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古诗赏析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4-05-09 20:5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七年级下古诗考点练习答案

姓名

一、《山中杂诗》

1、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表明诗人家住于山峰环绕、竹木茂盛的山中的诗句是:___山际见来烟___,___竹中窥落日___。反映山中屋宇地势高峻的诗句是:__鸟向檐上飞__,___云从窗里出___。

2、请结合具体景物描写谈谈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从“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中体现出诗人的孤独;“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体现了诗人只有鸟、云相伴。

3、 “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能否改为“望”字?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不行。因为“窥”体现诗人隐居在山中和作者的孤独,而“望”不能体现这种感情。

二、《竹里馆》

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____深林人不知____,___明月来相照___。表现作者安闲自得的生活的句子是:___独坐幽篁里___,____弹琴复长啸__。表现了作者清心淡泊的情怀的句子是:__独坐幽篁里__,__弹琴复长啸__

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些?

答: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和愉悦的心境。独坐、弹琴、长啸。

3、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 答: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 三、《峨眉山月歌》

1、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答:连用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驿、长江三峡、渝州重庆)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2、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答: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四、《春夜洛城闻笛》

1、“飞”和“暗”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答:①“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②“暗”,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

2.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①它的寓意是惜别怀远的象征。②我同意关键之说。只有理解折柳的象征意义才能理解此诗的主题。“柳”在风力的吹动下有循环往复、依恋不舍的姿态,这姿态就象依恋不舍的离人分别时的情态,所以在古典诗歌中,柳,作为写作对象,常用来作为惜别怀远的象征。如《诗经》里有“惜我往矣,扬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纷纷”。因而,“折柳”曲有惜别怀远的寓意。

五、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有同学在赏析这首诗歌时将第三句理解为“立刻就会相见了,用不着再写信了”。

1、你觉得这种理解正确吗?为什么?

答:不正确。这种理解,把“马上”本来的意思是“骑着马在路上”(或“骑在马上”)错误地理解为表示“立刻”的时间副词“马上”。把表示“没有”的“无”理解为表示“用不着”的“毋”。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骑着马走在路上突然遇见了入京使者,身边没有纸和笔可以写信,于是就托入京使者带话给自己在京城的家人告诉他们诗人是平安的。

2、从诗歌赏析的角度看,那位同学的理解跟整首诗还有哪些方面不相符?(3分)

答: ①这样的理解改变了诗歌表现的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②这样的理解不符合题意,“逢”的是入京使,而不是与家人相见。③这样的理解与诗歌前两句描写的伤心情感不合,既然马上就要与家人见面了,还伤心什么呢?

六、《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⑦无人舟自横。

1.《滁州西涧》一二两句就诗人的感官而言,运用了(视觉 )和( 听觉 )的描写。

答:《滁州西涧》一二两句就诗人的感官而言,运用了视觉和听

觉的描写。

2.说说诗中使用“急”字的好处。

答:写出了春雨之大,突出一旁小舟的悠闲,却又蕴含着一种淡然的胸襟。

七、《江南逢李龟年》

1.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和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2.“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答: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不只是写景。不仅点明暮春时令,而且隐喻着彼此飘零、社会动乱、民生凋敝等家国之情。)

3. 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答: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4.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开元盛世”的繁华。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比喻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八、《送灵辙上人》

1、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首诗前两句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答:暮色苍茫中,青山深处,竹林寺掩映其中,袅袅钟声,从寺院飘出,如千里跫音,若有若无。

2、这首诗中的“独”字写出了什么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独”字写出了诗人伫立目送、友人独自远去的情景,表达了作者依依不舍之情,构成了一种闲淡的意境。

九、《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诗中开头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诗中开头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2、对最后一句赏析。

答:最后一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

十、《论诗》

1.诗中的“风骚”原意是指( ),这里意思是指( )

答:原意是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这里的意思是诗篇文采以及人气。

2.一、二两句是在否定李白,杜甫的成就吗?为什么这样说? 答:不是。诗的前两句以李白、杜甫的诗为例来说理:“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李白、杜甫的诗歌万古流传,无人能与之相比,然而,就是如此伟大的诗篇,至今也觉得不新鲜了,引用前者是为了突出后者。

3.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主张?

答: 主旨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附:蝉 (唐) 虞世南

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緌(ruí):古时帽带打结后下垂的部分,诗中指蝉像帽带一样的触角。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蝉的特点?指出相应诗句并简要分析。 首句写了蝉的形状“垂绥”,食性 “饮清露”,表达了诗人对蝉性高沽、栖高饮露品性的褒扬;次句写蝉声“流响”,从声音方面形象地写出了蝉的悦耳长鸣,写出了声音的响度与力度。

2.读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请描绘出来。 一只蝉落在高拔疏朗的梧桐树上,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吸吮着

清澈甘甜的露水,不时自在地长鸣,声音悦耳动听,传出很远。

3.“居高”在诗中有哪些含义?

一是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 4.这首诗给我们以什么启示?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蝉声远传,是由于“居高”而致远,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像地位、权势、吹捧等,他本身自然会有很强的昭示力,能够声名远扬。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tf8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