪仙”指的是朝诗人(人名)。(3分)

2.对这首诗的理解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开篇直接写雷霆的迅捷,乌云的浓密,将暴风雨的声势突兀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B.诗的颈联运用比喻手法,将西湖比做满溢的金樽,用羯鼓之急促表现雨点之骤密

C.诗的颈联在写法上动静结合,用西湖的静态衬暴雨之急骤,对比强烈

D.这首诗展现了自然雄奇壮丽的景色,也让人感受到作者起伏激荡的情绪 3.这首诗境界宏阔,气势奔腾不羁。请结合划线句对此作简要的赏析。80字左右。(4分)

四、古诗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_________________,谁持彩练当空舞?

2._________________,不教胡马度阴山。

3.待到山花烂漫时,_________________。

4.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杜甫《望岳》的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友情,历来为人所珍重。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留下真诚勉励友人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7.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则想象了与友人剪烛夜谈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30分)

只有经历过,你才能得到最真实的体验,这是无法从别人的传授中获得的。生活中,我们的经历有喜有悲,有成功也有失败,但不管结果如何,这些经历都会给予我们一定的启示,都能丰富我们的人生。这是十分可贵的人生体验。

阅读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请以“体验”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区域名、校名和人名。

(3)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一部 分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填空题

1.规范、端正

2.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写话习作、口语交际

3.螺旋、总目标

二、判断题

1.错[解析]应该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

2.对。

3.错[解析] 1~2年级将大纲中偏于知识性的表述改为偏于学习过程的表述。

4.错[解析]应该是讨论法和研究法。

5.对。

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

一、填空题

1.揣摩漂浮陶醉蔬菜账单羡慕雕塑御寒

2.纷纷洋洋风尘仆仆信誓旦旦日日口口清清楚楚风风雨雨 二、判断题

5

1.错[解析]有语病,应把保持改为维持。

2.对。

3.错[解析]应该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4.错[解析]应该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5.错[解析]应为“一??就??”。

三、阅读理解

(一)现代文阅读

1.略

2.(tāngtǎng) (luóruó)

3.“,!?”,。

4.“我想做的、我要做的事情,老师不让我做!”“我”觉得在后台工作没有人喝彩。

5.“我”明白了:在后台工作虽是没有人喝彩的工作,但却是重要的工作,而且是不能没有的。(不能只做有人喝彩的工作,也要做没有喝彩的幕后工作。)例子略。

(二)文言文阅读

1.C[解析]“废”是“错过”的意思。

2.BD[解析] B项的“之”都是助词,放在句子中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项“于”都是“在”的意思。

3.(1)如果仅从我的角度来考虑便是发狂了,但如果从您的角度来考虑则是一片忠心呀!

(2)这座宫殿是隋炀帝建的吧?为什么雕刻装饰这么像呢? 4.敢于直谏,耿直无私,胆魄过人。

参考译文:

武德四年,高祖平定王世充后,他的行台仆射苏世长带着汉南来归顺。高祖指责他归顺迟了。苏世长深深作了一个揖说:“自古以来帝王登基,都是用擒鹿来作比喻,一个人获得了,其他众人便放手了。哪里有捕获鹿以后,还忿恨其他同猎的人,追究他们争夺鹿的罪名呢?”高祖和他有旧交,便一笑而过。

后来苏世长与高祖在高陵围猎,那天收获很多,高祖命令将捕获的禽兽陈列在旌门。高祖环顾四周后问众位大臣说:“今天围猎,快乐吗?”苏世长回答说:“皇上您错过了许许多多的猎物,今天围猎,不过收获一百来只,不算十分快乐!”皇上吃惊得脸色都变了,后来又笑着说:“你发癫了吗?”苏世长回答说:“如果仅从我的角度来考虑便是发狂了,但如果从您的角度来考虑则是一片忠心呀!”

苏世长曾经在披香殿侍候皇上用餐,酒喝到高兴的时候,上奏道:“这座宫殿是隋炀帝建的吧?为什么雕刻装饰这

6

么像呢?”高祖回答说:“你好进谏像个直率的人,其实内心狡诈。你难道不知道这座宫殿是我建的,为什么要假装不知道而怀疑是隋炀帝建的呢?”苏世长回答说:“我实在不知道,只是看见倾宫、鹿台、琉璃等如此奢华,不是一位崇尚节约的君王所做的。如果真是您建造的,实在不合适呀!我是一介武夫,有幸能在这里陪侍,看见皇上的房屋能蔽风霜,就认为足够了。隋炀帝因为竭尽奢靡,百姓不堪忍受而造反,您得到了江山,其实是对他竭尽奢靡的惩罚,自己也不要忘节俭呀。现在在他的宫殿内又大加装饰,想拨乱反正,难道可能吗?”

(三)古诗词鉴赏

1.唐李白

2.C[解析]颈联只是动态描写并非动静结合。

3.此联写暴雨突来,风起云涌之势。上句用天外黑风形容狂风骤起,天地变色;“吹海立”则表现雨势滂沱,如海潮汹涌。而下句则连用“飞”“过”“来”三个动词,极为生动地展现暴雨由远而近、横跨大江、呼啸奔来的壮观景象。

四、古诗默写

1.赤橙黄绿青蓝紫

2.但使龙城飞将在

3.她在丛中笑

4.家祭无忘告乃翁

5.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必邻。

7.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第一部分 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填空题(5分)

1.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____过程中进行。

2.“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____和课程所具有的____的特点。

3.____与____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判断题(5分)

1.教师的能力素质主要包括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

2.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

7

3.口语交际是一个单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 )

4.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 )

5.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自主、合作、探究。( ) 第二部分 专业基础知识

一、积累运用

1.填空题(10分)

(1)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字余曰灵均。(屈原《离骚》)

(3)天地也!____,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关汉卿《窦娥冤》)

(4)寄蜉蝣于天地,____。哀吾生之须臾,____。(苏轼《前赤壁赋》)

2.判断题(10分)

(1)《老残游记》、《官场现形记》、《初刻拍案惊奇》和《孽海花》被称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

(2)“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林逋的诗句。( )

(3)《牡丹亭》是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爱情故事的明代著名戏剧。( )

(4)爱默生、纳撒尼尔·霍桑、杰克·伦敦和丹尼尔·笛福都是美国作家。( )

(5)“不求形似,遗貌取神”是唐代咏物诗的特征。( ) 二、科技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人类利用聚乙烯材料制成塑料袋使用的历史不过50年,但近年对塑料袋的指责却不绝于耳。全世界每年要消耗5000亿到1万亿个塑料袋。废弃的塑料袋造成了很大的环境污染问题,掩埋它们会影响农作物吸收营养和水分,污染地下水;如果焚烧塑料袋则会产生有毒气体,影响人体健康。所以,科学家十分关注如何处理那些垃圾塑料袋的问题。

一般来说,将垃圾生物降解是解决其污染问题的有效方法。科学家用“呼吸运动计量法”来测量垃圾的降解率。他们在一个富含微生物的容器中放入作为测试样本的垃圾,例如报纸或香蕉皮,使他们暴露在空气中,微生物会一点点地吸收这些样本,并释放二氧化碳,单位时间内生成二氧化碳的水平是衡量降解率的一个重要指标。测试结果发现,报纸需要2到5个月完成生物降解,香蕉皮则只需要几天就足够了。然而当科学家用同样的方法对塑料袋进行测试时,却发现它毫无变化,根本没有二氧化碳生成,科学家们还提出,在阳光下聚乙烯内部的聚合链将发生破裂,因此,聚乙烯可以见光分解,但这个过程可能漫长得无法确定。

人们想了很多办法寻求塑料袋的替代品。纸袋很容易降解,自然成为首选。然而,制作纸袋需要耗费木材,一旦舍弃塑料袋而选择纸袋,大量的树木将被砍伐。生产一个纸袋所需的能量,相当于生产一个塑料袋的4倍。纸袋比同样大小的塑料袋重4倍,这意味着运输过程中纸袋耗能更高。另外,制造同等用途的纸袋要比塑料袋多产生70%的空气污染和50倍的水污染。同时,处理垃圾纸袋所需要的空间也更大。目前处理垃圾的方式是将垃圾掩埋并利用水泥隔绝,接触不到空气、水和阳光,纸袋的生物降解过程会极为缓慢。看来,不论是使用纸袋还是塑料袋,要保护环境,

8

恐怕都得注意不要随意丢弃,而要循环、重复利用。统计材料表明,塑料袋的回收和再生产比纸袋的回收和再生产所需要的能量要少91%。

目前,科学家们也在抓紧研制廉价易得且能够降解的塑料。我们期望,不远的将来垃圾塑料袋的处理就不再是问题了。

(取材于《塑料袋的科学迷思》)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呼吸运动计量法”是测试垃圾降解率的唯一有效方法

B.在太阳光照射下,微生物的参与能加速塑料袋的分解

C.可降解垃圾在空气中与微生物作用,产生化学变化实现生物降解

D.同样大小的纸袋与塑料袋相比,前者的运输成本比后者低很多

2.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塑料袋污染环境的主要原因是它的难以降解性

B.使用纸袋比使用塑料袋要有利于保护环境

C.未来的可降解的塑料袋的成分不大可能是聚乙烯

D.现在看来,使用塑料袋比使用纸袋节约能源

3.根据文意回答问题:在可降解的塑料袋发明之前,解决塑料袋污染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方式是什么?为什么?(4分)

三、文言文阅读(14分)

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胔①,默然不问,晏子谏曰:“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使令不劳力,籍敛不费民。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君当幸游吾乡乎?’今君游于寒途,据四十里之氓,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而君不问,失君道矣。财屈力竭,下无以亲上;骄泰奢侈,上无以亲下。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此三代之所以衰也。今君行之,婴惧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公曰:“然!为上而忘下,厚籍敛而忘民,吾罪大矣!”于是敛死胔,发粟于民,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公三月不出游。

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②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公曰:“以属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善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晏子闻之,谏。公曰:“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为笑耳。”晏子曰:“君过矣,夫厚籍敛不以反民,充货财而笑左右,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且夫孤老冻馁,死狗有祭;鳏寡不恤,而死狗有棺。行辟若此,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怨聚于百姓,而权轻于诸侯,而乃以为细物,君其图之。”公曰:“善。”趣庖治狗;以会朝属。

9

[注]①胔(zì):腐尸。②矍(jué)然:惊惧貌;惊视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君当幸游吾乡乎?”说:高兴

B.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服:服从

C.公曰:“以属狱。”属:交付

D.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为笑耳特:只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齐景公“荒唐行径”和“苛虐百姓”的一组是( )。

A.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胔,默然不问

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

B.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

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

C.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

夫厚籍敛不以反民

D.趣庖治狗,以会朝属

财屈国竭,下无以亲上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齐景公漠视百姓疾苦,游乐之时,晏子指出“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是国家衰败的原因

B.齐景公所爱之马暴死,欲杀养马之人。晏子假意斥责养马人,阻止了这种行为

C.齐景公能听从晏子的劝谏,也还算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君主

D.文章通过三个典型事例,表现了晏子的贤能有德、刚正不屈、机智幽默 四、文言文翻译、古诗词赏析和古诗文默写(10分)

1.文言文翻译(4分)

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2分)

10

㈣、对本文的分析鉴赏有错的两项是

A.本文把人比作“鸟”,把家比作“窝”“巢”,写出了游子和家之间密切相关的关系。

B.“我”回家以后,寂寞多于喜悦,因为“我”渴望重温父母姐弟的亲情,可是物是人非,今日的亲情已非10年的亲情可比。

C.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10年前后不同的人生体验,在一种强烈的失落感中,唱出了亲情的赞歌。

D.本文的景物描写非常成功,用“夕阳余辉”衬出父亲悲凉的心境,用“喷池轻溅”、“秋风到来”、“白云离去”暗示时间的快速流逝。

E.本文的观察角度不时发生转换,由“我”照见父母,由父母照见儿女,三番交替,生发出百般无以言表的滋味。

教师应聘试题答案

参考答案

1、答:(1)突出语文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2)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都是必要的

(3)定性评价和定量性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4)实施语文评价,应注意评价主体多元——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以及家长参与评价。5)评价各学段目标达成情况,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2、答:(1)命题指导思想将逐步体现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基本精神。

(2)着重考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以成为语文学科中考不可逆转的潮流。

(3)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考察将更加注重阅读材料的多样性和人文性,在全面考查阅读能力的同时,将逐步体现理解探究、迁移拓展的考察特色,以突出当前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方向。

(4)作文命题将继续淡化文体、不设审题障碍的要求进行,将继续追求作文试题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将更加呼唤作文的个性以及有创意的表达。

3、答案:

父母把家移到了乡下,且年已老,都充满了寂寞;父亲的事业不再,已无昔日的豪迈(豪情壮志);姐弟已长大,且都有了自己的天地,对“我”产生了隔阂。(注意:这里的“物非”指的应是“人”的变化。)

㈡、“我”:没法重接10年前的情愫,到父母身边仅是暂停行脚,马上又将离去。

母亲:子女长大后相继离去。

父亲:随着时间的流逝,昔日曾有过的辉煌事业和豪情壮志都成了过去。

㈢、不管发生了什么变化,不管变得如何物是人非,只要殷殷亲情还在,就是值得欣慰之事。

16

㈣、B(“寂寞多于喜悦”不当)D 一、选择题(25)

1、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

A、确立教育目的 B、设计课程体系 C、加强德育工作 D、选择教学方法

2、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

A、自主、合作、探究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C、学习、讨论、创新 D、兴趣、发现、研讨

3、许多人利用早晚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抑制的干扰是()

A、双重抑制 B、单一抑制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4、“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翻译为白话文是“君子以他所说的超过他所做的为可耻”,这在当今仍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这句话出自()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5、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

A、针对性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

6、三角函数的值是()

A、一个分数 B、一个无理数 C、一个比值 D、一个正数

7、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属于()

A、联想 B、幻想 C、理想 D、想象

8、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知觉

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

A、陶冶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榜样示范教育法 D、实践锻炼教育法

10、“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教师经常用这首诗鼓励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这种行为属于意志品质的()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11、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因地制宜举一反三声名狼籍怨天尤人 B、荼毒生灵为富不仁安然无恙变本加利

17

C、走投无路漫不经心川流不息千头万序 D、随机应变因材施教再接再厉相提并论

12、与“课外阅读是否影响课内学习?它对课内学习能否起促进作用?。”衔接最合理的是()

A、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B、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C、这是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 D、这是谁都无法明确的问题

13、古人苏秦受辱而悬梁刺股,终成学业,恰好印证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名言,这说明人的情绪的两极()

A、是对立而不可调和的 B、因一定条件而互相转化

C、是具有社会性的,可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 D、是可以寻找到一个平衡点的

14、对话式教学的问题不是简单的认知性或其他思维含量或智力价值不高的问题,而是能启发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这类问题的设计体现出()

A、平等民主性 B、多元互动性C、自主探究性 D、开放创新性

15、某教师上一堂诗歌欣赏课,学生要求逐字解释,老师就请学生一一解释并加入探讨。但又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以参考书为依据。老师激发学生讨论,科代表说:“不同的版本是会有不一致的解释,有分歧是允许的。”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教学互动方式的()

A、单向性 B、双向性 C、多向性 D、成员性 16、属于意义识记的行为是()

A、小明通过阅读成语故事记住了大量成语 B、小明利用课间时间记住了圆周率小数点后9位数字

C、小明采用历史的先后顺序记住了许多历史事件的年月日D、小明通过诵读法记忆并掌握英语单词

17、某教师讲授“价格由6元变为2元”的数量问题,学生表述正确的是()

A、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了两倍

B、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了三分之二

C、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到三分之二

D、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缩小了两倍

18、古汉语形容“多”或“少”时常用“三”字表示,表示“少”的意义的成语是()

A、三心二意 B、三令五申 C、三言两语 D、三番五次

19、下面是上海实验小学的一则评语:默默无声的你,总是踏踏实实地干着,拾纸屑、发本子——凡是小队长的工作,你总是抢先完成;每当看到你高高举起小手,大胆地发言,老师真为你高兴;带病坚持学习,又让老师为你

18

担心;每次看到你难受的样子,老师们真不忍心。大家知道,你是一个要强的孩子。这则评语主要体现了()

A、结果评价 B、过程评价 C、定量评价 D、定性评价

20、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开展“小博士”工程,利用课余时间,少则两周,多则三四个月,自己研究探索一个专题,或完成一部童话作品。此活动的开展体现了()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原则 B、启发性原则C、直观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1、美国学生热衷于吸收各学科的成就,然后通过辩论剔除混乱知识体系中的糟粕和谬论,从而获得迅速进步。这个现象说明了()

A、学习的实践性 B、学习的渗透性C、思考的独立性 D、思想的开放性

22、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教育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提出的,其背景说明最全面的是()

A、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挑战 B、社会信息化时代提出的挑战

C、我国加入WTO面临的挑战 D、未来社会发展需要提出的挑战

23、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B、顺次连接矩形四边中点所得四边形仍为矩形

C、既为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四边形为正方形

D、以一条对角线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平行四边形为菱形

24、《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赏析有误的是()

A、首句应理解为“秦代的明月汉代的关。” B、次句写出了秦汉以来世世代代征夫的共同悲剧

C、三四句道出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D、全诗的情调悲壮高昂

25、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二、填空题(10)

1、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终身学习又特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这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成长的支柱。

19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3、用●表示实心圆,用○表示空心圆,现有若干实心圆与空心圆按一定规律排列如下:○●○○●○○○●○●○○●○○○●○●○○●○○○●……

在前2003个圆中,有个实心圆。

4、教师的能力素质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5、如果两圆有且只有三条公切线,那么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6、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

7、文化具有传承性,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如杜甫《春夜喜雨》中的 _________________诗句,现在人们把它当作一种思想教育工作方法。 8、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和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

9、若a+b+c=0,则 a2+b2 +c2+2ab+2ac+2bc的值是。

10、当代西方学习理论中最具势力和影响力的三种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学习论,认知主义学习论和。

B卷

三、简答题1、诗歌主旨理解。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3)

2、下面的“征稿启事”有不当之处,请修改。(3)

征稿启事

为把校刊《校园生活》办得更好,编辑部决定搞一次全校性的征文活动。征文内容包括校园趣事,班级新风,师生之间,学习心得,诗歌散文等。欢迎同学们踊跃投稿。

来稿要求观点鲜明,文字简洁生动,字迹清楚,字数不超过一千字左右。请写明真实姓名和所在班级。稿件请于本月底前交给本刊通讯员。

《校园生活》编辑部

3、根据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提炼出不同的观点(至少两条)(2)

古时一人上街卖马,一连几天无人问津。此人回家后深思,终于想到了一条妙计。他请著名的相马家伯乐在他

20

再次卖马的时候围着马转三圈,离开时作留连状多看几眼,伯乐照办了。结果在一个早晨之内,马价上涨了十倍。

4、5月27日《扬子晚报》登载了一则消息,标题为《全国教育图书汇展南京》,请根据消息主体部分,写出消息的导语。(2)

本报讯。在江苏教育出版社组织、承办的这次全国出版社图书展示会上,有35家出版社参与,6000种图书参展,汇集了全国教育类图书的精华,充分展示了全国教育出版社近年来形成的新品种书多,重点书多的优势。

5、根据文意,补写一个事例。(2)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胸怀大志,有所作为的人,都是爱惜光阴,充分利用时间的。鲁迅先生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直到逝世前一天还在写日记。

6、将下面的短句改写为长句(2)

北京工商管理专修学院隶属于北京途锦教育集团,是一所立志在三到五年内拥有十万学生的民办高校,是一所旨在将先进的现代化工商管理理念传递给更多人的民办高校。

7、指出句子中“光景”一词的含义(2)

①老人晚年过上了好光景

②初次见面的光景,我还记得清楚 四、阅读理解

①身为一半的江南人,第一次看见莲,却在植物园的小莲池畔。那是10月中旬,夏末秋初,已凉未寒,迷迷蒙蒙的雨丝,沾湿了满池的香红,但不曾淋熄荧荧的烛焰,那景象,豪艳之中别有一派凄清。那天独冲烟雨,原要去破庙中寻访画家刘国松,画家不在,画在,我迷失在画中,到现在还没有回来。

②没有找到画家,找到了画,该是一种意外的发现。从那时起,一个chuoyue 的意象,出现在我的诗中。在那以前,我当然早见过莲,但睁开的只是睫瓣,不是新瓣,而莲,当然也未曾向我展开她的灵魂。在那以前,我是纳息塞斯,心中供的是一朵水仙,水中映的也是一朵水仙。那年10月,那朵水仙死了,心田空廓者久之,演成数重沙草,万倾江田。那天,苍茫告退,嘉祥滋生,水中的倒影是水上的华美和冷隽。

③对于一位诗人,发现了一个新意象,等于伽利略的天文望远镜中,泛起一闪尚待命名的光辉。一位诗人,一生只追求几个中心的意想而已。塞尚的苹果是冷的,梵高的向日葵是热的,我的莲既冷且热,宛在水中央。莲在清凉的琉璃中擎一枝炽烈的红焰,不远不近,不即不离,宛在梦中央。莲有许多小名,许多美的凄楚的联想。对我而言,莲的小名应为水仙,水生的花没有比她更piaoyi,更富有灵气了。一花一世界,没有什么花比莲更自成世界的了。对我而言,莲是美、爱和神的综合象征。莲的美是不容否认的。美国画家佛瑞塞有一次对我说:“来台以前,我只听说过莲;现在真见到了,比我想象的更美。”玫瑰的美也是不容否认的,但它燃烧着西方的爽朗,似乎在说:“Look at me!”莲只郝然低语:“Don’t stare,please。”次及爱情,“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方”,这方面的联想太多了。由于水生,她令人联想巫峡和洛水,联想华清池的“芙蓉如面”,联想来自水乡而终隐于水的西子。青钱千张,香浮波上,嗅之如无,忽焉如有,恍兮惚兮,令人神移,正是东方女孩的含蓄。至于宗教,则莲即是怜。莲经、莲台、莲邦,莲宗,何一非莲?艺术、宗教、爱情,到了极点,实在是一种境界,今乃皆备于莲的一身。(余光中《莲恋莲》节选)

21

1、根据拼音写词语,给加点词语注音(4)

chuoyue piaoyi 冷隽郝然

? ?

2、①段中说“第一次看见莲”,②段中又说“我当然早见过莲”,这样写是否矛盾?应该怎样理解?(2)

3、①段中“豪艳”与“凄清”是一组词意上的反义词,连用是否合理?(2)

4、②段中开头说“没有找到画家,找到了画”,这里的“画”指的是(2)

5、从文中找出同义词(2)

豪艳——凄清——

6、③段中“莲的小名应为水仙”,这里的“水仙”是指。“至于宗教,则莲即是怜”,“怜”的含义是。(2)

7、③段中有两个“对我而言”和三个“联想”,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

反复使用“对我而言”:

反复使用“联想”:

8、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是()(2)

A、文章首句着一“却”字,以作为江南人对莲本该不生疏却生疏来突出小莲池中莲的神韵美。

B、“我迷失在画中,到现在还没有出来。”这句让人感悟到,观察事物只要用心专一,仔细琢磨,了解规律,就会流连忘返。

C、文章借助对比,以玫瑰“燃烧着西方的爽朗”,来突出莲“郝然低语”,如同东方女孩的含蓄,褒贬适中,表达得体。

D、作者认为莲的小名应为水仙,因为她和水仙花一样同为水中仙子,富有灵气,在水中都自成世界。

9、“意象”即境界,作者发现的莲的意象就是。(1)

10、不同的作家,对同一描写对象会赋予不同的含义,在余光中的笔下,莲是;而周敦颐的《爱莲说》中,莲是

的象征。(2)

11、“青钱千张,香浮波上”从修辞上看分别运用了,的手法;从全文看,文章采用了的表现手法。(3)

五、写作(25)

请以“终身学习”为话题,结合教师职业,谈谈你的认识。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2

附加备注: 四、简答题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有哪些要求?

2、在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3、如何关注学生的情感,以促进教学?

4、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五、案例分析

1、案例的内容:是关于教师利用直观性教学的过程。

分析: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分析以上教师在直观性教学过程中那些值得借鉴的地方?

2、案例的内容:是关于一位教师教学“笔”字的过程。

分析:分析教学过程,看看整个教学过程贯彻哪些教学原则?

六、论述题(运用教育原理和教育事例、分析问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要走出封闭。狭隘和垄断的阴影,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重塑自己并界定角色职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

2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44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