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人生杂志中感人的故事

更新时间:2024-02-18 05:59: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我身边感动的故事

我身边的感人故事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工作日早晨,因为要出差,我比往常要提早很多前往办公室处理当天继续急需处理的事情。来到办公室门口,习惯性的准备掏出钥匙,却发现办公室的门开着。走进一看,原来是每日为我们保洁的阿姨在帮我整理办公桌。这个阿姨新来没多久,工作非常勤快,本来办公桌不需要整理的,现在也帮着在弄。我说:“阿姨,辛苦了!”办公桌每天都整理的这么好。阿姨先一愣,显然对我突然出现有点意外,看了我一眼,又继续整理,说:“不辛苦呀。你们做老师才辛苦呀!”我心里想:一整天坐着办公室里,倒腾一下电脑,也算不上辛苦吧。阿姨接着说:“我很开心能在这里工作。虽然只是保洁,但是能为老师们服务很开心”。我好奇:“为什么?”阿姨说:“老师是个受人尊敬的职业。我就很尊敬老师。我也受过老师教育。那年扫文盲,我就是跟着县里来的老师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陈阿妹,我长那么大就那时候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那时我都17了。”阿姨停下手中活,直起腰,继续说:“虽然只是两个月的扫盲班,可那是我第一次进学堂,班里很多和我一样的人,我学得最认真,因为老师天天夸我,我就很努力。我的名字写得很好看的”。说着就要找笔写给我看。边写边说:“我们老师是一个年轻的女老师,虽然年轻,对我们可是很照顾的”。几笔写完,一个隽秀的名字出现在纸上,我着实很感叹:“阿姨的字写的真不错!”阿姨开心的笑了:“我一辈子找工作,很多次都因为我的名字写的漂亮被录取了。现在来到这个学校工作,我能为老师服务真的很开心。所以我一辈子记得那个老师的恩情。”说完阿姨又继续工作了??

一番本来无所谓的交谈,却在我的心里激起了思绪的浪花,一波一波,潮涌般扑上心头。“老师”这样的一个称谓对于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我也在一个学校工作,我能衬得起“老师”的称号吗?我真能够做好“老师”这份工作吗?思绪良久,脑海里不是“陶行知”“蔡

元培”,也不是“张丽莉”、“徐本禹”,而是我身边的这样一群人!

曾经有一位女老师,怀胎6月,在讲台上突发流产性出血,被急救送往医院,临出门时,却艰难的对身边的一位老师交代:“今天的课堂就改项目设计吧,项目名称就在PPt的倒数第二页??”。后来,同事在探望她时都怪她不注意身体,她在病榻上面带微笑的回答:“课堂上来了那么多学生,我怎么能舍弃那些期待获得知识的眼神呢”?

曾经有一位老师,在一次高考咨询会上遇到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穷,这位同学念书是断断续续,成绩自然不是很好,可是还坚持来看看,看哪家院校能少收点甚至不收学费,接连很多家高校都婉言拒绝了。而这位老师,却主动邀请来我校就读,不仅帮助解决入学问题,还当场承诺无偿资助这个学生直到读完大学。很可喜的是,他在大二就考上了专转本,这位老师一直资助他到大学毕业。或许你会想到这位老师有钱,可是他也是一个研究生刚刚毕业的小伙子,一个从贵州偏远地区走出来的大学生。很多人不知道这样的事情,直到这个受资助学生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给学院寄来了一封感谢信。

他们就是我身边的同事,确确实实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大家可能不了解,我所在的单位是一所民办高职院校,我们收取的学生大都是大家所说的高考、中考的失败者,一百分左右的考试成绩在别人看来不就是铁证吗?这样的学生,在高中班级拖后腿,在家中是不争气的败家子,在大家眼里都是烂木头、疙瘩木头!这样的学生能学好吗?能学会吗?能成人吗?能成才吗?大家一听是一所民办高职校,民办,还是高职,多多的便是一种不削一顾的眼神和口气。是呀!比我们办学规模大的公办院校很多很多,比我们层次高的学府很多很多。可我们就是民办院校,我们就有这样一群民办教师。

他们可能不是师范科班出身,但他们自从走上讲台,就是一位为中国教育事业做贡献的一名人民教师!正是因为秉承“传道授业解

惑”、教书育人的理念,我们的老师要比普通本科院校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学生基础差,教师就在课后进行单独辅导;学生自律性差,辅导员就如全天候跟踪交流督查。学生生活有困难,就会有老师无私的资助他们!“老师”这样一个称号,他们无愧于此!

想到这里,我的心里有些惭愧。刚刚工作3年,却在抱怨着薪资待遇、工作环境,甚至有些时候看我们的学生有那么一点“不顺眼”。可是,也许在学生眼里我们没有公办民办之分。我们有时严厉有时温和,但是我们始终是有责任心、耐心和爱心,也许我们改变不了他们现在,但是我们在他们心里埋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总有一天他们会长成参天大树,他们会记得那个曾经为他们施肥、松土的园丁。我想,这样的一种尊敬将会是一辈子的——就像那位年近六旬的保洁阿姨尊敬她那两个月的扫盲班老师。

想到这里,我还有什么迟疑不努力工作,还有什么抱怨不为身为一名教师而自豪,还有什么理由不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奉献?我因这样一群人而感动,因为这样一个称谓而奋发,因为这样一项事业而无怨无悔!

我是一名教师,我骄傲!

篇二:珍惜生命的感人故事

珍惜生命的感人故事

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早晨,一个伐木工人照常去森林里伐木。他用电锯将一棵粗大的松树锯倒时,树干反弹重重地压在他的腿上。剧烈的疼痛使他觉得眼前一片漆黑。此时,他只知道,自己首先要做的是保持清醒。他试图把腿抽出来,可办不到。于是,他拿起手边的斧子狠命地朝树干砍去,砍了三四下后,斧柄断了。他又拿起电锯开始锯树。但是,他很快发现:倒下的松树呈45度角,巨大的压力随时会把电锯条卡住;如果电锯出了故障,这里又人迹罕至,别无他路。他狠了狠心,拿起电锯对准自己的右腿,自行截肢??. 伐木工人把腿简单的包扎了一下,决定爬回去。一路上,他忍着剧痛,一寸一寸地爬,一次次地昏迷过去,又一次次的苏醒过来,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活着回去。

如果我们清清楚楚地看到了死神正一步步向你走来,最先垮下来的或许就是精神。但伐木工没有表现出死神即将来临的恐慌,他展现给人们的是一个对生命充满希望的形象。

珍惜生命中拥有的一切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年轻时体质较差,加上工作紧张,用脑过度,身体十分虚弱,多方求治也不见效。后来,一位名医给他进行了检查。医生并没有给他开药,只送了一句话:“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名医。”法拉第细细品味这句谚语,悟出了其中的奥妙。从此,他经常抽空去看马戏和喜剧。精彩的表演,总是令他开怀大笑。他还到野外和海边渡假,调剂生活,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久而久之,法拉第的身体逐渐地康复了。

直面生活就是敞开心扉,用生命全部的触角去感受生活,去承受生活中所有击打、挫折、辛劳,惟有如此我们才能变得自明而富有智慧,外表平静内心坚强,能够辨别善恶,却不轻言放弃。直面生活,使我们勇于担待。直面生活,也使我们拥有了真正的生活——我们成了朴素、有尊严、有自己声音的人。

脑性麻痹患者珍爱生命的故事

台湾的黄美廉女士,是一位先天性的脑性麻痹患者,全身布满不正常的高张力,且无法言语。但是,黄美廉女士却靠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对人生无比的乐观,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她不仅在美国南加洲大学拿到了艺术博士的学位,还到处办自己的画展,现身说法,告诉人们对生命的热爱。

由于不能通过语言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每一次演讲,黄美廉女士总是以笔代嘴,以写代讲,所以,人们又亲昵地称她为“写讲家”,就是这位“写讲家”,在台南市的一次演讲中,向人们讲出了经典的语言: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当时,一位学生问黄美廉女士说:黄女士,你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你会认为老天不公吗?在人生的旅途上,你有没有怨恨?

对一位身有残疾的女士来说,这个问题是那样的尖锐而苛刻,大家唯恐黄美廉因此感到难堪,因为,这个问题会刺伤她的心。但是,黄美廉没有这样做,而是微微一笑,转过身来,用粉笔在黑板上写道:我怎么看自己?

尔后,黄美廉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一、我很可爱!

二、我的腿很美很美!

三、我的爸爸妈妈很爱我!

四、上帝会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人!

五、我会画画,我会写稿子!

六、还有很多的生活方式让我热爱??

黄美廉一下子写出了几十条让她热爱生活的理由,并且,是热爱得那样的理直气壮。看着黑板上写下的理由,整个“写讲会”上鸦雀无声,大家都感动得热泪盈眶,再也没有人多说话了!

黄美廉转过身来看了大家一眼,再次转过身去,在黑板上重重写下了她的那句名言: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台下传来了如雷般的掌声??

要想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有价值,就必须要经受住磨难的考验;要想使自己活得快乐,就必须要接受和肯定自己。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缺陷或不如意的事情,并非只有你是不幸的,关键是如何看待和对待不幸。无须抱怨命运的不济,不要只看自己没有的,而要多看看自己所拥有的,我们就会感到:其实我们很富有。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都读过很多让我们感动和令我们深省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中蕴含的哲理和智慧,曾经给我们的人生以启迪,曾经给我们的心灵以慰藉或震撼,曾经让我们感动。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需要领悟一些道理,以便使自己变得更加睿智;都需要接受一些感动,以便使生命充满激情。

篇三:感动故事

1、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林俊德事迹

《林俊德:一生奉献给核事业的科学家,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2012年病逝。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从事核试验研究。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在之后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

2012年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多次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5月31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

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

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

临终前,林俊德交待:把我埋在马兰。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2、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陈斌强事迹

《陈斌强:用行动注解孝德的好儿子》

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2007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一天,陈斌强的姐姐在无意中提到,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儿子住在一起。陈斌强回忆起多年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他决定再困难也不会丢下妈妈。

那时,陈斌强的儿子不到两岁,妻子建议他把妈妈送到养老院去,他说:“一个连儿子都不认识的老人,送到养老院,被欺负了怎么办?”为了照顾妈妈,他硬是把儿子提前一年送进幼儿园。

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开始同

事们都不太理解,说:“这样带在身边照顾,一两天倒可以,一年两年怎么吃的消?”可陈斌强做到了,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

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陈斌强一天到晚连轴转:晚上9时,服侍母亲睡下;凌晨1时,准时起床抱母亲上厕所;清晨5时,闹钟响起,他要赶在师生之前起床,将母亲房间打扫干净,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早上7时喂过母亲吃饭后,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

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可是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他教着两个班语文,负责教初一学生广播体操,总管学校体艺2+1活动。他总说:“我是跑着走的。”3、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何玥事迹

《何玥:捐献肝肾的12岁女孩》

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

2012年4月,何玥即将小学毕业,却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住院进行了第一次手术。9月初,病情突然复发二次入院,肿瘤已扩散至脑部组织。当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三个月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11月17日,小何玥脑死亡,父亲根据她的遗愿将她的两个肾和一个肝捐给了三个人。

在亲人眼里,何玥是个爱学习、有爱心的孩子。今年4月,做完手术第三天,她就回到学校上课了。她的家里满满

一面墙都贴着她的“三好学生”之类的荣誉奖状。08年汶川地震时,她硬逼着父母捐出了一个月的工钱。她被查出脑瘤后,学校为她捐钱,她要父亲捐给更需要的人。

9月中旬,爸爸从广东打工回来,她第一句话就说:“爸爸,我想把自己的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她说,她只剩下三个月的生命,她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给别人生的希望。由于是何玥最后的心愿,爸爸妈妈奶奶叔叔婶婶最终同意了孩子的想法,决定帮助她完成遗愿。

11月17日凌晨零点10分,小何玥在医院里走完了自己短短12年的生命历程。凌晨4点,她的两个肾被送到解放军第181医院捐给了两名患者,其中一名是身患尿毒症的18岁藏族小伙索朗旺青。

何玥因捐献器官被称为“最美女孩”,她死前的这个愿望被称为“最美遗愿”。

4、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陈家顺事迹

《陈家顺:受民工爱戴的基层好干部》

陈家顺,54岁,男。云南省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

云南沾益县是劳务输出大县,陈家顺担任副局长后,积极组织家乡农民到浙江义乌等地务工,并关注他们的切身利益,为他们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为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利益,摸清农民工工作、吃住、工资待遇、劳动时间等情况,陈家顺从2007年9月起先后深入5家用工企业,以农民工的身份应聘到企业“卧底”打工。和农民工兄弟同吃同住同劳动,当过操作员、仓库保管员,养过猪,干过装卸工,当过民办学校教师。几年来,他“卧底”考察了义乌市及周边县市的许多家企业,为农民工提供了180多家用工情况良好的企业信息。

在调解各类用工纠纷时,他总是挺身而出,为农民工利益据理力争。4年来,共为农民工调解各类纠纷780余起,挽回损失180万余元。在农民工遇到困难时,他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多次协调企业垫付农民工车费、伙食费、医药费等共7万多元。

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当地民工和社会各界的称赞,陈家顺被人们誉为“卧底局长”、“民工局长”。5、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高淑珍事迹

《高淑珍:河北的爱心小院》

高淑珍,56岁,河北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普通农村妇女。

高淑珍的儿子王利国4岁那年得了类风湿,落下了残疾。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不能上学。高淑珍心疼儿子,想在家里办个小课堂。后来她发现,附近村庄也有一些因肢残不能上学的孩子,他们都对读书充满渴望。她想让不幸的孩子都能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nwo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