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笔记

更新时间:2024-06-03 04:2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库库的变化 (一)

我们班的金库小朋友长得白白净净,十分招人喜欢,可他总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不是碰碰这个、就是推推那个,常常精心准备的一个活动不是被这个小朋友的告状声破坏掉,就是被那个小朋友的哭声搞得无法进行。于是,受批评成了他的家常便饭。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转变他的方案就出台了。那就是,我把库库的表现记录下来,编成小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再由“听众”评出对错。库库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渐渐的库库变了,不再调皮了,上课认真听讲了,老师和小朋友越来越喜欢他了。

其实,孩子的调皮也是另一种美,相信孩子,我们应该用爱的目光和行动去帮助他、改变他,相信他们会健康、快乐的成长为参天大树。

比赛谁先吃饱饭 (二)

吃饭一度曾当作常规来教育孩子们:吃饭的时候不能说话,眼睛要看着自己的菜碗,不要剩下饭菜??这一系列的“规矩”天天挂在嘴上,絮叨起来没完没了,可效果并不是很明显。饭菜该剩下还是剩下,话该说还是说,有时候一顿饭要吃二十多分钟,今天突然有了转机。

今天吃饭前,我又讲了一次“吃饭要则”,刚要吃,浩浩大声说:“老师,我们比赛看谁先吃饱!”“好”班里的小

朋友都兴奋起来,我趁机说:“行是行,我们不光要比赛谁先吃饱,还要看谁的桌面、碗里最干净,而且吃饭的时候不说话。”“行!”大家齐声说,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开始了。通过比赛,大家一致认为小凝凝得第一。

一整天,孩子们都念念不忘这场比赛。我明白了,单纯的说教并不能解决问题,要顺应孩子的兴趣,找到他们的兴奋点,了解他们的身心发展。偶尔搞几次小比赛,比一般的说教更能取得教育的预期效果。

只是想要帮帮你 (三)

大班的教学目标中有很多是鼓励幼儿对人友好,乐于帮助别人,学会与人交往,情感的培养不只是在课上,更多的是在一日活动中。

手工课是孩子都很喜欢的,可是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总会有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而今天的意外,我却很满足。 小丁是个让我们都很头疼的孩子,上课的时候不是乱说话、抢别人的东西就是在地上爬,每次我们在做手工的时候,他就表现出了他的活跃,“老师,我会做这个”“老师,我会做那个”,可是最后,他什么都做不出来,只有通过我们的帮助才能有一个能看的下眼的作品。当然,今天,也不例外。别的孩子都在认真的思考着自己能做什么的时候,他就有了目标“老师,我做个机器人吧!”说完,就急急忙忙的做起

来了。这个时候诺诺说她的剪刀不好用,走到我的跟前要我给她换一把,我正在给她找剪刀呢,诺诺大叫起来“老师,小丁把我的纸剪了”,“小丁,你怎么回事啊?怎么把人家的纸给剪了?”我说。“老师,她的剪刀不好用,我在帮她啊!”“那你怎么不先和她说一声呢?”“我直接帮她剪了就行了。”小丁在委屈的给自己辩解。是啊,我们不是强调什么事情不能只说不做吗?行动应该是比说更重要的呀!在心中,我是同意他的想法的。可是,我要安抚的不只是表面。“那你要先和诺诺说一声,要不她以为你要用她的纸呢.你想要帮助别人的时候先要问问人家是不是想要你帮,如果人家不需要,你就不用帮忙了,好吗?”“奥,好的,诺诺,我帮你剪纸好不好?”

经过这件事,我发现我们的孩子不是不会帮助别人,只是他们只想跟着自己最初的感觉走,让别人懂是其次的,尤其是一些调皮一些的孩子。我们不妨给他们一个解释的机会,也许你的内心所求会得到满足。

不再抢排头 (四)

每次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总喜欢抢占排头,喜欢插队。目的是想跟老师牵手当小班长,以“老师”的身份在前面带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站队抢排头的孩子们越来越多。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满足孩子们的心愿,我想出了一个办法。站队前,我对孩子们说:“请把你们的小手伸出来”。孩子们高兴的伸出自己的小手,我走到他们身边,一一握一下他们的手,亲切地在他们的耳边说一句:“你的小手真干净”。或者说:“你的小手热乎乎的??”孩子们笑了,高兴的也在我耳边说一声:“你的手也热乎乎的。”或者说:“你的手和我妈妈的手一样大。”“我爸爸的手比你的大??.”随后脸上露出得意和满足的表情。我说:“站队吧!”话声刚落,孩子们个个忙着找位置,很快就站好了对,没有抢排头的了。先抢一阵,再站队的现象彻底地消失了。 “一个好的教育家,应该是半个心理学家。”此时,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认识。孩子们抢排头,主要是想站在老师身边和老师亲近,引起老师的注意,通过皮肤接触,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爱。老师主动给孩子们一些抚慰性言语和动作,是迅速缩短教师与孩子们的距离,亲近孩子们,满足他们愿望的好方法。

梳辫子的乐趣 (五)

每天午睡起床后,搬把椅子坐在孩子们中间为她们梳辫子已成为我生活的一种享受。其实我并不太会梳理头发,每次给孩子们扎的辫子总是歪歪扭扭的,但孩子们喜欢,我就沉迷不醒。而且它也让我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孩子,触摸孩子

的心灵;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因人施教,适时指点;让我和孩子们之间更加信托、感情好、和谐。

每当这时,我们之间的距离拉的更近了。孩子们总是唧唧喳喳的和我说个不停\老师,我妈刚给我买了电子琴!老师,那首歌我会了!老师,我敢走独木桥了......\当然,此时也是我了解他们生活、心理和举行适时指点、鼓励的好时候。\你最喜欢老师什么?你不喜欢老师什么?你最愿意参与哪个活动?你现在睡觉还用妈妈陪吗?......\这些他们日常平凡避而不答的问题,这时就会都争着回覆,而且绝没有谎言。就这样,我把每天起床后给孩子梳理头发作为一种和孩子交流的方式,把梳个漂亮的辫子作为与孩子交流的机会。

看到梳好小辫的孩子一个个满意的回到座位上,脸上洋溢着无以言表的欢愉,此时,我与孩子一样幸福。我的幸福也就是在这日复一日泛泛、平淡、平凡的工作中,不断发明新奇、新鲜、新意中积攒起来的。

给孩子一次解释的机会(六)

我们班的浩浩,非常调皮。总有小朋友告他的状。\老师,他打我了。\老师,他抢我的笔。\??为此,我们不知教育了他多少次。有一次,他和小朋友一起看图书。开始时,他边看本身的书,还边给旁边的小朋友讲解,和小朋友很融洽。过了一会儿,他忽然把旁边孩子的图书抢了过去。不知道他要干什

么。我刚想大声斥责他,可转念一想,不,看看他要干什么。于是,我没有批评他,而是走到他身旁,很随意地问:\你在干什么呢?\他说:\她的图书坏了,我想帮她修修。\听了这话,我才明白。我鼓励了他的做法,并帮助他找到了一个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后,我暗自庆幸,其时要是按以前主观的判断去批评他,没有尊重幼儿的观念,那必然会伤到他的自尊。

作为幼儿教师,要学会尊重孩子。也就是要努力做到不武断地批评或否定幼儿的设法和做法,不简单粗暴的批评孩子,而是了解真实情况的来龙去脉,再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进步,成为孩子们喜欢的好老师。

让孩子学会爱 (七)

有好多的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自私、任性\我想这是大多数独生子女的通病。是孩子生来就不会关爱别人吗?我想不是的。是我们的家长在\无私奉献\中,放纵、滋长了孩子的自私和任性。

绝大多数父母除了要求孩子学习好,就再也没有另外要求了,即使孩子要主动做一些家务,父母也总是急忙阻拦,怕孩子做的不好,怕孩子磕着碰着。有些父母时常说:我只要孩子过得好,并不求他给我回报。这样的\关爱\这样的“无私”,早就让我们的孩子“变了”。

其实,爱是一种互动,也是一种交流。让孩子也来爱吧,从一点一滴做起:为父母献上一句祝福,端上一杯热茶??让孩子知道,父母也需要他的体贴。让渺小的体贴成为好习惯,让爱的交流成为经常,也要去享受孩子的体贴。

让孩子来体贴,尊敬吧!让这份爱也成为理所当然、义不容辞。因为,一个人会爱父母,未来才会更好地爱别人,爱生活,爱这个世界!

输了不要哭 (八)

今天下午的户外活动时间,我组织着我们班的孩子们进行跳绳比赛。比赛结束时,胜负定出,胜的队欢欣跳跃,输的队神情黯然。输队中,孙英哲蹲在地上抹起眼泪来。因为快到吃饭时间,所以我只是安慰他几句,就忙着组织孩子洗手擦桌子。在回家的路上,我眼前一直浮现着孙英哲郁郁寡欢的神情。不知怎的我的心里沉甸甸的,就像压上了一块石头。“不能让孩子输了就哭!”我在心里默默的想。

第二天,我早早来到幼儿园等待孙英哲的到来,过了好久,才见他耷拉着头,一语不发地走进幼儿园、走进活动室、走到座位边坐下来。我微笑着蹲在他的面前,轻声问:“怎么了?孙英哲,还在为昨天输了比赛不高兴吗?咱可是一个男子汉,不能因为这一次输了,就哭,输了怕什么,只要继续努力,输就会变成赢!”

教育活动时,我和孩子们又围绕着“输或赢”这个话题展开论,孩子们畅所欲言、情讲述着自己会如何面对输赢。其间,我也会适时加入一两句进行引导。渐渐地,我发现孙英哲紧皱的眉头舒展开了,眼睛里重新有了光彩。“孙英哲,你来说说吧。输了不能哭,要坚强、要相信自己,只要再努力、再加加油,我们肯定会赢!”说完,孙英哲又伸出小手作了一个胜利的姿势:“耶!”“哈哈哈??”班里响起了欢乐的笑声,我也开心地笑了。因为,我相信“输”的阴影已影响不到我的孩子们了。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我,真心希望每一个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输时不哭,学会坚强,有越挫越勇的劲头。

自制玩教具 (九)

之前开会的时候李老师说过有兴趣的老师可以参加区里组织的玩教具比赛,当时我也没往心里去,直到上个星期看着隔壁班老师做的还挺带劲,我也想试试了,也不知道哪来的灵感,就想到了“小猫钓鱼”虽说有点老套,但是我想了很多种玩法,让孩子玩中学,边玩边学。我利用了很多废旧材料,纸壳、报纸、挂历、食品盒子、毛线、废旧衣架等等。旧而不脏,整理好的材料统统都能用上。另外把家长与孩子的亲子作品“鱼”也利用上,体现了家园共教。这些材料都用上我的“小猫钓鱼”就差不多了,有数学活动:十以内的

加减法、找图形找颜色,有体育游戏:滚圈圈、套圈、投沙包、钓沙包、还有灵活训练:梳辫子。上周在班里试验了一下孩子们还都挺喜欢。每天再多想一种玩法成了我现在不值班时的最大乐趣,因为我喜欢玩。做玩教具的目的其实就是让孩子快乐的学。

自己整理小书包 (十)

还有一个多月班上的孩子就要毕业了,为了让孩子进入小学后能尽快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生活,班里开展了“幼小衔接”自理能力训练活动,整理小书包,让幼儿学会按一定顺序整理书包,了解整理书包的方法。作业本、图书罗整齐放在书包的固定位置,铅笔盒每天放上削好的铅笔、橡皮。书包里不放与学习无关的玩具等物品。

通过本次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的自我服务意识,促进了孩子们自理能力的提高,大大激发了幼儿上小学的愿望,从而为顺利升入小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想当XXX (十一)

语言课上,我让孩子们说一下自己的愿望。一向大方开朗的浩浩首先抢着说:“我长大后要当潜水员,到海里。”希希说:“我长大后要当医生,给人看病。”这时,阳阳站起身来说:“我想当交警,因为我爸爸就是交警,指挥汽车,

我还喜欢汽车。”妞妞说:“我想当老师,管理小朋友。”晗晗说:“我想当画家,我喜欢画画。”

多么可贵的童心啊!谁能说我们的孩子什么都不懂,什么都要我们成人来主导。孩子做为独立的个体,有自我观念、自尊心,有自己的兴趣,需要和追求。老师们,请蹲下身来倾听一下孩子的心声吧!

养成排队的好习惯(十二)

今天户外活动结束后,孩子们进屋喝水,进屋后一阵吵闹声,饮水机旁的几个孩子喊着:“排队!排队!”我连忙赶过去,原来是库库张开双手,当在了杯子柜前不肯走,小朋友们被挡住了,挤在一起乱成一团。我把库库拉开,他却僵在那里不肯走,还撅着小嘴不服气,我耐着性子对她说:“老师不批评你,只是想知道到底怎么了。”这时其他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说:“库库不排队!还插队。”“他还推我!”听到孩子们纷纷告状,库库更不高兴了。“真是这样吗?我相信库库不排队是有原因的,你把你的理由说给大家听听吧!”听了我的话,库库小声的说:“我渴了。”“小朋友你们渴吗?”“我们也很渴。”“小朋友们都很渴,这该怎么办呢?谁愿意让库库排前面”。这时洋洋愿意让库库排前面,我表扬了洋洋。其他小朋友也跟着说愿意。“库库,小朋友们对你真好!”库库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下次也让

他们排我前面。”这件事后,我引导孩子们讨论我们的队为什么总排不好,他们很快的找到了有人插队的原因,我们又讨论怎么才能把队排好。

通过这些活动我深切的感到:幼儿的常规习惯养成非一朝一夕,需要有重点的关注、教育,并采取多种方式去进行培养。

我是第一名 (十三)

每次我值早班的时候沈柏昀都是第一个来幼儿园,我问他:“你每天都是几点起床呀?每天都能第一个来到幼儿园。”然后他说:“我每天六点半起床。”我说:“你起这么早干什么?”他说:“爸爸给我做饭,起来吃点饭,爸爸给我看着表,三分钟必须吃完,吃不完就不让吃了。五分钟穿衣服出门,八点前就到幼儿园,有时候爸爸和我走着来幼儿园。”我听了有些惊讶。对这么小的孩子就这么严格的要求是现在很多家长都做不到的,正因为这样,我们班的沈柏昀时间观念很强,不管是吃饭还是做作业还是画画等等,他完成的都很快。习惯真的不是一两天养成的,需要持之以恒。

小摩擦 (十四)

幼儿园里,孩子之间的小摩擦是不可避免的,并且有许

多摩擦是由于孩子的表达方式不恰当引起的。倘若孩子缺乏一定的知识经验,不会解决问题,就会给进一步交往带来困难。

今天早晨刚入园不久,孩子们就七嘴八舌的告状。“老师,小丁哭了!”“老师,是浩浩打他了。”“我亲眼看见了。” ??小丁在哭,浩浩也委屈的要掉眼泪。 小丁和浩浩平时是好朋友,早上刚入园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于是我让小丁和浩浩讲事情的起因。小丁边抹眼泪边说:“浩浩打我。”浩浩分辨说:“没,我没打他。”看两个人的样子,都不象说谎。到底谁错了呢?“我知道浩浩不是有心要打人的,浩浩,你能告诉我是怎么回事吗?”“我想跟他玩儿!”哦,原来是孩子想找朋友,由于表达的方式不恰当,而引起了小朋友之间的不愉快。原因找到了,问题也就解决了。

孩子之间经常发生冲突或争执,我们应时常引导幼儿对可能发生的冲突进行讨论,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自己去解决冲突。

分享 (十五)

今天晗晗一早来幼儿园就跑过来跟我说:“陈老师,今天是我生日。”我说:“真的啊,你又长大一岁啦!”“嗯,我妈妈一会给我送蛋糕来给小朋友。”还没到中午晗晗的妈妈

果真提着蛋糕来了,跟我说:“今天其实不是晗晗的生日,她看见别的小朋友过生日都带蛋糕来和大家分享,自己也想带蛋糕来分给大家。”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或是家里的小老二,多数孩子比较自私,自我意识强,培养孩子要分享,不自私,才能在集体生活学习中快乐成长。

节约画纸(十六)

今天上美术课,照例给孩子分画纸,小班长又过来了,班长经常帮着给其他小朋友分,这不他又学起我来了,“小朋友坐坐好,保持安静才开始发。”不一会就完成了,我正想指导,却见库库面前没有画纸。我刚要责问班长,她却凑到我面前,大声说:“老师,他才不会画呢,他用是在浪费。”我连忙制止说:“他不会画我们才要帮他,让他练习用呢。”于是我给了库库一张,看到库库的眼神我突然想起,班长刚才的那句话我好像前几天批评库库时说过。他在画画时把一张纸全涂成了黑色,我当时生气??

此刻我的心不仅一颤,不经意的责备造成了今天的结果,我这是什么“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呀,为了弥补这次失误,我走到库库身边,认真地辅导起来,希望孩子重新找到自信,为他日后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作为幼儿老师,在日常的生活中,不管是鼓励还是批评,都必须三思而后行,因为面对的是懵懵懂懂的孩子。在他们心中老师是神圣,老师的话是“圣旨”我们怎能不谨慎言行呢。

小故事 (十七)

今天中午午饭后,我带着小朋友们进行餐后活动,我们在园子里围起来讲故事,我邀请了几位小朋友出来讲故事,小朋友们都听得津津乐道,糖糖的一个有趣的故事《螃蟹与小鸭子》引起了小朋友们的一场争辩。

糖糖的故事内容大略是说:螃蟹与小鸭子竞赛跑步,最后一起达到终点,裁判让他们用剪刀石头布的方式决议胜败,鸭子死活不干。他说:“剪刀石头布我一定不会赢。”听了这个故事我突发奇想,我问小朋友一个问题:“为什么鸭子死也不干呢?”有的孩子知道鸭子的手是蹼,但螃蟹的手就是钳,所以螃蟹一定会赢鸭子的,就因为我的这个简单而随便的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孩子们的争论,浩浩说:“如果鸭子跟马比赛的话,鸭子就不会输,因为马的手是马蹄。”妞妞说:“如果是鸭子和马比赛,马是赛跑能手,那就会跑赢鸭子,还哪用猜拳来决定输赢呢!”库库又说:“那就和乌龟赛跑吧,那鸭子肯定会赢。”糖糖说:“那鸭子像兔子一样睡觉的话,那就肯定会输。”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越说越起劲。

幼儿园的课程就是这样,不必特定的时间也比用特定的教育内容,就是一个小小的故事,一个简单的发问,孩子们的思维与语言能力就从这里得到了表达和提高。

简单的快乐 (十八)

孩子们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他们的生活中充满着惊喜,充满着乐趣,充满着意外 ......他们的学习需求更多地来源于这些惊喜、乐趣和意外。细细留意,我们会在孩子们的一言一行中发现他们关注的焦点。当我和孩子们在户外散步时,他们会数着砖跳格子,往往数着数着就乱了套,最后哈哈笑成团从一再数;他们会歪歪扭扭、乐此不疲的走在彩色的圈圈上转;也许对于成人来说这是无聊的事,可是看着孩子们的笑脸,就明白他们乐此不疲的原因了。 记得有一次在园子里休息时,他们惊奇地发现:这里有一个大虫子。于是地下还有什么就成了最新的话题,大家趴在地上,有的用手,有的拿着拣到的树枝,一个劲地在地下找呀找:“哈哈,快来看,我找到了一个东西啦。”仔细擦干净泥土一看:哎呀,原来是一块小石头。一下子就泻了气。“没关系,我再找。”那位小朋友嘟着嘴,气呼呼的样子到现在我仍然记忆犹新。在经过一场混找之后,孩子们可有自己的战利品了:几个坏积木、几个蜗牛壳,还有一些死掉干了的小虫子,连草根都被拔了几根......也许这真的不是什么有意义的东西,但是我在孩子的脸上、眼里、心中看到了两个字:快乐。

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快乐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只要他们

喜欢做的事那么我想这就是快乐的事吧。

玩具事件 (十九)

午饭时间快到了,我让孩子们分组去洗手,很快,三个组的小朋友分别洗完回到坐位上,剩下最后一组和几个上厕所的孩子,我站起来刚想到厕所里去看一看,小丁从厕所里慌慌张张地跑出来说:“老师,你看王睿泽往厕所里扔东西?”我赶紧来到厕所一看究竟,王睿泽站在小便池旁,里面有两个小人头玩具。当时我有些生气,但我没有发火,问他怎么回事,他说玩具是他扔的,但是不小心掉里面的,原本是想把玩具偷偷带回家的。

孩子就是孩子觉得什么东西都是好的,往往有些事情做的不恰当,这就需要老师、家长及时发现正确教导。

拥抱(二十)

小凝凝是我们班的一名年龄稍小的孩子,她父母平时上班比较忙,平时是由爷爷、奶奶照顾她,所以她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较弱,依赖性较强。前几天,她感冒发烧了,在家休息了好多天,身体好了才来幼儿园,她却哭着不肯来,要回家,要奶奶,要回去玩,老师对她又哄又骗可她还是哭哭啼啼,要老师给她奶奶打电话,要回家,一会又说冷,我就让她坐在太阳下晒太阳,摸摸她的手问她:“还冷吗。”看

着她可爱又可怜的小脸,我又心疼又无奈,轻轻地握住她的手,把她抱在怀里,让她的头靠在我的胸前,没想到她马上不哭了,似乎躺在妈妈的怀抱里,我问她一句,她答一句,慢慢地转移了她的注意力,由此我感到,有时一个小小的动作能胜过千言万语,这样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正是我们教师所求之不得的吗?

宝贝(二十一)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会经常发现这么一个现象。孩子们的手里不断在玩弄一些小东西什么小珠子、小粉笔头、小贴纸等。孩子们往往在得到这些东西时,都是如获至宝,爱不释手,大家一起研究,一起摆弄,似乎其中有数不尽的快乐。可这些东西在成人看来,论价值,一文不值,论用途毫无用途,甚至还有危险性,总认为孩子们会将小珠子塞到鼻子里或者耳朵里,再者上课时还不会因此不专心听讲。因此每当孩子在摆弄这些东西时,我就会毫不犹豫地将其收走。 一天,发生了一件事,它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早晨,张佳怡的妈妈对我说:“陈老师,昨天,张佳怡穿了条刚买的裙子,晚上到家,裙子上的珠子全没了。”我连声答应。于是在晨间活动中,我问孩子们:“昨天,是谁把张佳怡裙子上的珠子给扣下来了?多漂亮的裙子,珠子扣了好看吗?”过了半天也没孩子吱声,可张佳怡却满脸通红。这时

妞妞说道:“我们没有拿她的珠子,昨天是张佳怡送给我们的。”于是我问张佳怡:“是吗?”张佳怡点点头。事后我问张佳怡你为什么要把新裙子上的珠子送人,可她的回答却让成人无法理解。她说:“我觉得有珠子的裙子很漂亮,我希望别人和我一块分享。”

孩子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再微不足道的东西也是孩子们眼里的“宝物”。现在想来,我们平时在不经意间收走的成人眼里的“垃圾,危险品”,也许是一些真正的“宝物”-----一颗最纯真的童心。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拥有一颗童心,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正确对待孩子的“宝物”,和孩子一起研究分享。

即将毕业的孩子们(二十二)

还有不到一个月孩子们就要幼儿园毕业了,心中真是不舍,我班的依依今天问我:“陈老师,我上一年级,你还教我们吗?”一转眼三年过去了,昨天,你们还是一个小不点,一张白纸,你的世界充满了洁白。今天,你们就要背上小书包,快乐、自信地跨入小学的门槛。祝贺你们,孩子,你们长大了,前面的天空是那么高、那么宽、那么美!展开你那坚韧的双翅吧,勇敢地去翱翔!

与你们的三年朝夕相处,我们建立了亲人般的感情。每天早上,老师都会等待在门口,迎接你可爱的笑脸;傍晚,

目送你离去的身影,好像小鸟归巢,一天的疲惫也随之消失。也许,偶尔犯小错误的你也曾受到过老师的批评,可老师打心眼里是疼爱你的,因为你是老师的好孩子。

三年孩子的变化太多了,高了!壮了!漂亮了!也懂事了!我真心的希望你们在未来的路上越走越好。

值日生(二十三)

刚刚将教室里的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还没来得及回座位坐下,我就看见涵涵的小椅子下面有一块废纸,看样子是刚刚从图画本上撕下来的。我没有说她,给涵涵安排了今天先当值日生让她参与到打扫卫生的工作中,这样或许会对孩子们有所帮助。首先我让孩子们集体讨论:为什么要做值日生?值日生应该做哪些工作?通过讨论孩子们明白了每一个小朋友都是班里的一员,是我们班的小主人,理应为班集体服务,为小朋友们服务。

我们对班里的值日生工作进行分工,他们分别负责整理玩具橱里的玩具、整理图书架、搬桌子和帮助老师擦桌子。经过努力,孩子们已经顺利的适应了值日生的工作,每天早上来到幼儿园你会看到大五班的小朋友们在自己认真做值日呢。他们都很棒!

通过做值日生,为孩子们创造亲自劳动并参与管理的机会。并且该带了许多的坏习惯,对于自己和同伴的劳动成果

能够做到珍惜。看着他们在做值日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我很欣慰。

创编故事(二十四)

我班的孩子很愿意听故事,今天又要求我给他们讲故事,我突然想何不让他们自编自讲故事呢?于是,我让孩子们自编自讲故事。一个孩子上来讲:“一天,有一只小猴,它跑到树林里去采蘑菇”刚讲到这里,下面的小朋友就叫了起来:“不对 不对,是小白兔去采蘑菇,小猴怎么去采蘑菇呢?”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把这位讲故事的孩子搞的十分尴尬,一时不知怎么办才好,只好用求助的目光望着我。这时,我便用手势让孩子们安静下来,然后我说:“老师和你们一起想一想,为什么小猴就不能去采蘑菇,而只有小白兔才能去采蘑菇呢?”顿时,小朋友们又马上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开了:“小猴不爱吃蘑菇,就不去采呀!”“小猴应该爬到果园里摘果子呀”听了他们的话,我没有否定他们的说法,而是要求小朋友们试着动一下脑筋,从另一角度去编这个故事。我提示:“现在小猴确实是去采蘑菇了,它会爬树,会摘果子但它也会采蘑菇,请你们一起来编这个故事,看谁编的好。”小朋友们听我这么一说,各个睁大眼睛,动起脑筋。

过了五分钟,我请他们自由发言,有的说:“小候经常

吃果子,吃腻了,想换换口味,就去采蘑菇了”有的说:“小猴和小白兔是好朋友,它知道小白兔生病了,就帮它去采蘑菇。”还有的说:“小白兔过生日,小猴想采些蘑菇送给小白兔做生日礼物。”听了这些发言,我心底里感到高兴,他们的发言不但内容丰富,词语用的恰当,而且思想内容也很好。

通过这次创编故事尝试,我认识到在幼儿教育中,不能墨守成规,不能让老框子把孩子们的思维束缚住,我们应让幼儿在愉快的情景中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的语言能得到最佳开发。

吃果子,吃腻了,想换换口味,就去采蘑菇了”有的说:“小猴和小白兔是好朋友,它知道小白兔生病了,就帮它去采蘑菇。”还有的说:“小白兔过生日,小猴想采些蘑菇送给小白兔做生日礼物。”听了这些发言,我心底里感到高兴,他们的发言不但内容丰富,词语用的恰当,而且思想内容也很好。

通过这次创编故事尝试,我认识到在幼儿教育中,不能墨守成规,不能让老框子把孩子们的思维束缚住,我们应让幼儿在愉快的情景中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的语言能得到最佳开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2e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