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管理手册

更新时间:2024-04-02 18: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XY

xxx

公司

XY/XG 1000-2015

版 本 号:A/0

两化融合管理手册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5-09-05 发布

2015-09-10 实施

x

xx公司 发 布

XY/XG 1000-2015

版本号:A/0

目 录

章节号 0.1 0.2 1.1 1.2 1 2 3 4 4.1 4.2 4.2.1 4.2.2 4.2.3 5 5.1 5.2 5.3 5.4 5.5 5.6 5.7 6 6.1 6.2 发布令 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两化融合方针、目标 公司简介 范围 手册管理 术语与定义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总要求 文件要求 总则 文件控制 记录控制 管理职责 最高管理者 管理者代表 以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 两化融合的方针 两化融合的目标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策划 职责与协调沟通 基础保障 总则 资金投入 标题 页次 2 3 4 5 6 6 6 7 7 7 7 7 8 9 9 9 9 10 10 10 10 11 11 11 章节号 6.3 6.4 6.5 6.6 7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8 8.1 8.2 8.3 8.4 8.5 8.6 8.7 人才保障 设备设施 信息资源 信息安全 实施过程 总则 策划 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 技术实现 匹配与规范 运行维护 数据开发利用 动态调整 评测与改进 总则 评估与诊断 监视与测量 内部审核 考核 管理评审 改进 16 17 17 18 19 20 21 标题 页次 11 12 12 12 12 12 13 14 15 15 15 15 16 16 16 16 16 附录A: 两化融合文件目录 附录B 附录C 公司组织结构 两化融合管理委员会 说明:本手册章节号与《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试行)——要求》保持一致。

1

XY/XG 1000-2015

版本号:A/0

0.1 发 布 令

根据公司总体发展战略要求,提高公司整体管理素质和水平,确保公司在战略设计完成后能够顺利实施落地,促进公司的稳定持续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经总经理授权,由公司管理者代表组织相关部门依据《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及国家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规定,结合公司现行组织架构和战略及信息化管理运行机制,整合信息化管理系统,编制G/KX 1000-2015《两化融合管理手册》A/0版,经审核定稿同,特予批准并正式发布,于2015年9月5日起实施。

本手册描述了公司两化融合方针、两化融合目标以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所包含的过程顺序和相互作用,阐明了通过有效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包括持续改进过程,使公司战略设计顺利落地实施。是维持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正常有效运行必须长期遵循的法规性文件,为第三方认证审核的准则之一。

两化融合方针、目标、《两化融合管理手册》是公司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纲领和行动准则,它与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以及各类相关的制度、标准和作业指导性文件一致,构成了公司协调、统一、完整、相互作用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我公司全体员工均应认真学习,充公理解、严格遵守和执行达到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规定的要求,持续改进并保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规定的要求,保证两化融合方针、目标和有关措施的贯彻,不断提高两化融合管理水平,增强公司整体竞争实力,促进效益的提高。

特此发布,并遵照执行!

总经理:

年 月 日

2

XY/XG 1000-2015

版本号:A/0

0.2 授 权 书

为做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推进公司两化融合管理工作,经公司研究决定,总经理特任命 xxx 为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无论其在其他方面职责如何,必须履行以下职责和权限:

1.提出本公司两化融合相关的决策建议;

2.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得以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 3.向总经理报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绩效和改进需求; 4.提升全员对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意识;

5.应用信息技术推动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优化、创新和变革,持续提升数据的开发利用能力;

6.负责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外部沟通与联络。

总经理:

年 月 日

3

XY/XG 1000-2015

版本号:A/0

0.3 两化融合方针、目标

公司两化融合的方针:卓越生产、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快速反应、优质高效、永续经营。

两化融合方针的含义:是通过领先信息管理技术与工业自动化集成结合应用,配合企业流程再造,以订单全流程管理,打造知名的产品制造基地。营造一个全员共同参与改进、创新的环境,充分激发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不断对公司的产品、生产过程及管理进行改进,提升客户满意度与降低成本。快速响应市场与客户需求,追求持续竞争优势,实现生产智能化,管理信息化,达到永续经营的目的。

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订单全流程管理能力。

整体目标:全局优化,分步实施,逐步打造国内领先的自动化控制元件制造基地。

阶段目标:通过两化深度融合,快速交付、品质提升、成本下降。

量化指标: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公司利用每年的管理评审对目标的贯彻情况进行评审,确定年度目标的具体指标数。

两化融合范围、边界:为实现以上目标,此次两化融合贯标工作的范围和边界为:xxxxxxxxx地址,xxx公司。

总经理:

年 月 日

4

XY/XG 1000-2015

版本号:A/0

0.4 公 司 简 介

范围

5

1 XY/XG 1000-2015

版本号:A/0

本手册按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以下简称两化融合)要求,规定了本公司的两化融合体系,描述了两化融合的相关过程及相互作用。并依据:

a) 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效应用和持续改进,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

b) 通过内部或外部(包括认证机构)评定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以证实其在信息化环境下具有获

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2 引用标准

GB/T 19000—2008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idt ISO 9000:2005) GB/T 23020—2013 工业企业信息经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

2.1 本手册采用GB/T 19000—2008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idt ISO 9000:2005)中的术语和定义。 3 术语与定义 3.1 新型能力

为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不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公司整合、建立、重构其内外部能力,实现能力改进的结果。

注:新型能力的载体是公司整体,是在公司成长历程中积累产生的,并随公司业务发展、环境变化等因素动态变化。新型能力相对于已有能力,可以表现为量的增长,也可以是质的跨越。

3.2 技术

为实现某一目的所需的技能、方法、工具、知识或规则的组合。

注:如工业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服务技术等。

3.3 业务流程

公司(或公司的一部分)在追求给定目标过程中,为了实现某一期望的结果,所执行的公司活动的部分有序集。 3.4 组织结构

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的安排。 3.5 业务流程职责

业务流程的工作目标、范围和任务,以及在业务流程各环节相关任职者完成这些任务所需承担的相应责任。 3.6 信息资源

在业务活动和过程中所产生、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使用的数据、信息、知识等的总和。 3.7 两化融合

两化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 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3.8 企业两化融合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公司围绕其战略目标,将信息化作为公司的内生发展要素,夯实工业化基础,推进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充分挖掘资源配置潜力,不断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实现创新发展、职能发展和绿色发展的过程。

3.9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公司系统地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过程管理机制的通用方法,覆盖公司全局,可帮助公司依据为实现自身战略目标所提出的需求,规范两化融合相关过程,并使其持续受

6

XY/XG 1000-2015

版本号:A/0

控,以形成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所需求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

注:相关任职者应包括公司所有职能与层次中与该业务流程相关的人员。

4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4.1 总要求

公司按《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试行)》的要求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并形成文件,实施、监视与测量、保持和持续改进文件化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公司以获取与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确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管理目标和范围,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所需的各个过程进行识别,并在相关文件中予以明确,确保在公司内贯彻实施。

明确管理职责,明确基础保障,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行,促使结果达到增值的效果。

实施过程采用过程管理方法,明确输入输出以及各活动的关系。实施过程中编制相关记录,以确保这些过程有效运行并得到有效控制。

通过监视、测量、内审、管理评审等对过程进行测评与改进,以确保这些目标已经实现,并达到预期的结果。 4.2 文件要求 4.2.1 总则

公司按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试行)》,结合本公司实际,建立并保持规范化的体系文件,确保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是指对建立两化融合方针目标并使其实现的一组相互作用过程的描述,是建立和运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证据和依据,起到沟通意图、统一行动和提供证实的作用,也可用作评价体系时效性和适宜性。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分四个层次,文件结构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层次图》。本公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包括:

a)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范围和边界; b) 两化融合方针和目标;

c) 两化融合管理手册,包括对两化整合管理体系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的表述,以及相关文件的查询

途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试行)》要求的4个文件、5个程序、11个记录文件;

d) 程序文件、相关制度、作业指导书及其它相关等;

e) 公司为确保对两化融合过程进行有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所需的其他文件和记录。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可以采用纸张、电子文档等形式,其详略程度可根据使用范围、过程的复杂程度、相互作用和员工的能力等因素决定。

7

XY/XG 1000-2015

版本号:A/0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文件层次图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要求(试行) 描述公司战略、方针、职责和组织机构的所有文件 描述公司内各过程所需的程序:谁做?做什么?何时做?如何做? 描述各过程的有 管 理 者 方针 目标 总经理、管理者代表、 公司高层管理人员 手册 一层次文件 总经理、部门主管 部门主管、管理、 执行和验证人员 程序 执 行 者 二层次文件

效策划、运行和控制文件 所有的电子或纸质媒体,其构成了某些活动的书面证据。 作业指导书 管理制度 三层次支持文件 管理、执行和验证人员 、现场工作人员 记录表格 所有管理、执行 和验证人员 4.2.2 文件控制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包括适用的外来文件)应予以有效控制,以确保文件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为体系运行提供正确的信息,确保过程得到控制。文件的控制应满足以下要求:

a) 为使文件是充分与适宜的,文件发布前应得到授权人员的批准;

b) 文件在实施或使用过程中出现不适宜情况时,应及时进行评审或更改,并应重新批准; c) 文件的更改和现行修订状态应得到识别和控制; d) 确保在使用处可获得适用文件的有效版本; e) 确保文件保持清晰、完整,易于识别;

f) 确保公司所确定的策划和运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所需的外来文件(法规、标准或顾客提供的图

纸等)应予以识别,并控制其分发,必要时采取保密措施;

g) 防止作废文件的非预期使用,如出于某种目的而保留作废文件时,对这些文件进行适当的标识; h)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相关记录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文件,按本手册4.2.3条予以控制。 4.2.3 记录控制

两化融合管理记录是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表格是收集或报告数据或信息的载体。公司制订《记录控制程序》,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运行活动的记录、对过程绩效进行统计的记录的标识、填写、整理、编目、归档、贮存、保护、检索、保留和处置等控制作出规定。

4.2.3.1 质管部负责两化融合管理记录新表格及修订表格的审核,并统一编号标识。各职能部门需要根据自身特殊性建立记录表格时,可按规定的格式和编号设计,并报质管部备案。

4.2.3.2 各部门需使用印刷表格时应提出申请,经主管领导批准后报行政部统一印制。总经办应监督各

8

XY/XG 1000-2015

版本号:A/0

f) 确定基础条件和资源的需求;

g) 明确两化融合实施框架,包括职责、方法和进度等。

7.2.4 策划的评审与批准

公司应对策划的输出进行系统评审,以便: a) 评价或验证策划的输出对要求的满足程度; b) 评价策划的结果对要求的满足能力; c) 识别问题,并提出必要的措施。

评审的参加者应包括对两化融合实施有关的专家和职能的代表。策划应得到授权管理者的批准。 7.2.4 策划的更改与控制

公司应识别策划的更改,应对策划的更改进行适当的评审,并在实施前获得批准。策划的更改及其

14

XY/XG 1000-2015

版本号:A/0

评审结果和必要措施应予以记录。

具体方法详见策划控制程序及策划方案。 7.3 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优化

公司应明确业务流程与组织机构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参与部门和参与人。参与部门和参与人应覆盖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优化相关的职能和层次。

公司应依据两化融合的框架,梳理现有的相关业务流程,以及与这些业务流程有关的部门和岗位,识别问题和差距,确定拟优化的关键点和调整范围,组织新的业务流程设计,兼顾技术实现的可行性,确定关键岗位及职责,在原有岗位及职能基础上提出必要的增删改调计划,形成优化方案。 7.4 技术实现

公司应明确技术实现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参与部门和参与人。参与部门和参与人应覆盖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优化相关的部门和业务骨干,以使得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服务于业务主体,确保技术、业务和管理更好的融合。在形成技术方案过程中,可与外部技术服务提供商开展合作。

公司应评估现有相关技术及其应用现状,开展技术需求分析,论证可选技术路线,明确性能参数要求等技术指标,编制投资概预算,确定技术实施范围,形成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应为将来的扩展留有余地,采用的技术应当能无缝升级;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多系统并存所需的互操作能力,以及多种资源管理能力。尽量保证技术基础架构的连贯性。技术方案的内容应包含:技术实现的责任划分、技术实现的主体、技术开发单位、可行性分析、技术指标要求、投资概预算等。 7.5 匹配与规范

试运行是实现技术、业务流程与组织结构互相磨合、动态匹配的必要过程,也是检验两化融合目标是否实现的手段。

在试运行(包括新旧系统切换、新系统上线、技术装备启用等)前,应制定试运行方案,以确保正常运转。

公司应高度重视静态和动态数据的初始化,包括数据转换、导入与校验等,需提前做好充分准备,确保快速、准确完成。

公司应确保全面、有效收集各方反馈意见,识别问题或缺陷,并采取适宜的措施确保其得到及时解决。必要时,应制定调整方案。

对于原有人员不能满足岗位要求的,应通过培训、人员调岗等措施,确保员工满足新的岗位能力要求。

7.6 运行维护

运行维护的对象包括:信息资源、设备设施、应用系统与集成的范围,是相关技术系统有效、高效运行的坚实保障。

公司应围绕日常运行、预防性维护、故障处理、应急响应等方面不断完善运行维护机制和制度。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重要性等级开展分层、分级管理。

适宜时,公司应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实时动态采集、监视运行维护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开展统计分析,不断提高预防性运行维护水平,以确保技术系统持续稳定可靠。 7.7 数据开发利用

数据开发利用是通过对数据的选取、分析和应用,进而全面实现数据价值的活动。

15

XY/XG 1000-2015

版本号:A/0

公司应逐步探索建立数据开发利用机制,明确跨职能、跨层次的各相关方的职责和考核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形成相应的工具和方法,培养专门人才,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实现持续改进、不断优化。 7.8 动态调整

公司应关注并有效识别可能引发动态调整的内外部因素,并及时把握动态调整的需求。这些内外部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法律/法规/监管变更、组织变革、策略与标准的变化、战略调整、业务变更等。

在识别出动态调整的需求后,应组织有关人员对变更进行评估,这种评估主要是基于影响和风险的评估,以及变更可能带来的收益。在此基础上,通过评审确定是否依据这些内外部的变化,开展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技术的动态调整。 8 测评与改进 8.1 总则

公司策划并建立完整、有效的评测与改进体系,通过评估与诊断、监视与测量、内部审核、考核、管理评审等过程,对两化融合及其管理体系的绩效、符合性、有效性、以及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进行全面评价和分析,以下方面所需的测评与改进,并加以实施:

a) 评价两化融合整体绩效,所形成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以及所获取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b) 确保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符合性; c) 持续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8.2 评估与诊断

公司按照GB/T23020-2013的相关要求,对公司两化融合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分析与诊断,了解公司总体及各项关键指标与行业标杆和平均水平的对比情况,明确持续改进的重点和方向,制定两化融合自评估体系,并按照策划的周期开展整体性评估。

为确保评估的有效性,公司确定、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

公司应依据整体性评估结果,采用适宜的方法对以下问题进行分析、诊断,并重点从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及其相互匹配等方面找出原因:

a) 两融合实施过程没有形成预期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

b) 所形成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不符合可持续竞争优势获取的要求。 8.3 监视与测量

公司在管理体系策划阶段考虑监视与策略的需求,监视与策略的关键指标应涵盖与两化融合目标和实施框架相关的职能和层次,以及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数据开发利用互动发展的相关方面,

公司充分利用信息系统、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升监测数据的挖掘能力和水平,确保对影响两化融合绩效的关键指标进行定期监视、测量和分析,制定和实施监视与测量计划,并保存记录。至少应包括:

a) 两化融合目标的实行程度; b) 两化融合实施框架的执行情况;

c) 按照策划的要求、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以及数据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同步改进和提升情况。 当未能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改进,以避免两化融合过程偏离既定的方向。 8.4 内部审核

公司应每年进行内部审核,用于评价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识别改进机会,以确定

16

XY/XG 1000-2015

版本号:A/0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否:

a) 符合公司对两化融合管理工作的安排以及本规范的要求; b) 得到有效实施和保持。

公司策划、制定审核方案时,应考虑公司规模、性质、复杂程度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编制《内部审核控制程序》应规定:

a) 策划和实施审核、报告审核结果、保存相关记录的职责和要求; b) 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和方法。

应保持审核及其结果的记录。审核员的选择和审核的实施应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8.5 考核

公司应以业务流程为导向制定考核指标,并将其分解至相关的部门和岗位。确立涵盖公司、业务流程、部门、岗位的两化融合考核指标和考核制度,并适时公开和反馈考核结果。

考核依据至少应包括: a) 评估与诊断结果; b) 监视与测量结果; c) 审核结果。 8.6 管理评审 8.6.1 总则

最高管理者应每年进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审,参加管理评审的人员至少应包括公司相关部门和职能的负责人,在评审过程中,应从具体问题入手,评价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否:

a) 适宜—对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公司现有的两化融合方针、目标和文件化的管理体系是否适宜; b) 充分—公司现有文件化的管理体系对于实现公司的两化融合方针和目标是否充分,是否需要加

以完善、优化和调整;

c) 有效—公司现有文件化得管理体系是否得到有效地实施和保持,并确保两化融合目标得以实现

和持续提高。

公司建立《管理评审控制程序》明确管理评审输入、输出,识别两化融合改进的机会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变更的需求,应保持管理评审的记录。 8.6.2 输入

管理评审的输入至少应包括:

a) 所形成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对于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符合性; b) 评估与诊断结果; c) 监视与测量结果; d) 审核结果; e) 考核结果; f) 相关方反馈;

g) 可能影响两化融合管理依稀的内外部环境变化; h) 以往管理评审的后续措施; i) 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 j) 改进建议。 8.6.3 输出

17

XY/XG 1000-2015

版本号:A/0

a)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效性的改进; b) 两化融合过程绩效的改进;

c) 与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有关的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改进; d) 两化融合方针、目标的变化; e) 资源分配的调整。 8.7 改进 8.7.1 持续改进

公司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开展两化融合,应依据两化融合的方针和目标,以及评估与诊断、监视和测量、审核、考核、管理评审等机制发现已经发生的或潜在的问题,或者在日常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运行中收集公司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进行分析并依托当前的资源针对问题或建立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等,从管理体系的规定和执行两方面持续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8.7.2 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公司编制《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对在评估与诊断、监视与策略、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当发现管理体系的相关过程未按规定实施,或未达到预期的绩效要求时,应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确保在必要时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进行改进。程序应明确以下要求:

a) 评审不符合或潜在的不符合; b) 确定不符合或潜在不符合的原因;

c) 评估采取措施的需求,确保不符合不重复发生或不会发生; d) 制定和实施所需要的适宜的措施; e) 保留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的记录;

f) 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管理评审的输出至少应包括以下有关的决定和措施:

18

XY/XG 1000-2015

版本号:A/0

两化融合文件目录 XY/XG 1000-2015 附录A 序号 文件编号 文件名称 版本 A/0 A/0 A/0 A/0 A/0 A/0 A/0 A/0 A/0 A/0 A/0 A/0 A/0 A/0 A/0 A/0 A/0 A/0 A/0 A/0 A/0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备注 1. XY/XG 1000-2015 2. XY/ZX 2001-2015 3. XY/ZX 2002-2015 4. XY/XG 2003-2015 5. XY/ZX 2004-2015 6. XY/XG 2005-2015 7. XY/XG 2006-2015 8. XY/XG 2007-2015 9. XY/XG 2008-2015 10. XY/XG 2009-2015 11. XY/XG 2010-2015 12. XY/XG 2011-2015 13. XY/XG 2012-2015 14. XY/XG 2013-2015 15. XY/XG 2014-2015 16. XY/ZX 2015-2015 17. XY/ZX 2016-2015 18. XY/ZX 2017-2015 19. XY/XG 2018-2015 20. XY/XG 2019-2015 21. XY/XG 2020-2015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两化融合管理手册 文件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 两化融合实施策划管理程序 人力资源管理程序 两化融合设备设施管理程序 两化融合信息资源管理程序 两化融合信息安全管理程序 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优化管理程序 两化融合实现过程技术实现管理程序 两化融合匹配与规范管理程序 两化融合实施过程运行维护管理程序 两化融合数据开发利用管理程序 两化融合动态调整管理程序 两化融合评估、测量与考核管理程序 两化融合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两化融合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两化融合不符合项、纠正和预防措施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价激励管理制度 预算管理制度 信息化投资项目管理程序 19

20

XY/XG 1000-2015 附录C 2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jd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