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课外文言文精选练习附答案

更新时间:2024-04-06 01: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

陈遗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后值②孙恩掠郡,郡守袁山松即日③出征。时遗已聚敛④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与孙恩战,败,军人溃散,遁入山泽,无以为粮,有饥馁⑤而死者。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________________

①铛:锅。②值:正好遇到,恰逢。③即日:当天,当日。④敛:积攒。⑤馁:饥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陈遗至孝 至: .(2)遗作郡主簿 作: .(3)辄贮收焦饭 辄: .(4)遁入山泽 入: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时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

(2)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二)潭州东池戴氏堂记

柳宗元

弘农公①刺潭②三年,因东泉为池,环之九里。其岸之突而出者,水萦之若玦③焉。池之胜于是为最。公曰:“是非离世乐道④者不宜有此。”卒授宾客之选⑤者谯国戴氏曰简,为堂而居之。堂成而胜益奇,望之若连舻縻舰,与波上下。就之颠倒万物,辽廓眇忽⑥。树之松柏杉槠,被⑦之菱芡芙蕖,郁然而阴,粲然而荣。凡观望浮游之美,专于戴氏矣。

戴氏尝以文行见荐,而志不愿仕。与人交,取其退让,受诸侯之宠,不以自大,其离世欤?好孔氏书,旁及《庄》《文》,以至虚⑧为极,得受益之道,其乐道欤?贤者之举也必以类。当弘农公之选,而专兹地之胜,岂易而得哉!地虽胜得人焉而居之则山若增而高水若辟

[来源学科网]而广堂不待饰而已奂⑨矣。

君子谓弘农公刺潭得其政,为东池得其胜,授之得其人,岂非动而时中者欤!于戴氏堂也,见公之德,不可以不记。

________________

①弘农公,即杨凭,弘农县人,故称弘农公。②刺潭:担任潭州刺史。③玦:古时佩戴的玉器,环形,有缺口。④离世乐道:超脱世俗而乐守圣贤之道。⑤选:推选。⑥辽廓眇忽:空旷迷茫,隐约不清。⑦被:种植。⑧至虚:极虚无的境界。⑨奂:鲜明,明艳照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环之九里 环: .

(2)池之胜于是为最 胜: .(3)为堂而居之 为: .(4)就之颠倒万物 就: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

地虽胜得人焉而居之则山若增而高水若辟而广堂不待饰而已奂矣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非离世乐道者不宜有此。

(2)岂非动而时中者欤!

4.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第一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三)金山寺(并序)

梅尧臣

昔尝闻谢紫微①言金山之胜,峰壑攒水上,秀拔殊众山,环以台殿,高下随势,向使善工摹画,不能尽其美。初恨未游,赴官吴兴,船次瓜洲,值海汐冬落,孤港未通,独行江际,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因借小舟以往,乃陟②回阁,上上方③,历绝顶以问山阿④,危亭曲轩,穷极山水之趣。一草一木,虽未萼⑤发,而或青或凋,皆森植可爱。东小峰谓之鹘⑥山,有海鹘雄雌栖其上,每岁生雏,羽翮⑦既成,与之纵飞,迷而后返,有年矣。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其亦不取近山之物以为食,可义也夫。薄暮返舟,寺僧乞诗,强为之句以应其请。偶然而来,不得仿佛,敢与前贤名迹耶。

吴客独来后,楚桡⑧归夕曛。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 巢鹘宁窥物,驯鸥自作群。老僧忘岁月,石上看江云。

(选自《梅尧臣集编年校注》)

________________

①谢紫微:谢绛,作者妻兄。②陟:登,上。③上方:佛寺名。④山阿(ē):山岳。⑤萼(è):花萼。⑥鹘(hú):一种凶猛的鸟。⑦羽翮(hé):羽毛。⑧桡(ráo):船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来源:Zxxk.Com](1)秀拔殊众山 殊: .(2)向使善工摹画 善: .(3)船次瓜洲 次: .(4)薄暮返舟 薄: .

2.下列句子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昔尝闻/谢紫微言金山之胜 B.向使/善工摹画 C.穷极/山水之趣

D.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

(2)薄暮返舟,寺僧乞诗,强为之句以应其请。

4.你认为诗句“巢鹘宁窥物”写得好吗?请结合诗文做简要分析。

(四)嘉兴绳技(节选)

明日,吏领至戏场,诸戏既作,次唤此人,令效①绳技。遂捧一团绳,计百余尺,臵诸地,将一头②手掷于空中,劲如笔③初抛三二丈次四五丈仰直如人牵之众大惊异。后乃抛高二十余丈,仰空不见端绪,此人随绳手寻,身足离地,抛绳虚空④,其势如鸟,旁飞远扬,望空而去。

________________

①效:模仿,这里指开始表演。②将一头:抓住绳子的一头。③劲如笔:像笔一样挺直。④虚空:天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诸戏既作 既: .(2)令效绳技 令: .(3)遂捧一团绳 遂: .(4)计百余尺 计: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

劲如笔初抛三二丈次四五丈仰直如人牵之众大惊异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抛绳虚空,其势如鸟,旁飞远扬,望空而去。

4.文中是如何描写囚犯表演绳技的?有什么作用?

(五)

有人入山射鹿,忽堕一坎①内,见熊子数头。须臾,有大熊入,以为必害己。良久,大熊出果分与诸子。末后作一份与此人。此人馁②久,冒死啖③之。熊似甚怜之。每旦熊母觅食还辄分果与之此人赖以支命。后熊子大,其母一一负而出。子既出尽,此人自分必死坎中,而熊母复还,入坐人边。人解其意,便抱熊足,熊即跃出,遂不得死。

呜呼,人言禽兽无义,然顾此熊,安得言无情哉! ________________

①坎:低洼的地势,坑。②馁:饥饿。③啖: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忽堕一坎内 堕: .(2)见熊子数头 数: .(3)子既出尽 既: .(4)人解其意 解: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三处)

每旦熊母觅食还辄分果与之此人赖以支命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既出尽,此人自分必死坎中。

(2)人言禽兽无义,然顾此熊,安得言无情哉!

4.仔细阅读文章,说说文中的熊母有哪些可称颂之处。

(六)

修①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②官书屡废③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④之终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来源学科网ZXXK]

________________

①修:欧阳修,宋代文学家。②治:处理。③废:放下。④服:听从,信服。这里指遵从。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母尝谓曰 尝: .(2)死狱也 狱: .(3)我求其生 求: .(4)其平居教他子弟 教: .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2)修闻而服之终身。

4.结合选文内容,谈谈本文给我们的启示。

(七)论 马

臣有二马,日啖刍豆①数升,饮泉一斛②,然非精洁则不受。介③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奋迅④,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⑤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⑥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斃⑦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 驽钝之材也。(选自《宋史·岳飞传》)

________________

①刍豆:草和豆。指牛马的饲料。②斛:量器名,十斗为一斛。③介:披甲。④奋迅:鸟兽飞奔而有气势。⑤褫:脱去,解开。⑥秣:吃。⑦斃:同“毙”,死。

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然非精洁则不受 受:接受,这里是“吃”的意思 .

B.初不甚疾 疾:快 .

C.殆欲斃然 殆:几乎 .D.好逞易穷 穷:贫穷 .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三处) 今所乘/日不过数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行百余里始奋迅。

(2)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4.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表面在论马,实际在论人。结合文章说说作者欣赏什么样的人才。

(八)

(娄)师德长八尺,方口博唇,深沉有度量。人有忤①己辄逊以自免不见容色。狄仁杰未辅政,师德荐之。及同列,数挤令外使。武后觉,问仁杰曰:“师德贤乎?”对曰:“为将谨守,贤则不知也。”又问:“知人乎?”对曰:“臣尝同僚,未闻其知人也。”后曰:“朕用卿,师德荐也,诚知人矣。”出其奏。仁杰惭,已而叹曰:“娄公盛德,我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②远矣。”

(节选自《新唐书·娄师德传》)

________________

①忤:不顺从,触犯。②逮: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及同列 及: .(2)数挤令外使 数: .(3)未闻其知人也 闻: .(4)诚知人矣 诚: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人有忤己辄逊以自免不见容色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同列,数挤令外使。

(2)娄公盛德,我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远矣。

4.文段选自《娄师德传》,却花了不少笔墨写狄仁杰,有何作用?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

陈遗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后值②孙恩掠郡,郡守袁山松即日③出征。时遗已聚敛④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与孙恩战,败,军人溃散,遁入山泽,无以为粮,有饥馁⑤而死者。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________________

①铛:锅。②值:正好遇到,恰逢。③即日:当天,当日。④敛:积攒。⑤馁:饥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陈遗至孝 至:极,十分 .(2)遗作郡主簿 作:做,担任 .(3)辄贮收焦饭 辄:就 .(4)遁入山泽 入:进入 .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时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

每次煮饭,就把锅底的焦饭(锅巴)储存起来,回到家里后就给母亲。 (2)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唯独陈遗靠锅底的焦饭活了下来,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对最孝顺的人的报答。 4.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做人要有孝心;要尊重老人的喜好;好人有好报。

[来源学科网]附参考译文:

陈遗十分孝顺。他母亲喜欢吃锅底的焦饭(锅巴)。陈遗担任主簿时,总是带一个口袋,每次煮饭,就把锅底的焦饭储存起来,回到家里后就给母亲。后来遇上孙恩侵入吴郡,当天郡守袁山松就出兵征讨。这时陈遗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底的焦饭,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随军出征。(袁山松)和孙恩开战,(被孙恩)打败了,军队溃散,逃入山林沼泽,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当粮食的,有的人因为饥饿而死了。唯独陈遗靠锅底的焦饭活了下来,当时人们都认为这是对最孝顺的人的报答。

(二)潭州东池戴氏堂记

柳宗元

弘农公①刺潭②三年,因东泉为池,环之九里。其岸之突而出者,水萦之若玦③焉。池之胜于是为最。公曰:“是非离世乐道④者不宜有此。”卒授宾客之选⑤者谯国戴氏曰简,为堂而居之。堂成而胜益奇,望之若连舻縻舰,与波上下。就之颠倒万物,辽廓眇忽⑥。树之松柏杉槠,被⑦之菱芡芙蕖,郁然而阴,粲然而荣。凡观望浮游之美,专于戴氏矣。

戴氏尝以文行见荐,而志不愿仕。与人交,取其退让,受诸侯之宠,不以自大,其离世欤?好孔氏书,旁及《庄》《文》,以至虚⑧为极,得受益之道,其乐道欤?贤者之举也必以类。当弘农公之选,而专兹地之胜,岂易而得哉!地虽胜得人焉而居之则山若增而高水若辟而广堂不待饰而已奂⑨矣。

君子谓弘农公刺潭得其政,为东池得其胜,授之得其人,岂非动而时中者欤!于戴氏堂也,见公之德,不可以不记。

________________

①弘农公,即杨凭,弘农县人,故称弘农公。②刺潭:担任潭州刺史。③玦:古时佩戴的玉器,环形,有缺口。④离世乐道:超脱世俗而乐守圣贤之道。⑤选:推选。⑥辽廓眇忽:空旷迷茫,隐约不清。⑦被:种植。⑧至虚:极虚无的境界。⑨奂:鲜明,明艳照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环之九里 环:环绕 .(2)池之胜于是为最 胜:优美的景物 .(3)为堂而居之 为:做,建造 .(4)就之颠倒万物 就:靠近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

地虽胜/得人焉而居之/则山若增而高/水若辟而广/堂不待饰而已奂矣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非离世乐道者不宜有此。

不是超脱世俗而乐守圣贤之道的人,不应该享受这里的景物。

(2)岂非动而时中者欤!

这难道不是举措行动都合于时宜吗!

4.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第一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建在水边的戴氏堂好像相连的大船随波起伏的奇特景象。

附参考译文:

弘农公杨凭任潭州刺史三年,就着东泉建造了池塘,方圆有九里。池岸高突而伸进池中的地方,在水的环绕下就像是开了缺口的玉环。池中的美景以这个地方最为突出。弘农公说:“不是超脱世俗而乐守圣贤之道的人,不应该享受这里的景物。”最后把它授予宾客中推选出来的人,谯郡的戴简,建造了一座房子让他居住。房子建成以后,景致就更加奇妙了,从远处眺望房子,好像船舰连在一起,随池中波浪的起伏而上下浮动。靠近水池,则万物都倒影其中,(使人感到)更加空旷迷茫而隐约不清。(在池塘旁)种植松柏杉槠等树木,(在池水当中)种上菱芡荷花等植物,(树木)浓郁成荫,(水草)明媚繁荣。所有(在岸边)观望在水里漂游的能见到的美景,都被戴简独占了。

戴简曾经因为文章德行而被举荐(给朝廷),可是他的志向却不愿意做官。和人交往,总是采取退让的态度,受到地方王侯的优厚关照,(却)不因此自高自大,难道是超脱了这个世界吗?他喜欢读孔子的著作,也涉猎《庄子》《文子》。以道家所说的极虚无的境界为最高境界,得到受益的方法,难道他喜欢道家学说吗?贤能者举荐的人一定也是贤能的。被弘农公选中,而独自享受这个地方的美景,难道是容易得到的吗!地方虽然好,得到合适的人居住在这里,那么山就好像是增加土石而加高了,水就好像是经过开辟而加宽了,房子还没来得

[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及装饰就已经明艳照人了。

君子说弘农公做潭州刺史成就了他的政绩,建造东池使得此处景致更加美好,又把东池授予合适的人,这难道不是举措行动都合于时宜吗!从戴氏堂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弘农公的德行,不可以不记下来。

(三)金山寺(并序)

梅尧臣

昔尝闻谢紫微①言金山之胜,峰壑攒水上,秀拔殊众山,环以台殿,高下随势,向使善工摹画,不能尽其美。初恨未游,赴官吴兴,船次瓜洲,值海汐冬落,孤港未通,独行江际,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因借小舟以往,乃陟②回阁,上上方③,历绝顶以问山阿④,危亭曲轩,穷极山水之趣。一草一木,虽未萼⑤发,而或青或凋,皆森植可爱。

东小峰谓之鹘⑥山,有海鹘雄雌栖其上,每岁生雏,羽翮⑦既成,与之纵飞,迷而后返,有年矣。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其亦不取近山之物以为食,可义也夫。薄暮返舟,寺僧乞诗,强为之句以应其请。偶然而来,不得仿佛,敢与前贤名迹耶。

吴客独来后,楚桡⑧归夕曛。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 巢鹘宁窥物,驯鸥自作群。老僧忘岁月,石上看江云。

(选自《梅尧臣集编年校注》)

________________

①谢紫微:谢绛,作者妻兄。②陟:登,上。③上方:佛寺名。④山阿(ē):山岳。⑤萼(è):花萼。⑥鹘(hú):一种凶猛的鸟。⑦羽翮(hé):羽毛。⑧桡(ráo):船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来源:Zxxk.Com](1)秀拔殊众山 殊:不同 .(2)向使善工摹画 善:擅长 .(3)船次瓜洲 次:停泊 .(4)薄暮返舟 薄:靠近 .

2.下列句子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昔尝闻/谢紫微言金山之胜 B.向使/善工摹画 C.穷极/山水之趣

D.恶禽猛鸷不敢来/兹以搏鱼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见故所闻金山者,与谢公之说无异也。

才看见之前听说的金山,与谢公所说的没有不同。 (2)薄暮返舟,寺僧乞诗,强为之句以应其请。

傍晚乘船返回,寺僧向我要诗,勉强写了几句来应付他的请求。 4.你认为诗句“巢鹘宁窥物”写得好吗?请结合诗文做简要分析。

此句写得好,写出巢鹘不取近山之物,赞扬它的“义”,以物喻人,肯定了他的不贪外物,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附参考译文:

我曾经听谢紫薇说过金山的美景,峰峦沟壑簇拥在水上,秀丽挺拔与其他的山峰不同,周围环绕着楼台殿阁,顺着山势的高低起伏而建,假使擅长精巧描摹、精通高超画技的人,也不能将它的美景全部展现。当初为没能游玩(金山)而感到遗憾,到吴兴去做官,客船停在瓜洲,正碰上大海潮汐冬季回落,孤独的港湾没能通航,独自行走在江边,才看见之前听说的金山,与谢公所说的没有不同。于是乘坐小船过去,登上回旋的亭阁,攀上上方寺,登临绝顶,俯瞰其他的山岳,亭阁轩室在地势险要之处,极尽山水的乐趣。草木虽然没有开花,但有的青绿有的凋零,都挺立可爱。东边的小山叫作鹘山,有一种凶猛的雌雄海鸟在上面栖息,每年生小海鸟,小海鸟羽毛长成后,与它一起飞翔,迷失道路后就返回,已经有许多年了。凶恶的猛禽不敢来这里跟海鸟搏斗,海鸟也从不从附近的山上拿东西当食物,真是“义”啊。傍晚乘船返回,寺僧向我要诗,勉强写了几句来应付他的请求。只是偶然来这里,连大概都没有领略,哪敢与前人贤士留下的作品相提并论呢?

吴客独来后,楚桡归夕曛。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 巢鹘宁窥物,驯鸥自作群。老僧忘岁月,石上看江云。

(四)嘉兴绳技(节选)

明日,吏领至戏场,诸戏既作,次唤此人,令效①绳技。遂捧一团绳,计百余尺,臵诸

地,将一头②手掷于空中,劲如笔③初抛三二丈次四五丈仰直如人牵之众大惊异。后乃抛高二十余丈,仰空不见端绪,此人随绳手寻,身足离地,抛绳虚空④,其势如鸟,旁飞远扬,望空而去。

________________

①效:模仿,这里指开始表演。②将一头:抓住绳子的一头。③劲如笔:像笔一样挺直。④虚空:天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诸戏既作 既:已经 .(2)令效绳技 令:让 .(3)遂捧一团绳 遂:于是,就 .(4)计百余尺 计:估计 .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

劲如笔/初抛三二丈/次四五丈/仰直如人牵之/众大惊异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抛绳虚空,其势如鸟,旁飞远扬,望空而去。

把绳子抛向空中,像鸟一样,向旁边飞速远离,向空中飞去。 4.文中是如何描写囚犯表演绳技的?有什么作用?

是运用正面描写(绳子在空中的样子)和侧面描写(观众的反应)相结合的方法来描写囚犯表演绳技的,表现了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附参考译文:

第二天,狱吏领囚犯到了杂耍场,别的节目都表演了,再叫这个人,让他表演绳技。只见他捧着一团绳子,有一百多尺长,放在地上,抓住绳子的一头用手抛向空中,绳子像笔一样挺直,开始时抛了两三丈,然后到四五丈,绳子很直,就像有人牵着似的,观众大为惊奇。最后竟抛到二十多丈,抬头看不到绳子那头,这人便手握绳子,身子和脚离地,把绳子抛向空中,像鸟一样,向旁边飞速远离,向空中飞去。

(五)

有人入山射鹿,忽堕一坎①内,见熊子数头。须臾,有大熊入,以为必害己。良久,大熊出果分与诸子。末后作一份与此人。此人馁②久,冒死啖③之。熊似甚怜之。每旦熊母觅食还辄分果与之此人赖以支命。后熊子大,其母一一负而出。子既出尽,此人自分必死坎中,而熊母复还,入坐人边。人解其意,便抱熊足,熊即跃出,遂不得死。

呜呼,人言禽兽无义,然顾此熊,安得言无情哉! ________________

①坎:低洼的地势,坑。②馁:饥饿。③啖: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忽堕一坎内 堕:掉落 .(2)见熊子数头 数:几,几个 .(3)子既出尽 既:已经 .(4)人解其意 解:明白 .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三处)

每旦/熊母觅食还/辄分果与之/此人赖以支命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既出尽,此人自分必死坎中。

小熊全部都出来了,那人料想自己必定会死在坑中。

(2)人言禽兽无义,然顾此熊,安得言无情哉!

人们说禽兽没有情义,但看这熊(的行为),怎么能说动物没有情义呢? 4.仔细阅读文章,说说文中的熊母有哪些可称颂之处。

熊母极有人性,不仅不残害掉入坑中的猎人,还分给他食物,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喂养,最后还救他出坑。熊母的行为具备雌性动物的母爱天性。

附参考译文:

有一个人到山里射鹿,忽然掉进一个坑里,看到有几头小熊。一会儿,有只大熊进入坑里,那人认为它必定会伤害自己。过了很久,大熊拿出食物分给几个孩子,最后给了那人一份。那人饿了很久,冒着生命危险吃了。大熊似乎很同情他。每天早上,母熊觅食回来,总是分给他一份,这个人依赖(母熊给的食物)来活命。后来,小熊长大了,母熊把它们一一背出坑。小熊全部都出来了,那人料想自己必定会死在坑中,然而母熊又回来了,跳入坑中,坐在那人身边。那人明白了它的意思,便抱着母熊的腿,母熊立即跳出,(那人)于是没有死。

啊,人们说禽兽没有情义,但看这熊(的行为),怎么能说动物没有情义呢? (六)

修①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②官书屡废③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④之终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来源学科网ZXXK]

________________

①修:欧阳修,宋代文学家。②治:处理。③废:放下。④服:听从,信服。这里指遵从。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母尝谓曰 尝:曾经 .(2)死狱也 狱:案件 .(3)我求其生 求:寻找 .(4)其平居教他子弟 教:教育,教导 .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为犯人找活下来(不死)的理由,即使找不到,那么被判死刑的人和我都没有遗憾了。 (2)修闻而服之终身。

欧阳修听了母亲的话后,一生都遵从他父亲(母亲)的教导。 4.结合选文内容,谈谈本文给我们的启示。

[示例一]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成材有着重要作用(“修母”教子有方)。从“修母”能以丈夫的优良品德教育孩子看出。[示例二]做官要公正严明(孩子成长中,父母的榜样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从“修父”做官时办案公正、明察秋毫(“修父”对欧阳修的影响)看出。[示例三]我们要善于听取有益的教诲,以优秀的人为榜样,做一个有作为的人。从欧阳修听从母亲的教导,以父亲为榜样并一生效仿看出。

附参考译文:

欧阳修从小失去了父亲,母亲曾经对他说:“你父亲做官的时候,经常在夜里挑灯处理文书,多次停下来叹息。我问他,就说:‘这是一个该判死刑的案件,我想为他找一条活下

来的理由却找不到。’我说‘活下来的理由,也可以找吗?’他说:‘为犯人找活下来的理由,即使找不到,那么被判死刑的人和我都没有遗憾了。我经常在为死囚寻求生路的过程中,还是因为自己的失误而导致本不该处死的人最后被处死了,可是世间一般的官

吏常常都是在为犯人寻找判死罪的理由呀。’他平时教育晚辈,也常常用这些话,(我听惯了)所以记得很熟。”欧阳修听了母亲的话后,一生都遵从他父亲的教导。

(七)论 马

臣有二马,日啖刍豆①数升,饮泉一斛②,然非精洁则不受。介③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奋迅④,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⑤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⑥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斃⑦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 驽钝之材也。(选自《宋史·岳飞传》)

________________

①刍豆:草和豆。指牛马的饲料。②斛:量器名,十斗为一斛。③介:披甲。④奋迅:鸟兽飞奔而有气势。⑤褫:脱去,解开。⑥秣:吃。⑦斃:同“毙”,死。

1.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A.然非精洁则不受 受:接受,这里是“吃”的意思 .

B.初不甚疾 疾:快 .C.殆欲斃然 殆:几乎 .D.好逞易穷 穷:贫穷 .

(解析:D项“穷”的意思是穷尽,竭尽。)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三处) 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行百余里始奋迅。

等到跑了一百多里后,才开始有气势地飞奔。 (2)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这马,吃得少容易饱,喜欢逞能容易力竭,是驽钝的劣马啊!

4.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表面在论马,实际在论人。结合文章说说作者欣赏什么样的人才。

欣赏不苟且,有本领,不张扬,竭尽心力的人才。 附参考译文:

我有两匹马,它们每天能吃几升饲料,喝一斛泉水,但是不是精细干净的(饲料和水)宁愿饿死也不吃。披甲戴盔奔驰,一开始好像不是很快,等到跑了一百多里后,才开始有气势地飞奔,从午时到酉时,还可跑两百里;脱下鞍甲不喘息、不出汗,就好像没有事的样子。这马,吃得多却不苟且随便接受食物,力气充沛却不追求逞能炫耀,是到达远路的良材啊。不幸的是,(在历次战役中)相继死去。现在我所骑的马,每天所吃不超过

数升,饲料不挑拣粟米,喝的也不选择泉水,收紧缰绳就开始不安,跃跃欲试,迅速奔跑,刚到一百里,力气竭尽,汗水淋淋,气喘吁吁,几乎要死去的样子。这马,吃得少容易饱,喜欢逞能容易力竭,是驽钝的劣马啊!

(八)

(娄)师德长八尺,方口博唇,深沉有度量。人有忤①己辄逊以自免不见容色。狄仁杰未辅政,师德荐之。及同列,数挤令外使。武后觉,问仁杰曰:“师德贤乎?”对曰:“为将

谨守,贤则不知也。”又问:“知人乎?”对曰:“臣尝同僚,未闻其知人也。”后曰:“朕用卿,师德荐也,诚知人矣。”出其奏。仁杰惭,已而叹曰:“娄公盛德,我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②远矣。”

(节选自《新唐书·娄师德传》)

________________

①忤:不顺从,触犯。②逮: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及同列 及:等到 .(2)数挤令外使 数:屡次,多次 .(3)未闻其知人也 闻:听说 .(4)诚知人矣 诚:确实 .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人有忤己/辄逊以自免/不见容色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同列,数挤令外使。

等到二人平级后,(狄仁杰)多次排挤他到外地。 (2)娄公盛德,我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远矣。

娄公有高尚的德行,我被他包容竟然不知道,我不及他太远了! 4.文段选自《娄师德传》,却花了不少笔墨写狄仁杰,有何作用?

侧面描写,以狄仁杰的自私、狭隘衬托出娄师德为人贤德、知人、内心豁达、宽容的品德。

附参考译文:

娄师德身长八尺,嘴方,嘴唇很宽大。为人深沉、有度量。有人触犯了他,他就谦虚退让以求得别人的原谅,不露出恼怒的脸色。狄仁杰当宰相之前,娄师德曾在武则天面前竭力推荐他(,但狄仁杰对此事却一无所知)。等到二人平级后,(狄仁杰)多次排挤他到外地。武则天察觉此事后,便问狄仁杰:“娄师德称得上贤德吗?”狄仁杰说:“为将很恪尽职守,至于是不是贤德我就不知道了。”武则天又问:“他称得上知人吗?”狄仁杰说:“我与他共过事,没听说他知人。”武则天笑着说:“我能用你,是师德推荐的,(他)确实称得上知人。”并随手拿出以往娄师德推荐狄仁杰的奏章(让狄仁杰观看)。狄仁杰(看后,)十分惭愧,然后叹息道:“娄公有高尚的德行,我被他包容竟然不知道,我不及他太远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bo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