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小人物

更新时间:2023-03-08 07:03:03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红楼梦》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是我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扛鼎之作。在《红楼梦》中,有几个人物虽然作家着墨不多,却性格鲜明,读后令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薛宝琴------------红楼中最幸福的女子

《红楼梦》里,薛宝琴是到第四十九回才出场的,在曹雪芹的笔下,她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最难得的是,她的结局也是众姐妹中最好的。 她是薛姨妈的侄女,薛宝钗的堂妹,长得十分美貌,贾母甚是喜爱,夸她比画上的还好看,曾欲把她说给贾宝玉为妻。王夫人也认她为干女儿。她自幼读书识字,本性聪敏,后嫁给了都中梅翰林之子。薛宝琴与李纹、李绮、邢岫烟同时出场,“倒像一把子四根水葱儿”。虽说四个女子都美,但宝琴独得贾母青睐,立时逼着王夫人认作干女儿,还不让住进大观园,留在自己身边一块儿住,看天上下雪珠儿了,又把连宝玉也没舍得给的一件用野鸭子头上的毛做的凫靥裘拿给她,还让丫头琥珀传话,“叫宝姑娘别管紧了琴姑娘??让他爱怎么样就怎么样”,竟惹得薛宝钗吃起醋来。

人见人爱的薛宝琴“年轻心热,且本性聪敏,自幼读书识字”,书中竭力表现她的才华横溢,尤其是第五十一回,她一人独作怀古诗十首,以素习跟着父亲所经过各省内的古迹为题,每首还各隐一件物品,竟无人猜出那些物品所指。论急才,虽不及湘云;论宽宏大气,不如宝钗;论诗才,稍逊于黛玉。但综合起来,宝琴确是最优秀的。

在当时,既能出闺门走天下,又能得到至亲全方位关心的女子,几乎没有,而宝琴拥有这两样,不能不说是她的幸运,也是当时社会的幸运。从小就被父亲带在身边走天下,被哥哥也是全力呵护着,这不得不说是红楼中她最得天独厚之处。关于结局,从她一出场,就交代了她许了梅翰林之子。在高鄂续本中只有由王夫人交待几句:“那琴姑娘,梅家娶了去,听见说丰衣足食,很好。”综上所述,薛宝琴是红楼中情况最好的一个女子了,这也是为什么她被排除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之外了。

麝月------------红楼中最成功的丫鬟

麝月是宝玉身边的一等丫鬟,按照第五回众丫鬟的排序“袭人、晴雯、麝月,秋纹”,她并不突出。《红楼梦》中对她的描绘相比于袭人要少得多,文中写她是“公然又是一个袭人”,可见她的脾气秉性与袭人相似。袭人出嫁之后,对宝玉说:“好歹留着麝月”,宝玉从此依话,虽不及袭人周到,亦可免微小敝等患。她是陪伴宝玉作完红楼一梦的最后一个人物。

《红楼梦》中对麝月的描写令读者最深刻的莫过于她的“吵架技术”了,整个是探春的丫鬟版。且看第58回中芳官的干娘何婆欺负芳官,袭人与晴雯都招架不住,袭人找来麝月:“我不会与人拌嘴,晴雯性太急,你快过去震吓他两句。” 麝月听了,忙过来说道:“你且别嚷。我且问你,别说我们这一处,你看满园子里,谁在主子屋里教导过女儿的?便是你的亲女儿,既分了房,有了主子,自有主子打得骂得,再者大些的姑娘姐姐们打得骂得,谁许老子娘又半中间管闲事了??你们放心,因连日这个病那个病,老太太又不得闲心,所以我没回。等两日消闲了,咱们痛回一回,大家把威风煞一煞儿才好。宝玉才好了些,连我们不敢大声说话,你反打的人狼号鬼叫的。”说得那婆子羞愧难当,一言不发。麝月左一句老太太,右一句宝玉,横批一句大家规矩,三座大山压下来,号令天下婆子,谁敢不从。总之怡红院的地盘我做主,你们跟我们不是一个档次的,闹什么闹,一边去。

麝月实际上还是个实心眼的人。她虽然很听袭人的话,但又和晴雯很玩得来。晴雯生病她照顾,晴雯着急她劝解,晴雯吵架她帮忙,她虽平时对晴雯的挑衅比较忍让,实际与晴雯之间却也语笑不避嫌疑,有时脏话倒比吵架用得还多。比如见晴雯撕扇子

就直截了当说她“造孽”;见晴雯半夜不穿大衣跑去吓她,直骂“你死不拣好日子”“皮不冻破了你的”;见她打坠儿,便说“又作死,好了打多少打不得,这会子闹什么!”虽然麝月急起来对她说话也毫不客气,但她也知道麝月是一片好意,并不还口。所以她与麝月的关系也是比较融洽的。其实这二人性情上也颇有相似之处,两人都是吵完就忘,并不记仇的人。而且骂人时也都有点冲口而出不加思索的特点。只是麝月心思较为单纯厚道,总是就事论是,口才也好,所以骂得比晴雯更加成功,并且由于被骂者心服,所以也不会记恨于她。所以麝月的人缘比晴雯要好得多。所以她能同时与袭人和晴雯好。

麝月是安分守己的,大家出去顽自己守着。她知福惜福,比如看见宝玉晴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她就顾不得宝玉是主人,晴雯是领导,冲上去就说“少造些孽吧”,对他们糟蹋东西的行为表示不满。只有这样的人才可以最终陪伴照顾宝玉于贫寒之中。所以也有人说,麝月其实是红楼里最成功的一个丫鬟。

焙茗——对贾宝玉性格的补充和映衬

宝玉的书童焙茗,又叫茗烟,是宝玉的心腹。在金钏儿忌日的那一天,贾宝玉带着焙茗到野外去,想要找个清净地方烧炷香了了心愿。焙茗真是善于揣猜宝玉的心意,脑子也灵活,于是将宝玉带到水仙庵来。宝玉向老姑子借了个香炉,但是找来找去,却找不到一个干净地方。焙茗又献计,叫宝玉到井台上去。焙茗为宝玉祝赞的话可真说到宝玉的心坎儿里去了。金钏儿含冤而死,宝玉时时记在心上。焙茗虽不知道宝玉祭的是金钏儿,但他知道一定是祭一位女孩儿,因为他熟知宝玉的心事,只有清净洁白的女孩儿才值得宝玉这么尊敬;那些须眉浊物,宝玉是厌恶的,他那里还会祭他们呢?焙茗算是猜对了。从这一点看,焙茗也确实算是一个聪明的有心计的孩子。

他也是一个顽皮淘气的孩子,在第九回“嗔顽童茗烟闹书房”中, 由于茗烟带头一闹,把个书房闹得沸反盈天了,那贾瑞哪里管得住呢!直到外边几个大仆人李贵等听见里边作反起来,忙一齐进来喝住,并责问了贾瑞几句,才平息了这场风波。

焙茗的性格也是复杂的,他闹起事来哪管它天翻地复,这从第九回闹书房可以看出,他是既爽快又粗暴的性子;但是在为宝玉祝赞阴魂的时候,以及劝说宝玉吃东西赶快回城去的问题上,他又是这样的小心谨慎,温文尔雅;他在为宝玉找那些外传野史供宝玉消遣时,又再三交代宝玉不要带进园去。由此看来,焙茗竟是一个既刚烈又温柔,既大胆又心细,既粗俗又有见识的小青年形象。至于他在宁府的小书房内和一个名叫万儿的丫头偷情的事(本书在《贾宝玉》篇里已经论及),可以看出焙茗还是一个追求恋爱自由的青年,难怪贾宝玉撞见了,也并不怎么责罚他,只是提醒那丫头:“还不快跑!”由此看来,曹雪芹塑造焙茗这个形象,其实也是对贾宝玉形象的补充和映衬。

贾芸-----职场步步上升的高手

贾芸与贾宝玉同为贾府子孙,生活却相差甚远。由于父亲早逝,家境贫寒,母亲又比较老实本分,或者说无能,因此也就靠着一亩地两间房勉强过活。可是,年未弱冠的他却不甘于此,他聪明乖巧,深谙处世之道,极力打通人脉,平步青云。

首先,让宝玉作干爹。一次,他遇上宝玉,宝玉的一句玩笑话:“你倒比先前越发出挑了,倒像我的儿子。”此话有些伤人,平白被还比他小几岁的人比作儿子,贾芸心里肯定不是滋味,不过他非但没有生气,反倒顺势推舟,更恭敬地说:“俗话说的,‘摇车里的爷爷,拄拐的孙孙’虽然岁数大,山高高不过太阳。自从我父亲没了,这几年也无人照管教导。如若宝叔不嫌弃侄儿蠢笨,认作儿子,就是我的造化了。”宝玉当下允诺。这对贾芸而言,无疑是铺下了块很好的奠基石。

马上,他又攀上了凤姐,到大观园里谋了个肥差。对于凤姐这位出名的“泼辣妇”,贾芸能拿下,就不难看出他的确有过人之处了。贾芸深知凤姐是喜奉承尚排场的,忙恭恭敬敬

抢上来请安,恭敬的好话讲得凤姐眉开眼笑,然后把话引向了送礼,把要送的冰片和麝香是些个“细贵的货”,“送人也没人配使这些”,“只孝顺婶子一个人才合适,方不算糟蹋这东西”,在这里贾芸巧妙地把凤姐放到了一个尊贵的位子上,大大地把凤姐恭维了一番,凤姐心中怎能不高兴,没过几天,贾芸就在大观园干起了管理花草的肥差。

这些也为他日后与贾府丫鬟小红的“丢帕传情”作了铺垫。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cfz.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