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与文艺复兴时期服饰文化比较研究

更新时间:2023-08-14 17:14:01 阅读量: 人文社科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唐朝与文艺复兴时期服饰文化比较研究

第23卷 第5期2004年10月天 津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JOURNALOFTIANJINPOLYTECHNICUNIVERSITYVol.23 No.5

October 2004

唐朝与文艺复兴时期服饰文化比较研究

马 昀,马大力

(天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天津300160)

X

摘 要:以唐朝与文艺复兴时期服饰文化的相似性为线索,对两个时期的服饰文化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它们服饰精

神风貌的相似和表现手段的差异,并从历史积淀、时代特征和美学思想及其相应的审美倾向方面分析其相异的原因,旨在为中西服装文化的比较研究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实例.

关键词:唐朝;文艺复兴;服饰文化

中图分类号:TS94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24X(2004)0520012204

ResearchoncontrastofdressculturebetweenRenaissance

periodandtheTangDynasty

MAYun,MADa2li

(SchoolofArtsDesign,TianjinPolytechnicUniversity,Tianjin300160,China)

Abstract:RegardingthesimilaritiesofdresscultureoftheRenaissanceperiodandtheTangDynastyastheclue,thecomparative

researchinthedresscultureofthetwoagesiscarriedon.Withfindingtheirsimilarofmentaloutlookanddifferenceofdisplaymeansondress,analyzingitsdifferentreasonintherespectsofthehistory,characteristicofthetime,aesthet2icsthoughtandcorrespondingaestheticinclination,aninstancesuitableforconsultingforthecomparativeresearchofChineseandWesternclothingcultureisproposed.

Keywords:theTangDynasty;theRenaissance;dressculture

每个时代的文化都有个性鲜明的时代风尚,这种风尚非该时代而难以存在,或是后世极力摹仿亦无法得其神韵精髓.因此,每个时代都相应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服饰文化.在研究中西服装史的过程中,采用比较

研究法可以使我们探讨在不同的文化源流中,相类似的思想倾向在服饰上的具体反映,这对于我们把握服装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机制,了解服装形制的文化根源,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

通常,我们把两个事物作比较,首先因为它们一定存在可比性,而这种可比性是建立在二者相似性基础上的.本文即以唐朝和文艺复兴时期为例,在二者服饰文化相似性的基础上进行中西方服饰文化的比较研究.唐朝与文艺复兴时期分别是中西方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繁荣时期.在时间上,前者早于后者约七八百年.但若以西洋史来划分,二者均属中古时期.唐朝的繁荣主要受其政治、经济及其国君的治国之方的影响;

而文艺复兴的繁荣及其对欧洲的深刻影响主要是体现在精神文化层面.它们在世界史中都是具有深刻影响力的时代.在服饰上,我们也可以找到它们精神风貌的相似之处.

1 服饰的多元性

唐朝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都有多元性的一面.然而,这种多元性的原因和体现方式却不尽相同.1.1 唐朝服饰文化的多元性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

为辉煌的一个王朝.它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灿烂,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的最高峰.在此期间出现的/贞观之治0、/开元盛世0构成了中华民族引以为骄傲的盛唐气象,从而使中国的世界地位显赫一时.唐朝崇高的国际地位和辉煌的经济文化成就,使亚洲各

X

收稿日期:2003-06-25

作者简介:马 昀(1977)),女,辽宁省凌源市人,硕士研究生;马大力(1961)),男,河北省宣化市人,副教授,导师.

唐朝与文艺复兴时期服饰文化比较研究

国乃至欧洲、非洲国家对之产生了由衷的欣羡之情,他们争相与唐朝交往,遂使中国成为亚洲诸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和中心,在东西方交往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时的世界,文化交流的中心主要有印度、阿拉伯和中国,其中又以中国地位最为突出.经济的繁荣和政治上的强盛,使当时的交通空前发达.所有的这些优势使唐朝服饰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唐人有条件看到各个地区、国家的服装,并相互学习与效仿.所以,其服装亦呈现出多样性的一面.初唐时期,襦裙服仍然流行,交融的大氛围中不断更新)融合)再更新,使得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绚丽多姿.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文化,在不同阶段受欧洲各国国力消长的影响而有所不同,先后以意大利风格、德国风格、英法风格和西班牙风格为主导.所以,从整个文艺复兴时期看,其服饰文化是多元性的.

1.3 两个时期服饰多元化的不同成因

虽然二者在服饰上都呈现出多元性,但它们形成的原因和体现方式却不同.

妇女日常大多上身着襦、袄、衫,下身着紧身长裙.天宝年间,妇女曾流行穿男装.如图1,张萱的5虢国夫人游春图6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形象资料.至盛唐时期,胡服又流行于广大妇女中间.这是包含了印度、阿拉伯以及我国西北边疆人民许多特征的一种装束.陕西西安出土的石刻上就含有这种服饰形象:上戴浑脱帽,身着窄袖翻领长袍,穿

裆裤,足登高

革靴.这种装束使

唐女耳目一新,从而纷纷效仿.到唐五代时期,女子又时兴道士服.5五代史#前蜀世家6记:/五衍后宫,皆戴金莲花冠,衣道士服,酒酣免冠,其髻然,更施朱粉,

号醉妆,国人效之.0

[1]

图1 女穿男服(张萱5虢国夫人游春国6局部)

Fig.1 Womanwearingthemencswear

唐朝对于各国文化广收博采,其服饰纹样也是中西合璧,独具风格.如唐草纹、宝相花,就是外来纹样结合本国特点发展而来的具有时代特征的纹样.1.2 文艺复兴时期服饰文化的多元性

文艺复兴是中世纪转入近代的枢纽.它源自意大利,后因法国与西班牙以意大利为战场及政治婚姻的交流,促使文艺复兴向北扩张,进而促成欧洲在艺术文化上全面性的文艺复兴.所以,文艺复兴在地域上的界定随着时代的挪移而有所不同,文艺复兴的火种在不同地域的社会背景之下,燃烧出不同艺术风格、不同型态的文艺复兴光芒.在整个文艺复兴的盛期,欧洲没有任何国家的服装能长久地独领风骚.各国在服装上相互学习,同时又不失本国特色.欧洲服装就在这种相互

从中国的历史来看,有一个整体上的趋势,那就是我们最终都是倾向/和0的,讲究民族融合.唐朝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唐朝的统一强盛在各方面为民族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有利条件,加之唐太宗一改过去/贵中华、轻视少数民族0的政策,而/爱之如一0,对各民族能较为平等地对待.所以,唐代服饰才有条件空前的异彩纷呈,呈现多样性的局面.而这种多样性的局面是在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唐朝时期各种各样的服装是互不排斥、共存共容的. 西方的历史却截然不同,他们讲究革命,各帝国之间不断纷争.文艺复兴时期服饰的多元化,是从整个文艺复兴时期来看的.前面讲过,当时的服装在不同时期存在不同的风格,以西班牙风格为主导.但是,西班牙国王是强制地向欧洲各国推行西班牙服装,企图使人们顺应西班牙意志.从文艺复兴不同阶段强国对服饰外型的主导力可以看出政治力成为当时趋动流行的重要力量,其风格是受国力消长影响的,并不是几种风格的共存,而是相对决裂和独立的.所以,它的多元性是/分0的.

2 服饰的自由、开放性

2.1 唐代服饰的自由开放性

从一定程度上讲,妇女的服饰是反映整个社会风气的最突出的标识.唐朝的女子服饰,总体说来,由较为保守向较为开放的方向发展.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形制更加开放,人们的眼界也空前的开阔,思想开放活跃,与此相应地,服饰愈益自由、开放,并且能够被人们所接受.唐代服装的开放主要表现在领型的变化上.唐代女服的领子,有圆领、方领、直领和鸡心领等.在众多领型中,有一种袒领,领口开得很低,隐约可见双乳的起伏,这是中国服装史上绝无仅有的一种非常开放的领型.在唐朝这个思想极其自由活跃的时代,人们的见闻都空前的开阔,各式异国服装并不难见,袒领的服装该是微不足道的.如图2所示,唐代画家周防的

唐朝与文艺复兴时期服饰文化比较研究

5簪花仕女图6上,仕女身穿一件及胸长裙,配以轻薄透明的沙罗大袖衫.这种装束反映了唐人在服装上的大胆尝试

.

1550)1620年间),男子服装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填充物的大量使用,以其来夸张男子形体的宽阔雄伟:肩部用填充物垫得很平,腹部塞进填充物使之膨起,甚至两图2 开放的唐代妇女服饰(5簪花仕女图6局部)Fig.2 OpenwomandressoftheTangDynasty

2.2 文艺复兴时期服饰的自由、开放性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和宗教改革将人们的思想目光从天国拉回人间,从神转向人.在人文主义思潮的启迪和感召下,人们愈来愈重视个人的想法、感受与生活,人性的光辉已不再受到压制.相应地在服饰方面,服装开始逐渐冲破束缚,讲究趣味,不再保守.文艺复兴时期服装的开放主要体现为对两性特征的强调.在男装中,用大量的填充物来表现男性的强大,如图3所示.文艺复兴时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约在

图3 填充物的应用(1530年,查理五世)Fig.3 Applicationofpackingmaterial

(1530,CharlesÕ)

腿间的兜裆袋也使用了填充物并加以装饰.与男装使用填充物相对应,在女装中,用裙撑使裙子膨大化来体现女性的浑圆,还使用胸甲衣等塑形工具强调女性的曲线.

2.3 两个时期服饰开放性的区别

唐朝服装的开放,在我国服装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可谓昙花一现.服装的开放表现为既丰韵盎然,又典雅绮丽.相对于文艺复兴服装的开放,是自然、含蓄的.这也是由我国古代/天人合一0这一主要思想所决定的.而且,/意境0说也是在唐朝时正式被提出来的.所以,受这两方面的影响,唐朝在服装上,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融合.通过衣料的轻薄和肌肤的部分裸露体现人体的自然美,不喜欢夸张和过多地人为装饰;而且,一直

是在/平面0上进行造型的.

然而,对于服装的开放,西方的历史比中国更为久远.只是,文艺复兴前中世纪的黑暗、基督教的禁欲主义思想,使中世纪服装朴素而保守.文艺复兴运动重新唤起了人们对人体美的渴望,服装开放化、人为装饰繁多.文艺复兴时期服装的开放主要表现为强调两性特征,而且是在空间造型上人为地来表现的,且表现手法夸张,如男装中填充物的使用,和女装中裙撑、胸甲衣等塑形工具的应用.

中西方之所以在服装造型上各行其事,分道扬镳达千年之久,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各自不同的审美趋向的影响.

3 丰富的妆饰

3.1 唐朝的妆饰物

唐朝女子的化妆风俗,从总体来说,倾向于浓艳和开放.唐代女子好面装,且相当讲究,唐代的前后均未出现过如此盛况,形成了强烈的时代特征.唐代妇女的化妆顺序大致如此:一敷铅粉;二抹敷脂;三涂鹅黄;四画黛眉;五点口脂;六描面靥;七贴花钿.用于面妆的有铅粉、胭脂、丹青、朱红等色.用黛(一种青黑色的颜料)描绘眉,各种眉式流行周期很短,如图4所示.

唐朝女子的发式也变幻无穷,有半翻、盘恒、惊鹄、抛家、椎、螺等近30种,发髻上面还饰有金钗玉饰、鲜

花及绢花.此时的男子,薰衣剃面,亦极为注重外表仪行的修饰.与女子相似,男子也多用面脂、口脂粉饰头面.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因/白皙美姿容0得到女主武则

唐朝与文艺复兴时期服饰文化比较研究

天的宠幸

.何/拉夫0领从16世纪一直流行到17世纪了

.

图4 唐代妇女面部化妆

Fig.4 WomenfacialmakeupoftheTangDynasty

3.2 文艺复兴时期的饰品

文艺复兴时期的肖像画使我们了解到当时人们追求奢华的心理,如法国王后伊利诺像、伊丽莎白公主像等等,她们无不佩戴项链、头饰、戒指、胸针等饰物.男女都用大量的珠宝装饰自己.女子的头巾都用金丝、珍珠和宝石装饰.当时的首饰也以大为荣.男女两手上都戴有许多戒指,大拇指、食指和小指都戴. 拉夫(Ruff)是独立于衣服之外的一种装饰着白色褶饰花边的领饰,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个独具特色的服饰部件.拉夫呈车轮状造型,其构造复杂,制作技术亦颇具难度.随着流行的展开,其形越来越大.3.3 两个时期妆饰物的不同特点

唐朝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妆饰都体现了丰富性.然而,二者的表现手段截然不同,也因此具有不同的外观效果.

唐朝的附饰物丰富多变,表现为饰品种类繁多,表现手段变化多端:各式各样的花饰、变幻无穷的发式和面装.然而,唐朝体现的仍然是含蓄、典雅之美,如前面提到的女子用鲜花装饰自己,与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珠光宝气全然不同.

文艺复兴时期的附饰物以构造复杂和繁复为特征.男女都用大量的珠宝装饰自己.而且,当时有一种流行的美学思想,认为美的高低甚至艺术的高低都要在克服技巧困难上见出,难能才算可贵./费力0,即花较多较大的劳动,在当时被看成是美感的一个来源[2].服装自然会受这种美学思想的影响.如图5所示,以/拉夫0领为例,/拉夫0领的制作技术难度相当大,约需3~4米布,而且制作过程复杂费力,据说当时其制作技术亦是甚为保密的.所以,这也就不难理解为

图5 /拉夫0领于十六世纪末成为主流(1590)Fig.5 /Ruff0becomingthemainstreamat

theendof16century(1590)

总体说来,在服饰上:唐朝是含蓄的,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文艺复兴时期却是夸张的、繁复的,追求/量0的.这主要是受各自的美学思想及其相应地审美趋向所影响.

4 结束语

通过对唐朝与文艺复兴时期服饰的比较与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二者在服饰文化上的某些相似性,但它们有不同的历史形成原因,根本上讲,就是文化源流和社会发展模式上的差异;而且,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意识形态和社会观念等方面的差异,特别是受历史传统的和当时特有的美学思想的影响,使二者持有不同的审美趋向,从而使它们在服饰元素和表现手段(如服装造型)上沿袭和新生着各自的特色,形成各自的特殊性与不可替代性.所以,在作中西方服饰的历史比较时,应该采取科学的、客观的态度,从服饰的造型、色彩、装饰特点等直观素材的基础上,探其根源.结合它们的历史积淀和变更线索,去考察当代人群反映在着装上的意识、思想和理念.既要看到它们在某些方面的一致性、同一性,又要注意到它们在审美上和表现手段上的差异性.在相异之中寻相同、在相似之处见不同.其实,也正是在差异性中,体现着各自的民族性,使其具有特殊性与独一无二性.参考文献:

[1] 张竞琼,蔡 毅.中外服装史对览[M].上海:中国纺织大

学出版社,2000.

[2]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5t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