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九年级语文试卷

更新时间:2023-03-15 21:4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长宁区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三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50)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秋风萧瑟,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沧海》) 2.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_____。 (《饮湖上初晴后雨》 3.___________________,潭影空人心。 (《题破山寺后禅院》) 4.月上柳梢头,___________________。 (《生查子?元夕》) 5.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

(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6.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在括号内打“√”,不正确的在括号内打“×”。(2分) (1)“少年不识愁滋味”中的“少年”,指“年轻时”,与今语“少年儿童”中的“少年”不同。( ) (2)“欲说还休”中的“还”是多音字:huán和hái。古代一般读huán,现今一般读hái。 ( ) 7.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上层楼”、“强说愁”,写出了“少年”的纯真无知。 B.“而今识尽愁滋味”,道出了历经沧桑的艰难辛酸。 C.“欲说还休”,传递出有苦无处诉说的痛苦矛盾。 D.“却道天凉好个秋”,表现出诗人豁达大度的宽广胸怀。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9题(8分)

核舟记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④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⑤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狄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8.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朝代)_________(人名)。(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第①段的划线句。(3分)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对文章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第②段中写到“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与前文“盖大苏泛赤壁云”一句语意相连。

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釆用了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写出了核舟的体积之小。 C.作者在介绍核舟时,按照从上至下的空间顺序,介绍了核舟的船头、船舱、船尾、船背等各个部分。

D.全文结构可以概括为先总后分,先总述王叔远技艺奇巧,再细致描述核舟各个部分的特点。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朱家救季布

初,楚人季布为项籍将,数窘辱帝①。项籍灭,帝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三族。布乃髡钳②为奴,自卖于鲁朱家③。朱家心知其季布也,买置田舍,身之洛阳见滕公,说曰:“季布何罪!臣各为其主用,职耳。项氏臣岂.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汉求之急,此不北走胡南走越耳。君何.

不从容为上言之?”滕公待间④言于上,如朱家指⑤。上乃赦布,召拜郎中,朱家遂不复见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有删改)

【注释】①项籍:即项羽。帝:指汉高祖刘邦,下文的“上”亦刘邦。②髡钳:秦时刑法,髡是去发,钳是用铁箍扎着脖子。③鲁朱家:鲁,鲁地;朱家,人名。④待间,等待时机。⑤指:旨意、意图。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说_______ (2)尽_______ 12.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今上始得天下,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

A.现在皇上开始得到天下,因为私人的恩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这样显示自己的国土不宽广呢! B.现在皇上开始得到天下,用私人的恩怨去追捕一个人,怎么能这样来显露自己的心胸不宽广呢! C.现在皇上刚刚得到天下,因为私人的恩怨去追捕一个人,怎么能这样来显露自己的心胸不宽广呢! D.现在皇上刚刚得到天下,用私人的恩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这样显示自己的国土不宽广呢! 13.朱家的侠士精神具体表现在(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刘邦赦季布”的主要原因是:( )(2分) A.季布已经甘愿卖给朱家为奴,没必要追究。 B.季布只是尽职为主,并没有什么大的罪过。 C.项籍的属下不可能赶尽杀绝,不必大动干戈。

D.季布这样的人才应该好好任用,不能逼他为敌国效命。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20分)

时尚减肥“轻断食”

①减肥或许是当今社会最火热的健康话题。各种宣称能在“不饥饿”的前提下“少吃”的减肥法,吸引了无数人前仆后继。轻断食,就是其中颇具号召力的一种。

②“轻断食”是一种控制饮食的方式,而不是一种具体的“减肥食谱”。它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不吃或者少吃,而在其他的时间内正常进食。

③轻断食有各种形式。在中国古代就有“过午不食”的说法,大致相当于每天“16小时断食”,就是轻断食的一种形式。古代还有人每天只吃一顿,相当于“23小时断食”。

④现在最流行的是“5:2轻断食”。它是指在7天的一个循环之中,5天正常进食,两天大大减少进食量。一般原则是,断食的两天中女性控制到500大卡(热量单位),男性控制到600大卡。

⑤还有比“5:2轻断食”强度更大的“交替轻断食”。在这种方式下,每隔一天就断食一天,断食那天的食物量是正常饮食的25%,也就是500大卡左右。

⑥2015年一项关于轻断食的研究显示:“轻断食能够有效减肥”,效果是“10周之内减少了6到10斤”。也就是说,跟完全不加控制相比,轻断食确实有助于减肥。

⑦轻断食的理论依据是:当人体大量减少进食,细胞就处于“逆境状态”,会产生各种“应激反应”,而这些应激反应有助于增强细胞活力、提高人体免疫力。这种理念在理论上说得通,在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中也得到了很多验证。除了减轻体重,这些应激反应还对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血压、脂肪、血糖等生理指标,促进人体健康甚至延长寿命,都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⑧当然,轻断食并不是适合所有人。例如,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所以不能进行轻断

食。孕妇、产妇也需要保证营养充足,也不应该进行轻断食。同时,轻断食会导致血糖的大幅波动,所以也不适合糖尿病人。

⑨总而言之,跟不加控制的饮食习惯相比,轻断食对于减肥和健康有积极的作用。实质上,它也是减肥金律“少吃多动”的一种实现形式。如果通过它的“仪式感”和心理暗示,能更好地坚持,那么它就有意义。反之,如果不能在根本上做到“总体上减少食物摄入”,而只是应付考试般地“断食时少吃,不断食时暴饮暴食补偿”,那么就没有意义。

(选自2018年8月29日果壳网,有删改)

15.本文主要介绍了轻断食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禁忌对象等内容。(6分)

16.本文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7.本文第⑥与第⑦两段能否互换顺序?为什么?(4分)

18.下列对第⑨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轻断食对减肥和健康有积极的作用,是最佳减肥形式。 B.“仪式感”和心理暗示是轻断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C.轻断食需从根本上做到“总体上减少食物摄入”才有意义。 D.轻断食在不断食时不能暴饮暴食,但可以适当多吃一些。

19.贾老师中度肥胖,经体检其他指标还算正常,于是想尝试“轻断食”减肥。请你结合文章内容,给贾老师提两条建议。(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20-24题(20分)

父亲的日记本

①父亲的日记本,锁在抽屉里,更像是一本隐秘的家族史,我每次偷偷打开抽屉翻阅,重温父辈艰辛劳作艰难求生的历史,总是唏嘘不已。

②高中时,父亲成绩优良,尤爱文字,吹拉弹唱,样样都行。但爷爷的没落地主成分,使他逃不掉回乡务农的命运。那时的父亲也许心有不甘,所以他的日记本里,一边很务实地记录着如何栽培倭瓜的技术,一边激情昂扬地写着标语口号似的《论人生理想》。对此,奶奶很是忧虑,一把大火,烧掉了父亲的书籍和藏品,只留下他钟爱的口琴,这就将父亲向往着外面世界的心,给彻底地烧为huī jìn。

③于是,父亲只能在乡村寻找自己的出路。他在日记本里不只是记录庄稼的种植,还有编织柳条筐的技术,治病救人的药方。这样三个不同的谋生技能,贯穿了父亲的一生。在我们兄妹三个相继出生以后,他需要做一些别的小生意,才能供我们读书。同时,他依然尽职尽责地做着一个农民,在应该上交公粮的时候,带上我去交公粮。我整个的年少时光,似乎都植满了坐在板车上由父亲拉着去粮库的记忆。那时的父亲,相比起结婚前,已经慢慢沉淀下来,开始接纳自己成为农民的事实。

④父亲的日记本里,还记录着一些讨债者,和他被人欠下的柳筐的费用。我能够记得起一个与父亲一样痩弱的男人,每逢过年,便携了铺盖卷来到我家,不声不响地等父亲给钱。他从来不跟父母吵闹,自顾自地在我们做好了饭时,拿来凳子和碗筷闷头吃饭,而在夜晚来临时,又在厢房里打好地铺,倒头睡觉。而我的父亲,也与他一样,在年关到来时,卷了铺盖去别家讨债,常常这个讨债的男人熬不住走了,父亲还奔波在一家家讨债的路上。讨来的钱,除了归还欠款,父亲也一笔一笔地存钱,无论多寡都是银行定期,一年两年三年五年,那是一个农民对安全感的存储,他用这样的方式,与生活讲和。

⑤几年后,父亲进城帮人疏通下水道挣钱。全家住在一个每月40元租金的破旧小院里。记得刚刚搬进去时,母亲看着裂了一条大缝的墙壁,伤心地哭了。父亲买来石灰水泥,将那些破败的地方,一点点地修补起来,又在泥泞的院子里铺了一条红砖小路,还换了一个好看的铁门,让这个收破烂的人都不想租住的院子,现出一点朴实的生机。我们在这个县城的角落里,一住便是五年,而父亲的日记本里,也记录了五年来每一笔疏通下水道的收入,二十,三十,五十,一百,二百……它们水滴一样,汇成一桶一桶带着房檐上泥沙的水,并最终积攒到购买一套产权房的首付款,让我们一家,自此真正地在县城里可以挺直了腰杆生活。

⑥那个时候的父亲,几乎不再看书,也不写日记了。偶尔,他闲下来,会打开一些收购来的废书报纸,看到一

些心灵鸡汤类的人生格言,就摘抄几句;或者是拿出口琴,吹着我们谁也没有听过的老歌。窗外的雨沿着长了青苔的房檐滴滴答答地落下,父亲在寂寞中吹口琴、记账、写下一些零碎的只言片语。没有人与他交流,即便是母亲,也不曾真正地理解过他。生活从那些关于国家、革命的激情思考,彻底地成为简单的数字和账簿。

⑦而父亲依然将他的口琴和日记本,像存折一样紧紧地锁在抽屉里,就像锁住一个家中所有人都不会告知的秘密。

(选自2018年9月《文汇笔会》,作者安宁,有删改)

20.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huī jìn( )( )

21.第④段写瘦弱男人到我家讨债的目的是:(1)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2.第⑥段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简要分析。(5分)

2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标题“父亲的日记本”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

B.本文主要表达了“我”对父辈艰辛劳作艰难求生的历史的感伤。 C.父亲日记内容由“理想”变为“数字”,表现了父亲的沉沦与堕落。 D.文中多次写到父亲与口琴,表明父亲是一个高雅的人。 24.联系全文,细读第⑦段,说说结尾的妙处。(6分)

三、综合运用(11分)

阅读下面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片段,完成第25-27题(11分)

(黄蓉)于是冷笑道:“阁下可知孔门弟子,共有几人?”那书生(朱子柳)笑道:“这有何难?孔门弟子三千,达者七十二人。”黄蓉问道:“七十二人中有老有少,你可知其中冠者几人,少年几人?”那书生愕然道:“《论语》中未曾说起,经传中亦无记载。”黄蓉道:“我说你不明经书上的微言大义,难道说错了?刚才我明明听你读道: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五六得三十,成年的是三十人,六七四十二,少年是四十二人。两者相加,不多不少是七十二人。瞧你这般学而不思,嘿,殆哉,殆哉!”那书生听她这般牵强附会的胡解经书,…… 25.(1)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门”指儒家学派,战国时期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孟子。 B.“经书”即儒家经典书籍,以“四书”“五经”为代表。 C.“《论语》”的作者是孔子和他的弟子。 D.“学而不思……殆哉,殆哉”,是化用名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下列引号内的数字用法,与“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B.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C.“五十”而知天命。

D.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6.根据文意,发挥想象,补写书生听到黄蓉解说经书后的表现。要求:要有心理描写或肖像描写(50字以内)。(5分)

那书生听她这般牵强附会的胡解经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7.题目:我的珍藏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

(一)默写

1.洪波涌起;2.淡妆浓抹总相宜;3.山光悦鸟性;4.人约黄昏后;5.醉翁之意不在酒。 (二)诗歌鉴赏

6.(1)√ (2)√ 7.D (三)课内古文 8.明 魏学洢

9.(他的作品)无不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摹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态势。 10.A

(四)课外古文

11.⑴说:劝说 (2)尽:全,都 12.C

13.(1)明知季布假扮奴仆来到自己家里,仍然置办田舍藏匿他; (2)亲自前往洛阳,劝说滕公为季布说情赦免他。 (3)季布封官后,朱家并不求回拫,从此不再见他。(三点任意答两点〉 14.D(选B、C给1分)

二、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一

15.形式(方式)、效果、理论依据(理念)

16.用轻断食短时间内减少的体重数,准确说明了轻断食确实有助于减肥的良好效果。

不能。因为第⑥段说明的是轻断食的减肥效果好,第⑦段说明的是轻断食的理念对健康的作用。前者和减肥关系紧密,应先交代。同时这一顺序也和第⑦段结尾处及第⑨段中“轻断食对于减肥和健康有积极的作用”的表述保持一致。 18.C

19.要点:总体上减少食物摄入;要长时间坚持;可以先尝试“5:2轻断食”等。(答到两点即给满分〉

(一)现代文二

20.灰烬

21.(1)表现了“我”家生活的拮据(1分)

(2)通过写瘦弱男人讨债时的苦熬状态,来表现父亲在外讨债的艰辛,体现他为这个家庭的付出(3分) 22.环境描写;渲染了清冷、孤寂的氛围;烘托出父亲无人理解的寂寞和精神上的孤独。 23.A(B给2分)

24.内容上:本段写了紧锁他的口琴和日记本秘不示人。表现父亲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与珍视;表达“我”对父亲艰辛一生的理解与感伤(共3分,一点1分)。结构上:呼应标题和幵头,成为文章的一条线索,使结构严谨。(2分)。表达效果:点明了文章中心,留给读者思考和回味。(1分)

三、综合运用

25.(1)C (2)B

26.言之有理即可(原文:“不禁哑然失笑,可是心中也暗服她的聪明机智。”前一句不是肖像描写,后一句不是心理描写是叙述)

评分要点:概括出黄蓉“聪明机智”的特点2分,正确使用修辞2分,语言1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j56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