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笔记

更新时间:2023-08-11 07:0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育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

三过程:自学过程、教学过程和评级/反思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的核心

三、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学有何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具体地说,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有:

1、 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学生

2、 为实行教学提供良好的理论指导

3、 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 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四、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

1、 初创时期:C20世纪70年代以前

2、 发展时期:C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末

3、 成熟时期:C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

4、 完善时期:C20世纪80年代以后

第二章

一、心理发展: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二、心理发展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三、少年期发展的特征:11~15岁的阶段:童年向青年过渡;初中:半成熟、半幼稚,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四、学习准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五、关键时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或个体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敏感,有时又称敏感期。

论述:论述皮亚杰认识发展阶段的教育意义?(6+7)

六、皮亚杰认识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儿童认知发展分为4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2、前运算阶段(2~7岁) 以自我为中心,单维思维,思维不可逆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思维可逆,守恒概念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命题之间的关系,假设—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思维的灵活性

七、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有何教育意义:

在皮亚杰看来,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只有儿童发展到相应阶段,才能进行相应内容和运用相应方法进行教学,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内容和方法,同时,教学促进认知发展。(教学能够加快认知发展之间的转换)

八、最近发展区:苏联,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儿童在又知道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见的过渡状态。

九、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意义:教学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它的指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它仍处于形成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维果斯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十、简述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有何关系?

两个关系能过相辅相成,认识发展即为教学,反过来就是促进认知发展。在皮亚杰看来,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人是水平,只有儿童发展到相应阶段才能进行相应内容和运用相应的方法进行教育,大量的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多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能的,只要教学内容和方法得当,系统的学校教学肯定会起到加速认识发展的作用,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证明了这一点。

十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发展性、理论联系实际、教育性原则(要避免对被试的身心发展产生伤害)

十二、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1、 家庭教养模式(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

2、 学校教育

3、 同辈群体

十三、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成分?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三种心理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十四、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十五、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十六、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表现在:

1、 场独立型(自我)与场依存型(环境)

2、 沉思型与冲动型

3、 复合型(答案一种)与发散型(多样)

4、 立法型、司法型、执法型

十七、天才:130以上 低能:70以下

(加德纳——没死呢)

十八、多元智能理论区分为8种:

1、 语言智能

2、 数理逻辑智能

3、 空间智能

4、 身体运动智能

5、 音乐智能

6、 人际交往智能

7、 内省智能

8、 自然观察者智能

十九、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1、 认知方式设有优劣、好坏之分

2、 采用与学习者认知风格相一致的教学策略

3、 根据学生认知方式设计教学对策

4、 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二十、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 (性格分类:外倾型、内倾型) 二十一、学习(实质):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二十二、人类学习实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二十三、联络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络的过程,是通过不断强化形成的。

二十四、认知学习理论: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 二十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分为:个体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

二十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

1、 知识观:

①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可观的反映

②知识也不可能是一用就准,一用就是的

③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

2、 学习观:学习是由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

3、 学生观: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是带着过去的

经验来同化新知识的。

二十七、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 P32

1、 支架式教学:为学习者构建对知识的理解提供概念框架

2、 情景教学: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是问题基础上的教学

3、 探究学习:基本问题解决来主动参与、体验,以及构建知识

4、 合作学习:通过讨论交流、观点、争论等相互补充,共享集体思维成果,完成知

识的意义构建。

二十八、支架式教学由几个环节组成?

1、 搭“脚手架”

2、 进入情境

3、 独立探索

4、 合作学习

5、 效果评价

二十九、抛错式教学由几个环节组成?

1、 创设情境

2、 确定问题

3、 自主学习

4、 合作学习

5、 效果评价

三十、学习动机功能:

1、 激活功能

2、 指向功能

3、 强化功能

三十一、学习动机的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学习期待(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意向)

三十二、学习动机的分类: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三十三、奥苏伯尔对动机的分类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三十四、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1、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在一般情况下是一致的,动机强效果好,动机弱效果差

2、 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常存在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不太一致的情况,人的行为除了受

动机的控制和调节外还受到其他主客观方面因素的影响。

三十五、学习动机的理论

1、强化理论:强化可以分为物质强化和精神强化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2、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①生理需要、②安全需要、③社会需要、④尊重需要(①②③④——缺失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生长需要)

3、成就动机理论:由2种相反倾向组成。①力求成功;②避免失败

4、成败归因理论:三维度:内外性、稳定性、可控性

四因素:能力、努力、难度、运气

5、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的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影响。

影响自我效能的4种因素:

①成败经验:成功经验能提高自我效能感,而不断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②对他人的观察:观察或想象与自己相近的人的成功操作,能提高自我效能判断,看到与自己能力不相上下的人,遭到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信念。

③言语劝说:不良社会劝说,限制能力判断的发展,反之,自我判断能力会使人们更加努力更加变通自己的行为策略。

④情绪和生理状态:处于心里紧张,浑身颤抖或内脏高度兴奋状态时获得成功的能力,判断水平要比心平气和时差得多。

三十六、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

内部因素:①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

②成熟与年龄特点

③性格特征与个别差异

④学生的报复水准

⑤学生的焦虑程度

外部条件:①家庭与社会舆论

②教师的榜样作用

三十七、学习动机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习动机:

①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性质一方面决定着学习的方向和进程,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学习效果,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学习效果好,增强学习动机;学习效果差,降低学习动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都体验到成功,课题难度要适当,课题应由易到难呈现,在课题失败时,可以降低课题难度,培养学习动机。

②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从直接发生途径考虑应尽量使学生原有的学习与要得到满足,从间接转化途径考虑应通过各种活动满足学生的其他需要和要求,引导学生把这些积极因素与学习联系起来,并把他们转化为学习的需要和学习动机。

三十八、激发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学习动机:

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熟悉教材、了解学生、贯彻始终(启发式原则) 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倒U型曲线关系

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研究表明,任务难度大时,学习动机强度在中等偏低时可达到最佳水平;任务难度小时,学习动机中等偏高可达最佳水平;任务难度适中时,学习动机中等可达最佳水平。

③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④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三维度、四因素 P11

三十九、(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根据迁移性质分:正迁移、负迁移

方向分:水平迁移:(顺向迁移、逆向迁移)——可能同时发生

垂直迁移:(自上而下的迁移、自下而上的迁移)

内容分:一般迁移、具体迁移

发生的学习情境:远迁移、近迁移

四十、学习迁移的作用:①对提高解决问题的功能有直接促进作用

②对学生毕业后的适应社会、生活的间接作用

四十一、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①形式训练说:迁移是通过对组成心的各种官能的训练,以提高各种能力(沃尔夫、器官)

②相同要素说:迁移不是自动的是有条件的,相似的东西越多,迁移的越多(桑代科)

③概括说:概括化的经验越丰富迁移影响越大(贾德)

④关系转换理论:强调事物之间关系的理解认识(苛勒)

⑤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是存在的。(奥苏伯尔提出了3个主要的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

四十二、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学习的心向和定势(积极的促进作用、消极的阻碍作用)

四十三、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①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让教材整体化更强,结构化更合理

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促进迁移。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③促进教材呈现方式,促进迁移。奥苏伯尔认为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是人的人之组织的原则,这两条原则也适用于教材的组织和呈现。

(从一般到个别渐进分化)

(综合贯通,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

(教材组织系列化,确保从已知到未知)

④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四十四、知识的分类:陈述性知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程序性知识(做什么、怎

陈述性知识的基本组成单元是组块,3种表征方式(组块):时间序列(时间顺序)、表象(空间结构、物理特性)和命题(有意义联系)

程序性知识所表征的技能有一个重要特总:自动化,基本组成单元是产生式,每个产生式由条件和行动两部分组成。

四十五、陈述性知识的整合与组织机制主要是图式或陈述性知识网络。

程序性。。。。。。。。。。。。。。。。。。。。。。。。。产生式系统。

四十六、知识学习的分类:符号学习、概念学习(是通过概念形成和概念通话两种方式进行的)、命题学习; (本身存在形式与复杂程度分)

知识学习的分类:上位学习(自下而上)、下位学习(自上而下)、并列结合学习; (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分)

四十七、记忆系统分为3个子系统:感觉登记、工作记忆、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包括:直觉和注意

工作记忆:指当前被激活的记忆 (容量:7+2个组块)

工作记忆所涉及的认知过程包括:复述、组块、编码

工作记忆的教育含义:①不要给学生呈现内容太多,留出一定时间进行复述 ②教授学生一些更有效地记忆策略

③形成适当的程序性表征

④掌握更多的知识背景

长时记忆的过程包括:编码、知识的存储和提取

四十八、遗忘曲线: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根据无异议材料的研究发现了遗忘曲线,以往的过程是不均衡的特总是先快后慢。

四十九、简述信息加工学习原理:①建立 旧知识间联系

②调动各种基本的心理过程

③学习材料要在工作记忆的容量限度内

④学习是一个主动地过程

⑤将学习活动与使用知识的条件联系起来

⑥即时的复习和练习

五十、促进知识获得和保持的方法:

①明确知识学习的目的,增强主动性

②在学习活动与使用知识的条件之间建立联系

③深度加工学习材料

④进行组块化编码

⑤合理安排练习和复习

如何合理安排练习和复习:练习有两种形式,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分散联系优于集中练习。例如:家庭作业

复习应注意一下方面:①及时复习、②合理分配复习的时间和内容、③注意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④有效运用记忆术

五十一、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确保某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和平法则的活动方式。

五十二、技能分类:

①操作技能(动作技能、运动技能) 肌肉骨髓运动实现的

②心智技能(认知技能、智力技能) 肌肉内部语言(8~9岁)在头脑中形成 操作技能特点:①动作对象具有物质性、②动作进行具有外显性、③动作结构具有

心智技能特点:①动作对象的观念性、②动作进行的内隐性、③动作结构的简缩性 五十三、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关系:

1、 两者间的区别:①活动对象不同、②活动结构不同、③活动要求不同

2、 。。。。。。。联系:①操作技能是心智技能的基础

心智节能对操作技能具有调节作用

五十四、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根据分析操作技能学习过程中的动作特点,把操作技能的形成分为4个阶段)

①操作定向阶段

②操作模仿阶段,特点:视觉控制占优势,动觉控制微弱 ③操作整合阶段

④操作熟练阶段,特点:视觉控制减弱,动觉控制占优势 五十五、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①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②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③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④建立稳定清晰的运动感知

高原反应:联系初期进步快,中期进步缓慢(高原期)再练习还有上升空间。 五十六、心智技能的学习过程:

①原型定向

②原型操作 (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执行)

③原型内化 (原型内化是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

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过程。)

原型操作教学要求:

①动作以完全展开的方式出现

②采用变式加以概括

③动作与语言相结合

加里培林心之动作的学习过程分5个阶段:①动作的定向阶段、②物质与物质化阶段、③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④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⑤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学习需要3个阶段: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五十七、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①确立合理的智力活动原型

②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③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和概括性

④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⑤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五十八、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意识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五十九、计划性是学习策略的核心。

六十、学习策略的分类:认知策略、无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六十一、认知策略的分类: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六十二、如何实施复述策略?

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的过程,它是短时记忆的信息

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

①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利用无意识记将材料编成故事,有些东西还是需要有意识记,两者可以交替使用,避免学习疲劳。

②排除互相干扰,排除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识记还有首位效应和近位效应

③整体识记与分段识记,能力强的学生采用整体识记,材料较长时,分裂识记

④多种感官参与,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可在大脑中留下多方面的回忆线索,从而提向记忆效果

⑤复习形式多样化

⑥画线强调

六十三、精加工策略:

精加工策略是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简历联系。

1、 联想法:

①形象联想

②谐音联想

③缩简联想

④关键词联想

2、 做笔记:

①要求简单清楚

②抓住关键词

③灵活处理

④准备足够的笔记本

3、 提问

4、 生成性学习 (要求学生主动的将新信息进行心里操作,使之变成自己的知识)

5、 利用已有知识

六十四、组织策略:

组织策略更在新知识与新知识间的联系

①列提纲

②利用图形 (对学习材料的归类整理)

③利用表格

六十五、无认知策略:美国心理理学家弗拉维尔

无认知是对自身认识的认知,就是个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意识与控制 六十六、无认知的构成:无认知知识、无认知体验、无认知监控

六十七、无认知的两个重要功能:意识性、调控性

六十八、无认知策略的分类: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

六十九、结合实际说明无认知策略在学习中的运用?

无认知是对自身认知的认知,是个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的意识与控制,无认知包含:无认知知识、无认知体验、无认知监控

①计划策略,一个完整的计划策略大致包括预测结果确立目标,决策分析,有效分配时间,评估有效性,拟定细则等环节。 例如:学习

②监视策略,自我提问是一种很有效的无认知监视策略。 例如:自己出试题,一周做一次小测验。

③调节策略,调节策略能帮助学生矫正其学习行为,补救,理解上的不足。 例如:当学到某段不理解的课程时,就退回去,放慢速度阅读。

七十、资源管理策略:

①学习时间的管理

②学习环境的设置

③努力管理策略

④学习工具的时间

⑤人力资源的利用

七十一、学习策略的训练方法(模式):

1、程序化训练模式 基本步骤:①将某一活动技能划分为小步骤;②教师做示范;③要求学生记忆分步骤

2、完形训练模式 重视学习的整体性(完整提纲;只有主题提纲)

3、交互训练模式 师生互换角色

4、合作学习模式

·4的重要意义:①交换人质结构;②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

重要内容:①操作者的口头报告;②检查者的积极反应

实施合作学习的步骤:

①学习者相互配对

②选择学习的具体内容

③操作者进行口头报告

④检查者进行检查和评价

⑤交换角色

学习的策略的分类:认知策略:

①复述策略

②精加工策略

③组织策略

无认知策略:

①计划策略

②监视策略

③调节策略 (①②③——反思评价)

资源管理策略:

①时间管理策略

②学习环境管理策略

③努力管理策略

④学习工具时间策略

⑤人力资源利用策略

七十二、问题: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七十三、问题分类:①有结构的问题;②结构不良的问题

七十四、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些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的状态的过程。 七十五、问题解决分类:①常规性问题的解决;②创造性问题的解决

七十六、问题解决的过程:

1、 发现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

2、 理解问题:抓住问题关键

3、 提出假设

4、 检验假设

七十七、影响解决问题的主要因素:

1、 问题的呈现特征(方式)

2、 已有的知识经验

3、 反应定势

4、 功能固着

5、 智力水平

6、 动机强度

7、 个体的气质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

七十八、专家和新手解决问题的差异:

1、 专家不注意中间过程,新手需要很多中间过程

2、 新首先明确目的,从头到尾的解决问题,专家搜集信息,从头到尾的解决问

3、 专家更多的利用直觉,新手则更多的利用方程式解决问题

4、 专家解决问题时的自我监控能力高于新手

七十九、如何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1、 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

①帮助学生牢固的记忆知识

②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

③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

2、 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①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

②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③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④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

八十、创造性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

八十一、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出新奇独特的,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八十二、创造性包括:创造性思维(核心)、创造性想象、灵感和美感

八十三、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以发散思维为核心,聚合思维为支持性因素。

八十四、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指沿不同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一题多解)

八十五、聚合思维:也叫求同思维,是指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

八十六、创造性的基本特征:①变通性;②流畅性;③独创性

八十七、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1、 环境因素:①家庭环境;②学校教育环境;③社会环境

2、 智力因素

3、 已有的知识经验

4、 动机

5、 个性因素

八十八、智力因素与创造性的关系:

智商低的人不可能有高创造性,智商高的人未必就有高创造性,创造性低的人智商水平可能低,也可能高,创造性高的人,必须具备中等(120)以上智商水平。 八十九、如何培养创造性:

1、 创设有利用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

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

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

2、 注意创造性个性的塑造:(如何从个性入手培养创造性) ①保持好奇心

②接触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④重视直觉思维能力

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3、 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①发散思维训练

②推测与假设训练

③自我设计训练

④头脑风暴训练 奥斯本 年) (美国 193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c4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