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史记》文言文字词梳理

更新时间:2024-04-04 20: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1届高三语文复习资料之文言文课本复习学案 编制:高三语文备课组

太史公自序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使复典.之( ) 2.绍.

重黎之后( ) 3.司马氏去周适.晋( ) 4. 浮.于沅、湘,北涉汶、泗( ) 5.讲.业齐鲁之都( ) 6.南略邛、笮昆明,还报.命( ) 7.且夫孝始于事.亲( ) 8.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 ) 9.诸侯害.之,大夫壅.之( ) 10.被.之空言而不敢辞( ) 11.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 ) 12.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 13.惠王将伐蜀,遂拔.( ) 14. 遂拔,因而..

守之( ) 15、以为天下仪表.. ( ) 16. 余所谓述故事..( )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其指数千( ) 2.失之豪厘( )

3.故长于风( ) 4.弗敢阙( )

5.堕先人之言( ) 6.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 ) 7.辅拂股肱之臣配焉 ( ) 8.扶义俶傥,不令已失时( ) 三、指出下列句中活用词并解释: 1.其在卫者,相中山 2.则学者至今则之

1

2011届高三语文复习资料之文言文课本复习学案 编制:高三语文备课组

3.上明三王之道 4.忠臣死义之士

5.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 6. 整齐其世传 一、

1.管掌 2.继承 3.到 4.泛舟 5.研讨,演习 6.回复 7.侍奉 8.编次 9.嫉妒;阻抑 10.遭受 11.叩击 12.贬谪,放逐 13 .攻占,夺取 14.因,于是;而,就 15.表率,准则 16.旧事,以前的事 二、

1.通“旨”,意旨 2.通“毫”,长度单位,寸的千分之一 3.通“讽”,讽喻 4.通“缺”,缺漏。 5.通“隳”,毁 6.同“缵”,继承 7.通“弼”,辅佐 8.同“倜傥”,卓越洒脱,不拘于俗 三、

1. 相:做相,名词活用作动词;2. 则:以??作为准则,名词活用作意动词; 3. 明:阐明,形容词活用作动词;4. 死:为??而死,为动用法;

5. 善善恶恶,贤贤:前一个“善”“恶”“贤”,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奖赏、惩罚、尊崇)后一个“善”“恶”“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善人、恶人、贤人) 6.整齐:整理,归纳,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四、翻译下面句子 1.夫子所论,欲以何明?

译文:先生所要撰述的,究竟想阐明什么呢?

2. 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

译文:君不像君就会被臣下冒犯,臣不像臣就会被诛杀,父不像父就会失去为父之道,子不像子就会忤逆不孝。这四种恶行,是天下最大的罪过。 3. 则文学彬彬稍进,《诗》《书》往往间出矣。

译文:于是品学兼优的文学之士逐渐进用,《诗经》《尚书》断地被发现。

4. 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

译文:搜集天下散失的旧闻,对帝王兴起的事迹推原它的本始,考察它的终结,既看到它的兴盛,也留意它的衰亡,研讨各代所行之事,大略推记三代,详细载录秦汉,最早从轩

2

2011届高三语文复习资料之文言文课本复习学案 编制:高三语文备课组

辕黄帝记起,最晚记到现在,作十二本纪,已按类别排列记录。

夏本纪

一、解释下面加点词: 1.等之 .2.摄行天子之政 .

3.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 .4.乃殛鲧于羽山以死 .

5.禹为人敏给克勤 ..6.九山刊旅 .

7.命诸侯百姓 ..8.行山表木 .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女其往视尔事矣 2.傅土

3.九川涤原 4.于是帝锡禹玄圭

5.众土交正 6.禹辞辟舜之子

三、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解释: 1.陂九泽 2.乃劳身焦思

3.陆行乘车 4.咸则三壤成赋 一、

1.比较、衡量 2.代理 3.惩罚 4.流放,放逐 5.能。勤苦,劳苦 6.砍削 7.百官 8.表记 二、

1.通“汝”,你 2.通“敷”分布 3.通“源”,水源 4.通“赐”赏赐。 5.通“征”征收 6.同“避”躲开 三、

3

2011届高三语文复习资料之文言文课本复习学案 编制:高三语文备课组

1.陂,筑堤防 2、劳,使??劳累;焦,使??焦虑 3、陆,在陆地 4、则,标准,准则 四、翻译下面句子: 1、女其往视尔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致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 1、你还是赶快去办你的公事吧。

2、谨慎地确定缴纳贡品的规则,所有的领土都确定了应缴赋税的标准。

鲁周公世家

一、解释下面加点词:

1.旦为子孝,笃仁 .2.用事居多 ..

3.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 .4.天下未集 .

5.不豫 .6.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 .

7.用能定汝子孙于下地 .8.四方之民罔不敬畏 .

9.维长终是图 .10.武王有瘳 .

11.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 ..12.于是卒相成王 .

13.天降祉福 ..14.异母同颖 .

15.匔匔如畏然 ..16.奸神命者乃旦也 .

17.人或谮周公 .18.乃有亮暗 ..

19.诞淫厥佚 .20.诞淫厥佚 .

21.其民皆可诛 .22、马牛其风 .

4

2011届高三语文复习资料之文言文课本复习学案 编制:高三语文备课组

23、歭尔刍茭 .24、无敢不逮 .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太公、召公乃缪卜 2.无坠天之降葆命

3.我以其璧与圭归 4.金縢匮

5.武王蚤终 6.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中 7.南面倍依以朝诸侯 8.治有所淫佚

9.岁则大孰 10.异母同颖

11、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 12、故中宗飨国七十五年

三、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解释: 1.未可以戚我先王 2.无以国骄人

3.密靖殷国 4、至于小大无怨

5、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 一、

1.忠诚,厚道2、主持朝廷政事 3.区域4.安定5.安适、快乐6.人质7.因而8.无、没有9.“是”,宾语前置的标志10.病痊愈11.登上帝位12.辅佐13.福14.禾穗15.恭敬谨慎的样子16.干犯、冒犯17.说坏话诬陷别人 18.皇帝居丧19.放荡20.其21.讨伐22、走失23、储备24、到

二、1.缪(同“穆”,虔诚)2.葆(同“宝”,宝贵的)3.归(同“馈”,奉送)4.匮(同“柜”,柜子)5.蚤(同“早”)6.强葆(同“襁褓”)7.依(同“扆”,户牖之间的屏风)8.佚(同“逸”,安乐)9.孰(同“熟”,丰收)10.母(同“亩”)11、蚤(同“爪”,指甲)12、飨(同“享”,享有)

三、1.使?感动2.名词作动词,拥有国土3.密靖(使动,使??安定)4、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民,大臣)5、臣:名词活用作意动词,以周公为臣。把周公当作自己的臣下

四、翻译下面句子:

(1)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2011届高三语文复习资料之文言文课本复习学案 编制:高三语文备课组

(2)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1、你们如果能答应我的要求,我将圭璧献上,恭候您的吩咐。你们若不答应,我就把圭璧收藏起来。

2、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国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没法向我们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

高祖本纪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2. 高祖常繇咸阳

3.遂坐上坐,无所诎 4.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 5.无内诸侯军??距之 6.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7.兵罢戏下 8.不如决策东乡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意豁如也 ..2.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3.纵观,观秦皇帝 ..4.乃绐为谒曰“贺钱万” .

5.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6.可四千馀人 .

7.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8.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 .

9.偶语者弃市 .10.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

11.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12.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 ..13.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14.游子悲故乡 .

6

2011届高三语文复习资料之文言文课本复习学案 编制:高三语文备课组

15.乃并复丰 .一、

1.责,同“债”,债务。2.繇,同“徭”,服役。3.坐,同“座”,座位。诎,同“屈”,理亏,这里有不安的意思。4.掠卤,同“掠掳”,抢人财物。憙,同“喜”,高兴。解,同“懈”,松懈。5.内,同“纳”,接纳。距,同“拒”,抵抗。6.详,同“佯”,假意。7. 戏下,同“麾下”,对将帅的敬称。8.乡,同“向”。 二、

1.豁如,豁达的样子。2.家人,贫民百姓。3.纵观,任人自由观看。

4. 绐,欺骗,诈说。5.目,用眼睛示意。6.可,大约。7.徇,示众。8.略,攻占。9.偶,相对,相聚。10.约束,规约。11.则,若。12.相与,一起。13.无赖,没有恃以谋生的手段,此处指没有出息。赖,依恃。14.悲,思恋,怀念。15.免除赋税徭役。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将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你起初总是想让这个女儿与一般人不同,把他许配给个贵人。 2.经过此地的各路将领多了,我看只有沛公才是个德行高尚忠厚老实的人。 3.恰巧项伯要救张良,趁夜来沛公军营见张良,因而有机会让项伯向项羽说了一番(不能攻杀刘邦的)道理,项羽这才作罢。

4. 项羽封有功的部将,却偏偏让您到南郑去,这是流放您。

7

2011届高三语文复习资料之文言文课本复习学案 编制:高三语文备课组

5. 汉王又逃回营垒,深挖壕堑固守。

6. 在大营中决策定计,决定千里之外的胜利,我比不上张子房。

7. 而且我开始是以沛公的身份起兵讨伐暴逆,终于取得天下,我把沛县作为我的汤沐邑,免除沛县百姓的赋税徭役,世世代代不必纳税服役。

李将军列传

一、解释下面加点词:

1.广家世世受.射 2. 用.

善骑射 3.皆为武骑常侍,秩.八百石 4.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 5.是时会.暮 6. 睨.

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 7.广暂.腾而上胡儿马 8.汉下.

广吏 9.吏当.广所失亡多 10.屏野..

居蓝田南山中射猎 11.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 12.因复更.

射之 13. 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14.专以射为戏,竟.

死 15.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 16.急诣.

部 17.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18.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19.无.

老壮皆为垂涕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尝从行 2. 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

3.广详死 4.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

8

2011届高三语文复习资料之文言文课本复习学案 编制:高三语文备课组

5.军亡导,或失道 6. 南绝幕

7. 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

三、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并翻译: 1.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2. 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

3.即有急,奈何 4.用坚其意 5. 胡兵终怪之 一、

1.传授 2.因为、由于3.官吏的俸禄4.统率,部署5.适逢,恰巧6. 斜视 7.霎时8.交付9.判决 10.摒除人事而居于山野 11.过了不多久 12.重新13.部下 14、一直到15.暗中16.到

17. 委曲详情 18. 听审受质 19.无论 二、

1.尝,通“常,常常 2.陈,通“阵”,军阵3.详,通“佯”,假装4.莫,通“幕”5.或,通“惑”,迷失 6. 幕,通“漠”,沙漠 7.悛悛,通“恂恂”,诚恳的样子 三、

1.陈,名词作动词,布阵 2 诱,动作名,诱敌之兵 3. 急,形作名,紧急情况

4.坚,使动,使?坚定 5 怪,意动,以??为怪 五、翻译下面句子:

1.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广时伤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1.可惜呀,你未遇到好时候,假如让你生在高祖时代,封个万户侯哪还用说呢!

9

2011届高三语文复习资料之文言文课本复习学案 编制:高三语文备课组

2.当时李广受伤生病,就把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装在绳编的网兜里躺着。 3.执法官判决李广损失伤亡太多,他自己又被敌人活捉,应该斩首,李广用钱物赎了死罪,削职为民。

4.在上位的人自身行为端正,不下命令事情也能实行;自身行为不正,即使发下命令也没人听从。”这就是说的李将军吧!

5.谚语说:“桃李不能言语,可树下踩出小路来。”这话说的虽是小事,却可以比喻大的道理啊!

孔子世家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弟子稍益进焉 .2、楚救陈,军于城父 .

3、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4、君子亦有穷乎 .

5、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 .6.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 .

7.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8.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 .9、已而去鲁 .10、请与孔子适周 .

11、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 .12、周室微而礼乐废 .

13、读《易》,韦编三绝 ..

14、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15、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 .

16、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二、指出句中通假字

1、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 2、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3、夫子盖少贬焉? 4、约其文辞而指博

10

2011届高三语文复习资料之文言文课本复习学案 编制:高三语文备课组

5、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6、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一、

1、 逐渐 2 驻扎 3 当权 4 困厄 5 担心 忧虑 6. 多7、 死 8. 尊崇 9、 离开 10、到11、收获12、 衰微13、 熟牛皮 断 14、 借 繁茂 15、 角落 16、 删除 佐助 二、

1、“几”同“颀” 2、“匪”同 “非”3、“盖”同“盍” 4、“指”同 “旨”5、“乡”同 “向”6、“没”同“殁” 三、翻译下列句子。

1、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推此类以绳当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

11

2011届高三语文复习资料之文言文课本复习学案 编制:高三语文备课组

1、聪慧明白洞察一切反而濒临死亡,是因为喜好议论他人的缘故。博洽善辩宽广弘大反而危及其身,是因为揭发别人丑恶的缘故。

2、 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老师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点标准呢?

3、老师的学说已经努力修明而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 4、于是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

5、做人儿子的就不要有自己,做人臣子的就不要有自己。

6、至于撰作《春秋》,他认为该写的就写,该删的就删,即使是子夏之流的高足弟子也不能改动一字一句。

7、后代了解我的凭这部《春秋》,而怪罪我的也凭这部《春秋》。” 8、推衍这类《春秋》笔法来绳正当时的世道。 9、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阔的大路让人行走。

10、汉初高皇帝刘邦经过鲁国,用太牢(猪牛羊俱全)祭祀孔子

管仲列传

一、解释下面加点词:

1.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2.鲍叔终善遇之 .

3.鲍叔事齐公子小白 .4.鲍叔遂进管仲 .

5.一匡天下 .6.尝与鲍叔贾 .

7.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8.吾尝三战三走 .

9.与俗同好恶 .10.故其称曰 .

11.四维不张 .12.故论卑而易行 .

13.俗之所否 .14.因而去之 .

15.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

12

2011届高三语文复习资料之文言文课本复习学案 编制:高三语文备课组

16.而不勉之至王 .

17.乃称霸哉 .18.将顺其美 .

19.匡救其恶 ..20.岂管仲之谓乎 .

二、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解释: 1.管仲既任政相齐 .2.富国强兵使 ..

3.南袭蔡 .4.管仲因而信之 .

5.然孔子小之 .6.召忽死之 .

一、解释下面加点词:

1.交往 2.对待 3.事奉 4. 推荐 5.匡正,纠正

6. 经商,做买卖 7. 不贤 8. 逃跑 9. 百姓 10.称言,主张 11.纲纪 12. 符合民意 13.恶 14. 除去 15. 学习16.勉励 17.仅仅 18. 扶持 19. 纠正 制止 20. 大概

二、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解释:

1.名作动 做??丞相 2.使动 使??富 使??强 3.名词作状语,向南。4.使动,使??守信用 5.意动,以??为小 6.为动,为??死 三、翻译下面句子: 1.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仕三见逐于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2011届高三语文复习资料之文言文课本复习学案 编制:高三语文备课组

6.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岂管仲之谓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公子纠死了,管仲被囚禁。

2.(我)曾经多次做官却多次被国君赶走。

3.(鲍叔牙)知道我不因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 4.人们家中财物充足了就会讲究礼义道德,丰衣足食后就会关注荣辱的取舍,执政者按法度办事就能使六亲团结起来。

5.下达的政令应当像水流的源头一样,必须让它能顺民心、合民意。 6.知道用先给后取之法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是执政的法宝。 7.(这话)大概说的就是管仲吧?

屈原列传

一、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明于治乱 .2、争宠而心害其能 .

3、屈平属草稿未定 .4、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5、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6、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

7、人穷则反本 .8、疾痛惨怛 .

9、中述汤武,以刺世事 .10、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

11、举类迩而见义远 .12、屈平既绌 .

13、乃令张仪详去秦 .14、厚币事楚 ..

15、楚诚能绝齐 .16、使使如秦受地 .

17、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 .

14

2011届高三语文复习资料之文言文课本复习学案 编制:高三语文备课组

18、幸君之一悟 .

19、人君无愚智贤不肖 .20、然亡国破家相随属 ..

21、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 .2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23、顷襄王怒而迁之 .24、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 25、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26、然皆祖屈原之从容..

辞令 27、其后楚日.以削 28、数十年竟.

为秦所灭。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离骚者,犹离忧也离: 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

3、人穷则反本 4、屈平既绌

5、厚币委质事楚 6、靡不毕见

7、亡走赵,赵不内 8、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9、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10、使于齐,顾反

三、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解释:1、入则与王图议国事 2、其后楚日以削

3、因谗之曰 4、方正之不容也

5、邪曲之害公也 6、明道德之广崇

7、蝉蜕于浊秽 8、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15

2011届高三语文复习资料之文言文课本复习学案 编制:高三语文备课组

四、注意下列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在文中的意思。 1、颜色憔悴 2、形容枯槁

3、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4、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 一、

1、治 太平 2、害 妒嫉 3、属 写作 4、夺:改变 与:同意 5、伐 夸耀 6、疾 痛恨 7、穷 政治上不得意,处境艰难 8、怛 惨痛9、刺:指责 10、靡 没有 11、迩 近事 12、绌 罢黜13、详 假装 14、厚币:(拿着)丰厚的礼物15、诚 果真 16、如 到

17、悉 都 18、幸 希望 19、无 无论 20、随属 接连,连续 21、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 职分 2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说??的坏话 23、迁 贬谪 24、徒 一类人 25、见 被

26、从容:言语举动适度、得体。 27、日 一天天地 28、竟 最终 二、

1、离:(通“罹”)2、指 指:(通“旨”) 3、本(通“返”) 4、绌(通“黜”)5、质(通“贽”) 6、见(通“现”)7、内(通“纳”) 8、濯(濯通“浊”) 9、泥(泥通涅) 10、反(“反”通“返”) 三、

1、入(动作状,对内) 2、日(名作状,一天天地)3、谗(形作动,讲坏话) 4、方正(形作名,端方正直的人)5、邪曲(形作名,邪恶的小人)

6、明(形作动,阐明)7、蝉(名作状,象蝉蜕壳那样)8、祖(名作动,继承) 四、

1颜色:古义:脸色,气色(颜色憔悴) 2、形容 形容:古义:形体,容颜(形容枯槁) 3、从容:古义:言语举动适度得体4、反覆 反覆复:古义:反,覆转;复,恢复 五、难句翻译。

1、博闻强记,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16

2011届高三语文复习资料之文言文课本复习学案 编制:高三语文备课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他)学识渊博,记忆力强,对治理国家的道理很精通,对外交辞令非常熟悉。 2、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

3、译:他爱护国君、振兴楚国而一反楚国衰弱局面的意愿,在《离骚》这篇诗歌中再三表露出来。

4、(结果),军队遭挫败,国土被削割,失掉了六郡,自已客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 5、译:整个社会都污浊,我一人洁净;众人都昏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项羽本纪

一、解释下面加点词:

1.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 .2.剑一人敌,不足学 ( ) .3.又不肯竟学( ) .4.项梁尝有栎阳逮( ) .5.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 ...6.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 .7.项羽乃悉引兵渡河( ) .8.九战,绝其甬道 ( ) .9.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 .10.于是已破秦军( ) .11.诸侯皆属焉( ) .12.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 .13.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 ) .14.田父绐曰“左”( ) .15.项王自度不得脱。( ) .16.然今卒困于此( ) .17.今日固决死 ( ) .

17

2011届高三语文复习资料之文言文课本复习学案 编制:高三语文备课组

18. 斩将,刈旗 ( ) .19. 期山东为三处( ) .20. 辟易数里 ( ) ..

21. 籍独不愧于心乎( ) .22.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 .23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 .24.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 .25. 自矜功伐( ) ..26.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 ) 2.直夜溃围南出 ( ) 3.骑皆伏曰 ( ) 4. 乃持项王头视鲁( ) 5. 乘埶起陇亩之中( ) 三、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解释: 1.梁以此奇籍。( ) 2.无不膝行而前( )

3.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 4. 项王军壁垓下( ) 5. 然今卒困于此 ( ) 6.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 7. 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 8.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 9. 独鲁不下 ( ) 10. 为主死节( )

一、

1.杀2.值得3.终于,完毕4.逮:及,指有罪相连及5.阴:暗中。部勒:部署,约束 6.惮:害怕。7.率领 8.断绝,阻断 9.居?之首10.打败11.隶属 12.率领13.跟随 14.欺骗15.估计16.终于17.一定18.yì割,砍19.约定20.倒退的样子21.难道22.遭受

23.回头24.悬赏征求25.矜,夸;“伐”与“功”同义,功劳26.效法

18

2011届高三语文复习资料之文言文课本复习学案 编制:高三语文备课组

二、

1.繇:同“徭”。2.直同“值”,当3.伏通“服”,佩服 4.视同“示”,给??看5.埶:同“势”,“陇”,同“垄”

三、

1.认为不一般2.名字作状语 ,用膝盖 3.受宠幸4.名词作动词,筑营驻扎5.被困6.名词作状语向东7.名词作动词,向西进,西征8.使动,使?称王9.被攻下10为动用法,为??而死 四、翻译下面句子:

1.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1.项梁的父亲是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那位楚国大将。(判断句-被动句)。 2.我听说汉王用黄金千斤、封邑万户来悬赏我的人头,我把这份好处送给你。

滑稽列传

一、解释下面加点词:

1.好为淫乐( ) .2.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 ) .3.赍金百斤( ) .4.冠缨索绝( ) .5.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 ) .6.夜引兵而去( ) .7.恶能饮一石哉!( ) .8.不过一斗径醉矣( ) .9.奉觞上寿( ) .10.卒然相覩( ) .11.若乃州闾之会( )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诸侯振惊 ( ) 2.黄金千溢( )

3.威王大说 ( )

19

12.行酒稽留( ) ..13.相引为曹( ) .14.日暮酒阑( ) .15.啖以枣脯( ) .16.於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 ) .17.竟死不敢为非。( ) .18.秦倡侏儒也( ) .19.始皇尝议欲大苑囿( ) ..20.臣固将请之( ) .21.齐威王横行( )..

2011届高三语文复习资料之文言文课本复习学案 编制:高三语文备课组

4.合尊促坐( )

5.赍以姜枣 ( ) 6.属其子( )

7.髡常在侧 ( ) 8.若无远有所之( ) 三、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解释:

1.先生少之乎?( ) 2.使群臣丧之( ) 3.韩魏翼卫其后( )

一、

1.过度 2.各 3.携带 4.系帽用的带子5.多 6.在夜里 7.如何,怎么 8.直,就9.酒杯 10.猝,突然 11.乡里 12.延长,停留13.侪辈,伙伴 14.尽 15.给??吃 16.交付17.从头到尾 18.表演歌舞的人 19.种植林木,豢养禽兽的地方 20.本来 21.率意而行

二、

1.通“震”,震惊 2.通“镒”古代重量单位 3.通“悦”,高兴 4.通“樽”一种酒器 5.通“剂”调配 6.同“嘱”叮嘱 7.通“尝”曾经 8.同“毋”不要

三、

1.嫌??少 2.安葬 3.像羽翼一样 四、翻译下面句子:

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凭楚国这样强大的国家,有什么事情办不到?

刺客列传

一、解释下面加点词:

1.擅巴、汉之饶( ) .2.民众而士厉( ) .

3.委肉当饿虎之蹊( ) .

20

5. 祸必不振矣( ) .6. 旷日弥久( ) .7. 跪而蔽席( ) .

2011届高三语文复习资料之文言文课本复习学案 编制:高三语文备课组

8. 趋出( ) .

9. 将数十万之众距漳、邺( ) ..10. 窥以重利( ) .

11.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 .12.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 .13. 人不敢忤视( ) .14. 比诸侯之列( )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5. 愿大王少假借之( ) ..16. 药囊提荆轲也( ) .17. 重赦之( ) .

18. 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 )

19. 然其立意较然( ) .

1.吾曩者目摄之( ) 7、于是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 ) 2.荆轲嘿而逃去( ) 3.北购于单于( ) 4、心惛然( ) 5、右手揕其匈( ) 6、樊於期偏袒扼捥而进曰( ) 三、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解释: 1.吾曩者目摄之( ) 2. 稍蚕食诸侯( ) 3. 臣海内之王者( ) 4. 舍上舍( ) 5、皆白衣冠以送之( ) 一、

1.拥有,据有2.义:振奋3.义:放置5.救,挽救6.延长7.拂拭,掸8.小步快走 9.抵,到达10.示,引诱11.残酷12.杀13.逆,抵触14.义:比照15.宽容

16.打,投掷17.难18.治罪,办罪19.清楚、明白

二、1.摄【通假:同“慑”,威慑,震慑】2.嘿【通假:同“默”】3.购【通假:同四、翻译下面句子:

21

8、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 9、卒起不意( )

10、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 ) 11、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 ) 12、举筑朴秦皇帝( )

“媾”,讲和】4、惛【同“昏”,糊涂】5、匈【同“胸”,胸膛】6捥【通假:同“腕”】7、豫【同“预”】8、振【通假:同“震”,震慑】9、卒【通假:同“猝”,突然】10、庸【通假:同“佣”,被雇佣的人】11、擿【通假:同“掷”,投掷】12、朴【义:同“扑”,击】

三、1.目【活用:名词作状语,用眼睛】2.蚕【活用:名词作状语,像蚕??一样】3. 臣【义:使??臣服,称臣】4. 舍【义:使??往】5、白衣冠【活用:穿白衣带白帽】

2011届高三语文复习资料之文言文课本复习学案 编制:高三语文备课组

1、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现在我听说秦王用千金黄金和封邑万户来悬赏征购将军您的头,您预备怎么办呢? 2、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怎么可以因为被欺侮的怨恨,就想去触犯秦国的逆鳞呢!

3、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

樊将军在天下各地困厄,找不到容身之处,投靠到我这里来,我到底不能因为被强秦所威

胁,就抛弃我所同情、怜惜的朋友。

秦始皇本纪

一、解释下面加点词:

1. 皆坑之 ( ) .2.秦王觉之,体解轲以徇 ( ) .3.乃益发卒诣王翦军。 ( ) .4.诸侯或朝或否。 ( ) .5.大雨雪 ( ) .6.降越君 ,置会稽郡 ( ) .7.博士七十人前为寿 ( ) .8.发卒受地韩南阳假守腾 ( )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彗星见东方 2.寡人以眇之身,兴兵诛暴乱。 3.毋以填之 4.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 5.异取以为高 6.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 一、

1.坑埋 2.示众 3.到 4.朝拜 5.下6.使??投降 7.祝寿 8.代理 9.罪 10.取法 11.灭族 12.亲属 13.土地方圆14.百姓 15.古代祭祀时用的牲畜16.总共 二、

1.见同“现”,出现 2.眇同“渺”,微小 3.填同“镇”,镇压 4.拂同“弼”,与辅同义。 5.取同“趣”,趋向 6.臧同“藏”,收藏

三、翻译下面句子:

22

9.王咸伏其辜, ( ) .10.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 ( ) .11.以古非今者族 ( ) .12.然后属疏远 ( ) .13.昔者五帝地方千里 ( ) ..14.以非当世,惑乱黔首( ) ..15.增牺牲 ( ) ..16.所置凡七庙 ( ) .

2011届高三语文复习资料之文言文课本复习学案 编制:高三语文备课组

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 过去天下混乱,没有人能够统一。

赵世家

一、解释下面加点词:

1.赵盾骤谏,灵公弗听。______________ ..

2.盾素仁爱人,尝所食桑下饿人反扞救盾,盾以得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而笑,拊手且歌。________________ ...4.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______________ .

5.今诸君将诛其后,是非先君之意而今妄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韩厥告赵朔趣亡。__________________ .7.有遗腹,走公宫匿__________________ .8.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____ .9.而叔带去周适晋____________________ .10.矫以君命,并命群臣。_____________ .11.王北略中山之地___________________ .12.夫有高世之名,必有遗俗之累_______ ...13.简、襄王之烈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宠有孝弟长幼顺明之节,通有补民益主之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愚者暗成事,智者睹未形___________ .16.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叔不服___________ .17.公子成再拜稽首曰_________________ ..18.臣不佞,寝疾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_____________ .20.夫翦发文身,错臂左衽_____________ .21.穷乡多异,曲学多辩_______________ ..22.侵暴吾地,系累吾民_______________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释其適子而更求君? _______________ 2.赵宗灭乎,若号___________________

3.衣以文葆,匿山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2011届高三语文复习资料之文言文课本复习学案 编制:高三语文备课组

4.国人哀之,故见龟策。______________ 5.蛮夷之所义行也__________________

6.而怫学者,离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黑齿雕题,却冠秫绌________________ 三、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解释:

1.赵盾患之,恐其宗与大夫袭诛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1.多次劝谏。 2.向来,平素。 遮挡,保护。 逃跑。 3.不久。 拍。 4.涉及,牵连。 5.违背。 滥杀无辜。 6.快步走,疾行。7.藏匿。8.的确,却是。 9.到。10.假托。11.巡视。 12.背离习俗。 牵累,牵制。

13.功业。 14.孝顺父母、尊敬兄长。 显贵,得志。 15.不明白。16.教令,命令。 17.叩头。 18.不才。 19.仿效。 20.涂饰。 21.偏颇浅陋的学说。 22.捆绑,拘捕。 二、

1.“適”通“嫡”,嫡子,正妻所生之子。 2.“号”通“嚎”,嚎哭。

3.“文”通“纹”,花纹。“葆”通“褓”,襁褓。 4.“见”通“现”,显现。

5.“义”通“仪”,榜样。 6.“怫”通“悖”,背离,违背。 “离”通“罹”,遭受。 7.“秫”通“鉥”,长针。 三、

1.意动,以??为患。 2.使动,使??活。 3.名词作动词,穿胡服。 四、翻译下面句子:

1.赵武啼泣顿首固请,曰:“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

赵武啼哭叩头坚决请求,说:“我宁愿使自己筋骨受苦也要报答您一直到死,难道您忍心离开我去死吗!”

2.而叔顺中国之俗以逆简、襄之意,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

24

2011届高三语文复习资料之文言文课本复习学案 编制:高三语文备课组

可是叔父却顺从中原的习俗而违背简主、襄主的遗志,厌恶变服的名声而忘掉了鄗城被困的耻辱,这不是我所希望的。

魏公子列传

一、解释下面加点词:

1.侯生摄敝衣冠( ) ..2.愿枉车骑过之( ) .3.遍赞宾客( ) .4.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 .5.留军壁邺( ) .

6.冠盖相属于魏( ) .7.约车骑百余乘( ) ..8.侯生曾无一言半辞( ) .9.侯生乃屏人间语( )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 直上载公子上坐( ) 2. 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 ) 3. 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 三、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解释: 1.留军壁邺( ) 2.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 3.公子从车骑( ) 4、椎杀晋鄙( ) 一、

1.义:破旧2.拜访3.告4.门闩5.驻扎6.连续7.凑集,备办8.竟然9.私下

10.蓄积11.只是12.功劳,功绩13.老将14.问候15.时机16.约束,整顿 四、翻译下面句子:

1.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25

10.如姬资之三年( ) .11.顾未有路耳( ) .12.此五霸之伐也( ) .13.晋鄙嚄唶宿将( ) ..14.而公子亲数存之( ) .15.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 .16.勒兵下令军中曰( ) .17.赵孝成王德公子( ) .

4. 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

5. 辞决而行( ) 6、今公子故过之( )

17.感激 二、

1.坐(同“座”,座位,名词)2. 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睛看)3.乡(同“向”,面对着,面向)4. 具(同“俱”,全、都)5.决(同“诀”,诀别)6、故:同“固”,此处是已经意。 三、

1.壁: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骄:形容词作动词,傲慢地对待3.从:使动,让??跟从着4、椎:名词作状语,用铁椎

2011届高三语文复习资料之文言文课本复习学案 编制:高三语文备课组

侯先生整理了一下破旧的衣帽,就径直上了车子坐在公子空出的尊贵座位,丝毫没有谦让的意思,想借此观察一下公子的态度。 2.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公子为别人的困难而焦急表现在哪里呢?

3.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

想不出别的办法却要赶到战场上同秦军拼死命,这就如同把肥肉扔给饥饿的老虎,有什么

作用呢?如果这样的话,还用我们这些宾客干什么呢?

淮阴侯列传

一、解释下面加点词:

1.樵苏后爨( ) .2.樵苏后爨( ) .3.樵苏后爨( ) .4.能千里而袭我( ) .5.令其裨将传飧( ) ..6.背水陈( ) .7.信建大将之旗鼓( ) .8.遁走( ) .

9.诸将效首虏( ) .10.顾诸君不察耳( )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乃晨炊蓐食( ) 2.不能死,出我袴下( ) 3.于是信孰视之( ) 4.俯出袴下,蒲伏( ) 5.虏魏王,禽夏说( ) 6.而两将之头可致戏下( ) 7.能千里袭我,亦已罢极( ) 8.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 ) 9.而天下已集( ) 10.诸将莫信,详应曰( ) 三、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并解释:

1.有一母见信饥,饭信 ( ) 2.师事之( )

26

11.信尝过樊将军哙( ) .12.弟举兵( ) .13.恐其党不就( ) .14.相国绐信( ) .15.遂夷信三族( ) .16.秦之纲绝而维弛( ) .17.秦失其鹿( ) .

18.高帝曰:“置之。”( ) .19.而天下已集( ) .

11.信乃解其缚,东乡坐( ) 12.右倍山陵( )

13.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则鞅鞅( ) 14.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 ) 15.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 )

16.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 ) 17.上怒曰:“亨之”( ) 18.秦失其鹿( )

2011届高三语文复习资料之文言文课本复习学案 编制:高三语文备课组

3.辟左右与之步于庭( ) 4、羞与绛、灌等列( ) 5、恐吾至阻险而还( )

一、 1.砍柴2.割草3.烧火做饭4.同“乃”,竟然5.偏将,副将6.摆阵7.树起8.逃9.献出,呈献10.只是11.拜访12.但,尽管13.党羽14.欺骗15.灭16.网上总绳17.义:与“禄”谐音,引申为政权18.赦罪,释放19.安定 二、1.蓐(同“褥”,床)2.袴(同“胯”,两腿间)3.孰(同“熟”,仔细)4.蒲伏(同“匍匐”)5.禽(同“擒”)6.戏下四、翻译下面句子:

(同“麾下”)7.罢(同“疲”,疲惫)8.萆(同“蔽”,隐蔽)9.集(同“辑”,安定)10.详(同“佯”,假装)11.乡(同“向”)12.倍(同“背”背后)13.鞅鞅(同“怏怏”,不满意)14.不(同“否”)15.畔(同“叛”,背叛)16.党(同“倘”,倘若)17.亨(同“烹”)18.鹿(同“禄”,政权)19. 三、

1.信:名词用为动词,给??吃2.师:名词作状语,像对待老师一样3.辟:使动,使退避4、羞:意动,以??为羞5、阻险:形容词作名词,险阻之地

1.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希望您借我奇兵三万人,从小路拦截他们的粮草,您深挖战壕,高筑营垒,坚守军营,不与交战。2.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皇上笑着说:“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俘虏了?”韩信说:“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况且陛下是上天赐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3.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而天下已经安定,反而图谋叛乱,被诛灭宗族,不也是应该的么。

2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c5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