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形想象”助推大班美术活动《狮子》的开展

更新时间:2023-03-08 04:45:34 阅读量: 幼儿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借形想象”助推大班美术活动《狮子》的开展

【摘要】大班幼儿生活经验不断丰富,思维能力发展较快,能迁移并拓展自身经验进行想象,但限于自身内在图式的缺乏,画面内容往往表现单一。因此活动中教师重点在于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美术活动艺术活动学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3.188

《指南》提出:学前儿童艺术活动总是饱含生活因素与游戏因素,突出这两个方面,艺术活动就会受到学前儿童的欢迎。因此教师首先要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需要,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与幼儿的经验相结合,巧妙地运用启发性的语言,描绘所有要表现的事、物,使画面情节丰富有趣,使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艺术性和启发性。大班美术活动《狮子》从一个圆开始。

一、借形想象启发想象在先,在移情联想中自然引出主题

大班幼儿生活经验不断丰富,思维能力发展较快,能迁移并拓展自身经验进行想象,但限于自身内在想象的缺乏,画面内容往往表现单一。因此本次活动教师重点在于启发幼

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了让幼儿在想象中看到更美的风景,给想象物添画合适的背景,教师将启发想象至前,拓展幼儿思维以此来丰富幼儿的相关想象,从而丰富幼儿的作品画面。 教师出示“o”,提问:“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神秘客人,猜猜它是谁?”开放式的提问有利于扩展幼儿的思维,在引导想象的时候教师通过脍炙人口的歌词“请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看看它像什么?”来引导孩子从不同角度观察,他们想到了苹果、纽扣、脸、碗、太阳、眼睛、猫等等。“还会是什么,还会是什么?”当“圆”激发起幼儿的想象兴趣后,教师再问:“这个圆会有什么用,它会在哪里,在那里干什么呢?”几个发散性的问题一下子打开了孩子的想象空间:“太阳和云彩在一起捉迷藏??小花伞下动物们在躲雨??小姑娘用纽扣做成了一串美丽的项链送给生病的朋友??”老师开始逐步回归主题:“这个圆是狮子的一部分,猜猜看它会是狮子的哪一部分呢?”在类似于这样的借形想象游戏中,幼儿通过看看、想想、说说、画画创新思维不断被激活,一旦幼儿的想象思维惯性建立,即便拟定一个主题,孩子们仍然会文思泉涌、灵感不断,在处理画面背景的时也会很生动、有趣。

二、借形想象润物细无声,带动幼儿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提高

大班幼儿已具备基本的绘画技能技巧,对周围的世界也

已积累一定的感性经验,具有一定的理解和审美能力。在大班美术教育中技能的提高,能力目标的达成也是重要的,但枯燥的技巧练习往往会喧宾夺主,让孩子一味地依葫芦画瓢而局限了想象。基于此,教师针对教学内容中事物的外形结构及形态变化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创编成有趣的故事情节,以吸引幼儿注意,用“童心”去想幼儿所想,看幼儿所看,感幼儿所感,启发和引导幼儿绘画,巩固他们的兴趣,让幼儿画画像玩游戏那样自由发挥,不断地在创作中提高认识能力和表现能力,同时最重要的为孩子留下想象的空间。 在大班绘画《狮子》中教师将狮子的外形特点,动态变化不同表情,及画面情景等编成了故事,边讲故事边画画,变繁为简、借形想象牢牢地吸引幼儿的注意,让幼儿快速掌握画画的步骤,感受着不同动态和心情在表现时存在着的规律:“老师的故事开始了――在非洲大草原上(交代了背景),有一头狮子正想睡觉,突然它那高高的鼻子(先画高高的鼻子)闻到了一股异味,它睁大眼睛,走起眉头(再画眼睛和眉毛),心想:一定是猎物出现了,它鼓起腮帮(画上两个圆鼓鼓的腮帮),把牙齿磨得咯咯响,张大嘴巴,口水从牙齿边流了下来(画上长长的舌头、嘴巴、牙齿),鼓鼓的腮帮遮住了狮子的半边脸(突出嘴巴部位,画上半部份脸)。猎物在哪呢?它竖起耳朵,仔细地听着(添加两只耳朵),抖动着漂亮的鬣毛,向猎物示威(用锯齿线表现鬣毛,以显

示雄性狮子的威武、凶猛),瞧!它站起来了,身体强壮,看来大大的身体能装下一只梅花鹿(添画大大的身体),两条后腿强健有力,前腿被鬣毛遮住,露出尖尖的爪子,尾巴一翘,准备进攻(最后画上尾巴,一头狮子完成),它向右看去,没有发现猎物,它把身体向左移动,也没发现猎物(变化方向,感受狮子向左向右的动态变化),它灵机一动,蹬起后腿立了起来(站立的姿势)站得高、望得远啊!发现了猎物,身体猛地向前扑(前扑的姿势),哈哈,一直小老鼠从它的手掌边溜走了。”

就这样,教师巧妙地将狮子的绘画步骤通过一个故事深入幼儿心,将枯燥的技能练习化繁为简成为画一个故事,既吸引幼儿兴趣又有助于幼儿记忆,增强了幼儿表现的信心。 三、借形想象启迪创造意识,引导幼儿在操作中观察、思考、创作

幼儿的艺术活动是一种手、眼、脑并用的活动,它需要幼儿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审美对象,用脑去想象、理解、加工审美意象,用语言或动作以及其他非语言的方式去表述自己的审美感受,用手对工具和材料的操作去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所见所闻。

幼儿对动物有种特殊的情感,喜欢动物的图片、图书,爱看动物的动画片,爱听动物的故事,善于模仿动物的叫声,并用动作表演熟悉的动物。狮子是动物之王,它威武、强大、

能征服整个动物世界,深受幼儿喜欢,狮子的面部特征较为典型,鼻子高、嘴巴大,特别是那一头漂亮的鬣毛,牢牢地刻在幼儿的记忆里。通过将技巧贯穿的故事,幼儿已能基本掌握绘画一头狮子的技巧,但即便是这样,在绘画过程中,幼儿对狮子动态的把握还是有困难的。在本次活动中,教师还为幼儿准备了人手一份的狮子活动卡片,让幼儿充分地“玩一玩、动一动”使幼儿通过摆弄、操作深刻形象地掌握了狮子的各种动态,头与身体、身体与四肢等等是怎样协作变化的。接着设置游戏“放电影”――“我说你来放”来巩固幼儿对对象形态的把握。即老师说一个主题,幼儿摆弄操作卡片;或者小组合作,两两合作,互提主题。帮助幼儿在操作中有目的地观察、熟悉狮子的动态结构。在此基础上随后创设“我的电影发布会”环节,让幼儿说一说:“我的狮子在哪里?在干什么?和谁在一起,发生了什么事?”启发幼儿借形想象创编主题故事。

此时借形想象已将幼儿创作的愿望激发到顶点,乘热打铁提供绘画工具:在《狮子王》音乐的背景下,幼儿的创作激情不断释放:画面上,有的狮子向左,有的狮子向右,有的耳鬓厮磨好像在说悄悄话;有的狮子站起来了,与小动物们围圆圈做游戏;有的狮子来到城市里,要和汽车赛跑??幼儿借形想象,边画边说一张画就是一个甚至多个有趣的故事。渐渐地他们发现思维是可以变通的,只要变得有趣就好,其

实这也是幼儿平时生活经验在纸上的再现过程。整个作画过程,教师没有多言,只是细心地去发现幼儿独特的表现,给予赞赏鼓励,及时展示,不断调动幼儿作画的热情,让幼儿通过绘画尽情、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内心的情感,感受与绘画交流的喜悦,体验精神上的满足。

“在绘画活动中,幼儿利用线条、图形、色彩等将自己的经验、印象和情感转化为艺术形象,这一转化过程即创造。”作为教育者,首先应明确幼儿绘画教育的重点是启迪他们的创造意识,而不是点线面透视等技能的传授。要以保证幼儿绘画的创造性为目的,运用借形想象,诱导幼儿进入创造的过程,丰富他们的感受力和想象力,训练他们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在启迪创造意识的前提下,进行绘画技能技巧的训练,这样不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将使幼儿从小学会艺术思考,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地结合,有益于智慧的发展。

实这也是幼儿平时生活经验在纸上的再现过程。整个作画过程,教师没有多言,只是细心地去发现幼儿独特的表现,给予赞赏鼓励,及时展示,不断调动幼儿作画的热情,让幼儿通过绘画尽情、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内心的情感,感受与绘画交流的喜悦,体验精神上的满足。

“在绘画活动中,幼儿利用线条、图形、色彩等将自己的经验、印象和情感转化为艺术形象,这一转化过程即创造。”作为教育者,首先应明确幼儿绘画教育的重点是启迪他们的创造意识,而不是点线面透视等技能的传授。要以保证幼儿绘画的创造性为目的,运用借形想象,诱导幼儿进入创造的过程,丰富他们的感受力和想象力,训练他们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在启迪创造意识的前提下,进行绘画技能技巧的训练,这样不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将使幼儿从小学会艺术思考,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地结合,有益于智慧的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n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