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解读

更新时间:2023-03-08 06:14:40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解读

基础教育两件大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抓好农村义务教育。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进行课程改革。 一、素质教育呼唤课程改革。

1、首先应该考虑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现行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1)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

(2)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 (3)课程内容“繁、难、偏、旧”,过于注重书本知识; (4)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5)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6)课程管理过于集中,中央集权制。 二、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情况

美国: 课程在不断更新,第一次课改是1958年 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分别进行课程改革 2000年重新制定教育战略 提出的口号是“做世界的领袖。” 英国:1988年颁布《教育改革法》 首次提出推行国家课程,制定课程标准 1999年制定出新一轮国家课程标准

韩国:97年开始,强调实验、学习、讨论、自由活动、社会服务等亲自体验为中心的学习活动,增加选修课。

培养目标:培养21世纪的具有自主性、创造性、道德性的韩国人; 台湾:2000年颁布新的课程标准。 日本:每十年更新一次课程 目标是:做有能力参与国际事务的人

提高国际意识,鼓励学校有办学特色和标新立异。 三、课改的指导思想

《纲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四、课程设计思想: 1、大众教育 2、终身教育 3、学生发展为中心

4、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强调要创建一种开放的、浸润的、积极互动的学习文化,以帮助学生克服知识的惰性,增加知识的弹性,促进知识的远迁移。建构主义课程观强调用真实复杂的故事呈现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变事实性知识为解决问题的工具,主张用产生于真实背景的问题启动学生的思维。 5、多元智能

四、课程改革的目标: 1、课程功能的改革:

过去: 现在:

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 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学会学习 正确的价值观 2、课程结构的改革:

过去 现在

过于强调学科本位 九年一贯整体设置 科目过多 设置综合课程

缺乏整合 注重综合性、均衡性、选择性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 3、课程内容的改革:

过去 现在

内容繁、难、偏、旧 关注学生生活 过于注重书本知识; 现代社会 科技发展 学习兴趣和经验

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 外语课程标准: (1)、外语强调交际。

(2)、在中小学推广英语考级制度。 艺术课程标准:

不应是知识的课程,而是审美的课程。 体育课程标准:

不是培养运动员,就是培养具有健康体魄的人。 5 、课程实施改革:

过去 现在

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注重主动参与 死记硬背 勤于动手 机械训练 注重获取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培养 6、教学过程的改革:

(1)、学生、主动、实践、学会学习

(2)、平等、对话、启发式、讨论式 (3)、研究性、探索性、综合实践活动 (4)、信息技术的普遍运用。 7、课程评价的改革:

过去 现在

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 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给学生分等级 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改进教学实践的评价体系

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情意、结果、过程、发展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自我评价 8、课程管理改革:

过去 现在

过于集中,中央集权制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鼓励开发使用校本课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b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