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架起教育的桥梁

更新时间:2023-03-08 17:05:53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用爱心架起教育的桥梁

爱心是班主任工作的源动力,没有爱心的管理将不会成功。生活中不能没有爱,教育更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佑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有经验的班主任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意识到班主任教师是真心爱护他关心他,为他操心时,无论你是耐心的帮助,还是严肃的批评甚至是必要的斥责,学生都会乐意接受。这就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如果师生没有达成信任,学生面对班主任教师的教导就无动于衷,严惩的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和对抗行为。这种感情上的相悖,怎能教育好学生?世界上的爱各种各样,而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复杂而高尚的精神境界,教育心理学家认为,这种爱是由班主任老师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表现在班主任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地要求学生等。学生往往把班主任对自己的关怀、爱护、信任等与班主任对自己的评价联系在一起,同自己的集体中的地位和人格价值联系在一起。班主任一句话有时能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于是班主任的这种情感实际上就转化为一种社会环境因素在每个学生心目中具有不同寻常的心理份量。

班主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仅有爱心还不够,还必须注重爱的方式。正确的爱必须建立在真诚而炽热的情感、智慧、思想、情操的基础之上。爱是一门艺术,稍有不慎便会陷入爱的误区。班主任只有施行恰当的爱的方式,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必须科学合理,要把握好“爱”与“严”的分寸。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必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教师的功能地位不再是纯粹的传道受业解惑,教师的形象也不应该还是传统的板着面孔的师道尊严,他更应做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和激励者等等。班主任对学生一味地严格,表面上看,学生非常听话,甚至做得很好,但时间长了,容易使学生产生自卑感、恐惧感等不良情绪,对学生的心理也造成了极大的压抑,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或者唯唯诺诺,缺乏自信和主见;或者性格乖戾,烦躁不安。甚至导致学生厌学、逃学、辍学等。正如魏书生所言:“严格要求是不是非要横眉怒目不可呢?大可不必.好的教师总是循循善诱,平易近人,使人敬畏.”

另一方面,班主任和学生之间也不能过分亲密。有的班主任与学生嘻嘻哈哈,甚至勾肩搭背,称兄道弟,其关系可谓融洽,但这种“打成一片的现象并不十分合理,它拉近的是师生的物理距离,但心理距离未必能拉近。师生关系毕竟不同于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小学时代正是一个学生世界观形成的阶段,但也是一个自制力较差,是非概念不清楚的危险阶段。这个时候,班主任应该及时地引导并教育他们,既要保护他们的正当权益,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情感,又要向他们提出种种严格要求,督促他们去实行。如果师生之间过分亲密和放纵,就会缺少原则及为师的尊严,教师对学生的约束力就会荡然无存。学生认为反正我和班主任关系好,我不做、不听,班主任又不会怎样,因此导致学生对老师的要求不执行或行不得力,长此下去,必然无法形成良好的班风。总之,班主任对学生的爱

应该注意分寸,要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师生之间要融洽但不自由、要有距离但不隔阂,既能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亲近的感觉,又不至于造成不良后果,从而更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必须要一视同仁,不能偏爱。

教育家加里宁曾经做过这样的比喻:教师每天仿佛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无数双精细、审视的孩子的眼睛时时盯视着你。因此,班主任情感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逃不开学生那双明亮的眼睛。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老师关心自己,重视自己,有的学生为了让老师注意到自己,故意做出一些不合常规的甚至极端的事情从这方面来说,班主任的爱必须公正公平,让每个学生的心里都有一片温暖的阳光。公正是学生信赖教师的基础。班上每一个学生都享有平等的权利,班主任对他们应该一视同仁,不能因个人好恶的原因而产生情感倾斜。如果班主任能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这个班集体就会充满了真诚、友善、活泼、上进的气氛。我班二年级上学期来了一位外来民工的子女,他们刚进这个班时有种很强的自卑感,作为班主任我并没有冷落他们,相反我给了他们更多的理解与关爱,并经常在班上表扬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渐渐地,他们在新的集体中找到了归属感,在新的学习环境下找到了自信和热情,并且在我的影响下本班的其他同学不仅没有出现冷漠或歧视他们的现象,而且有很多同学主动地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他们送去了热心的帮助和关心。通过这件事还强化了与人为善、互帮互助的良好班风。 要真正公平地爱学生,必须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把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真正当成人,当成正在逐步走向成熟、走向自觉的学习主体。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平等地对待有差异的个性,平等地看待在某些方面发展程度不同的受教育者。《学记》中有句名言:教育也,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其含义是,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长处,恰如其分地表扬,使其对自己对未来都充满信心。班主任不一定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学习成绩优异,但可以培养每一个学生在其它方面素质好,如品德优秀、能吃苦耐劳、愿意学有所长,为社会尽心尽力等。因为,我们的社会不仅需要尖端的科技人才,出色的管理干部,能干的政府官员等,更需要大量的平凡的劳动者。班主任要因势利导,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个人兴趣,培养合格加特长的高素质人才。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成功欲望,只要教育得法,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也是可以造就的,绝不可因为成绩的好坏或其他原因而漠视部分学生或偏爱部分学生。 三、班主任的爱要让学生感知到,不能外冷内热

有些班主任爱学生,但表现出外冷内热。变得像“暖水瓶”一样,内心似火而貌似冰霜。他们热爱自己的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但为了维护所谓的威信,在学生面前总是过于严肃,不苟言笑,从不“失态”。这种“暖水瓶型”的爱学生,往往难以让学生感悟,师生情感难以交流,结果学生对班主任是“敬而远之”。所以作为班主任必须明的学生毕竟是孩子,虽你具备了对他们的爱心,但板着脸去教育,学生还是难以感受到爱,从而不敢接近你、信任你,这就还要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传递爱意。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可以言传情、以目传情、以手传情。比如在和学生谈话结束时,摸摸他的头或拍拍他的肩膀,再说句鼓励的

话,足以让学生心花怒放,增强自信心和上进心。因此,作为一个教育者,千万不要吝啬微笑,不要吝啬表扬,不要吝啬每一个爱心的举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不能是一个冷漠无情的人。”栽树栽根,育人育心。班主任在班级中既是学生的大家长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班主任只有用爱感化学生、教育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爱戴和信任,从而在学生心目中享有较高的威信,才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4b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