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历史材料题

更新时间:2023-12-22 02:1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题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又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板下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材料二: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粤海关志》卷八

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引自清乾隆帝致英王乔治三世的信函

(1)材料一中反映清初实行“海禁”的最初目的是什么?

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抗清势力

(2)材料二中反映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推行这个政策的原因,除了材料所述的原因之外还有哪些?

是担心国家领土和主权受到外国侵略。

a、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 b、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c、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3)材料三中反映清朝统治者的什么观念?

反映清朝统治者的盲目自大、固步自封的观念

(4)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给近代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a、闭关锁国对西方殖民活动??; b、 实行闭关锁国,与世隔绝??。

(5)结合所学知识,联系我国古代的对外政策的变化,请你总结出我国古代对外关系的发展趋势。

从开放到闭关锁国 题2.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诗是流传千古的中华瑰宝,是唐代文化最为光辉的成就。...... 明清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突出表现于小说,出现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通俗文学著作。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举出唐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和明清时期代表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其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一部作品。

李白 、杜甫、白居易 、《红楼梦》

材料二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中写道:“从3世纪到13世纪,中国一直处于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地位,明清以后逐渐落后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让“西方望尘莫及”的重大科技成就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造纸术和火药的广泛运用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朝建筑的主要成就。 北京城、明长城

(4)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制度和文化政策两方面分析明清以后中国科技逐渐落后的主要原因。 题4、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之所踞,今余即来索,则地当归我。” (1)这句话是谁说的?我们应该怎么评价他? 郑成功;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2)他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请你证明。 ①三国时,吴国率船队到达夷洲; ②元朝时,政府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3)为加强对台湾的管理,清政府设置的行政机构是?有何意义? 台湾府;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题5、

政治制度: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文化政策: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材料一:自洪武十三年,把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职官志》 材料二: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内阁票发者,皆交议政大臣会议。雍正中设军机处,议政之权虽微。然犹存其名,以为满大臣兼衔。乾隆壬子,

纯皇帝(乾隆帝)特裁之。 —— 《议政大臣》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的“帝”指的是谁?“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 朱元璋,也就是历史上的明太祖

全国的军政大权全部集中到了皇帝手中

⑵材料二主要表述了怎样的历史事实?

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乾隆帝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

⑶材料一、材料二的做法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加强了君主集权,巩固了专制统治,皇权至高无上。

题6、

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因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1)中国的四大发明除了材料中提及的三种发明之外,还有什么? 造纸术

(2)材料中三大发明哪些发明于北宋时期? 指南针、活字印刷术

(3)联系材料,说一说以上三种发明对人类事业产生了哪些影响? 活字印刷术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指南针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世界航海事业和贸 易的发展;

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 加速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⑷15世纪初,我国航海上有何重大行动?请写出这一行动的名称、起止时间、 最远到达的地区和意义?

郑和下西洋 1405-1433七次下西洋 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特点:和平交往、公平贸易

意义: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 题7、

条约规定:“中俄两国以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和外兴安岭往东至海为界。外兴安岭以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西属俄国,外兴安岭以南,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以东属中国。” 请回答:

① 此条约的名称是什么?是在何时何地签订的?

《尼布楚条约》 1689年 尼布楚

②上述内容有何法律作用?

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③签定上述条约前,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迫使沙俄同意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当时清朝的统治者是谁?

组织了两次雅克萨之战 康熙帝

④此外,他还采取了哪些措施维护国家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1684年,在台湾设台湾府; 册封班禅五世为“班禅格尔德尼”;

题8、

阅读下列材料: 明清时期沿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但是,此时的科举考试只重形式不重讲求实际内容,危害很大,清统治者还从文人的著作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加以迫害,造成“万马齐喑”的局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明清统治者实行的统治政策?这些政策有何严重消极影响?

实行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 摧残了人才,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 进步。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时的科举考试只重形式不重讲求实际内容”。

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表 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 题9、

明朝前期,从那些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 政治方面:(1)改革行政机构:

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在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

(2)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和东厂 (3)迁都北京; (4)实行削藩政策;

文化方面:八股取士 题10、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科技发明(件) 45 中国 件 28 32 38 19 百分比 62% 71% 57% 4% 世界其他国家 件 17 13 29 453 百分比 38% 29% 43% 96% 年代 公元l-400年 公元40l-1000年 45 公元100l-1500年 67 公元150l-1840年 472 材料二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 明清(或16世纪)以前,中国的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清以后走向衰落。 (2)依据材料三,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 三大发明的外传,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火药摧毁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军事基础;指南针为西欧人新航路的开辟和海外殖民征服创造了条件,加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4r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