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关于唐代羁縻府州的研究综述(2)

更新时间:2023-03-08 07:03: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3年度学年论文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关于唐代羁縻府州的研究综述

院系:历史文化学院 专业:历史学 班级:11级历史汉班 姓名:梁永辉 学号:20111104545 指导教师:张文生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关于唐代羁縻府州的研究综述 摘要:唐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颠峰,在政治、经济、文化诸多

方面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其处理民族关系的羁縻政策更是为后世所借鉴和参考。唐朝在总结了历代王朝羁縻政策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政治制度:羁縻府州制。以羁縻府州制为主体的羁縻政策促进了各民族间的联系与交往,为唐朝空前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同时,努力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了解唐朝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羁縻府州,对处理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拟从唐代羁縻府州制度的历史渊源、背景、基本状况以及羁縻府州的影响等方面作综述

关键词:唐朝;羁縻政策;五服制度;羁縻府州

一、羁縻府州制度的历史渊源

自秦汉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以来,边疆和内地的联系 日益紧密,但由于我国民族众多土地辽阔,边疆与内地的社会与自然环境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所以,历代统治者在制定边疆政策时,不得不采取有别于内地的统治方式。我国的政治体制,在周朝是天子存在下的分封制——天子的王畿、诸侯国以及向天子臣服的其他部落民族,他们之间的关系构成了所谓的“五服制度”。《国语周语上》载:“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日祭,时享,

岁贡,终王。” 管彦波在《试论唐朝在边疆民族地区推行的羁縻府州制度》

[1]

中认为这种以华夏为主干,把蛮夷戎狄有机联系在普天

一统之中来构想的行政区划和政事设施,它实际上是基于边境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发展与中原华夏族不同而提出来的在具体的对待边疆少数民族的政策上,要服者,必须定期向天子贡献方物; 荒服者,必须承认天子的统治地位,并且在其君更替和新天子登基之时,都要朝拜天子以示臣服。西周时期所确立的这种朝贡制度,成为后来中原王

朝在处理与边疆民族关系时所承继的一项重要制度。 到了汉代,中央政府对边疆民族的管理,李炳泉《十年来大陆两汉与西域关系史研究综述》

[2]

指出也是根据其臣服程度的深浅和各

自的民族特点,设置与内地不一样的道、属国、初郡,实行特殊的政策,如把降汉或归属于汉的匈奴氐羌之众,分属于边境并建属国以统之这里的属国,是因其故俗自立为国,通过各族原有的首领来管理其族而郡县大都以部落联结的范围为区划,既任命太守县令,又任命当地的部落酋长为王、侯邑长,实行的是流官治其土、土官治其民的双重统治南北朝时期,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普遍设置的左郡、左县,同样是以原来部族部落分布的范围为郡县区规划,规模较小;保留蛮族部落原有的经济形态与社会结构;任命少数民族的豪酋渠帅为州刺史郡太守和县令;左郡左县的这些特点基本上就是后来唐代羁縻府州的特点。林超民在《羁縻府州与唐代民族关系》

[3]

提出了唐代的羁縻

府州就是从南朝的左郡左县直接发展而来的观点 。

如上所言,唐朝的羁縻府州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总结历代治边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边疆和民族的社会特点而具体制定出来的同时,这种制度在唐朝的成功推行,与唐初统治者对历史上传统的以夷制夷羁縻之策有深刻的认识不无关系。如唐武德二年( 年)闰二月,高祖李渊颁布诏书:“画野分疆,山川限其内外;遐荒绝域,刑政殊于函夏是以昔王御世,怀柔远人,义在羁縻。”李渊明确提出,边疆民族地区情况不同于内地,应实行羁縻政策,而羁縻政策的核心,是中央政权对边疆民族地区的适度统治,在唐朝具体表现为羁縻府州的设立

二、唐代羁縻府州设置的背景 1.各民族的大融合为政策的确立和实施奠定了基础

刘星在《浅析唐朝羁縻政策》

[4]

提到经过魏晋南北朝近三百年

的民族大融合,各民族间差距日益缩小,特别是西晋末年“五胡乱华”之后,北方游牧民族纷纷入主中原仿效汉族建立政权。各少数民族统治者为了更好地统治人口众多的汉族,吸收了大量的汉族士大夫进入统治阶层,这样就促使了少数民族上层和汉族士大夫之间的交流、融合。有的少数民族为了加强统治甚至不惜改变本民族的风俗和习惯。北魏孝文帝改革就是著名的一例孝文帝通过革服饰、变语言、更习俗、改姓氏等一系列措施加快了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过程。同时,北方持续的战乱又迫使大量汉族百姓为躲避战祸而逃往边疆地区,与那里的少数民族杂居、混居。百姓间的自我流动和迁徙加速了民族的融合,

也促进了民族间差异的缩小。到隋唐时期这种民族融合基本完成。 2.国力是政策制定和发展的根本

李鸿宾在《羁縻府州与唐朝朔方军的设立》指出唐朝建国初,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经济凋敝,百姓疲敝,众多的地方割据政权也随时威胁着唐朝脆弱的统治。面对着这一系列复杂的问题,统治者必须采取有轻有重,有缓有急得政策和制度。于是,对内大力恢复和发展经济、消灭地方割据政权巩固统一;对外高祖即位之初,就提出“怀柔远人,义在羁縻,无所臣取”。最初,政策只限于十分弱小的民族,而像对北方强大的突厥则一直采取防守退让。太宗继位之后,任用贤人、励精图治,政权逐渐稳定,经济和军事实力与日俱增;而此时突厥内部矛盾重重,颉利可汗贪婪猜忌,内外多叛之。太宗选准时机一举击败东突厥,并俘获颉利可汗,声威大震。“曾控弦百万,北狄之盛,未之有也”的东突厥的衰亡威慑了周边其他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纷纷要求内附,使政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大一统思想与“夷夏有别”的观念是政策的思想基础

自从西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就一直是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深深影响着封建政权各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唐朝当然也不能例外。刘忠华在《对唐朝羁縻府州制度的几点认识》

[6]

[5]

这样认为其中儒家思想中的大一统思想和“夷夏有别”观念更是各朝各代制定民族政策的思想根源,唐朝在总结了之前王朝的经验与教训之后,也继续传承了大一统思想和“夷夏有别”的观念。早在四千多

年前,华夏族(后发展为汉族)就在中原地区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夏。华夏族凭借自身政治、经济、文化的优越性而自尊为“礼仪之邦、冠带之国”,散落在其四周的少数民族则被贱称为“蛮夷”。“夷夏有别”观念就是强调华夏族与蛮夷之间存在差别,不可同日而语,不可用同一种方法治理,严格区分出统治民族与被统治民族。羁縻政策正好是符合这一观念的绝对要求。王立霞的《唐设羁縻府州的民族因素》

[7]

认为唐朝帝室的血管里流淌着鲜卑族的血液,这

是民族融合的结果,正是基于这一原因,唐朝的统治者都具备比较开明的民族观,民族偏见比较淡薄,对待少数民族基本一视同仁。唐太宗就曾说过:“自古皆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4、东亚国际形势对羁縻制度确立的推动作用

孙靖国在《论羁縻府州制度与唐初边疆形势的关系》

[8]

一文中

认为唐朝周围环绕着多个组织严密, 且积极参与地区事务的政权,这些族群、政权的对外经略活动常常会威胁唐帝国的天下秩序甚至国家安全, 而唐朝受周边各族群、政权政治活动而被迫调整政策的事例也并不少见。王小甫的《隋初与高句丽及东北诸族关系试探》

[9]

指出:

“透过高宝宁据营州事件及其前后中原王朝与东北诸族关系的变化,人们不难发现高句丽在东北地区政治活动中的主动性和进取性,这些特点过去由于过分强调中原王朝的作用而被忽视了或重视不够,从而影响了研究者对历史真相的认识”。唐朝初年,积极对外经略的周边政权不止东突厥一家,消灭了东突厥决不是天下太平。在东北,据王钟

翰《中国民族史概要》

[10]

分析,高句丽“肆意扩张, 不听劝解, 进而

向辽西拓地”;在北方与西北,据艾尚连《唐太宗灵州之行与漠北羁縻府州的建立》

[11]

分析,薛延陀逐渐强大起来,称雄漠北,对唐也越

来越不恭顺,西突厥统领中亚广大地区,又控制着丝绸之路上的城郭诸国。这些强大国家,都是唐朝建立有利于自己的天下秩序的重大障碍而且, 随着东突厥的瓦解,许多原来臣属于东突厥的族群独立并强大起来; 随着唐统治地域的扩大,接触到的族群与政权越来越多,势

必会越来越深入地卷进各地的事务。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自然地形的限制、交通运输的不畅、沟通交流的阻碍等也使羁縻政策的产生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一种必然。 三、唐代羁縻府州的基本状况 1、羁縻府州的设置时间

林拱鑫在《唐朝羁縻府州初始时间探考》

[12]

中认为“羁縻府州”

作为李唐王朝民族政策的具体措施,早在唐高祖武德年间就在西南、东北和岭南地区推行。周桂英的《唐宋时期湘西地区的羁縻州制》

[13]

指出在西南,唐高祖于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开南中,设置南宁、昆、恭等州,任命爨翫子、爨宏达为昆州刺史。唐朝通过爨宏达联络控制南中诸部。武德四年,置南宁州总管府。接着置南宁州都督府,册封爨宏达为都督,准其子孙世代沿袭都督之职,以加强对这一地区的控制。任爱君的《唐代契丹羁縻制度与幽州契丹的形成》

[14]

指出

在东北,唐高祖于武德初年在奚族地区设置饶乐都督府,设置慎州管

理靺鞨乌素固部落。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在内稽部落地区设置威州。林超民的《羁縻府州与唐代民族关系》提出在岭南,武德初年,长真带着宁越、郁林两地降唐,李渊任命长真为钦州都督。甯宣的儿子甯纯也因为降唐被任命为廉州刺史。武德四年(621年),岭南冯盎降唐, 高祖任命他为上柱国、高罗总管,封吴国公,后来改封越国公。任命他儿子智戴为春州刺史,智或为合州刺史。但唐高祖武德年间只是在西南、东北及岭南诸沿边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羁縻府州,而大规模地普遍设立羁縻府州则是在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平定东突厥之后,唐太宗平定东突厥之后,唐朝的羁縻府州已遍及西北、东南、岭南及西南,极盛之时,羁縻府州的数量达到了八百五十六个。根据以上对唐朝羁縻府州制度和羁縻府州设置情况的分析,唐朝初年,唐高祖继往开来,对周边少数民族采取了“怀柔远人,义在羁縻”的民族政策,并首先在西南、东北及岭南设置了羁縻府州。唐太宗即位后,继承和发展了这一政策。 2、羁縻府州的设置区域

羁縻府州作为唐政府有效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行政设置,在广大的少数民族地区普遍设立。据《新唐书》和《旧唐书》的记载,它大致分布于河北、关内、陇右、剑南、江南、岭南等六道的周边。现统计如下表: 道 河北道 羁縻州 共有四十六个州,十四个府:突厥州二;奚州九,府一;契丹州十七,府一;靺鞨所在地区 约相当今北至外 兴安岭,东到库页 岛,南抵朝鲜半 岛,西及河北东北 州三,府三;胡州一;及内蒙古东部的 高丽州十四,府九 广大地区 关内道 共有九十个州,二十约相当于今甘肃、 九个府:突厥州十九,宁夏大部,内蒙北 府五;回纥州十八,至贝加尔湖及叶 府九;党项州五十一,尼塞河流域 府十五;吐谷浑州二 共有一百九十七个约相当于今阿尔 州,五十一个府:突泰山以西至咸海, 厥州二,府二十七;包括中亚阿姆河、 回纥州三,府一;党锡尔河流域上游 项州七十三,府一;地区 吐谷浑州一;安西四镇州三十四,府四;诸胡州十二,府二;西域诸部州七十二,府十六 共有二百六十个州:约今四川西部及 羌州一百六十八;蛮云南大部地区 州九十六 蛮州五十一 约当今湖南西部, 贵州全部及广西 北部地区 共一百一十个州:蛮约今广西大部,云 州九十二;蜀衅州十南东部,南抵印支 八 半岛的广大地区 [15]

陇右道 剑南道 江南道 岭南道 资料来源:张婷婷,简述唐代的羁縻府州[J]资料分析法:结构分析法

.天中学刊,2008,01

3、羁康府州的组织机构

唐王朝本“百蛮朝贡,不可轻其疆场”的原则,十分重视羁糜府州地区的统治。据唐启淮的《试论唐代的羁縻府州》

[16]

指出由于这些

府州大多设在远离中原或初开发的民族地区,而各府州治下的民族又语言、风俗迥异,经济形态不一,故唐中央在羁糜府州的机构设置与管

辖方面,采用了与普通州不同的形式。

从机构方面看,普通州的都督、刺史由中央锉选官员充当,而羁糜府州的都督、刺史,任命各族原有酋领、君长担任,并“皆得世袭”普通州的组织机构,官员配备,按府州等第是划一的,而羁糜府州的机构大致有三种情形:第一,保留原有的统治机构。即原有的行政机构,政治制度保留不变,从长官到僚佐均由本族人充任,并允许其在本族内部称“国” ,其酋领、君长亦可称“王”、“可汗”等。依靠原有统治机构进行统治,可以避免因传统制度的骤然变动而可能出现的动乱。唐在大多数民族地区采用这种办法。第二,“华官参治”。即派遗汉官充当羁糜府州的部分官员,组成汉族与少数民族联合统治构机,共同治理。汉人出任少数民族地区官吏不仅便于唐朝统治者了解和掌控各少数民族地区的情况,加强中央朝廷与民族地区之间的联系,而且还把唐朝典章制度和文化输入那里,对于传播汉文化、加强中央与地方民族地区之间联系必然会发挥一定的作用。第三,“监领制”。即在保留原有的组织机构,承认其酋领的统治地位的同时,中央派遣政治代表进行“监视督导”。上述三种统治形式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在不破坏国家统一的前提下,保持或基本保持各族原有统治机构,’承认其原有酋领的政治地位和直接统治本族的权力,这是与普通州最大的不同之处。

4、唐羁縻府州属官的设置及其职能

在唐代,作为正州的都督府与州,其长官及所属机构、官员名称都有不同,据王立霞《唐代羁縻府州内部结构及其相关问题》

[17]

纳:都督府长官称都督(有时也称刺史),州长官称刺史;都督府下属六曹称士曹、法曹、兵曹、仓曹、功曹、户曹,长官称士曹参军、法曹参军、兵曹参军、仓曹参军、功曹参军、户曹参军;州下属六曹称司士、司法、司兵、司仓、司功、司户,长官称司士参军、司法参军、司兵参军、司仓参军、司功参军、司户参军,汉人还出任少数民族地区羁縻县县丞、县尉、司马、录事参军、表疏参军等职。汉人出任羁縻府州各级官吏,有 “判补”、“别敕授”等多种途径。但他们出任之后的品级和待遇也不同于正州官员。 四、羁縻府州的历史影响

钟银梅的《唐代羁縻府州制度评述》

[18]

总结了“羁糜府州”这

一地方政治制度对唐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起的积极作用:

第一,加深了民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政治关系。这首先表现在羁糜府州建立后,民族地区与中央之间政治代表往来的增多其次,表现在各族以唐皇帝为共主。

第二,保持了民族地区的相对安定,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羁糜府州均按民族或部落建立,各有境界,由中央统一管辖,并不许擅相侵扰。这样就打破了民族地区的割据局面,相互攻伐减少,为社会生产的进行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社会条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由于民族问题处理较好,周边民族贵族对中原扰掠减少,也使内地,特别是汉“胡”交错地区的社会生产有了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这是唐前期中原地区社会经济空前发展的原因之一。

第三,促进了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必然推动文化的发展。而民族地区与中原人员往来的频繁,先进的中原文化大量传播到民族地区,更促进了当地文化的发展。中原地区的建筑艺术也传播到了民族地区。同时,民族地区的文化,特别是音乐、午蹈、绘画,体育杂技等,也大量地传入到内地,给中原文化以新的营养。各族文化的交汇、融合,形成了我国古代最灿烂的唐文化。

消极影响:第一,唐朝统治者不能制定完全平等、开放的民族政策。刘星在《浅析唐朝羁縻政策》提到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是封建专制社会难以根除的痼疾。作为封建社会明君之一的唐太宗虽说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但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他也曾多次表达出对少数民族的歧视,如:“戎狄人面兽心,一旦微不得意,必反噬为害中国百姓,实天下之根本,四夷之人,乃同枝叶,扰其根本以厚枝叶,而求久安,未之有也”。这些都表明唐太宗并未从根本上消除民族歧视的观念,在他思想深处依然严格区分出统治民族与被统治民族。

第二,中央集权制度与少数民族羁縻府州制度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中央集权指的是国家权力由中央政府统一行使,地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控于中央。然而羁縻府州制度却给予少数民族上层充分的自主权。除了承认中央政府的统治,履行一些封建义务外,并无特殊的实质性的要求。允许保留军队、人口不用上报户部、独立的财权与军权成为了进行分裂活动的保障。当中央政府的实力足够强大时,特别是军

事实力,各羁縻府州愿意安于现状;一旦中央实力衰弱,中央集权与羁縻府州分权之间的矛盾便显现出来,分裂势力也就开始趋于活跃。孙靖国在《论羁縻府州制度与唐初边疆形势的关系》一文中指出羁縻府州的军队被大量征调,显然成为了唐政府的职业兵,他们东征西伐为唐朝取得了一系列的军事胜利,但另外一方面也提升了自身的战斗力,滋长了骄横的情绪。战斗力的提升、骄横情绪的滋长都成为分裂、独立的隐患。少数民族上层怀念曾经拥有的权力,不甘心服从于唐朝的统治,当时机、条件一成熟,他们便利用自身所具有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纷纷竖起分裂的大旗。而中央集权与羁縻府州之间的矛盾则犹如游魂一般伴随着唐朝。

综上所述,羁縻政策从萌芽之日起就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处理中央政权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上更有着独到的作用。作为承前启后的唐朝羁縻政策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羁縻政策史上一个里程碑,它不仅吸收了前代的经验和教训,而且还为后世处理民族关系提供了一个模板。唐以后,宋的羁縻州县洞制度、元明清的土司制度都借鉴和汲取了唐朝羁縻政策的宝贵经验,从中我们都能搜寻到唐朝的身影。史可为鉴!在祖国繁荣、民族昌盛的今天,如何建立起更加进步、平等的民族政策?如何让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挥更有用的功效?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深思考,而唐朝羁縻政策的合理内核或许可以对今天有所启迪。 参考文献:

[1]徐厚德.论我国灾害历史的研究[J].灾害学,1995,10(01):18

–21.

[1] 管彦波,试论唐朝在边疆民族地区推行的羁縻府州制度[N].青海民族研究,2010,02.

[2] 李炳泉,十年来大陆两汉与西域关系史研究综述[T].西域研究,2009,04.

[3] 林超民,羁縻府州与唐代民族关系[T].思想战线,1985,05. [4] 刘星,浅析唐朝羁縻政策[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

[5] 李鸿宾,羁縻府州与唐朝朔方军的设立[J].中央民族大学报,1998,03.

[6] 刘忠华,对唐朝羁縻府州制度的几点认识[L].法制与社会,2008,08.

[7] 王立霞,唐设羁縻府州的民族因素[S].求索,2007,11. [8] 孙靖国,论羁縻府州制度与唐初边疆形势的关系[J].吉林师范大(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3.

[9] 王小甫,隋初与高句丽及东北诸族关系试探[M].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3.

[10] 王钟翰,中国民族史概要[T].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05 [11] 艾尚连,唐太宗灵州之行与漠北羁縻府州的建立民族究.1997,06.

[12] 林拱鑫,唐朝羁縻府州初始时间探考[J].昌吉学院学报,2013,01.

[13] 周桂英,唐宋时期湘西地区的羁縻州制,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1992,01.

[14] 任爱君,唐代契丹羁縻制度与幽州契丹的形成[C].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8,01.

[15] 张婷婷,简述唐代的羁縻府州[J].天中学刊,2008,01. [16] 唐启淮,试论唐代的羁縻府州[S].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2,04.

[17] 王立霞,唐代羁縻府州内部结构及其相关问题[J].江西社会科学,2007,12.

[18] 钟银梅,唐代羁縻府州制度评述[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fz.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