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简介

更新时间:2024-02-18 12:02: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姜夔词乐作品的韵味和意境分析

姜夔词乐作品的韵味和意境分析

【摘要】姜夔自称“自度新词韵最骄”,他对词的格律有深入的研究,达到了“意中有景,景中有意”的境界;姜夔的曲被著名诗人杨万里称“有裁云缝雾之妙思,敲金戛云之奇声”。他的曲子注重格律,追求艺术美;姜夔的音乐被纪晓岚称“音节文采,并冠一时”。自度曲首首词曲俱佳,填词填曲之作也无比的成功。其音乐作品中独特的韵味与意境有极高的欣赏价值。

【关键词】姜夔;词 ;韵味 ; 曲;意境

中国古曲,博大精深,古曲作家姜夔,在南宋称得上独领风骚。

一 、姜夔生平简介

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潘阳(今江西波阳)人,自幼擅长诗词之句,爱好音乐和书法,是南宋词坛上最讲究音律,号称“格律派”的诗人和音乐家,在词与乐的结合上成为南宋独树一帜的词人和音乐家。

姜夔成年参加科举考试,屡试不爽,因此布衣终生,未入仕途。他一生四处漂泊,并在漂泊中写下了大量的诗词音乐作品,其作品收集在《白石道人歌曲集》一书,这也是他的一部唯一的传世之作,其曲调的珍贵超过了保留在《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中的词调音乐。该歌曲集共收有姜夔谱写的祭神曲《越九歌》10首,旁注格律谱;琴歌《古怨》一首,旁注减字谱,自度曲10首,这也是其中最有价值的音乐;其余五首有为词填曲,也有为曲写词。“关于姜白石词的音乐处理方式,大别之有两种,一是参酌现成乐曲,加以剪裁,

(1)填上新词;一种是根据新词,自制新腔”。

姜夔的词乐作品有独特的韵味和意境,风格清新,感情真挚,曲子的韵味清苦而悠远,词的格调甚高,婉约而清秀。

二、词里的韵味 ——“自度新词韵最骄”

姜夔的词在南宋自成一派,但其调的功底与造诣却远远超过了诗,他对词的格律有非常深入的研究,达到了“意中有景,景中有意的境界”。姜夔的作品大多以反映其内心世界的真实情感为主,词里往往透着一种忧郁的情绪。他曾用一首诗来评价自己:“自度新

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中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他遗留的作品,首首清空峭拔,曲曲格调甚高。词里总隐藏着耐人寻味的美韵。

(一)感情真挚,扣人心弦

如《扬州慢》一词:“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该词共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姜夔御了马鞍停留在淮南这个风光绝美的圣地,走在这风光绝美的扬州路上,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一片片野生的麦子。作者用简短的语言描述了自己所看到的景象,为后文作铺垫。

下阕抒情“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自从被敌人侵掠之后,恐怕连废池和乔木都害怕提起打仗了。天快黄昏的时候,古城上方回响的,就只有冷清的号角。这里也曾是杜牧游玩过的地方,假如他再次故地重游的话,肯定也会大吃一惊。就算再有才华,用再美的句子,也难以表达这么沉重而眷恋的情感。二十四桥还在,但是只有冷月在水波中心来回的荡漾,还有桥边的红芍药,尽管年年开放,可如今还有谁来欣赏呢?作者借景抒情,巧妙的运用“废池”和“乔木”来表大人民厌恶战争的情绪;借猜想杜牧的心情来抒发自己隐约委婉的爱国情感。通过每一句诗,我们仿佛可以感受到作者哀愁而激愤的心情。他委婉曲折的情感表达,让人深感凄凉。

从整首作品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忆和面对国家即将衰败时的迷茫感,通过委婉曲折的感叹,在“清妙秀运”的意境中,悄然隐藏着几分爱国愁思。

(二)婉约清秀,格调典雅

“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 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这是姜夔的《杏花天影》。

该词是作者路过金陵,深感漂泊之苦而在小舟中即兴写下的一首小令,共分上下两片,上片为“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绿绿的柳丝低下头轻轻拂在水面上,让作者想起了当年桃红在此呼唤渡船。他眼神忧郁的感受着来回荡漾的春风,倚在木兰船桨上,该离去的时候却久久不愿离去。

词的下片为“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金陵路上,黄莺低唱,燕子飞舞,算来也只有潮水最了解作者心里的苦。岸边到处是芳草,却找不到归路,天快黑了,船又该驶向何方?可以看出来,作者句句子子都经过了精细的琢磨,委婉而抒情。处处流露着自己绵延不断的愁思,真切地反映了姜白石对自己前途的忧虑。

站在船头眺望淮楚,春意融融,帆船在风和日丽的水波中荡漾,面对秀丽的河川,深感惆怅和迷茫。“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更是淋漓尽致的抒发了作者离别的愁绪和对自己前途的忧虑。

再如《鬲溪梅令》一词:“好花不与殢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

这是姜夔的一首借景抒情之作,是一首咏梅词。通过咏梅表达作者惜花惜春的心情。共分上下两片,上片写好花不待人:“好花不与殢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好花偏偏不属于爱花的人,梅花跟海洋一样,就怕春风消失。绿树成荫像玉钿一样的梅花去哪里寻找?词里的“玉钿”“盈盈”又像写花,又像写人,含蓄而委婉的表达了作者思念情人的心情!借写梅花追忆曾经相恋的情人,流露出作者无比惆怅的心情!

下片写寻花:“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坐在木兰双桨的船里,感觉就像梦中的浮云;斜倚在船舷旁边,任随它像孤山飘去,再去寻找梅花的踪影,恐怕鸟儿都已经啼尽了残春。

除了上面例举的两首之外,姜夔的一系列词作都以婉约清秀为主,被誉为“婉约派”。如《暗香》《疏影》......等,这两首作品也是他的好友范大成所喜爱的佳作.

总之,姜夔的词不同于陆游辛弃疾的慷慨悲愤,他流露的是伤感凄凉的情调,感情真挚细腻,耐人寻味。无论写景还是咏物,字字句句都是姜夔生活和心情的真实写照。让我们读到了他的心,也读到了当时的物。

三、曲中的意境 ——“敲金戛云之奇声”

姜夔精通音律,他的自度曲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宋代词人的词调,大多利用现成曲调进行填词,即“由乐定词”,也有一部分词家“依词配乐”,创作出新的曲调来,这种新创作的歌曲称为“自度曲”。宋代自度曲虽多,但保存至今的乐谱,只有姜夔的自度曲,也是其中最有价值,对后世影响最大的音乐。

“姜夔的自度曲以声韵精美著称,他的词调歌曲是一份宝贵的音乐遗产”。

(2)当时的

著名诗人也是姜夔的好友杨万里称其作品“有裁云缝雾之妙思,敲金戛云之奇声”。其意是说姜夔的词有裁云缝雾的奇特构思,曲有敲金戛云的奇特效果。

(一)曲调质朴,充满激情

比如《扬州慢》,该曲属于古音阶宫调式,全曲从歌曲第一拍引出曲调基本主题,直接了当,如。旋律的动向一直随着语调的抑扬顿挫在流动,遵从内容的需要和情感的抒发。第一句还出现了一个六度大

,表达了作者起伏不安的情

绪。音乐的结构严谨,上下片的结音安排的富有层次,每片四句,落音为分别do mi la do ,符合中国传统语调的起承转合的方式。独特的变化半音多处运用,如“自胡马窥江去后”

“渐黄昏”“念桥边”的曲调中都用了变音

统一。

(二)情绪绵延不绝,引人入胜

如《杏花天影》,该曲的音乐结构和《扬州慢》相同,全曲根据歌词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共一个曲调。该曲多处使用了变化半音程,如第一乐

句,使之产生变化,使得音乐有对比,也有

和第二乐

及倒数第八小节,即“算之潮人最苦”一

三句中的变化音程及由变化半音形成的二度音是全曲

一个独特的特色。充分流露了作者种种愁思绵延不绝的情怀。而乐曲最后一部

采用了六度大跳,使得曲子在

忧郁中透着一股激情。整首曲子音节十分舒展,情感也无限奔放,音乐也因其在古音阶七声羽调的基础上的两次特性音引进而更显活力。

四、词曲结合独特的艺术效果 —— “音节文采,并冠一时”

无论是姜夔的自度曲,还是为他人填词作曲,一经姜夔之手,一首独特的音乐作品就

成为流传千古的佳作,纪晓岚称其作品“音节文采,并冠一时”。他的自度曲首首词曲俱佳。各种史料对比分析之后,姜夔几乎成为南宋词坛最讲究音律的词人和音乐家,号称“格律派”,在词与曲完美的结合下成为南宋独树一帜的杰出音乐家。

在感受了姜夔词的韵味和曲的意境之后,让我们再次仔细品味音乐中的韵味和意境,欣赏其独特的艺术效果。

(一)触景生情,词曲俱佳

以《扬州慢》为例,我们先看它的的历史背景:南宋1161年,金主完颜亮入侵扬州重镇,即词里的“淮左名都”致使其遭到严重的破坏,长期无法恢复,15年之后,作者路过扬州,看到敌人掠劫扬州之后一片萧条的情景,怀着万分感伤的情怀写下此曲。他在小序中说:“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由小序可知,作者是有感而发,触景生情。

从作品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从表达内容和情感出发,突破了强求一致的应谱填词的陈规,曲调中频频加入了休止,

等。词注重格律,音节和谐美妙,曲写的

质朴清新、淡雅。词与曲的情调无比吻合,整首作品有深切的悲痛感和抑郁的气质,又充满了抒情性。词曲的完美搭配,把作者激动感慨的情绪表现的入目三分。如“自胡马窥江去后”“渐黄昏”“算而今、重到须惊”“念桥边”等。

上下阕主题不同,却始终贯穿同一旋律,

从谱例可看

出两句中仅有两处节奏不同,且都用了同样的音阶,使得行腔更加自然质朴,回味无穷。旋律跟随语调灵活流动,让人耳目一新。

再以《杏花天影》为例,这首作品在姜夔的作品中更称得上是词曲俱佳,“其创作有

(3)很高的艺术性,是不可多得之作。”这首曲子曲真实的反应出了作者对个人前途的忧虑,

虽然词调一字一音的对齐,但是他妥当的处理,让人听来并不感到枯燥乏味。比如下片第

篇二:米芾简介

米芾简介

米芾(公元一○五一年至一一○七年)宋代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字符章。号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中国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吴人,祖籍太原。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号米颠。书画自成一家。精于鉴别。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世称米襄阳、米南宫。徽宗时召为书画学博士,累官礼部员外郎,后知淮阳军,盛年而卒。芾天资高迈,工诗文,擅书画,精鉴别,富收藏。性萧散,不能与世俯仰,爱石成癖,尝呼石为兄,具衣冠拜之,故世号为“米颠”。书画自成一家。行草书博取前贤之长,用笔儁迈豪放,有“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誉。晚年出入规矩,深得意外之旨,人争宝玩。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有《宝晋英光集》、《书史》、《画史》等。

米芾对书法的分布、结构、用笔,有着他独到的体会。要求“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大概姜夔(kuí)所记的“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也是此意。即要求在变化中达到统一,把裹与藏、肥与瘦、疏与密、简与繁等对立因素融合起来,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泽、风神俱全,犹如一佳士也”。章法上,重视整体气韵,兼顾细节的完美,成竹在胸,书写过程中随遇而变,独出机巧。

米芾的成功在于通过某种墨戏的态度和母题选择达到了他认可的文人趣味。米芾意识到改变传统的绘画程序和技术标准来达到新的趣味的目的。究其原因:米芾首先是一个收藏宏富的收藏家,鉴定家,对历代绘画的优劣得失了然于胸,更多考虑的是绘画本体的内容;而苏轼首先是一代文豪,然后才以业余爱好者的身份来发表他的绘画观,较多地以诗(文学)的

标准来衡量、要求绘画,固然不乏真知灼见,但终究与画隔了一层。

所以后人多是把米芾当作画家,把苏轼当作美术理论家来看的。心中叨念的是苏轼的画论,而手中实践的却是米家云山,尽管苏轼有画传世而米芾一无所有。作为历史研究,不能不指出米芾的美术思想远比苏轼超出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

篇三:照民书法隶书 宋 姜夔 过垂虹

照民书法隶书 宋 姜夔 过垂虹

过垂虹 宋 姜夔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

注释;

⑴垂虹:吴江县一座著名的桥。范成大《吴郡志·桥梁》:“利往桥,即吴江长桥也。庆历八年(1048),县尉王廷坚所建。有亭曰垂虹。而世并以名桥。”王象之《舆地纪胜》:“垂虹本名利往,前临县区,横绝松陵,湖光海气,荡漾一色,乃三吴之绝景。”

⑵《砚北杂志》引此,“作”作“琢”。按“自作新词”,言其自制曲《暗香》、《疏影》等。

⑶松陵:吴江县的别称。陈沂《南畿志》:“吴江本吴县之松陵镇,后析置吴江县。” ⑷十四桥:泛指许多桥。全句谓回头张望,烟波缥缈,已经走过了许多路。

作品鉴赏:

《过垂虹》是宋代词人姜夔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作者过吴江垂虹桥时的情景,风格轻快,语调低缓而不哀,表现出一种如歌如画的幽情雅韵。

此诗与《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同为南行船上所作,句清敲玉,摇曳有致,如歌如画,情韵丰赡。在低徊的箫声中穿过的一座座画桥,渐渐地消失在缥缈的烟波之中,意犹未尽。其自作新词《暗香》写的是自己身世飘零之恨和伤离念远之情,《疏影》则披露了作者对国家衰危的关切和感触。(见《两宋文学史》,程千帆、吴新雷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而在冬夜的归途中,在浩渺的湖面上,在一叶扁舟中,吹箫人暂时忘却了烦恼,一种微微的喜悦溢上心头。此诗一、二句轻快,三、四句语调低缓而不哀,其个中的微情妙韵须于画外余音去深味。

作者简介:

姜夔(1155~1221),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复杂。战争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但他由于幕僚清客生涯的局限,虽然为此也发出或流露过激昂的呼声,而凄凉的心情却表现在一生的大部分文学和音乐创作里。庆元(宋宁宗年号,1195~1200)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一生布衣,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网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lw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