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练习卷

更新时间:2023-09-30 23: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季氏将伐颛臾》练习卷

一、基础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启碇(dìng) 夔州(kuí) 通衢(qú) 茕茕孑立(zǐ) .... B.缱绻(quǎn) 齑粉(jī) 趿拉(tā) 伛曲(yǔ) .... C.攻讦( jié) 孱头(chán) 刀俎(zǔ) 颛顼(zhuān) .... D.虎兕(sì) 踬踣(bó) 杌陧(wù) 勖勉(mào) ...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璀璨 永垂不朽 温馨 祸起箫墙 B.惘然 分崩离析 峥嵘 安之若素 C.谙熟 浅尝辄止 祈祷 共商国事 D.崔嵬 大放厥词 蜕变 遥遥欲坠

3.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就某种意义而言,今天我们是为了要求 诺言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 ②我们不能 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蜕变为暴力行动。

③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 他们国度里生活。

A.兑现 容许 评价 B.实现 容许 评论 C.兑现 容忍 评论 D.实现 容忍 评价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也许有人认为唐代王维除了作诗之外身无长物,其实,王维的画也是作得不错的。 ....B.近十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夜景观”建设琳琅满目,发展十分迅速。

C.中国选手申雪、赵宏博在盐湖城冬奥会上改写了双人花样滑的历史,成为第一对在国际大赛上使用抛四周跳的选手。虽然功败垂成,但他们出色的表现还是赢得观众和裁判的认同。 ....

D.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充分做好复习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社科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认为,未来中国城镇化不但仍处于快速推进时期,而且已经由加速阶段转变为减速阶段。

B.有关调查表明,中国人幸福感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爱攀比,缺信心,不互信,不善于发现阳光面等心理因素造成的。

C.由于美国在中东地区“广招憎恨”,如果匆忙前去帮助利比亚反政府武装,那么阿拉伯国家将会指责美国再次干涉一个穆斯林国家的内政。

D.未来五年,国家将通过改造棚户区,建设公租房等方式,增加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供给,解决当前房源不足。

6.对下列各句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通史,作为“二十四史”之首,在我国史传文学中占有无法替代的独特地位。

B.《品质》的作者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高尔斯华绥,他描绘的格斯拉兄弟的凄惨遭遇是其作品浪漫主义风格的表现。

C.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无产阶级现代文化的奠基人。著有短篇小说集《呐

1

喊》《彷徨》《野草》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D.《离骚》选自汉代刘向编订的《楚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江山辈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的“风”指的就是“国风”,“骚”指的就是“离骚”。

7. 下列句子组成意思完整、前后衔接的一段话,填在空格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有一种打渔的方法是放鱼鹰。 站在高高的运河堤上,看人放鱼鹰捉鱼,真是一件快事。

① 浑水鹰能在浑水里睁眼,清水鹰不能。 ②浑水鹰比清水鹰值钱得多。

③鱼鹰分清水鹰、浑水鹰两种。 ④清水里只有普通的鱼,不肥大,味道也差。 ⑤湍急的浑水里才有大鱼,名贵的鱼。

A、③①⑤④② B、③②①⑤④ C、⑤④③①② D、③①②⑤④

8.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主:主人 B.是社稷之臣也 是:这

C.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列:职位,职务 D.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辞:借口,托辞 9.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无乃尔是过与? B.扈江离与辟芷兮

C.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D.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此其志不在小 .A. 草行露宿 B.既来之,则安之 ..C.后世必为子孙忧 D.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B.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 C.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D.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

12.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何以伐为?

A.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B.无乃尔是过与? C.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D.是社稷之臣也 二、阅读题

(一)阅读下列语段,回答13—17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患寡而患不均 患:患病

2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舍:舍弃,回避 C.则将焉用彼相矣? 相:辅佐

D.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倾:倾诉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不能者止 .. B.且在邦域之中矣——既来之,则安之 ..

C.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 D.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15.以下几个句子,全都体系孔子治国安邦原则的一组是( )

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②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③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④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⑤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③⑤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片典型的驳论文,围绕“季氏将伐颛臾是错误的”这一观点展开反驳,通过孔子与他的学生冉有、季路之间的对话,批驳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阐明了“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B.第1段孔子对弟子的批驳,语势跌宕起伏,说理层层深入,观点非常鲜明,令人叹为观止。 C.第3段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形势整齐,音调和谐,气势贯通,层次性极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D.本文通过对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使人物的形貌和个性心理如在眼前。例如,孔子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当仁不让,直面邪恶,充分地显示出来。 17.翻译下列句子。

(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2)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3)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二)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岭南文化 冯立鳌

作为中华民族一项优秀的文化财富,岭南文化遭遇过多年的误识。其实,只有将岭南文化放置在中华文化的广大视域中来认识,才能对它的特质及价值作出全面的评判。

从自然生态及其文化衍生特征上作最基本的属性归类,可以将自古以来的中华文化分为草原文化、江河文化和海洋文化三大类型。其中,草原文化在中华疆域的北部和西部催生了古老的畜牧文明,但由于其承载主体早期的迁徙多变,承传不足,致使这一起步不迟的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而以黄河、长江萌发的中华江河文化因为起步早,延续性强,积累充分,浇灌生成了延绵数千年的中华农耕文明,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和标志。

中国的海洋文化产生于中华疆域的南部和东部,岭南是其最重要的所属地。岭南与其他临海地区不同,它背靠大陆,面向大海,与中原较为隔远而与海外交往频密。因而岭南文化是相对充分发展了的海洋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质。

毗邻大海的岭南处在江河的下游,但海纳百川,汇集众流。在传统文化的低洼之地,中原文化、湖湘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以及域外文化,如流水般涓涓汇入其本土,既改变了地区文化的特征,又形成了文化的兼容性。由于经久积累,形成了文化的多元性、和谐性与开放性。

3

在辽阔的中华疆域内,岭南之地的商业文化可以说是根深叶茂。由于商业文化的普及与积累,岭南社会的个体意识、平等意识、诚信意识、拓新意识、冒险意识,以及制作物化产品的精致意识、装饰意识等,在中华文化中独树一帜。

古代先民由于所获剩余产品不多,他们时刻要顾及自己与家庭的生存问题。特定的生活环境养成了岭南人务实性的思维方式:面对一项事情,人们习惯于从主体实用的价值评判上去选择。重现实、重生活、重消费、重娱乐,是岭南文化价值体系的自然延伸。

在数千年的中国古代社会,岭南文化是受鄙薄的文化。因为从农耕文明的角度看,荒远的岭南之地缺乏威严的皇权、纲常的教化。中国历史上,只有犯罪受贬者才来到五岭之南,居处岭南被视作一种贬斥惩罚,这正体现着某种深刻的文化地理歧视。

然而,中国的历史并没有永久地停滞在以农耕文明为支撑的古代社会。19世纪40年代,工业文明、商品经济以及与之相应的生产方式就自外汹涌登陆中国,并立刻显示了它们的先进性。岭南由于其文化本有的兼容性、商业性和务实性等品质,自然成了新式文明的感应地和生长地。在由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新的过渡时代,岭南文化就由中华先进文化的下游立刻转变为上游,由中国主体文化的末端移到了首端。这不是岭南文化的特质有了突变,而是时代的突变在转化中国古老的社会结构,打破了千年一系的文化价值评判系统,颠覆了中原文化的中心地位,使近代岭南文化成为民族的时尚文化。

岭南文化对外来的文化因子兼收并蓄,并能以为我所用的创新方式孕育出新的文化形态。在近代中国,洪秀全的拜上帝教、康梁的维新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都毫无例外地生成于岭南之地,这绝非偶然。它是岭南文化兼容性创新性的必然产物,是中国海洋文化开始超越江河文化的重要标志。

在全球一体化的世界格局中,海洋文化无疑处在江河文化的上游,由此,岭南文化在中华文化的总体格局中显示出了它的高度优越性。中国近代资本产业首先萌发于岭南,民族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形成于岭南,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最精彩话剧上演于岭南,这些均是岭南文化在中华文化圣殿中跃居上游、品质优越的明证。

18..下列不属于“使近代岭南文化成为民族的时尚文化”原因的一项是( )

A.国外工业文明、商品经济以及与之相应的生产方式汹涌登陆中国,岭南成了这些新式文 明的生长地。

B.在由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的新时代,岭南文化由中华先进文化的下游转变为上游,由中国主体文化的末端移到了首端。

C.时代的突变转化了中国的社会结构,打破了过去的文化价值评判系统,颠覆了中原文化的中心地位,改变了岭南文化传统的个性特质。

D.岭南文化对外来的文化因子能够兼收并蓄,并且能够以为我所用的创新方式孕育出新的文化形态。 19..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岭南文化遭遇过多年的误识,是因为人们没有将岭南文化放在中华文化的广大视域中来认识,没有认识到岭南文化的特质及价值。

B.草原文化催生了古老的畜牧文明,但由于其迁徙多变,承传不足,致使这一文化最终消亡了,江河文化就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

C.在以农耕文明为支撑的古代社会,岭南文化在中国受到鄙薄,犯罪者贬谪岭南体现着某种深刻的文化地理歧视。

D.中国海洋文化正在超越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体和标志的江河文化,岭南文化在世界海洋文化格局中跃居上游。

三、默写

20.大阉之乱,______ ____ ,四海之大,___ ___ ?(《五人墓碑记》) 22.日月忽其不淹兮,_______ ___ 。____ ____ ,恐美人之迟暮。(《离骚》) 2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______ ____ ,________ __ ,君亦无所害。 24. _____ ___,不仁;____ ____ ,不知;_____ ___ ,不武。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i2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