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010年7月高等教育体育保健学自考试题

更新时间:2024-03-22 00:3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体育保健学复习习题

一、名词解释

健康、营养、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运动性病症、肌肉拉伤、营养素、心理健康、肌肉痉挛、理疗、急救、运动缺乏、能量、身体素质、运动性贫血、关节脱位、生长、衰老、运动性血尿、运动损伤、体育保健学、过度紧张、人工月经周期、骨折、热习服、RICE原则、运动性血尿、运动性疲劳、按摩、中暑、心肺复苏术 二、填空题

1、当维生素D缺乏时,儿童发生( ),成人出现( ),老年人出现( )。

2、积极生活具有( )、( )、( )、( )和连续性的特点。

3、人类生存的环境是由( )和( )组成的,外环境包括( )和社会环境两部分。

4、早期专项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包括( )和( )。 5、腿型有( )、( )、( )和“K”型腿。 6、运动性疲劳按整体和局部可分为( )和( )。 7、体育课的医务监督主要包括( )、( )、( )和课外活动等的监督。

8、运动员贫血产生的基本原因有红细胞生成减少、( )、( )。

9、引起外伤性骨折的暴力按其作用性质和方式可分为( )、( )、( )和积累性暴力。

10、我国学者季浏提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 )、( )、( )和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11、女子运动员在月经期的表现类型有( )、( )、( )、( )。

12、儿童少年运动负荷的安排要合理,强度可以稍微( )些,密度( )一些,间歇次数( )一些,练习时间不宜( )。 13、体质指数(BMI)=( )。 14、判断运动性疲劳主要采用( )、( )以及运动者经验等方法。

15、体育课健康分组的依据包括( )、( )、( )、运动史和身体素质状况。

16、中暑可分为( )、( )、( )和日射病等四种类型。 17、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表现为早期的( )、( )、( )、痛及功能障碍等一系列急性炎症症状。

18、急性的肌肉拉伤可分为( )、( )。 19、单纯性挫伤的处理一般可分为3期,即( )、( )、( )。

20、针刺法取穴的原则包括( )和( )。 21、绷带包扎法可分为( )、( )、( )和( )。

22、损伤发生的潜在原因包括( )和( )。 23、肌肉痉挛产生的原因包括( )、( )、肌肉连续过快收缩而放松不够和( )。

24、人工月经周期的方法有( )和( )。 25、体育课健康分组的组别包括( )、( )和( )。 26、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包括( )、( )、( )及听诊。 27、营养素在体内的功能各不相同,概括起来有( )、( )和( )。 27、按健康的定义可以将健康分为( )、( )和( )。

29、根据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可以将蛋白质分为( )、( )和( )。

30、老年人在运动时要注意加强( )和( ),一般运动后即刻脉搏以不超过( )为宜。

31、由于体格检查的目的和要求不同,通常可以分为( )、( )和( )三种形式。

32、消除运动性疲劳常用的方法有( )、( )、( )和中草药。

33、我国标准正常男子血红蛋白量为( ),女子为( )。 34、运动员贫血的处理包括( )、( )、( )和药物治疗。

35、某些运动损伤的发生与( )、( )密切相关。 36、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早期处理原则包括( )、( )、( )、镇痛及减轻炎症。

37、传染病的预防原则是阻断流行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即( )、( )、( )。 38、体育教学健康分组的组别为( ),( )和( )。 39、运动性疲劳恢复的方法有( )、( )、( )、按摩、( )、氧气及负氧离子吸入法、( )、 心理恢复法等。

40、高温高湿环境对运动时人体的身体机能会产生很多不利影响,解决这个问题出路只有两条,它们是( )和( )。

41、压迫颞浅动脉可适用于( )出血的止血。 42、游泳池水质卫生要求很高,常用的检测指标有:( )、( )、( )和( )。

43、简单判断老年人健身慢步跑的运动负荷是否合理的要点是:( )和( )。

44、依据出血的部位可以将出血分为( )、( )。 45、过度训练处理的基本原则是消除病因、( )、( )和( )。 46、传染病的流行有三个环节,即( )、( )、( )。 47、体育教学健康分组的依据为( )、( )、( )、( )和( )。

48、良好柔韧性也能降低运动损伤的易发性,牵伸练习能显著发展柔韧素质,目前发展柔韧

素质常用的牵伸练习有( )牵伸、( )牵伸和( )牵伸。 49、高温高湿环境对运动时人体的身体机能会产生很多不利影响,解决这个问题出路只有两条,它们是( )和( )。

50、压迫颌外动脉可适用于( )出血的止血。

51、为了增进健康、保障安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应注意遵循运动训练基本原则,即( )、( )、( )和( )。 52、简单判断老年人健身慢步跑的运动负荷是否合理的要点是:( )和( )。 53、标准的心肺复苏术包括三部分A( )、B( )、C( )。 54、过度训练处理的基本原则是消除病因、对症治疗、( )和( )。 三、判断题

1、踝关节强迫外翻试验是检查踝关节外侧韧带扭伤的方法。 2、腕舟骨是腕骨中最易发生骨折的一块。

3、冷冻疗法适用于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中、后期以及慢性损伤。 4、使用止血带止血时,下肢应每半小时放松1次,且放松时间为1~2min。 5、运动损伤造成的休克,一般以失血性休克和创伤性休克为多见。 6、运动中发生痉挛的肌肉只有小腿腓肠肌。

7、对热痉挛和热衰竭的处理主要是纠正水盐代谢紊乱,可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8、一般而言,运动性蛋白尿经休息、调整后会逐渐减少、消失。

9、人的生长发育不是直线上升的,生长发育的速度是波浪式的。

10、体育保健学就是研究运动员的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运动训练水平,为合理的安排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提供科学依据。

11、膝关节内翻分离试验是检查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方法。 12、米拉试验是检查网球肘的一种有效方法。

13、温热疗法适用于治疗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早期。

14、肘关节一旦出现后脱位将会出现肘关节畸形,并且杜格氏征呈阳性。 15、间接指压止血法又称为止血点止血法。

16、运动性血尿与运动负荷和运动强度的大小密切相关,一般运动停止,血尿也无法消失。 17、过度训练一般发生在训练水平较高的运动员身上。

18、依据训练课后心率的恢复情况,可评定运动负荷的大小。

19、从胎儿到人体生长发育成熟时期,期间有两次增长较快的阶段。 20、我国的体育保健学课程建立于20世纪90年代。 21、所谓健康就是指身体没有疾病。

22、体育保健学是属于群众体育研究的范畴,而运动医学则是属于竞技体育研究的范畴。 23、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是根据人体是否需要来划分的。 24、维生素A缺乏时可患坏血病,维生素C缺乏时可患夜盲症。 25、青春发育期开始年龄、发育速度、成熟年龄、发育程度等受性别、种族、遗传、环境、营养、体育锻炼等因素的影响。

26、体育课健康分组的组别是一成不变的。

27、不太严重的肌肉痉挛,只要以相反的方向牵引痉挛的肌肉,一般都可使其缓解。

28、对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早期处理可采用冷敷、加压包扎并抬高伤肢的方法进行处理。 29、疲劳性骨膜炎是骨对运动负荷过大的一种反应性炎症,多发生在年轻的青少年运动员身上。

30、单足半蹲试验是检查髌骨损伤及十字交叉韧带损伤的方法。

31、运动缺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大。

32、体育保健学的内容包括体育卫生、医务监督、运动创伤防治以及医疗体育等几个部分。 33、维生素A、D、E、K、C是脂溶性维生素。 34、课间操的时间一般是15—20min。

35、运动性蛋白尿出现几率及恢复情况与运动训练的强度、运动负荷、训练水平和机能状况有关。

36、对中暑不同类型的处理方法可以相同。

37、运动应激综合征即过度紧张多发生在训练水平低、经验较少的新手上。 38、钝性暴力直接作用于人体某部是软组织挫伤的直接原因。

39、体育运动中最常见的关节脱位是肩关节前脱位和肘关节后脱位。 40、在踝关节扭伤中,内踝扭伤比外踝扭伤多。

41、体育课准备活动中,应进行长时间的静力牵伸练习,以动员神经系统兴奋性。 42、夏季体育运动中补充液体以冰镇饮料最佳。

43、运动性疲劳是训练过度导致的一种运动性病症。 44、在踝关节韧带旋后损伤时,应将其固定在内翻位。 45、腘绳肌伤后应将患肢置于伤肌拉长位固定。 46、按一次体育课的结构来看,生理负担量高峰,应控制在基本部分的早期为宜。 47、腿形检查时,正常腿是指站立时,两腿和两足能并拢或间隙不超过1.5cm。 48、骨折急救固定应用夹板或托板的长度必须超过骨折部的上、下两个关节。

49、为预防运动性腹痛应在饭后1.5~2.5小时才能进行剧烈运动。 50、运动中口渴时补液效果最好,此时吸收最快。

51、体育课整理活动中,应可进行静力牵伸练习,以放松肌肉,加快体能恢复。 52、急救包扎时应将四肢的指(趾)端外露。

53、运动性疲劳是训练过度导致的一种运动性病症。 54、在踝关节韧带旋后损伤时,应将其固定在内翻位。 55、腘绳肌伤后应将患肢置于屈膝固定。 56、运动损伤早期处理冰敷,最好用冰块。

57、按一次体育课的结构来看,生理负担量高峰,应控制在基本部分的早期为宜。 58、骨折急救固定应用夹板或托板的长度不宜超过骨折部的上、下两个关节。 59、为预防运动性腹痛应在饭后1.5~2.5小时才能进行剧烈运动。 60、运动前的补液不能代替运动中反复补液。 四、问答题

1、当前运动营养补充存在的误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3、简述骨折的症状及急救原则。 4、健康概念有何特点?

5、应从哪些方面去考虑运动饮料的效果?

6、人工控制或减体重时应该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7、简述伤后康复锻炼的目的与任务。 8、如何鉴别真假死亡?

9、简述运动损伤预防的原则。 10、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11、简述现场急救的原则。

12、简述肌肉拉伤的症状及诊断。

13、简述运动性贫血的标准。

14、简述踝关节韧带损伤的急救处理方法。

15、为什么说女子在月经期间不宜进行游泳运动? 16、简述运动性贫血的标准。 17、简述过度紧张预防的关键。

18、简述儿童早期专项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9、按摩时的禁忌症和适应症有哪些? 20、按摩时应该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五、论述题

1、根据运动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儿童少年的体育卫生要求有哪些? 2、试述导致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进行一定的拓展)

3、根据老年人的生理解剖特点,试述老年人的体育卫生要求有哪些? 4、试述按摩的作用及按摩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5、试述心肺复苏术中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方法。 6、试述心肺复苏术中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

7、试述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急救处理原则及处理方法。

《体育保健学》部分复习习题参考答案

二、填空题

1、佝偻病;骨软化症;骨质疏松症 2、日常性;广泛性;休闲性;过程性 3、外环境;内环境;自然环境

4、注重身体的全面训练;不应急于出成绩 5、正常型腿;“O”型腿;“X”型腿 6、整体疲劳;局部疲劳 7、体育课;早锻炼;课间操

8、红细胞寿命缩短或破坏增加;失血 9、直接暴力;传达暴力;牵拉暴力

10、智力正常;适当的情绪控制能力;对自己能作出恰当的评价 11、正常型;抑制型;兴奋型;病理型 12、大;小;多;过长

13、实际体重(kg)/身高(m2) 14、主观感觉;客观检查

15、健康状况;身体发育状况;生理功能状况 16、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 17、红;肿;热

18、主动用力拉伤;被动拉伤

19、限制活动期;恢复活动期;功能恢复期 20、就近取穴;循筋取穴

21、环形包扎法;螺旋形包扎法;转折形包扎法;“8”字形包扎法 22、运动项目的特殊技术要求;身体某些部位的解剖生理弱点 23、寒冷刺激;电解质丢失过多;疲劳 24、提前法;错后法

25、基本组;准备组;医疗体育组 26、视诊;触诊;叩诊

27、供给能量;构成和修补身体组织的材料;在人体物质代谢中起调节作用 28、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

29、完全蛋白质;半完全蛋白质;不完全蛋白质 30、医务监督;自我监督;110次/min 31、初查;复查;补充检查

32、劳逸结合;物理措施;营养补充 33、120~160g/L;105~150g/L

34、病因治疗;饮食治疗;合理安排运动训练 35、运动项目;技术动作特点 36、制动;止血;防肿

37、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38、基本组;准备组;医疗体育组

39、整理活动;睡眠;营养;物理疗法;药物 40、提高热适应能力;及时补水 41、同侧头额、颞部

42、透明度;含菌程度;余氯量;PH值

43、看运动对身体的反应;测量运动后即刻的脉搏 44、内出血;外出血

45、调整训练;加强各种恢复措施;对症治疗 46、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47、年龄和性别;健康状况;发育状况;功能状况;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能力 48摆动;静力;PNF

49、提高热适应能力;及时补水 50、同侧面部

51、循序渐进;系统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个别对待原则 52、看运动对身体的反应;测量运动后即刻的脉搏 53、判断意识和畅通呼吸道;人工呼吸;人工循环 54、调整训练;加强各种恢复措施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25、基本组;准备组;医疗体育组 26、视诊;触诊;叩诊

27、供给能量;构成和修补身体组织的材料;在人体物质代谢中起调节作用 28、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

29、完全蛋白质;半完全蛋白质;不完全蛋白质 30、医务监督;自我监督;110次/min 31、初查;复查;补充检查

32、劳逸结合;物理措施;营养补充 33、120~160g/L;105~150g/L

34、病因治疗;饮食治疗;合理安排运动训练 35、运动项目;技术动作特点 36、制动;止血;防肿

37、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38、基本组;准备组;医疗体育组

39、整理活动;睡眠;营养;物理疗法;药物 40、提高热适应能力;及时补水 41、同侧头额、颞部

42、透明度;含菌程度;余氯量;PH值

43、看运动对身体的反应;测量运动后即刻的脉搏 44、内出血;外出血

45、调整训练;加强各种恢复措施;对症治疗 46、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47、年龄和性别;健康状况;发育状况;功能状况;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能力 48摆动;静力;PNF

49、提高热适应能力;及时补水 50、同侧面部

51、循序渐进;系统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个别对待原则 52、看运动对身体的反应;测量运动后即刻的脉搏 53、判断意识和畅通呼吸道;人工呼吸;人工循环 54、调整训练;加强各种恢复措施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0a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