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集体备课记录表

更新时间:2024-03-12 20:2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集 体 备 课 记 录 表 学科 美术 时间 地点 办公室 主持人 包靠 领导 出席 美术全体成员 人员 缺席人员及原因 无 过程记录 什么是美术 一、导入:将课本中所选的作品,准备成幻灯片,师生共同欣赏各种美术作品。 二、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三、美术的门类 ◆从美术社会功能的角度出发可分为: 观赏美术:绘画、书法、雕塑。 实用美术:建筑、工艺美术、现代设计。 ◆从美术审美特征的角度出发可分为: 再现性美术(写实性美术):西方写实性的肖像画、静物写生、风景画,现实主义雕像作品等。 表现性美术:中国写意画、书法艺术、建筑艺术、工艺美术,现代设计和抽象主义的绘画及雕塑艺术。 (一)绘画 1、绘画的概念: 是以笔、刷、刀、等作为工具,用颜料、墨等物质材料在画布、纸、木板、墙壁等载体上,经过构图、造型、运用点、线、色彩、明暗、透视、构图等艺术手段,在平面上创造图像,反映现实和表达审美感受、思想情感的艺术。 (二)雕塑艺术 1、雕塑的概念:是以可塑性材料(粘土、油泥等可雕刻的各种物质材料)或可雕塑性的物质材料(木、石、金属等硬的固体材料),通过雕、塑、铸、焊等手段制作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审美理想的一种造型艺术。 (三)建筑艺术 1、建筑艺术的概念: 是指通过建筑实体与空间的统一和处理,是建筑物既有使用功能又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的综合性艺术。 (四) 工艺美术 1、工艺美术的概念: 是指以实用为主要目的,运用美术技巧,通过物质生产手段进行制作和审美加工,用来美化生活用品和装饰生活环境的艺术。

集 体 备 课 记 录 表 学科 美术 时间 地点 办公室 主持人 包靠 领导 出席 美术全体成员 人员 缺席人员及原因 无 过程记录 美术是个大家族 一引导阶段: 欣赏本课内容,了解什么是美术?美术包括哪些门类?(总结) 二、讲解新课: 1、多媒体展示各种美术绘画作品图片(如儿童画、素描、中国画、油画、版画、水粉画等美术绘画作品) 提问:什么是绘画?如何分类? 绘画分类: 按照工具材料分类:中国画、油画、版画、素描等种类。 按照表现题材分类:人物画、山水画(风景画)、花鸟画、静物画等画科。 按照功能用途分类:壁画、装饰画、年画、连环画、招贴画、漫画、插画等不同体裁。 2、欣赏本课雕塑图片,提问:什么是雕塑?它又是如何分类的哪? 雕塑分类: 按照材料和工艺分类:石雕、玉雕、木雕、砖雕、铸铜、泥塑、玻璃钢塑等。 按照表现形式分类:浮雕、圆雕、透雕。 按照功能性质分类:架上雕塑、建筑装饰雕塑、纪念性雕塑和环境雕塑。 3、欣赏不同题材的设计作品,提问:什么是设计?它包括哪些内容? 主要包括:工业产品设计、广告、标志、书籍装帧、商品包装以及空间外环境设计等。 4、欣赏课本中建筑图片,提问:什么是建筑? 分类: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 传统建筑有宫殿建筑、坛庙建筑、宗教建筑、园林建筑和民居建筑等。 现代建筑分为:纪念性建筑、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等。 5、美术与抗美援朝结合的表现形式。 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出现,如摄影、摄像、电脑图像处理和声、光、电等多媒体材料的综合运用,使得许多美术创作的过程变得简便易行,而且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三、作业: 列举一些自己喜欢的美术门类及其代表性作品,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集 体 备 课 记 录 表 学科 美术 时间 地点 办公室 主持人 包靠 领导 出席 美术全体成员 人员 缺席人员及原因 无 过程记录 小伙伴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利用多媒体展示人物头像。 二、讲解新课: 1、向学生展示多种人物头像图片,提问:人物的头形相同吗?大概可以分为哪几种基本形? 总结:头部的几路基本形:申、甲、由、田、用、国、目、风 2、让学生亲自动手来测量一下五官比例。(出示正面及侧面人物头像图片) 总结人物头像基本比例: A、脸部的长度(三庭) 从额头发际线到下颚为脸的长度,将其分为三等分:由发际线到眉毛,眉毛到鼻尖,鼻尖倒下颚为三庭。 B、脸的宽度(五眼) 理想脸型的宽度为五个眼睛的长度,就是以一个眼睛的长度为标准,从发际线到眼尾(外眼角)为一眼,从外眼角到内眼角为二眼,两个内眼角的距离为三眼,从内眼角到外眼角,又一个眼睛的长度为四眼,从外眼角再到发际线称为五眼 3、表情:人有丰富的表情,我们常以喜怒哀乐来概括。多种多样的表情肌的收缩运动产生。 4、透视:如果人的头部产生俯仰或侧转运动 ,那么画面中五官的比例、位置和形状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5、头像写生方法: 在我们观察人物形象时,第一印象往往是最强烈也是最本质的,它包括人物的外形、五官和精神面貌。我们在作画时要牢牢抓住这一点,对所画人物形象做到心中有数。具体确定头像在画面中的基本位置,注意头、颈、肩的衔接关系以及头发、脸型、颈部的比例位置,进一步明确五官的比例和特征。深入刻画时,重点突出人物的形象和表情特征,线条要流畅有力。最后,人画面整体效果出发,调整完成。 三、作业: 用线条或明暗表现的方法画一幅你的同学肖像,要表现出他们的相貌特征和性格。 集 体 备 课 记 录 表 学科 美术 时间 地点 办公室 主持人 包靠 领导 出席 美术全体成员 人员 缺席人员及原因 无 过程记录 小伙伴 第二课时 一、教学过程: 1、回忆上节课所课人物头像比例,继续完成人物头像作业。 二、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三、课堂评价: 各小组内相互评价,并评选出优秀作业全班展示。 四、课后拓展: 用夸张的手法画一画自己感兴趣的人物,要表现出其性格和气质。 集 体 备 课 记 录 表 学科 美术 时间 地点 办公室 主持人 包靠 领导 出席 美术全体成员 人员 缺席人员及原因 无 过程记录 在校园中健康成长(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视频:春晚舞蹈《千手观音》,引导学生回忆、交流自己对作品中印象最深刻、最难忘的环节。 教师总结:⑴作品主题 ⑵色彩和美术设计 ⑶表现形式 1.一件成功的艺术作品虽然表现形式不一,却有着共同的创作特点和艺术魅力,都是作者对自己的感受和创意进行的艺术加工。 2.板书课题 《在校园中健康成长》 3回忆建国60周年我们在学校和班级都举行了哪些有意义的活动呢? 出示课件 ⑴国庆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⑵你认为国庆充满了什么色彩? 4教师: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创作一件国庆题材的美术作品,来庆祝共和国母亲60年华诞。同学们可以表现国庆期间印象最深,认为最有意义的活动。 5教师演示,示范作品 (作品进行中邀请同学一起参与体验) 6提出作业要求: 出示课件 根据上节课布置的课后作业,小组合作确定要表现的主题活动。 根据创作意图、作品主题的需要,选择一种表现手段,如线条画、色彩、拓印或纸版画等,进行绘制。 7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辅导要点: ⑴将自己的创作构思画成简单的草图,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与讨论,对各自的构思草图进行修改与完善。 ⑵创作过程中,仍可进行相互交流,交换各自所需的素材。 ⑶ 要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构思,大胆落笔,细心收拾。要独立思考,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交流的目的是启发创作灵感,而应避免相互照搬或套用一个模式。 ⑷教师应在辅导中,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透视知识画场景,运用所学的人体比例及动态表现的知识处理画面中的人物,成组人物的表现,应注意画面的均衡构图、前后遮挡、远近虚实等关系的处理。 三、课堂小节:

集 体 备 课 记 录 表 学科 美术 时间 地点 办公室 主持人 包靠 领导 出席 美术全体成员 人员 缺席人员及原因 无 过程记录 在校园中健康成长(第二课时) 一、回忆上节课所学知识 1、人体比例 2、人物的动态与重心如何掌握。 3、重心和重心线。 4、动态线 5、速写写生步骤 二、学生继续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三、作业展评。 (1) 学生互评,每组选出几幅好的作品,上讲台前展示。 (2) 教师评讲作品,指出优缺点。 四、课后拓展: (1)随时做一些校园生活中的人物速写练习,一方面巩固本课所学知识技能,一方面为以后的创作搜集积累素材。 (2)运用所学的人体比例知识以及表现人物动态的方法,用线条对家庭成员或社区中的人物进行写生练习,除画静态姿势外,还可以初步尝试用速写方式练习画运动状态中的人物。 五、教学参考资料: 人物速写,是在较短时间内概括而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形象和动态的一种绘画形式,其任务是迅速捕捉人物的形象特征、运动姿态和生活情趣。一般是以线造型,强调简练、概括、生动的笔法。是为绘画创作搜集素材最为常用的手段。 集 体 备 课 记 录 表 学科 美术 时间 地点 办公室 主持人 包靠 领导 出席 美术全体成员 人员 缺席人员及原因 无 过程记录 我们的风采(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板书课题《服装的色彩搭配》。 二、讲授新课 ,学生讨论(略) 2、师生互动:指出画面中搭配不和谐的服饰有哪些?怎样搭配才算美?搭配和谐的服饰有哪些?为什么?(从这几个方面启发、引导学生继续讨论) 3、归纳总结:服装搭配定位 二、活动实践 1、提出问题 :应从哪些方面着手为他们搭配衣服呢? 2、服装的款式 :探究:找出适合四人的衣服款式 。 3、服装的种类 :探究:搭配适合四人穿着的各类衣服。 4、服装的色彩 服装由五大代表色调构成: 5服装的配饰 6、课堂练习:色彩搭配练习——校服的色彩搭配 要求:1、运用色彩的原理(冷色、暖色等) 2、结合年龄的特点3、保持画面的整洁 三、教师总结

集 体 备 课 记 录 表 学科 美术 时间 地点 办公室 主持人 包靠 领导 出席 美术全体成员 人员 缺席人员及原因 无 过程记录 我们的风采(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知识 二、学生完成作业 (分组进行服装设计) 要求学生根据校园学习环境,针对校服的使用功能进行设计。 四、展示学生作品 谈课后感想与体会。 评价:突出个性化、风格化,体现校园文化。 五、教师总结 集 体 备 课 记 录 表 学科 美术 时间 地点 办公室 主持人 包靠 领导 出席 美术全体成员 人员 缺席人员及原因 无 过程记录 有创意的字(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导入 二、讲授新课 1、欣赏图片 (1)学生展示从生活中收集的各种美术字。 提问:这些美术字体分别叫什么?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吗? (2)小结:美术字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一种字体,具有美观醒目的特点。 常用美术字体主要分为宋体、黑体、变形美术字。它们的字体整齐、 醒目、美观、易认,是开展宣传、教育不可缺少的工具, 如横幅标语、黑板报、墙报、会场布置、展览会, 以及商品包装和装潢,各类广告、报刊杂志和书籍的装帧上等都离不开美术字。 2.欣赏评述。 (1)欣赏、了解常见的美术字字体。 认识宋体、黑体美术字。 认识变体字。 (教师用电脑演示不同字体变化特点) (2)了解宋体字和黑体字的基本笔画特点。 黑体,笔划方头方尾,笔划粗细一致,醒目有力。 宋体,挺直、秀丽,笔划横细竖粗,起笔,收笔都有明显的顿迹。 电脑显示用“黑体”和“宋体”书写“永”字。加强学生的理解。 (3)了解变形美术字的基本特点 ,以及创意方法。 教师展示作品,学生分析、总结变形美术字的创意方法。 教师小节: A、字形变化:改变字体的外形. B、形象变化:将整个字作形象化处理. C、装饰变化:肌理、渐变、字内装饰、字外装饰。 D、光影变化:明暗、倒影、投影等。 E、立体变化:画出字的三维空间感。 变体美术字变化的方法无论多么丰富,都要表现出整体和谐、统一、完美的艺术特点。 (4)思考与练习 教师展示作品,提问: 以下作品主要采用哪种方法表现的? 3.创意设计,作业练习。 (1)尝试设计自己的名字。 (2)寻找自己喜欢的字、词,设计有创意的字体。 要求:写出设计意图。 4.学生自评和互评作业。 5.教师小结。

集 体 备 课 记 录 表 学科 美术 时间 地点 办公室 主持人 包靠 领导 出席 美术全体成员 人员 缺席人员及原因 无 过程记录 有创意的字(第二课时) 一、导入(欣赏学生课前收集的各种带有美术字体设计的商标、广告、印刷品。) 二、讲授新课 1、提问:你认为字体创意设计的作用是什么?字的创意设计可以应用在哪些地方? 2.欣赏招贴商标。 欣赏和讨论著名文字商标、招贴的创作设计。 (1)确定所要设计的内容。(如:广告语,商标,招牌,版报题头、题花等。) (2)对选定的文字,要体现设计内容的个性特点。 (3)对选定的文字,根据主体的主次进行版面分割布局。主要的占的块面较大,次要的占的块面较小。 (4)好的版面设计应该是篇目层次分明,文、图块面活泼多变,有统一感,色彩协调、醒目。 3.学生创作表现,个别辅导。 (1)尝试完成一幅画展的招贴画设计。 (2)请为自己的学校设计一个文字标志。 设计要求如下:☆简练 ☆明确传递信息 ☆色彩鲜明 4.师生共同评价。 三、教师小结。 集 体 备 课 记 录 表 学科 美术 时间 地点 办公室 主持人 包靠 领导 出席 美术全体成员 人员 缺席人员及原因 无 过程记录 精美的报刊(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教师的引导下复习前两课所学的知识,教师提供美术字、报头图案资料和有关图形图像资料。导入新课的内容《精美的报刊》。 二、讲授新课 教师通过大屏幕多媒体课件讲解报刊的定义、要素、设计方法、制作方法等,启发学生设计思路。在讲解的同时向同学们提出问题:如我们教室里的报刊都有哪些要素?我们的报刊都采用了哪些制作方法等。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 三、作业要求:将学生分成小组,由组长分工,设计一幅报刊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程序: (1) 由组长进行分工(如:报刊版面总设计、各栏目负责人)。 (2)首先研究讨论确定主题。 (3)由版面总设计将各栏目负责人完成的报刊要素加以选择、整理(设计栏目标题、安排文章、插图、尾花等要素的位置和大小),组合成完整的壁报,全小组同学对报刊的设计初稿提出修改意见。 (4)全班集中展示报刊设计图。由各组推举代表讲解本组报刊的设计内容及特点,经全班讨论认可,进行整体调整完善,完成定稿。 四、展示讲评 五、教师总结 集 体 备 课 记 录 表 学科 美术 时间 地点 办公室 主持人 包靠 领导 出席 美术全体成员 人员 缺席人员及原因 无 过程记录 精美的报刊(第二课时) 一、学生报刊展示,相互交流 二、教师总结 集 体 备 课 记 录 表 学科 美术 时间 地点 办公室 主持人 包靠 领导 出席 美术全体成员 人员 缺席人员及原因 无 过程记录 描绘我们的校园(第一课时) 一、导入(欣赏图片) 二、讲授新课 一、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下面这幅作品是如何表现景物空间的?” 展示PPT课件(分析、讨论) 1.出示荷兰画家霍贝玛的作品《密德尔哈尼斯的林阴道》 2.展示带有透视线的作品《密德尔哈尼斯的林荫道》,教师总结并阐述这件作品是运用了透视规律来表达景物空间的。 二、提问:什么是透视画法?透视的分类是怎样的? 教师讲解:透视是一种符合正常视觉感受的科学变形,根据透视的特点,可以将透视分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种。 1.展示PPT课件:与学生分析学习平行透视的规律,教师讲解平行透视的概念并与学生讨论探究平行透视的规律特点。 平行透视又叫一点透视,通常看到物体的正面,而且这个面和我们的视角平行。 由于透视的视觉上的变形,产生了“近大远小”的感觉,透视线和消失点就应运而生。 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 因为近大远小的变形,所以形体产生了纵深感。 展示学生运用平行透视方法的绘画作品。 2.展示PPT课件:教师与学生分析学习成角透视的规律,教师讲解成角透视的概念并与学生讨论探究成角透视的规律特点。 成角透视又叫两点透视,看到物体两个面以上,相应的和视角成一定的角度。 成角透视所有垂直方向的线条都是垂直的,没有变化。不过较中间的垂直线比相对两侧的垂直线较长一些,这样的“近长远短”符合透视的规律。 成角透视是最符合正常视觉的透视,也最富立体感。 展示学生运用成角透视方法的绘画作品。 3.通过刚才的学习,请同学们讨论比较总结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各有什么样的消失规律? 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总结: 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 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 通过课件展示安排学生练习。 1.展示两幅学生便于利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方法表达的校园图片,安排练习。 作业要求:用线条来表达作业。 2.展示学生当堂完成的练习作业。 教师给予肯定而中肯的评价。 四、教师进一步展示课件中的优秀学生作业和当堂的学生优秀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

集 体 备 课 记 录 表 学科 美术 时间 地点 办公室 主持人 包靠 领导 出席 美术全体成员 人员 缺席人员及原因 无 过程记录 描绘我们的校园(第二课时) 一、校园写生(教师及时根据情况进行指导) 二、作业展评 三、教师总结 集 体 备 课 记 录 表 学科 美术 时间 地点 办公室 主持人 包靠 领导 出席 美术全体成员 人员 缺席人员及原因 无 过程记录 设计我们的校园(第一课时) 一、导入:复习旧知识 二、讲授新课: (一)、图片展示校园的设施,如:电话亭、休闲椅、体现学校育人理念的宣传长廊、体现学科活动场所(生物园、地理园、英语角、艺术角等)和方便学生在校生活的设施等。 教师和学生探讨如何设计、用什么材料精心制作,来实现设想。如平面图(手绘或计算机制作)。 (二)、实践要求 1.小组讨论、分工承担一项任务,准备自己制作所需的材料。 2.制作要求: 每组任选2-3项,独立或合作完成均可。例如:校园一角模型制作;如:休闲角、科技角、英语角、艺术角、雕塑、宣传展板等。 学生可以自选材料,如:彩色复印纸、卡纸、石膏板、软陶、 色彩工具等。 3.学生实践教师辅导

集 体 备 课 记 录 表 学科 美术 时间 地点 办公室 主持人 包靠 领导 出席 美术全体成员 人员 缺席人员及原因 无 过程记录 设计我们的校园(第二课时) 一、学生作品展示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谈自己的创作体会,小组组长阐述本组学生作品的设计思想。谈自己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畅想。 二、教师总结: 鼓励学生通过关心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大胆的创想和改造的方案,用自己的热情与爱心为自己的校园增光彩,希望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多关心身边的环境。 集 体 备 课 记 录 表 学科 美术 时间 地点 办公室 主持人 包靠 领导 出席 美术全体成员 人员 缺席人员及原因 无 过程记录 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 一、导入 1.准备几款不同的杯子。2.提问:为什么没有同学拿这个玻璃杯喝水呢? 总结:可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日用品的实用性与美观性不仅给使用者带来了方便,也使人们在使用时感到了舒适和愉快,给人以美的享受。 出示课题: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 走近大师: (1)提问:这是什么?它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展示作品:《“多汁沙利夫”柠檬榨汁器》 (2)展示答案 (3)展示评价表,从设计形式和材质上引导学生分析其功能。 (4)介绍大师:菲利普·斯塔克以其鲜活的想象力,努力在设计活动中发掘人类的欲望本源,于20世纪创造出了一系列极其畅销的“新奇事物”。其作品均带有及易辨识的设计品貌。如长足柠檬榨汁器“多汁沙利夫”,“茜茜女士”台灯等。 3.作品赏析。 A、展示图片,各组组长抽取欣赏内容。(《咖啡具》《花形洗子》《椅子》《桌子》《Solar Lampion 灯具》《汽车》《无障碍设计水果刀》) 配合学生发言,课件展示作品的设计原理,便于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作品。 B、小组发言:小组发言后,引导其他组的同学参与评价。(可用图文并用的形式加以说明) 4.实践体验。 利用生活中废旧易拉罐、瓶子等为材料,运用联想、装饰的方法,设计、制作成一个美观实用的小笔筒。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每组完成1—2个创意设计稿。 教师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件受欢迎的生活用品要从功能、材质、形式等方面进行整体考虑,做到实用而美观。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mtk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