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各论+真菌》习题集

更新时间:2024-06-10 06:5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细菌各论、真菌》习题集

——13动医2班

第7章 革兰阳性球菌

一、葡萄球菌

A填空题

1. 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毒素性疾病及化脓性感染/侵袭性疾病两大类感染 2.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毒素性疾病有食物中毒、毒性休克综合征等 3.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主要有SPA、酶、毒素等三大类型

4. SPA可与IgG分子的Fc段非特异性结合,结合后复合物具有趋化性、抗吞噬、 损伤血小板促细胞分裂、引发过敏反应等生物学活性 P81

5. 90%以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存在一能与 IgG 的 Fc 段结合的抗原,称 葡萄球菌 A 蛋白(SPA) 6. 鉴别致病性葡萄球菌的依据是产生金黄色色素、有溶血性、产生血浆凝固酶、 耐热核酸酶阳性及分解甘露醇产酸

7. 利用血浆凝固酶试验,可对葡萄球菌菌株分型,并用于鉴别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

8.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致病机理是刺激呕吐中枢而导致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食物中毒 9. 产生肠毒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食物中毒

10.病原性球菌中能引起毒素性食物中毒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11.致病性葡萄球菌能产生多种溶素,但对人类有致病作用的主要是α溶素 P82表格 12.葡萄球菌引起的毒性休克综合征主要由TSST-1产毒株引起 P82 13.在不形成芽包的细菌中, 抵抗力最强的是葡萄球菌 14.葡萄球菌中,致病力最强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病原性球菌中,最易对青霉素产生耐药的细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15.不同的葡萄球菌可产生不同的色素,它们分别是金黄色、白色、柠檬色

16.根据色素、生长反应等不同,葡萄球菌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

B单选题

1.关于金黄色葡萄球菌 ,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C

A.在血平板上形成完全透明的溶血环 PPT B.引起局部化脓性感染时病变比较局限

C.不易(易)产生耐药性 ,抵抗力强 P81小字 D.革兰阳性菌

2.下列哪项不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的特点E

A.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 B.产生溶血素 C.分解甘露醇

D.产生耐热核酸酶

E.在血平板上可致α(β)溶血 F. 产生金黄色色素

3. SPA在致病中的作用是A

A.抑制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因其有抗原性 C.是一种毒素 D.能破坏吞噬细胞 E.在菌体表面形成保护层

4.SPA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中起重要作用主要是由于 B A.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大量SPA B.SPA有抗吞噬作用 C.SPA可以损伤血小板

D.SPA是B细胞的促有丝分裂原 E.以上都不是

5.可与IgGFc段结合的细菌表面蛋白是C

A.M蛋白 B.Vi抗原

C.葡萄球菌表面蛋白A D.炭疽杆菌荚膜多糖抗原 E.大肠杆菌K抗原

6.SPA 存在于: C

A.所有的葡萄球菌表面 B.化脓性球菌表面

C.90%以上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 D.表皮葡萄球菌表面

E.产肠毒素的葡萄球菌表面

7.SPA可与人类及多种哺乳动物的Ig结合,主要结合部位是 B A.IgG的Fab段 B.IgG的Fc段 C.IgM的Fc段 D.IgM的Fab段 E.IgA的Fc段

P84 小字

8. 能产生SPA的细菌是A

A.葡萄球菌

B.乙性溶血型链球菌 C.肉毒梭菌

9. 关于 SPA,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B A.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面的蛋白质抗原 B.为所有的葡萄球菌都具有的一种结构 C.能与人类 IgG 的 Fc 段结合 D.具有抗吞噬作用

10. SPA.的生物学特性中,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 A.能与人类所有类型IgG的Fc段发生非特异结合 B.SPA.与IgG结合后具有抗吞噬作用 C.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

11.鉴定葡萄球菌致病性的重要指标是: B A.产生溶素

B.产生血浆凝固酶 C.产生色素 D.具有 SPA E.发酵葡萄糖

12.判断葡萄球菌致病性的常用依据是 A

A.能否产生血浆凝固酶

B.在血平皿上菌落的溶血现象 C.根据菌体表面K抗原的不同 D.根据细菌能够发酵乳糖

13.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化脓性感染多为局限性,是因该菌能产生C

A.溶血毒素 B.杀白细胞素

C.血浆凝固酶 D.溶素

E.耐热核酸酶 F.透明质酸酶 G.杀白细胞素 H.链激酶 I.链道酶

14.葡萄球菌溶素对人类有致病作用的主要是: A P82表格里 A.α B.β C.γ D.δ

E.Ε

15.葡萄球菌肠毒素的主要作用是: D A.直接损伤肠黏膜细胞,导致腹泻

B.直接损伤胃黏膜细胞,导致呕吐 C.直接毒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昏迷 D.通过刺激呕吐中枢而导致呕吐

E.直接毒害肠黏膜血管,导致出血性肠炎

16.. 下列无芽胞的细菌中,抵抗力最强的细菌是: A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β型溶血性链球菌 C.大肠杆菌 D.肺炎链球菌

17.下列对热抵抗力最强的是 D A.β型溶血性链球菌 B.大肠埃希菌

C.结核分枝杆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18. 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的最常见细菌是: A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C. 肺炎链球菌

19. 葡萄球菌溶血素对下列哪种细胞损伤作用最强? A. 白细胞 B. 血小板 C. 红细胞 D. 肝细胞 E. 神经细胞

20. 球菌具有型特异性的抗原是: C

A. P抗原 B. C抗原 C. 表面抗原 D. 菌体抗原 E. 荚膜抗原

21.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毒素是 E A.θ毒素 B.红疹毒素

C.紫癜形成因子 D.致死因子 E.杀白细胞素

C P81倒二行

22.某校多名学生进餐后数h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取剩余食物作细菌培养,培养物呈金黄 色、可产生血浆凝固酶、可分解甘露醇。你认为此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它特点是 B A.胆汁溶菌试验阳性 B.致病物质有SPA C.不耐低温

D.人是其唯一宿主 E.形成双层溶血环

C多选题

1.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化脓性感染的特点是: ACDE A.病灶易局限 B.病灶易扩散

C.可引起局部及全身化脓性炎症

D.可通过多途径侵入机体 E.脓汁黏稠

2.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 ABC A.败血症、脓毒血症 B.化脓性脑脊髓膜炎 C.食物中毒 D.猩红热

3.葡萄球菌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其分类的根据是: A.菌落颜色 B.生化反应

C.革兰染色镜下特点

D.血浆凝固酶有无 E.噬菌体分型

3. 下列哪些细菌可引起食物中毒? ABC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肉毒梭菌 C.产气荚膜梭菌

6.SPA与IgG结合后的复合物具有 BCDE 联填4 A.促进吞噬 B.抗吞噬

C.损伤血小板 D.促进细胞分裂 E.引起超敏反应

ABD

D匹配题

A.血浆凝固酶 B.透明质酸酶 D.耐热核酸酶 E.肠毒素

1. 使化脓性感染灶局限 A 血浆凝固酶

2. 使化脓性病灶易扩散 B 透明质酸酶 (链球菌) 3. 使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食物中毒 E 肠毒素

A. 血浆凝固酶 B. 耐热核酸酶

C. 两者均可 D. 两者均否

4. 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 C 血浆凝固酶、耐热核酸酶 5. 表皮葡萄球菌能产生 D 均否 6. 腐生葡萄球菌能产生 D 均否

A.SLO(链球菌、溶血素) B.SPA

C.ST(耐热肠毒素) D.TSST

7. 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主要的抗原物质 B SPA

8. 引起毒性休克综合症的主要物质 E TSST(P82 毒性休克综合症毒素1)

E 判断题

1. 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重要依据是血浆凝固酶试验呈阴(阳)性 ? 2. 鉴定致病性葡萄球菌可依据的是它能分解甘露醇 √

二、链球菌

A填空题

1.链球菌可产生一种能分解细胞间质的透明质酸,使病菌易在组织扩散的酶,称为透明质酸酶 又名扩散因子

2.链球菌感染易扩散 ,原因是该菌能产生透明质酸酶,浓汁稀薄是因为该菌产生链道酶所致 3.链激酶和链道酶均可使病菌在组织中扩散

4. LTA(P86脂磷壁酸)和杀白细胞素(PPT接在除X之外后面)分别是β型溶血性链球菌 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

5 链球菌的分类依据是根据溶血现象及抗原构造

6.根据抗原结构不同可将链球菌分为20群,其中对人类致病的主要是A群

7.按溶血现象链球菌可分为α型溶血性链球菌、β型溶血性链球菌、γ型链球菌三大类,其 中致病力最强的是β型溶血性链球菌

4.链球菌溶血素分为对氧敏感和对氧稳定两种,前者称为溶血素O(SLO)后者称为 溶血素S(SLS)

B单选题

1. 链球菌抗原构造中与致病性相关的抗原是 E

A. K抗原 B. Vi抗原 C. SPA. D. O抗原 E. M抗原

2.可增强链球菌扩散能力的致病物质是A

A.DNA酶(P86 链道酶) B.M蛋白 C.多糖蛋白 E.透明质酸荚膜

3.能产生LTA的细菌是 E P86

A.脆弱类杆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脑膜炎奈瑟菌 D.淋病奈瑟菌

E.β型(致病性)溶血性链球菌

4.链球菌分类的依据是: D A.形态特征 B.菌落特征 C.生化反应 D.溶血性 E.致病性

5.根据抗原结构分类 ,链球菌分20个群 ,对人致病的90%属于A

A.A群 B.B群 C.C群 D.D群 E.E群

6.治疗链球菌引起的感染应首选的抗生素是( B )

A.链霉素 B.青霉素 C.灭滴灵 D.红霉素 E.克林霉素

D匹配题

A.M蛋白 B.脂磷壁酸 C.透明质酸酶 D.链球菌溶血素

1. 能粘附于宿主细胞 B 脂磷壁酸 2. 促使链球菌扩散 C 透明质酸酶

A.对宿主细胞具有粘附性 B.能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C.能溶解纤维蛋白

D.能分解脓液中的DNA E.能脱毒制成类毒素

3. 链球菌M蛋白 B 能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4. 链道酶 D 能分解脓液中的DNA 5. 链激酶 C 能溶解纤维蛋白

A.血浆凝固酶 B.链激酶

5. 化脓性链球菌能产生 B 链激酶

E 判断题

1.根据胞壁中蛋白抗原不同,可分成ABCDE?等18(20)个群 ? 2.链球菌普通培养基中生长良好(P85生长不良) ?

第8章 肠道菌科

一、大肠杆菌

A填空题

1.大肠埃希菌肠毒素分为不耐热肠毒素和耐热肠毒素两种。

2.肠道杆菌中的多数非致病菌能迅速分解乳糖而致病菌多数 不能分解乳糖 ,故此项生化反 应(乳糖发酵 试验)可作为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的初步鉴定

3.肠道杆菌的抗原构造主要是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荚膜(K)抗原 4.Vi抗原与毒力有关 ,含Vi抗原毒力强

5.IMViC试验是指吲哚生成试验、甲基红试验、VP试验、枸橼酸利用试验

6.大肠埃希菌的某些菌株毒力较强,可直接引起肠道感染,统称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包括 产肠毒素大肠埃希菌、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肠聚集型大肠埃希菌 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弥散黏附型大肠杆菌六种类型

7.肠道杆菌是一群生物学性状近似的革兰染色呈阴性无芽胞杆菌,常寄居于人或动物的肠道 内,可随 粪便 排出体外(P94)

8.大多数肠道杆菌是肠道正常菌群成员, 在特定条件下也可引起疾病, 故称为条件致病菌 9 .肠杆菌科细菌H抗原为鞭毛蛋白,不耐热,60℃30min即被破坏。

B单选题

1.大肠埃希菌的重要生物学特性有 B A. 分解乳糖产酸不产气 B.分解糖类产酸产气

C.在平板上形成α(β)溶血 PPT或书95 D. 甲基红试验阴性 (联系“+ + — —”)

2.鉴别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主要依据 B

A. 是否发酵葡萄糖 B. 是否分解乳糖 C. 是否具有鞭毛 D. 是否具有菌毛 E. 是否具有芽胞

3.在初步鉴别肠道致病菌和非致病菌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试验是A.葡萄糖发酵试验 B.乳糖发酵试验 C.菊糖发酵试验

D.甘露醇发酵试验 E.吲哚试验

4.典型的大肠埃希菌的生化反应(IMViC试验)结果是 B A.乳糖一,IMVC(十、一、一、一) B.乳糖十,IMVC(十、十、一、一)

C.乳糖一,IMVC(十、十、一、一) D.乳糖一,IMVC(十、+、十、一) E.乳糖一,IMVC(十、十、一、一)

5.肠道杆菌不具有的一种抗原是A A.M抗原 B.H抗原 C.O抗原 D.K抗原

E.Vi抗原(K抗原)

B

6.大肠埃希菌中某些菌株称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是因为 D A.它们很容易引起机体致病 B.它们能引起腹膜炎 C.它们能产生肠毒素

D.它们能直接导致肠道感染 E.以上都不是

7.ETEC所产生的不耐热肠毒素的致病机理是 D

A. 抑制蛋白质合成中的延长因子2 B. 抑制内毒素脱毒 C. 作用于肠壁植物神经 D.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E. 封闭乙酰胆碱的释放

8.能激活肠粘膜细胞的鸟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cGMP量增高而致泻的毒素是 A.金葡菌肠毒素

B.大肠埃希菌耐热肠毒素 C.大肠埃希菌不耐热肠毒素 D.霍乱弧菌肠毒素 E.志贺菌肠毒素

9.大肠埃希菌在食品卫生细菌学方面的重要性在于 D P94 A.大肠埃希菌能产生肠毒素 B.大肠埃希菌可引起各种腹泻

C.大肠埃希菌是人体肠道中的正常菌群 D.常作为被粪便污染的检测指标

C多选题

1.关于肠道杆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ABDE A.所有肠道杆菌都不形成芽胞 B.肠道杆菌都为Gˉ杆菌

C.肠道杆菌中致病菌一般可分解乳糖 D. 肠道杆菌中非致病菌一般可分解乳糖

E. 肠道杆菌中少数致病菌可迟缓分解乳糖,产酸产气

B

2.关于大肠杆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DEHKL

A. 多数菌株有周身鞭毛 B. 多有普通菌毛和性菌毛 C. IMViC试验为“+ + ――” D. 为肠道正常菌群,无致病作用 E. 致病物质均为内毒素 (PPT,少部分产生外毒素致病) F. 枸椽酸盐利用试验阳(阴“—”)性 G. 形态学无鉴别意义

H. 均(部分)可产生外毒素

I. 生化反应活泼,能分解多种糖类

J. 营养要求低,有氧或兼性厌氧环境下均可生长 K. 所有大肠杆菌均是条件致病菌

L. 抗原构造复杂 ,均有H ,O抗原 M. 是人体的正常菌群 N. 有O、K、H三种抗原

O. 某些大肠杆菌菌株可导致腹泻

3.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致病物质有 AB

A.LT B.ST

4.大肠埃希菌的主要抗原有 BCE

A.M 蛋白 B.K 抗原 C.O 抗原 D.Vi 抗原 E.H 抗原

5.肠杆菌科细菌之间的主要鉴别依据是 BC A.形态染色性 B.抗原构造 C.生化反应 D.毒力试验 E.对氧的需求

6.常用于鉴别大肠埃希菌的试验是 BCDE A.乳糖发酵试验 B.VP试验

C.吲哚形成试验 D.甲基红试验

E.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7.能导致人类腹泻的大肠杆菌菌株类型有 ABCDE

A. 肠侵袭型大肠杆菌 B.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 C. 肠致病型大肠杆菌 D. 肠出血型大肠杆菌 E. 肠聚集型大肠杆菌

D匹配题

A.大肠杆菌LT B.大肠杆菌ST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否

1. 能激活腺苷环化酶,使cAMP增高 A 大肠杆菌 LT 2. 能激活鸟苷环化酶,使cGMP增高 B 大肠杆菌 ST 3. 可导致腹泻的物质为 C LT+ST

E判断题

1.非致病性肠道杆菌与致病性肠道杆菌都能分解乳糖 ?

二、沙门氏菌

A填空题

1.最常见的沙门菌感染是食物中毒

B单选题

1.伤寒杆菌(沙门氏菌一个血清型)Vi抗原变异属于 A A.毒力变异 B.耐药性变异 C.菌落变异 D.形态排列变异

E.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变异

C多选题

1.沙门菌引起的主要疾病有 CD A.风湿热

B. 伪膜性肠炎 C.食物中毒 D.败血症

2.沙门氏菌生化反应中,下述正确的有 BD

A. 发酵乳糖

B. (大部分)不发酵乳糖 PPT C. 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 D. 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 E. 不发酵葡萄糖

第10章 巴氏杆菌科

一、嗜血杆菌属

A填空题

1.机体对流感嗜血杆菌的免疫应答类型以体液免疫为主 P141 2.嗜血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同培养可出现“卫星现象”,这是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 能合成较多的Ⅴ因子

B单选题

1.嗜血杆菌是一种营养要求较高的细菌,常用的培养基是 C A.改良高氏培养基 B.牛肉汤培养基 C.巧克力培养基 D.奶油乳糖培养基 E.清鸡蛋培养基

4.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同在血琼脂平板上培养可生成卫星现象的细菌是: B A.链球菌 B.嗜血杆菌 C.沙门氏菌 D.炭疽芽胞杆菌

C多选题

1.流感嗜血杆菌 AB A. 需氧或兼性厌氧

B.生长需要X和V 两种生长辅助因子

C.机体对流感嗜血杆菌的免疫应答以细胞(体液)免疫为主

D.主要毒力因子是其外(内)毒素 PPT

2. 流感嗜血杆菌的致病物质是 ABC

A.荚膜 B.菌毛 C.内毒素 E.透明质酸酶

D匹配题

A.X因子 B.V因子 C.两者皆有 D.两者皆无

1. 流感嗜血杆菌生长时需要 X+V因子

2. 流感嗜血杆菌出现卫星现象是因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大量 V因子

第11章 革兰阴性需氧杆菌

一、布氏杆菌属

A填空题

1.布氏杆菌的侵袭力主要与透明质酸酶和内毒素的抗吞噬作用有关。 2.布氏杆菌感染动物主要引起母畜流产

3.我国流行的布氏杆菌有牛布氏菌、猪布氏菌、羊布氏菌,其中最常见的是羊布氏菌。 4.布氏杆菌是一类革兰氏染色阴性短小杆菌。

B单选题

1.与布氏菌毒力相关的主要是 D A.荚膜

B.内毒素 C.外毒素

D.内毒素和透明质酸酶 E.透明质酸酶

2.母畜感染后可引起流产的病原体为 B

A.炭疽杆菌 B.布氏杆菌 C.鼠疫杆菌 D.痢疾杆菌 E.白喉杆菌 E.链球菌

3.属于专性需氧菌的是 C + 布氏杆菌 A.葡萄球菌 B.肺炎球菌 C.结核杆菌 D.大肠杆菌

4.可寄生在巨噬细胞内的细菌是 A

A.布氏杆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肺炎链球菌 D.破伤风杆菌 E.炭疽杆菌

5.布氏杆菌感染时 ,细菌可反复入血形成 A

A.菌血症 B.败血症 C.毒血症 D.脓毒血症 E.内毒素血症

6.在我国流行的布氏菌主要是 C

A.猪布氏菌 B.牛布氏菌 C.羊布氏菌 D.犬布氏菌 E.绵羊布氏菌

7.下列细菌中侵袭力最强的是 C

A.破伤风杆菌 B.布氏杆菌

8.下列哪种病原体是人畜共患病病原体 AB

A.布氏杆菌 B.炭疽杆菌

D匹配题

A. 布氏杆菌 B. 结核杆菌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1. 属于细胞内寄生的有 C布氏杆菌+结核杆菌

A. 内毒素 B. 外毒素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2. 布氏杆菌的致病因素为 A 内毒素

第14章 革兰阳性产芽孢杆菌

引起人类致病的梭状芽胞杆菌主要有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破伤风梭菌等

厌氧芽胞梭菌能耐受恶劣环境条件是因为有 D

A. 菌毛 B. 鞭毛 C. 荚膜 D. 芽胞 E. 内毒素

1.产生外毒素且引起食物中毒的厌氧菌是 AC A.产气荚膜梭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肉毒梭菌

2.产生肠毒素而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是 AC A.产气荚膜梭菌 B.肉毒梭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3.产生嗜神经毒素的厌氧菌有 AB A.破伤风梭菌

B.肉毒梭菌

4.细菌本身不引起临床症状,其致病作用主要是由毒素引起的是 AB A.破伤风梭菌 B.肉毒梭菌

A.细菌呈鼓槌状 B.血平板上双溶血环

1. 符合产气荚膜梭菌的特点是 B 血平板上双溶血环 2. 符合破伤风梭菌的特点是 A 细菌呈鼓槌状

A.毒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B.毒素作用于外周胆碱能神经 C.毒素仅作用于肠粘膜上皮细胞

D.在牛奶培养基上可产生“汹涌发酵”

3. 产气荚膜梭菌 D 在牛奶培养基上可产生“汹涌发酵” 4. 肉毒梭菌 B 毒素作用于外周胆碱能神经 5. 破伤风梭菌 A 毒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A.破伤风梭菌 B.产气荚膜梭菌 C.肉毒梭菌

6. 导致神经末梢麻痹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为 C 肉毒梭菌 7. 能引起全身骨骼肌痉挛的病原菌是 A 破伤风梭菌

A.产生肠毒素 B.引起食物中毒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8. 金黄色葡萄球菌 C 肠毒素+食物中毒 9. 肉毒梭菌 B 食物中毒

一、炭疽芽孢杆菌

A填空题

1.炭疽杆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荚膜和炭疽毒素

2.炭疽毒素由水肿因子、保护性抗原和致死因子成分组成 3.Ascoli热沉淀反应检测的抗原是炭疽杆菌的菌体多糖抗原

B单选题

1.关于炭疽杆菌,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A.革兰阴性大杆菌 ,可形成芽胞 B.有荚膜 ,其与该菌致病力有关 C.是人畜共患病病原体

D.炭疽毒素由保护性抗原、致死因子和水肿因子三种成分构成

E.主要引起草食动物炭疽 PPT

2.结合临床症状可作炭疽病初步诊断的直接镜检结果是 B A.找到革兰阳性芽胞大杆菌

B.找到有荚膜的竹节状革兰阳性大杆菌 C.找到有芽胞链状革兰阳性大杆菌 D.找到有荚膜的革兰阳性大杆菌 E.找到革兰阳性大杆菌

3.与炭疽芽孢杆菌毒力相关的主要是 D

A.芽孢 B.荚膜 C.内毒素

D.荚膜和炭疽毒素 E.致死因子

4.炭疽毒素毒性作用主要是直接损伤 C

A.白细胞 B.红细胞

C.微血管内皮细胞 D.肝细胞 E.脾细胞

5.下列细菌中属需氧芽胞杆菌的是 D

A.破伤风杆菌 B.肉毒梭菌 C.产气荚膜梭菌 D.炭疽杆菌;

6.在厌氧环境中不能形成芽孢的是 D (P188需暴露空气才能形成)

A.肉毒梭菌 B.产气荚膜梭菌 C.破伤风梭菌 D.炭疽芽孢杆菌

7.青霉素串珠试验阳性的细菌是 D A.破伤风梭菌 B.肉毒梭菌 C.产气荚膜杆菌

D.炭疽杆菌

8.炭疽芽孢杆菌的鉴定试验还可选用 C

A.芽孢染色 B.革兰染色 C.青霉素串珠试验 D.抗酸染色 E.荚膜染色

9.炭疽杆菌主要引起哪种动物疾病? D

A.啮齿动物 B.肉食动物 C.节肢动物 D.草食动物 E.以上都不是

2.下列哪种病原体是人畜共患病病原体 AB

A.布氏杆菌 B.炭疽杆菌

C多选题

1.炭疽芽孢杆菌的主要致病因素有 BC A.透明质酸酶 B.炭疽毒素

C.荚膜 D.肠毒素 E.芽孢

2.炭疽毒素的组成不包括 AB

A.外膜蛋白 B.菌体多糖抗原 C.保护性抗原 D.致死因子 E.水肿因子

D匹配题

A.布氏杆菌 B.炭疽杆菌

1.人工培养后染色观察可见呈长链,排列成竹节样的病原菌是 B 炭疽杆菌

二、产气荚膜梭菌

A填空题

1.产气荚膜杆菌在血平板上形成 双溶血环,在牛乳培养基中出现 汹涌发酵 现象 2.气性坏疽的主要病原菌是产气荚膜梭菌 3.产气荚膜梭菌可引起食物中毒和气性坏疽

B单选题

1.下列细菌在牛奶培养基上培养时能产生“汹涌发酵”现象的是 B

A.破伤风梭菌 B.产气荚膜梭菌 C.肉毒梭菌 D.大肠杆菌

2.血平板上形成双层溶血环的细菌是 D

A.葡萄球菌 B.肺炎球菌 C.破伤风杆菌 D.产气荚膜杆菌

3.引起气性坏疽的细菌是 E A.β型溶血性链球菌 B.肉毒梭菌 C.炭疽杆菌 D.分枝杆菌

E. 产气荚膜杆菌

4.气性坏疽的典型症状之一是组织气肿,其主要原因是由于 B

A.细菌产生透明质酸酶 B.细菌能分解多种糖类 C.细菌产生卵磷脂酶 D.细菌产生细胞毒素 E.细菌产生肉毒毒素

5.关于产气荚膜梭菌的致病性 ,正确的是 E

A.可引起严重的创伤感染(与破伤风杆菌一样) B.以组织气肿、水肿、坏死为主要病理表现; C.致病因素为毒素 D.可致食物中毒 E.以上均对

6.产气荚膜梭菌可引起 C

A.伪膜性肠炎

B.烫伤样皮肤综合症 C.食物中毒 D.TSS

E.感染性心内膜炎

11. 产气荚膜梭菌可产生多种外毒素,其中最重要的是 A P195

A.α毒素 B.β毒素 C.ε毒素 D.κ毒素 E.ι毒素

三、肉毒梭菌

A填空题

1.肉毒梭菌的致病物质是肉毒毒素

2.肉毒梭菌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引起以肌肉麻痹为主要症状的肉毒中毒

B单选题

1.下列哪项不是肉毒梭菌的特点 D A.肉毒毒素是毒性最强的物质

B.肉毒毒素作用于胆碱能神经末梢,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 C.食入含有肉毒毒素的食物致病

D.革兰染色阳性,形成芽胞,有(无)荚膜 P196 E.可完全被肠道蛋白酶水解 F. 引起骨骼肌强直性收缩 G.该毒素具耐热性 H.肉毒中毒死亡率高

P198

2.目前已知的生物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 D A.霍乱肠毒素 B.猩红热毒素 C.破伤风痉挛毒素 D.肉毒毒素

3..能引起食物中毒的厌氧菌是 B A.破伤风梭菌 B.肉毒梭菌

4.肉毒毒素引起食物中毒的致病机理是由于 A.阻碍乙酰胆碱的释放

B.阻止抑制性神经介质的释放 C.抑制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D.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E.直接导致细胞变性坏死

5.肉毒毒素作用的主要部位是 E

A.肠上皮细胞

B.脊髓前角运动细胞 C.脑神经细胞 D.胃粘膜细胞 E.外周胆碱能神经

6.肉毒毒素的作用部位是 C P198

A.脊髓前角 B.脊髓后角 C.运动神经末梢 D.呕吐中枢 E.血管内皮

7.以神经毒素致病的细菌是 A

A.肉毒毒素 B.产气荚膜梭菌 C.链球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8.检测肉毒毒素常用 E P198

A.SPA快速诊断 B.ELISA

C.Northern blot D.Southern blot E.动物实验

A P198

9.肉毒中毒的感染途径是 A

A.食用污染食物 B.污染伤口

C.节肢动物叮咬 D.吸入污染的空气 E.接触肉毒患者的用品

四、破伤风梭菌

A填空题

1.破伤风杆菌菌体呈鼓槌状

2.破伤风杆菌经创伤伤口感染 ,重要条件是伤口形成 厌氧环境 其主要致病物质为破伤风痉挛毒素

3.破伤风毒素有痉挛毒素和溶血毒素,引起疾病的主要是痉挛毒素

4.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部位是脊髓前角,作用机理是阻断抑制性神经介质释放 P201 5.破伤风感染(/的治疗)应给予注射 破伤风抗毒素 中和游离的毒素及大剂量 抗生素(或青霉素)杀伤繁殖体的破伤风杆菌

6.破伤风类毒素是破伤风外毒素经3-4%甲醛处理后毒性消失、抗原性完整的生物制品

7.破伤风梭菌主要以芽胞形式长期存活

B单选题

1.属于破伤风梭菌形态染色方面的特性是 D

A.有(无)荚膜

B.无鞭毛 (→周生鞭毛) C.菌体呈竹节状排列 D.菌体呈鼓槌状 E. 抗酸染色阳性

F. 革兰阳性菌,芽胞位于菌体中央(一端)

2.属于专性厌氧菌的是 A

A.破伤风杆菌 B.大肠杆菌 C.链球菌 D.炭疽杆菌

3.对于破伤风痉挛毒素的特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E

A.属神经毒素

B.化学性质为蛋白质 (P201) C.该毒素可被肠道蛋白酶所破坏 D.是引起破伤风的主要致病物质

E.该毒素毒性最强,对人致死量小于0.1μg

4.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于 C

A.肠粘膜上皮细胞 B.红细胞 C.神经细胞 D.中性粒细胞 E.白细胞

5.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机制是 D

A.破伤风梭菌通过血流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大量增殖致病 B.破伤风梭菌产生内毒素引起休克

C.破伤风溶血毒素侵入中枢神经系统致病

D.破伤风痉挛毒素侵入中枢系统致病 E.破伤风梭菌引起败血症

6.破伤风抗毒素治疗破伤风的机制是 A

A.中和游离的外毒素

B.中和与神经细胞结合的外毒素 C.抑制破伤风杆菌生长

D.在补体参与下溶解破坏破伤风杆菌 E.减轻临床症状

7.破伤风特异性治疗可应用 B

A.抗生素 B.抗毒素 C.类毒素 D.细菌素 E.破伤风菌苗

F.注射类毒素+抗生素

8.破伤风痉挛毒素毒性极强,仅次于 C

A.金葡菌TSST-1 B.肠毒素 C.肉毒毒素 D.耐热毒素

9.破伤风梭菌感染的重要条件为 C

A.细菌芽胞污染伤口 B.菌群失调

C.伤口的厌氧微环境 D.细菌繁殖体污染伤口 E.机体免疫力低下

10.患者男,系在家分娩接生,出生后第4天因全身肌肉抽动、头颈向后强直急症入院。检 免患儿呈苦笑面容,神志不清,颈部强直。脑脊液正常。立即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及抗生 素住院第2天仍反复抽搐,抢救无效死亡。患儿死于: B A.急性脑膜炎 B.新生儿破伤风 C.病毒性脑炎 D.狂犬病 E.中毒性菌痢

C多选题

1.破伤风梭菌的生物学特征叙述正确的有 ACD

A.严格厌氧的革兰阳性杆菌 B.无鞭毛,无荚膜,无芽孢 C.可产生破伤风痉挛毒素 D.可产生破伤风溶血毒素 E.可经消化道途径感染致病

2.属于厌氧芽胞梭菌属的细菌有: AB

A.肉毒梭菌 B.产气荚膜梭菌

D匹配题

A. 肠毒素 B. 溶血毒素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1. 破伤风梭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 D 均不是 2. 破伤风梭菌可能的致病物质有 B 溶血毒素

3.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有 C 肠毒素+溶血毒素

第15章 分枝杆菌属

分枝杆菌

A填空题

1.结核杆菌的致病物质与 荚膜、脂质和蛋白质有关 2.分枝杆菌属细菌的主要特点是 细胞壁含有大量脂质 ,主要是 分枝菌酸,这和其 染色性、 生长特性、致病性、抵抗力等密切相关

3. 结核杆菌胞壁中脂质的量与毒力密切关系,脂质中毒性成分包括有索状因子,分枝菌酸 4. 最常见的结核病为肺结核

5. 结核分枝杆菌常用抗酸染色,呈红色 6. 分离培养结核杆菌常用罗氏培养基

7. 调查人群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无免疫力,可用结核菌素试验 8. 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无免疫力的结核菌素试剂有OT,PPD等

9. 结核菌素有 OT 和 PPD 两种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说明机体曾经感染过结核杆菌 10.特异性预防结核病可对新生儿接种 卡介苗(BCG) 11.卡介苗是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制备而成的减毒活疫苗 12.抗结核免疫属于传染性免疫,亦称带菌免疫 P207

13.引起人类结核病的结核杆菌主要包括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和人型结核分枝杆菌

B单选题

1.与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性有关的成分是 A P204

A.分枝菌酸 B.蜡质

C.硫酸脑苷脂 D.索状因子 E.磷脂

2.结核分枝杆菌经抗酸染色后呈红色是因为 B A.所用的石炭酸浓度过高,不易被脱色

B.结核分枝杆菌合脂质较多,盐酸酒精不易使之脱色 C.脱色所用盐酸酒精PH过低,不易使结核分枝杆菌脱色 D.美蓝不能用于染细菌

E.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含糖多,不易被酒精脱色

3.分枝杆菌属最主要的特点是 D

A.无特殊结构 B.能分枝生长 C.一般不易着色 D.胞壁含大量脂质 E.不产生内外毒素

4.细胞壁含脂类(分枝菌酸)最多的细菌是 A

A.结核杆菌 B.白喉棒状杆菌 C.衣氏放线菌 D.霍乱弧菌 E.幽门螺杆菌

5.与结核分枝杆菌抗干燥有关的是 B

A.胞壁致密 B.壁中脂质多 C.有芽胞

D.含耐热酶 E.以上都不是

6.由于结核分枝杆菌含有大量脂质成分,所以该菌 A A.能在吞噬细胞中长期存活 B.对碱性复红有较强亲和力 C.对紫外线有较强抵抗力

D.能诱导机体产生有效的细菌免疫保护E.以上都不对

7.与结核分枝杆菌毒力密切相关的成分是 B P204

A.分枝菌酸 B.索状因子 C.蜡质D D.硫酸脑苷脂 E.PPD

8.致病性与内、外毒素无关的细菌是: C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炭疽芽胞杆菌 C.结核分枝杆菌 D.破伤风梭菌

9.下列哪组细菌均属于胞内寄生菌? B

A.伤寒杆菌、痢疾杆菌 B.沙门氏菌、结核杆菌 C.破伤风梭菌、结核杆菌 D.炭疽杆菌、结核杆菌 E.霍乱弧菌、白喉杆菌

10.下列细菌中生长速度最慢的是 C

A.大肠杆菌 B.炭疽杆菌 C.结核分枝杆菌 D.β型链球菌 E.嗜血杆菌

11.区别结核分枝杆菌与非结核分枝杆菌有重要意义的试验是 C A.乳糖发酵试验

B.锡克试验 C.热触酶试验 D.结核菌素试验 E.毒力鉴定试验

12.被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机体可表现为 D A.产生结核结节内的原发综合征 B.形成钙化灶时,即已彻底治愈 C.彻底治愈的机体已获得牢固免疫力 D.产生免疫的同时有变态反应的参与 E.以上都不对

13.从痰中检出具有临床诊断意义的细菌是 D

A.表皮葡萄球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α型溶血型链球菌 D.结核杆菌

14.一女患者就诊时主诉:近一个多月来咳嗽,痰中时有血丝。消瘦并常感疲乏无力、午后低热、心悸、盗汗、食欲不振。医生高度怀疑为肺结核并对其进行临床检查,其中痰标本微生物学检查,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应选用的培养基是 C

A.血平板 B.巧克力色培养基 C.罗氏培养基 D.沙保弱培养基 E.普通琼脂培养基

15.结核分枝杆菌常用的培养基是 A

A.罗氏培养基 B.庖肉培养基 C.巧克力平板

D.吕氏血清斜面培养基 E. SS培养基

16.一位18岁女学生就诊时主诉:近一个月来咳嗽 ,痰中时有血丝 .消瘦并感疲乏无力、午 后低热、心悸、盗汗、食欲不振 .医生高度怀疑为肺结核并对其进行临床检查 ,其中痰 标本微生物检查痰标本集菌涂片后 ,应选用的方法是 D A.革兰染色法 B.墨汁染色法 C.特殊染色法 D.抗酸染色法 E.镀银染色法

17.肺结核病人痰涂片常用的染色方法是 D

A.Gram's染色法 B.美兰染色法

C.镀银染色法 D.齐-尼氏染色法 E.墨汁染色法

18.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特点是 C A.以体液和细胞免疫并重 B.以体液免疫为主 C.为带菌免疫

D.不能通过人工主动免疫获得 E.可引起I型超敏反应

19.病后获得感染免疫(带菌免疫)的细菌为 B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结核杆菌 C.破伤风梭菌 D.β链球菌

20.机体对下列哪种病的抗感染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起作用 D

A.猩红热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C.破伤风 D.结核病

E.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性腹泻

21.卡介苗的性质属于 E

A.死菌苗 B.类毒素 C.抗毒素 D.抗生素 E.减毒活疫苗

22.卡介苗是 D

A.经甲醛处理后的人型结核杆菌 B.加热处理后的人型结核杆菌 C.发生了抗原变异的牛型结核杆菌

D.保持免疫原性 ,减毒的活的牛型结核杆菌 E. 保持免疫原性 ,减毒的活的人型结核杆菌

23.卡介苗的制备是利用细菌的: A

A.毒力变异 B.结构变异 C.形态变异 D.菌落变异 E.耐药性变异

24.结核杆菌所致疾病最常见的是 A

A.肺结核 B.淋巴结核 C.肾结核 D.肠结核

E.结核性胸膜炎

25.能引起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物质是 F A.分枝菌酸 B.结核菌酸 C.结核菌素 D.蜡质D E.索状因子 F. 结核菌素

26.属于专性需氧菌的是 C + 布氏杆菌 A.葡萄球菌 B.肺炎球菌

C.结核杆菌 D.大肠杆菌 E.沙门氏菌

4.支原体胞膜具有几层结构 B A. 2

B. 3 C. 4 D. 5 E. 6

5.下列哪种微生物能通过滤菌器 C

A. 大肠杆菌 B. 肺炎链球菌 C. 肺炎支原体 D. 巴氏杆菌

6.在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中除哪种外均具有细胞壁A.细菌 B.螺旋体 C.支原体 D.衣原体 E.立克次体 F.细菌L型 G.钩端螺旋体 H.结核杆菌

7.不属于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E

A. 白念珠菌 B. 酵母菌 C. 组织胞浆菌 D. 毛霉菌 E. 肺炎支原体

8.培养支原体最必需的成分是 D

A.磷脂 B.维生素B1 C.葡萄糖 D.胆固醇 E.蛋白质

C

C多选题

1.关于支原体的生物学性状,下述错误的是 DG

A.无细胞壁 B.能通过滤菌器 C.形态上呈多形性

D.有独特生活周期 (衣原体才有) E.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繁殖

F.胞膜由3层结构组成

G.具有坚韧的细胞壁(无细胞壁) H.耐青霉素

2.能通过滤器的微生物有 BCDE

A.立克次体 B.细菌L型 C.支原体 D.衣原体 E.病毒

3.支原体与其它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不同点是 ACDE

A.能合成固醇和长连脂肪酸 B.繁殖方式为二分裂 C.形成油煎蛋状菌落 D.无细胞壁 E.呈高度多形态性

4.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区别是: ABC

A. 在无诱导因素的作用下L型回复为原菌,支原体则不能 B. 在遗传上支原体与细菌无关,L型与原菌有关 C. 支原体生长时需胆固醇,L型则不一定需要

5.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共同点包括 ABCD

A. 具有多态性 B. 均能通滤菌器

C. 在固体培养基上均能形成荷包蛋样菌落 D. 培养时均需10%~20%的动物血清

E. 脱离诱导因素后均可回复为原来的细菌型

6.支原体的繁殖方式有 AB

A.出芽 B.二分裂

D匹配题

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两者均有 D. 两者均无

1. 支原体 B 细胞膜

2. 衣原体 C 细胞壁+细胞膜 3. 细菌L型 B 细胞膜

A.衣原体 B.支原体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4.细胞内寄生的是 A 衣原体

5.能引起肺炎的是 C衣原体+支原体

A.衣原体 B.支原体 C.两者都是

6. 能通过除菌滤器的 C 衣原体+支原体

A.严格细胞内寄生 B.具有细胞壁 C.两者均可 D.两者均不可

7. 立克次体 C 严格细胞内寄生+具有细胞壁 8. 支原体 D 两者均不可

A.可通过细菌滤器 B.严格细胞内寄生 C.两者均可 D.两者均不可

3.支原体 A 可通过细菌滤器

4.衣原体 C 可通过细菌滤器+严格细胞内寄生

E判断题

1.肺炎支原体可引起人类的大叶性肺炎(原发性非典型肺炎) ? 2.支原体的致病结构与粘附有关的是顶端结构 √

3.支原体是唯一能在人工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的最小微生物 √

第18章 立克次体和衣原体

一、立克次体

A填空题

1.立克次体的致病物质主要有内毒素和磷脂酶A (P245)

2.培养立克次体的方法有鸡胚卵黄囊接种、细胞培养和动物接种 (P245)

3.立克次体多是人畜共患病病原体,与节肢动物关系密切(P245) 以节肢动物为寄生或储 存宿主,或同时为传播媒介

4.立克次体主要侵犯全身毛细血管,主要病变是增生性、血栓性、坏死性、血管炎(P245) 5.普氏立克次体以人虱为媒介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引起流行性斑疹伤寒 (P246) 6.恙虫病的传播媒介是恙螨

B单选题

1.立克次体的致病物质是 E

A.PI蛋白和荚膜 B.透明质酸酶

C.神经毒素和内毒素 D.核酸酶

E.内毒素和磷脂酶A

2.立克次体与细菌的主要区别是 D

A.有细胞壁和核糖体

B.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 C.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D.严格的细胞内寄生 E.对抗生素敏感

3.立克次体与病毒的共同特点是 A

A.专性细胞内寄生 B.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C.无细胞壁及细胞膜 D.对抗生素不敏感

E.必须以节肢动物为媒介进行传播

4.由立克次体引起的疾病是E

A.梅毒 B.沙眼 C.莱姆病

D.性病淋巴肉芽肿 E.恙虫病

5.下面哪种微生物是流行性斑疹伤寒的病原体? D

A.恙虫病东方体 B.贝纳科克斯提 C.莫氏立克次体 D.普氏立克次体

6.普氏立克次体的传播媒介是 A

A.人虱 B.蚊子 C.老鼠 D.跳蚤 E.痒螨

7.流行性斑疹伤寒的传播媒介是 A

A. 人虱 B. 鼠蚤 C. 螨 D. 蜱 E. 蚊

8.恙虫病的传播媒介是 C

A. 人蚤 B. 鼠蚤 C. 螨 D. 蜱 E. 蚊

C多选题

1.下列哪几项为不是立克次体的特点: I J

A.大多是人畜共患病原体 B.节肢动物常为传播媒介 C.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 D.多形态,主要为球杆状 PPT E.在活细胞内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F.大多是专性细胞内寄生 G.其致病物质主要是内毒素 H与革兰氏阴性菌相似 I.对抗生素不敏感 J.对广谱抗生素(敏感)和磺胺类药敏感(不敏感)K.属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P24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1b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