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

更新时间:2024-06-10 06: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八年级语文第一次阶段性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 ( ) A、悠闲(yōu) 奇迹(jì) 溃退(kuì) 星宿(xiù) ....B、舀水(yǎo) 肃穆(mù) 竹篙(gāo) 赤裸(luó) ....C、阻遏(è) 瑰宝(guī) 疟疾(nuè) 要塞(sài) ....D、鞠躬(jū) 寒噤(jīn) 仄歪(zè) 烧灼(zhuó)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 A、意想天开 晨曦 血腥 闪烁 B、名副其实 荒谬 憧憬 珐琅 C、响彻云宵 杀戮 箱箧 揣摩 D、月明风青 纳粹 惊骇 铁锈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小说《芦花荡》的作者是孙犁,其中主人公是一位干瘦的老头,叙述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B、《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本文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雨果,他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

D、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相关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 4、修改下列病句,并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4分) ①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②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5、古诗文默写(8分)

①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 。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③无丝竹之乱耳, 。

1

④ ,波撼岳阳城。 ⑤晴川历历汉阳树, 。

⑥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 6、名家知识积累。(3分)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先驱,他一生为世人留下了很多作品,你能说出他的散文集 ,散文诗集 ,小说集 、 、 ,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 7、综合性学习(6分)

①请找出本则新闻的导语。(2分)

国产北威靶弹系统将再次亮相珠海航展

人民网北京10月9日电 (记者 杨铁虎) 由北京威标至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北威靶弹系统将再次亮相珠海航展。

记者9日从北京威标至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获悉,北威靶弹经过多年的研发、试验和生产,现已有低空巡航式和弹道式两个系列五个型号的产品。其中BW-I型、BW-I1型、BW-IA型和BW-9型靶弹已成功完成飞行试验和全部研发工作,并已分批交付顾客。

第九届珠海航展将于11月13日-18日在广东珠海举行,北京威标至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在航展上展出2枚BW-I型低空高亚音速巡航式靶弹、2枚BW-IA型低空高亚音速巡航式靶弹、1枚BW-II型超低空超声速巡航式靶弹、1枚BW-9型弹道式靶弹,以及1套车载式地面发射系统。

北威系列靶弹作为现役防空武器系统攻击目标的动态实物模拟器,适用于部队训练、武器装备鉴定、军事演习、科研院所武器装备研制试验等领域。

导语: ②伴随着战争,形成了丰富的战争文化。请写出一句相对完整的与战争有关的古诗词名句,并列举一部课外阅读过的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或一场战役。(2分)

诗词名句: 小说或战役: ③请你写出一句警示人们要远离战争,热爱和平的标语。(2分)

2

二、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选文,完成8——11小题。(11分)

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3

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8、“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这句话在文中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9、“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中的“张皇失措”是什么意思?老头子是真的张皇失措吗?(3分)

10、结合课文分析一下老头子这一形象。(2分)

11、“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你推测这个女孩是谁呢?她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揣摩一下她的心理活动,把它写下来。(3分)

(二)阅读选文,完成12——17小题。(16分)

在人类历史上,恐怕没有比日军在南京的杀人竞赛更残暴、更无人性的了。 1937年12月的《东京日日新闻》刊登了这样一幅照片:两个日本军官,各举战刀,狰狞而笑,标题是“超纪录的百人斩”。照片左侧有“百人斩竞争之两将校”的注释,津津乐道地报道了两个日本军官如何在中国南京紫金山麓进行一场杀人竞赛,如何在一大堆砍下的中国人头旁含笑论胜负。

两个杀人狂属日军第16师团富山大队,一个叫向井敏明,炮兵小队长,一个叫野田岩,副官。

1937年12月英文《日本公告》是这样报道的:

“向井敏明少尉和野田岩少尉举行杀人友谊比赛,看谁能在完全占领南京之前,首先杀死100名中国人,现在他们的比赛将要接近尾声。朝日新闻从前线发

4

回的报道说,星期日,他们的比赛成绩如下:向井敏明少尉,杀死89人,野田岩少尉,杀死78人。目前胜负难以分清,比赛还在继续。”

1937年12月《大美晚报》接着这样报道:

“12月10日中午,两人各执已成缺口之刀,会聚一起,野田说:‘我已经杀105人,你杀了多少?’向井说:‘我都已经杀了106人。’两人相视哈哈大笑,向井多赢了一个人,但无法确定谁先杀到100人。两人相约比赛目标发展到150人。从昨日开始,他们已向杀150人的目标努力。”

经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在短短的几个月中,按比较保守的统计,侵华日军集中和分散屠杀中国南京军民34万人。

半个世纪过去了,浩浩长江依然奔腾向前,无止无息。

朋友,当我们回顾历史时,我们不能只有四大发明,文明古国,开元盛世,丝路花雨,也应该有南京大屠杀。我无需更多的议论,我只希望像我一样年轻的战友,年轻的同胞,记住这惨绝人寰的灾难,记住这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它会让我们更加明确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12、用文中的词语为侵华日军在南京的杀人竞赛定性。(2分)

13、这篇记叙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展开记叙的?(2分)

14、用简要的话概述本文的主要事件。(2分)

15、文中对两个杀人狂的描述,最触目惊心的是什么?最令人厌恶的是什么?(4分)

16、怎样理解“浩浩长江依然奔腾向前,无止无息”这句话?(3分)

17、阅读这篇文章后,你认为作者在告诫读者什么?(3分)

三、阅读文言文《桃花源记》,完成19-23题。(15分)

5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大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桑竹之属( .③便要还家( .

②阡陌交通( ..

) ④欣然规往( ) .

19、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0、翻译句子。(4分)

⑴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⑵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21、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3分)

发现桃花源→ →做客桃花源→ → 。 22、作者在文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2分)

6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分)

一个人心灵成长和心智成熟,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其间,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生活的风风雨雨,或者曾经的迷茫、沮丧与顿悟等,无不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或深或浅的印痕,让我们从懵懂慢慢走向成熟??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就这样慢慢长大”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个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工整、规范、美观。

7

8

答案

12、残暴,无人性 13、时间,即顺叙

14、1937年12月,在南京紫金山麓,侵华日军中两杀人狂举行杀人竞赛。

15、最触目惊心的是他们杀人的数量;最令人厌恶的是他们的神态——笑。 16、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劫难,中国依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坚不可摧,这里的长江指代中国。

17.牢记历史教训,创建美好未来,才能免遭欺侮

18、代词,这 交错相通 通“邀”,邀请 计划 19、B

20、①其他的人又纷纷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做客,并拿出酒菜款待他 ②已经出来,找到了般,便按着来时的路回去,并且处处都作上记号 21、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22、

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4b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