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人倾向于小城市的因素

更新时间:2024-04-20 12: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吸引人倾向于小城市的因素,包括空气质量较好、交通方便、房价低、看病容易、节奏缓慢、就业和生存的压力小,能够提供更加休闲轻松的生活。小城市的城市范围相对较小,人际关系简单,很容易形成一定的朋友圈,人们在遇到困难时好办事。当然,人们乐意定居小城市,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故乡情怀。他们愿意毕业后回乡就业,不仅是为了让个人的生活压力放低,也是为了支援家乡经济等事业的建设,缓解小城市人才不足的现状,缩小差距、长远发展。

1 小城市里,自己可操控的空间更大。

大城市里确实有很多机会,不过你是否想过,在大城市中你只是背着一张床的人,你从事的工作是什么?你领的薪水是多少?你辛辛苦苦赚了这些钱,最后是在为谁赚钱?如果你在小城市,有一套房,那么你可操控的空间就更大。在大城市你哪有精力、时间、成本去把控?

2 大城市拼搏后,很多人享用成果的时机晚了。

大城市一张床,意味着你没有家,你是一个人。而你拼搏的目的并不是只为自己一个人,你拼搏的目的要看享用它是什么时机。此外,一将功成万骨枯,大城市里逐梦,成功的例子,永远可歌可泣。但是现实太残忍了,可能一万个人里才有一个成功者。一旦赌输,你人生的唯一经历就是在那张床上的抱怨,这样活不值得。

3 大城市的精彩不属于我们,人生也不由位置决定。

大城市确实很精彩,但不属于我们。看完后,回去还是一张床。可是小城市的温馨、踏实和温暖是我们的。认为大城市拼搏进取,小城市无所事事,纯属历史眼光。大城市里也有天天混吃等死的,小城市也有拼得稀里糊涂一天24小时不睡觉的,人生是由自己选择的,不是由位置决定的。

4 在座的我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那么当你去大城市发展、结婚甚至定居时,你想过你父母的感受吗,他们会时常担心挂念你。而且,如果他们生病了,你也不能及时回到他们身边照顾他们,你很难尽孝。就算你经济允许把他们接到大城市,你确定他们会适应大城市的生活?有多少来到大城市的父母因不适应而回家的例子摆在我们面前。所以,我方认为小城房更好。

环境方面

环保部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2月份,北京的空气质量指数平均值为183,28天中有11天属于重度和严重污染级别。上海和广州的污染相对较轻,2月份空气质量指数平均值分别为73和64,但污染程度也不容乐观。零点指标调查结果显示,北上广三地超过8成的人认为空气质量下降已经严重地影响了自己的生活。面对日益频繁的雾霾天气,“宅在家里”和“捂得严实”成了最主要的防御措施。

就业方面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被冠以“史上更难就业季”称号。

一、“北上广”人才的饱和,就业竞争激烈,就业机会减少。数据显示,毕业生对一线城市的“围剿”,被近几年不断升温的二线明星城市所打破,毕业生选择一线城市就业的趋势有所下降,“逃离北上广”的流行口号正逐渐成为现实。“北上广”人才过剩的现象,警示打工追梦一族放眼更宽广的世界。

二、二线城市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发展前景更好。据悉,随着近几年无锡、合肥、重庆、青岛等二线城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众多大型企业入驻,对人才需求量暴增,具有平台高、晋升机会大、生活成本低等优势,就业前景良好。

住房方面

众所周知,北上广等大城市的房价异常的高,以北京为例,现如今北京五环附近的商品房已经高到五万一平米,即使你选择租房,高昂的租金也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如此高的经济压力,仅仅靠你的努力,你的拼搏,你的奋斗就能解决吗?不然,又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选择逃离北上广,去小城市发展呢?与其当大城市的蚁族,不如做小城的贵族!

生活质量不应该以地方的繁华为依据,而应该看自己实际获得的东西。一间房当然比一张床好得多。

假设当你挺个大肚子在北京早高峰地铁上被人挤着的时候,当你在医院排了一早上队还没挂上专家号的时候,当你每天早6点钟就得起床而晚8点钟才到家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要离开。

(1) 大城市已经不堪拥挤,城市病越来越突出。一是房价越来越高,房租也越

来越高,蜗居者、蚁族越来越多;二是交通条件差,堵车严重;三是环境恶化,空气、噪声等污染严重;四是高物价,许多年轻人只能吃泡菜、吃盒饭。

(2)人才都往大城市挤,出现了大学生的结构性就业困难。学生眼睛中只有大城市,现在北京很多机关里,收发文件的人都是硕士,人才拥挤、浪费。中小城市需人才,求贤若渴。结果,一方面是大城市学生挤不进去,就业困难,另一方面,却是中小城市要不到人。

观念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要与时俱进。一种观念如果已经不适应于时代的发展,已经对时代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它就应该被摒弃。“宁要大城市一张床,不要小城镇一间房”的落后观念,如果在现在还要坚持,就会造成既不利于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又不利于自身(生活差、发展难度大)的糟糕的结果。而我方观念,既利于国家的城市化建设,又有利于自己(生活好,发展机遇多)。

一句话,对方是落后观念,既不利已,又不利人,我方是与时俱进的观念,即利已又利人。

(一)对于社会层面来说,我方观点更符合国家城市化进程的需要。

大城市已经越来越拥挤,应该控制,而希望住在大城市的观念正好与之相背离。 城市化的应有方向是控制大城市规模,大力发展中小城镇。

(二)对于个人层面来说,我方观点更有利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

(1)小城市能够提供另一片发展天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对于个人来说,大城市竞争激烈,人才相对过剩,博士抢硕士的活,硕士抢本科的活,本科生基本没戏。而小城市人才稀缺,人才更有用武之地。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其实主要是结构性就业困难,如果平衡小城市和大城市,其实人才还是缺少的。到中小城市生活和就业,完全可以开辟一片新天地。

(2)而且,小城市宜居,同样的付出,在小城市可以有一套安身立命的居所,为什么非要到大城市做“蜗居”、“蚁族”呢?。小城市环境好、房价低、生活更方便。而且中小城市人际关系亲密,交际活动易于开展,人情味重,人们不容易孤单。据调查,中小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普遍高于大城市。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从2004年起每年一次在全国展开幸福指数调查,根据零点的调查结果,大城市、农村的人不是最幸福的,中小城市的人比较幸福。

(1)对方观念如何控制大城市规模?大城市的规模要控制,你还叫大家往大城市挤,造成更多的城市病,这种观念还不过时吗?

(2)对方观念对个人有什么好处?大城市名牌大学的毕业生都只能打临工,住胶囊,还谈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你看到一个杜拉拉站起来,没有看到上万个杜拉拉倒下去。小城市有房子,有安身立命之所,大城市只能有一张床,说不定还是个胶囊,对方辩友,你不会连谁好谁坏都分不清吧?请对方辩友不要死要面子活受罪啊。

对方可能的立场分析

(一)大城市发展的机遇多,大公司,大机关都在大城市,发展的空间大,可以期望高薪。另外,大城市生活水平高,文化生活丰富。就像海萍说的“上海有大型音乐会,有东方明珠,有大型超市,有高档商铺,有高架轻轨,有豪宅别墅。”(这是最有可能的立论) 反驳:

(1)大城市硕士只能收发文件,小城市硕士却可以独档一面,一边是把人才不当人用,一边是把人才当人用,你说应该去哪边?

(2)据调查,小城市的生活幸福指数远远高于大城市,生活在大城市的蜗居、蚁族,那是死要面子活受罪啊。

(3)解决大城市城市病的方式,就是把居住区外移,中间全部改成CBD,居住主要在卫星城市。大城市里面以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你的床往哪里放?是放在办公室还是收发室啊?

(二)作为观念,“宁要大城市一张床”代表的是一种不屈不挠,不向挑战低头的精神,是一种奋斗的态度,是一种应该提倡的通过努力,让自己生活更美好的好观念。(这种立场就象是当年电子科大,把好马不吃回头草的概念做大,升华它。)

反驳:(1)对方是不撞南墙不回头。正是因为对方的观念,十万以上的蚁族飞蛾扑火般的涌向了北京,生活窘迫,却不愿意回家,“宁要大城市一张床”哪里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观念,完全成为这些蚁族不愿回头的“面子”。

(2)要努力奋斗是没有错了,可是方向都错了,目标都不对,再努力还不是南辕北辙啊。

(3)照对方的这种逻辑,不管前途如何暗淡,只要有精神就对了,那么,给对方辩友一个建议,你们可以去当传销的培训人员,你看看他们宣传的奋斗精神多带劲啊。

(4)小城镇发展就不是发展了么?我们生活在小城市,一样可以有好的发展机遇。我们一样可以挑战自我,一样可以不屈不挠,一样可以通过努力,让自己生活更美好。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lqt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