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公共政策9

更新时间:2024-04-25 23:0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九章 公共政策的持续、终结与周期

1、政策均衡:一项政策具有稳定性就意味着该政策处于一种均衡状态。它指的是所有的政策要素、政策关系维

持一定的最好情况的状态,政策供给适应政策需求,人们对既定的政策安排和政策结构处于一种满足或满意状态,因而无意也无力改变现行政策。

2、政策均衡的特征:1)政策均衡意味着社会力量对比的势均力敌; 2)政策均衡意味着政策具有高度的合法性; 3)政策均衡意味着政策体系内外的协调均衡; 4)政策均衡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

3、政策持续:泛指一个处于均衡状态的现行政策由原来的执行机构按照既定的方式沿着既定的方向继续得以实

行。

4、政策持续的具体原因:1)公共政策所指向的问题仍未解决; 2)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均衡; 3)目标具有长期性; 4)执政者的长期稳定。

5、政策僵化:指的是一项长期存在、没有及时予以终结的政策,在发展变化了的环境下,继续得以执行,不仅

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成为解决问题的阻力和障碍。

6、政策变动的两种类型:1)断裂型调整:断裂型的政策变动意味着原政策的中断或终止,它可能被废除,也可

能通过创新,使原政策的原则和精神在新政策中得到体现。它是原政策的部分或全部终结。

2)渐进调整型: 7、政策调整的三个基本内容:1)政策补充; 2)政策修正; 3)政策终止。

8、政策调整是根据政策评估的结果对实施中的政策采取渐进的方式,进行补充、删减和修正。 A)政策调整的原因:1)决策者的价值取向; 2)政策环境; 3)政策资源。 B)政策调整的内容:1)主体调整; 2)客体调整; 3)目标调整; 4)方案调整; 5)关系调整。

C)政策调整的本质特征:是渐进性的,因此我们所说的政策调整指的是渐进调整型的政策变动。 9、绝大部分的政策变动要遵循渐进调整路线的原因: 1)利益刚性的限制; 2)现行政策的制约;(新政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现行政策所衍生出来的) 3)公共意志的趋中; 4)变革成本的约束; 5)人类理性的局限; 6)社会稳定的需要。

10、政策终结: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审慎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过时的、多余

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

11、政策终结的对象的类别:1)功能:功能是政府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而提供的服务,它代表着政府活动的基

本方向,政策的效果就是通过具体的功能来体现的。所谓功能的终结,是终止由政策执行而带来的某种或某些服务。

2)组织:组织的终结通常比较难,因为它影响到组织中人员的切身利益,在实施

时会遭到他们的强烈抵制。

3)政策:指的是政策本身的终结。即承担政策活动的机构依然存在,而政策所承

1

当的功能则由新的政策来负担。

4)计划:指的是执行政策的措施和手段的终结。

12、政策终结的四种方式区分:1)替代:政策替代是用新政策代替旧政策,但所面对的政策问题、所要满足的

各种需求基本不变。

2)合并:政策合并指旧政策虽然被终止了,但政策要实现的功能并没有取消,

而是将其合并到其他的政策中去。

3)分解:政策分解指将旧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解出几个部分,每个部

分各自形成一项新政策。

4)缩减:政策缩减指采用渐进的方式对政策进行终结,以缓冲终结所带来的巨

大冲击,逐步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减少损失。

13、政策终结的作用突出表现四方面:1)政策终结有利于节省政策资源; 2)政策终结有利于提高政策绩效; 3)政策终结可以避免政策僵化;

4)政策终结可以促进政策优化;表现在两方面:1是政策人员的优化,

促进政策向更高层次发展;2是政策组织优化,是公共政策优化的核心内容。

14、推动政策终结的力量:1)反对政策者; 2)明智指导者; 3)锐意改革者; 4)政策评估者。

15、阻碍政策结构的力量:政策制定者、政策执行者、政策受益者。

1)政策制定者阻碍的原因:1是政策制定者在心理上会有顾虑、抵触情绪:制定者认为现有政策是通过周密考

虑精心制定出来的;他们感到如果承认政策失败就等于承认他们工作失误,有可能影响到其名利地位而有本能的恐惧感。

2是政策制定者不愿付出太大代价:任何政策和组织机构的废立都通过一定法律程

序进行过程复杂;原有政策已投入巨额成本。

2)政策执行者阻碍的原因:1是政策执行者也像决策者一样不愿承认政策的失败; 2是执行机构产生的阻力。

3)政策受益者阻碍的原因:包括政府官员、利益集团和普通大众,担心政策的终结会让他们丧失权力、地位、

经济利益。

16、克服阻力、顺利完成终结的策略:1)重视说服工作,消除抵触情绪; 2)注意因势利导,营造有利气氛; 3)公开评估结果,争取支持力量; 4)废旧、立新并举,缓和终结压力; 5)通过试探试点,避免矛盾激化; 6)终结必要部分,减少终结代价。

17、政策周期:指公共政策主体与客体以及作为它们之间互动结果的政策过程所经过的一个循环。 18、政策周期所涉及范围的不同分为三类: 1)阶段性政策周期(最为常见的):政策周期内涵:政策经过制定——执行——评估——监控——终结这几个阶

段后形成了一个周期;同时表明,新的政策往往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常常是原有政策的延续,是为了适应新情况对原政策加以修改或调整,从而形成政策的一个新周期,实现新老政策的交替循环。

2)功能性政策周期:主要针对政策的执行阶段而言,因为政策执行是阶段性政策周期中最活跃、最丰富、最复

杂、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四阶段:1是执行的政策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是执行的政策的主流起着积极作用,但支流已经在发生

副作用;

3是政策的主流开始发挥副作用,可能有部分支流起着积

2

极作用;

4是执行的整个政策都在发挥着副作用,说明这时的政策

应该予以终结而代之以新的政策。

3)反复性政策周期:是就一系列政策循环而言,指的是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同样或相似的政策过程有规律地反

复出现。

19、政策周期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1)政策周期研究是完善政策科学学科理论体系的需要; 2)政策周期研究是促进公共政策决策科学化的需要; 3)政策周期研究是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和稳定性的需要; 4)政策周期研究是保障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需要。

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d6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