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导师信息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3-08 05:31:45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导 师 姓 名:陈立定 性 别:男 职 称:副教授 招 生 专 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招 生 层 次:招收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 究 方 向: (1)网络化控制系统理论与应用;(2)现场总线及其应用;(3)智能化集成系统 联 系 电 话:020-88373237 电 子 邮 件: ldchen@scut.edu.cn 备 注: 导师简介: 陈立定:1964年9月出生于湖北天门。1986年6月本科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系,1989年5月硕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系,1989年6月至今一直在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系和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2001年晋升为副教授。现任自动化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副主任、华南理工大学佛山研究院副院长,并兼任广东省自动化学会副秘书长,广东省建筑电气专业委员会委员。 陈立定副教授,坚持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方向,以国民经济建设急需网络化控制、现场总线技术与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应用为科技攻关目标,工作以来先后承担和参与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七五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佛山市产学研科技攻关项目、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合作研发项目20余项,先后出版著作三部(―《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8月‖、―《建筑智能化系统及工程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3月‖、―《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同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曾获西安交通大学科技工作重要贡献一等奖、陕西省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华南理工大学优秀教师奖多次。 近年来,陈立定副教授与世界知名的工业自动化公司三菱电机、欧姆龙、西门子等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并正合作建立―华南理工大学-三菱电机FA实验室‖开展工业自动化、网络化控制系统和现场总线的应用研究开发;针对目前国内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需求层次日益提高的现状,与国内多家知名的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商合作开展了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和相关产品的研究开发。在他主持下,近几年来先后成功开发了国内领先水平的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平台软件,小区智能化集成管、控、维一体化平台,无人值守电厂应急柴油发电机电源的自动投入系统等,同时还完成了多项工程合同总额超过1000万元的建筑智能化弱电系统工程的设计和调试项目。所有这些产品和项目都的到了用户的好评,为智能建筑系统设备和软件的国产化做出了贡献。在逐步形成一支稳定的能够胜任网络化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智能化系统集成的理论研究、应用开发和教学工作的高素质研究开发队伍的同时,也为培养研究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术和研究开发环境。 作为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的一名招生研究生才几年导师,陈立定副教授热诚的欢迎有志从事网络化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智能化系统集成的应用研究开发的人才加盟到这个集体,为我们共同感兴趣的领域而努力,为社会多做贡献。 通讯地址:广州市五山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510640) 办公地址:广州五山华工校内三号楼212室 电 话:020-88373237 传 真:020-87113237 Email :ldchen@scut.edu.cn

导 师 姓 名:杜启亮 性 别:男 职 称:副研究员 招 生 专 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招 生 层 次:招收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 究 方 向: 微小机器人、视觉控制 联 系 电 话: 电 子 邮 件: qldu@scut.edu.cn 备 注: 导师简介: 杜启亮,男,汉族,1980年生,广东佛山人,副研究员。2008年于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获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8年至2010年在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10年至今在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微机器人、视觉控制。主持博士后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项目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项,华南理工大学SRP项目2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1项,广东省国际合作项目1项、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1项、广东省教育厅基地建设项目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项,市区级横向课题2项。多次赴日本电气通信大学学习交流。发表学术论文28篇,含EI收录14篇。申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10项,已获授权4项,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授权2项。作为项目组成员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导 师 姓 名:冯颖 性 别:女 职 称:副教授 招 生 专 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招 生 层 次:招收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 究 方 向: 精密控制,机器视觉 联 系 电 话:020-8711-3057 电 子 邮 件: yfeng@scut.edu.cn 备 注: 导师简介: 冯颖博士于2006年7月获得华南理工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6-2010年在加拿大Concordia大学任博士后及副研究员。2011年至今,在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智能材料控制与应用中心―任职副教授。 冯颖博士的研究方向为智能材料驱动控制技术、机器视觉等。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中央高校科研业务费重点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863课题1项,在加拿大工作和学习期间先后参与了Strategic Projects(国家重点战略项目)等多项NSERC(加拿大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2009年获得加拿大魁北克省外国学者学术研究奖 (排名第一)。在国内外知名刊物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 其中三大索引收录近30篇。担任多个国际控制理论与控制技术期刊及国际会议审稿人,例如《IEEE Trans. on Control Systems Technology》、《IEEE Trans. on Neural Networks》及《IEEE Trans. on Mechatronics》等知名期刊, 并曾多次担任研究领域的国际会议组织工作。

导 师 姓 名:胡跃明 性 别:男 职 称:教授、博士导师 招 生 专 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招 生 层 次: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 究 方 向: (1) 计算机视觉与电子制造技术;(2)智能控制技术;(3)智能医疗器械 联 系 电 话:87113187 电 子 邮 件: auymhu@scut.edu.cn 备 注: 导师简介: 安徽绩溪人,分别于1982年、1985年和1991年6月获学士、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1991年在华南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一直在自动化学院工作(其中先后任香港理工大学电子与资讯工程系研究员等职三年)。分别于1993年、1996年和1998年晋升为副教授、教授和博士生导师。现为华南理工大学―精密电子制造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EI核心期刊《控制理论与应用》主编、―自动化和信息工程‖主编、广东省电子行业协会副会长、广东省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业自动化分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制造技术专委会/关肇直奖评奖委员会委员等。 自1998年以来,胡教授密切结合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大控制与自动化装备问题,领导团队先后成功开发了国内领先的电子制造业关键基础装备-8/4/2贴装头全自动系列贴片机、用于LED插件和元器件贴装的全自动贴插机、用于半导体芯片封装的全自动上芯机、用于治疗肾衰竭治疗的全自动智能腹膜透析机系列产品等,先后获得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15项、软件登记1项,研究成果―肾衰竭持续性自动腹膜透析充分性的智能评价方法‖获2006年度全国医学优秀学术成果奖1等奖,―D-200全自动半导体芯片键合机‖获2005年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TP111全自动贴片机获得2004年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

胡教授于2004年在广东省政府的重点支持下,负责建设了广东省第一个工业领域的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专用装备基地,2007年负责组建了―精密电子制造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11年负责组建了华南理工大学广州现代产业研究院精密电子制造技术研发中心开展中试和成果转化工作。在高端电子制造装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产学研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获得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专著―非线性控制系统理论及应用‖被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推荐为非线性控制系统研究生学位课程的教学用书,于2005年7月发行第2版。由他主讲的《非线性控制理论及应用基础》被列为广东省研究生示范课程。2006年被广东省教育厅授予 ―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先进个人称号,2007年被学校评选为第一届―华南理工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2010年被学校研究生会评为我最喜爱的导师。

胡教授目前主持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国家基金重点项目、广东省新型战略产业重大专项等多个密切结合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重大需求的项目,带领工程研究中心致力于高速高精度视觉检测、高速高精度控制、精密传送与执行机构等精密电子封装与组装关键技术的重点突破以及SMT成套装备、LED封装设备和高端检测设备的自主研发工作。热忱欢迎海内外高素质本科毕业生、研究生、博士生加盟从事学习研究工作,共同为建设电子信息制造强国而努力!

通讯地址:510640 广州市五山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办公地址:广州五山华工校内三号楼

导 师 姓 名:黄道平 性 别:男 职 称:教授、博士导师 招 生 专 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招 生 层 次:招收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 究 方 向: 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 联 系 电 话:020—87114189 电 子 邮 件: audhuang@scut.edu.cn 备 注: 导师简介: 黄道平,男,1961年10月生。广东龙川人,汉族。现为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分别于1982年、1986年、1998年在华南理工大学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5年至1996年在比利时根特大学(University of Gent)访问学习。1982年起在华南理工大学任教,2001年评聘为教授,2004年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现兼任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过程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技术过程的故障诊断与安全性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工学会化工自动化及仪表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 1996年开始招收指导硕士研究生、2004年开始招收指导博士研究生,至今招收指导博士生10名(6名已获博士学位毕业)、各类硕士研究生64名(49名已获硕士学位毕业)。多年来还坚持一线教学工作。获广东省2009年―南粤优秀教师‖称号,2008年获华南理工大学第四届校级教学名师,获华南理工大学第六届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等。 科研学术方面,近年来主持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2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等纵向项目4项;作为主要人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攻关项目等9项。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奖项4项。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其中三大索引收录38篇)。获国家知识产权局软件著作权登记1项,软件产品登记2项。编著出版教材、专著4部。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方向有: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智能检测与智能控制、软测量技术、数控装备与嵌入式系统、工业过程的故障诊断与事故预报等。 (2011年10月更新)

导 师 姓 名:黎善斌 性 别:男 职 称:副教授 招 生 专 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招 生 层 次:招收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 究 方 向: 网络化系统分析与设计、故障诊断与预测、传感器网络 联 系 电 话:13794429298 电 子 邮 件: lishb@scut.edu.cn 备 注: 导师简介: 男,汉族,江西人,1978年6月生。现任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1996 年考入南昌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2000 年获学士学位;2000年考入浙江大学控制系硕博连读,其中2004.04-2004.05在法国洛林信息与应用实验室做短期交流,2005年获博士学位;2005.07-2005.08在香港大学从事短期研究工作,2005.11赴法国南锡自动化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7年9月加入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2011年9月晋升为副教授,2012年9月入选第七批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校级骨干。 目前主持2项省部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在国内外重要的会议和期刊上已发表论文20余篇,被三大索引收录近20篇(次);合作取得专利4项;取得重大成果鉴定1项(4/10)。先后主讲的本科生课程有:自动控制原理、自动检测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研究生课程有:鲁棒控制、最优估计理论与应用、Practice in automation(measurement design)。 主要的研究领域是网络化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动态系统的故障诊断与预测、传感器网络等。

导 师 姓 名:李向阳 性 别:男 职 称:副教授 招 生 专 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招 生 层 次:招收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 究 方 向: 机器学习、嵌入式系统 联 系 电 话: 电 子 邮 件: xyangli@scut.edu.cn 备 注: 导师简介: 2001年毕业华南理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 教学:主讲课程有自动化本科专业课程《过程控制仪表与装置》(双语教学)、研究生课程《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设计》、《机器学习概论》,曾经主讲过研究生课程《最优控制》。 科研:研究方向有机器学习与数据驱动控制、无线传感网络与物联网、电动汽车和船舶控制、医疗仪器和生物信号处理,已研制出多个基于嵌入式系统的产品。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制桨蒸煮过程的智能测量、控制与调度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制桨蒸煮过程卡伯值软测量精度提高策略的研究与应用‖、国家―863‖项目―造纸厂制桨蒸煮过程的软测量技术、控制与优化调度管理系统的研究‖等多个项目,部分成果已经应用到实践中;曾参与多个国家军事电子预研项目研究,并获部三等奖;发表文章30余篇。 社会服务:担任包括《控制理论与应用》等多个刊物的审稿人。

导 师 姓 名:李智军 性 别:男 职 称:教授 招 生 专 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招 生 层 次: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 究 方 向: 智能机器人,生机电系统 联 系 电 话: 电 子 邮 件: zjli@ieee.org 备 注: 导师简介: 李智军,博士,IEEE高级会员(IEEE Senior Member),现为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非线性智能控制,网络控制,自主机器人和生机电系统,非完整机械系统控制等方面的理论及应用研究。2002年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获得博士学位,2003-2005年于日本电气通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2006,2011年分别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电子与计算机系,新加坡交互媒体研究所从事智能机器人研究。2008年作为访问学者在微软亚洲研究院(Microsoft Research Asia)的平台元件中心(Platform and Device Center)从事机器学习算法硬件加速平台研究并获得―微软访问教师‖奖。2008年浦江人才资助。并入选2007-2011年世界科学工程名人录[Marquis Who''s who in the world]。公开发表重要学术论文近100 篇。以第一作者撰写英文专著2部,获得专利3项。担任三个国际期刊编委。作为项目负责人, 先后主持或者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五项,主持科技部项目二项,主持上海市人才项目一项。

导 师 姓 名:罗飞 性 别:男 职 称:教授、博士导师 招 生 专 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招 生 层 次: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 究 方 向: 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智能远程监控技术及应用、运动控制系统、嵌入式及网络控制技术 联 系 电 话:020—87111258、88371258 电 子 邮 件: aufeiluo@scut.edu.cn 备 注: 导师简介: 罗飞教授1982、1986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自动化系,分别获学士、硕士学位;1986年至1988年在广西工学院计算机系工作;1988年至1993年为北京科技大学和日本九州工业大学自动控制专业博士研究生,1993年毕业并获博士学位。1993年至1998年在广西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工作,1996年任教授。1998年至今在华南理工大学任教,2002年被批准为博士导师。至今已指导博士研究生10名,硕士研究生58名。现任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与网络工程系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电协会自动化专业教育委员会主任,广东省电梯学会常务理事。 罗飞教授长期从事控制科学与控制工程领域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主讲了《运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专业英语》等本科生课程,以及《人工智能》、《离散事件系统》、《分散控制》等研究生课程。2001年编写了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自动化本科专业教材《运动控制系统》,已经发行了5000套,2007年编写了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电力拖动与运动控制系统》。担任校级精品课程《运动控制系统》的主讲教授,在教材和教学中引进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发表教学论文两篇;获得华南理工大学2007年度优秀教学一等奖,2003~2004学年度―华为奖教金‖,研究生科研项目―注塑机智能节能控制器‖于2003年获广东省―挑战杯‖学生课外科技作品一等奖。

罗飞教授目前主要从事工业过程建模与控制、运动控制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工业自动化、计算机网络控制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甘蔗制糖结晶过程的遗传神经元网络模型‖和―污水生化处理系统的建模与节能优化控制‖、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细胞自动机的混合系统建模与应用研究‖、广州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连铸连轧计算机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研究‖、国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项目―数控机床加工定位控制系统‖、;作为主要人员参加完成了国家―863‖计划项目―机器人力觉临场感应用研究‖,参与完成的国家―七五‖攻关项目―焊接机器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完成的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基于光斑图像处理的智能激光控制系统‖和广西科技攻关项目―具有屏幕显示的塑料成型机计算机控制器‖分别通过了省级验收和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已经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申报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各1项。现已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及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被SCI、EI和ISTP三大索引收录23篇。获得2009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和2008年度广州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罗飞教授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1990年至1992年作为教育部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生在日本九州工业大学学习,1996年至1997年作为教育部公派访问学者在日本九州工业大学进行研究工作,2006年10月受日本外务省的邀请在日本进行一周的文化交流,2008年2月受日本东芝公司的邀请在东芝公司进行了一周的技术交流。近年来,罗飞教授积极参加重要的国际学术会议和国际合作研究,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导 师 姓 名:罗家祥 性 别:女 职 称:副教授 招 生 专 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招 生 层 次:招收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 究 方 向: 系统优化与调度 联 系 电 话:020-87114489 电 子 邮 件: luojx@scut.edu.cn 备 注: 导师简介: 罗家祥,女,2007年3月毕业于东北大学系统工程系,2011年1月晋升为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控制与信息系副教授,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英国拉夫堡大学运筹与管理系进行学术访问。 主要研究方向电子制造工业以及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生产与优化调度、工业集成自动化过程优化与运行技术、整数与组合最优化(离散)、智能优化方法的研究。作为项目第一负责人了主持国家青年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新教师基金一项和华工高校业务经费课题1项。 围绕工业生产、物流调度和智能优化领域的研究,在生产与物流调度领域国际杂志及国内权威杂志如JIM、IJAMT、自动化学报等上发表和录用27篇论文。多篇论文被SCI、EI收录。

导 师 姓 名:莫鸿强 性 别:男 职 称:副教授 招 生 专 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招 生 层 次:招收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 究 方 向: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软计算、过程控制 联 系 电 话: 电 子 邮 件: hqiangmo@scut.edu.cn 备 注: 导师简介: 1、研究方向: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软计算、过程控制。 2、学历: 1996.9~2001.7,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系,博士;2001.10~2002.12,韩国汉城Yonsei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博士后;2003.11至今,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 3、教学: 自动控制原理(广东省精品本科课程建设成员)、智能信息处理(硕、博士研究生课程)、线性系统理论(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本科课程)等。参编教材《自动控制原理》1本(2011年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2009年度华南理工大学―我最喜爱的导师‖称号、2008年华南理工大学第六届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五)。 4、科研: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项目、广东省产学研项目(校内主持)、广州市支撑计划项目(校内主持)和中央高校业务基金项目和重点项目各一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呼吸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广东省和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五项。研究内容包括遗传算法编码机理分析、呼吸机和咳嗽记录仪信号处理及仪器开发、回转窑过程控制。获2005年广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2007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五)。近三年第一作者发表论文6篇,其中SCIE2篇,EI(刊物)1篇;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软件著作权2项。 5、学术活动: 国际会议ICMLC'02分会主席、ICCCAS'06分会委员等。

导 师 姓 名:裴海龙 性 别:男 职 称:教授、博士导师 招 生 专 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招 生 层 次: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 究 方 向: (1)嵌入式系统分析与应用;(2)智能机器人系统;(3)自适应、自组织控制 联 系 电 话:020—87113594 电 子 邮 件: auhlpei@scut.edu.cn 备 注: 导师简介: 男,汉族,河南邓县人,1965年生。现任自动化科学与工程院控制与信息工程系主任。1982年9月至1986年7月在西北工业大学火力控制专业(本科)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1986年9月至1989年4月在西北工业大学火力控制专业攻读硕士学位(获工学硕士学位),1989年9月至1992年12月在华南理工大学自动控制专业攻读博士学位(获工学博士学位)。1991年4月至1992年9月在香港理工大学作访问学者,1996年4月至1996年9月在教育部科技借制调负责科技攻关协调,1997年11月至1998年2月在香港中文大学作博士后,1999年11至2001年2月在美国卡内基一梅隆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2001年10月被评聘为教授。1998年被评为广东省南粤教坛新秀。 长期从事机器人控制、非线性控制、嵌入式系统、数控系统和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和教学。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和广州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论文被EI收录15篇。

导 师 姓 名:彭达洲 性 别:男 职 称:副教授 招 生 专 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招 生 层 次:招收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 究 方 向: 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运动控制、嵌入式系统应用

联 系 电 话: 电 子 邮 件: dzhpeng@scut.edu.cn 备 注: 导师简介: 彭达洲,男,汉族,1972年生,2003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长期以来从事自动化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兴趣为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运动控制、嵌入式系统应用、机器视觉。近年来主持科研项目5项,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收录EI、ISTP论文7篇。

导 师 姓 名:皮佑国 性 别:男 职 称:研究员 招 生 专 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招 生 层 次: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 究 方 向: (1)智能理论与应用;(2)电力电子及其应用;(3)嵌入式技术及其应用 联 系 电 话:18664880533 电 子 邮 件: auygpi@scut.edu.cn 备 注: 导师简介: 男,汉族,重庆市开县人,1953年2月生。现任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5年2月毕业于冶金部重庆钢铁工业学校电气化专业。1982年6月毕业于重庆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焊接专业并获工学博士学位。1975年至1978年在四川省眉山糖厂工作,先后人工人和技术员;1982年至1984年在冶金部重庆钢铁专科学校任教;1984年至1992年在冶金部重庆钢铁设计研究院工作,任工程师、主任设计师,其中1985年至1987年率基础自动化专家组赴联邦德国AEG公司参加合作设计,任团组长。1992年至1995年在广东省惠州大学电子工程系工作,任副教授、系副主任和总支书记。1998年至2002年在广东省科学院自动化工程研制中心工作,任研究员、中心主任助理、信息技术研究室主任。2002年至今在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领域的教学、设计与科研工作。成功主持宝钢2050热轧、攀钢1450热轧、武钢1700热轧改造等多项国家大型重点工程的自动化项目。作为负责人或主要成员参加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研究工作,其中一项国家重点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多项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厅级科技计划项目和市级科技攻关项目和多项企业委托项目的研究。获四川省冶金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广东省高教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香港国际专利金奖3项、日内瓦国际专利金奖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6项授权8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计算机软件版权5项,发表论文一百余篇。先后主讲过《自动化控制原理》、《自动化控制系统》、《电力电子技术》、《工厂供电》等本专科课程,《经济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导论》、《认知模式识别理论与系统》和《分散控制》等博士、硕士研究生课程。已培养博士5名,硕士20余名。

导 师 姓 名:史步海 性 别:男 职 称:教授 招 生 专 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招 生 层 次:招收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 究 方 向: 智能远程监控技术、嵌入式控制系统开发、数控及机器人控制技术 联 系 电 话:15920187680 电 子 邮 件: bhshi@scut.edu.cn 备 注: 导师简介: 史步海,男,1963年1月出生,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讲―自动检测技术‖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二门自动化专业基础课程。其中―自动检测技术‖为华南理工大学精品课程。史步海副教授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大时滞控制系统及智能控制策略研究。 2)数控技术以及机器人控制技术研究与开发。 3)单片机和嵌入式系统高性能控制装置的研究与开发。 4)图像检测和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主要业绩: 研制了我国第一代的智能高浊水浊度仪(500-7000 NUT);中州铝厂第三水源地取黄河水Φ100M沉淀池混凝沉淀计算机控制系统设计;沈阳有色金属压延厂560mm铜带轧机电气控制系统设计调试;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铜带酸洗机列自动控制系统研制调试;南海中南铝加工厂铝箔轧机板形控制系统研发调试;广州铜材厂600mm热轧机及其电动压下自动控制系统设计调试;广石化蒸馏装置生产过程智能监控与事故预报系统研究;全相(360°)太阳能自动跟踪控制系统研制;啤酒瓶的清洗污物及破损检测系统研究;基于现场总线的电器安全及消防智能监控装置开发研制;电容器在线性能参数计算机视觉测量系统开发; 基于CCD图像分析的圆环类直径测量研究;船舶发电机盐水缸负载及计算机自动测控系统开发;奇星制药中央空调优化节能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开发与研究。参与了广东省―炼油厂蒸馏装置生产过程智能监控与事故预报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国基―中央空调系统优化控制与节能关键技术研究‖。主持了国家级―盾构机关键控制技术研究‖项目、广东省科技公关项目―大功率高精度交流伺服全电动折弯机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等项目的研究与开发。现已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了专著2本,合作取得专利3项。曾连续四年获得华南理工大学―教学优秀二等奖‖,获得华南理工大学2007-2009年度―教书育人‖优秀教师。 史步海教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理论研究切合实际有深度,又服务于实际。欢迎有志于从事数控及机器人技术、计算机智能监控技术、嵌入式控制技术的国内外高素质本科毕业生、研究生、加入到团队从事学习研究工作,为我国的电子信息制造强国而努力! 史步海教授还是广州市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广州市仪器仪表学会理事。中文核心期刊―控制工程‖杂志评审专家。

导 师 姓 名:苏春翌 性 别:男 职 称:教授 招 生 专 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招 生 层 次:招收博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 究 方 向: 精密机电控制及机器人控制 联 系 电 话:020-87113057 电 子 邮 件: cysu@scut.edu.cn 备 注: 导师简介: 苏春翌教授1990年获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培养)。现任国家特聘专家,中组部―千人计划‖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智能材料控制与应用中心主任。 苏春翌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为机器人及精密机电系统控制。上个世纪90年代,苏春翌教授重点开展国际太空站中加拿大机械臂的控制问题研究。21世纪以来,苏春翌教授又针对高端制造装备中的微纳驱动控制技术空白,开展了基于智能材料的微纳精密驱动控制技术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苏春翌教授曾主持及参与加拿大国家重大项目,自然科学基金战略发展项目等政府部门及跨国公司纵横向重点研究课题17项。并先后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招标项目、省重大技术创新招标项目等多个项目的研究工作。在其研究领域的著名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300多篇,SCI引用近1500余次。 现任及曾任5部控制理论及控制技术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期刊副主编及15部国际知名刊物编委,近30次担任包括IEEE国际重要学术会议总主席、程序委员会主席等职务,多次受邀在机电及控制领域知名会议做大会报告。

导 师 姓 名:苏为洲 性 别:男 职 称:教授 博士生导师 招 生 专 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招 生 层 次: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 究 方 向: 网络反馈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网络系统分布式估计与信号处理;反馈系统的性能极限;最优和鲁棒控制;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网络化实时控制与信号处理。 联 系 电 话:13570219957 电 子 邮 件: wzhsu@scut.edu.cn 备 注: 导师简介: 个人简介: 苏为洲,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别于1983年、1986年获东南大学自动控制系学士和硕士学位,于2000年于澳大利亚纽卡斯大学电机与计算机工程系获博士学位。 1986~1994年任教于东南大学自动控制系;1995~1999年分别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澳大利亚纽卡斯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1999~2004年先后在澳大利亚纽卡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等高校从事研究工作,现为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导。 苏为洲教授治学风格严谨,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与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 其中在《IEEE Trans. Automatic Control》,《Automatica》,《IEEE Trans. Signal Processing》等国际控制界与信号处理界一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苏为洲教授曾获1991年度《自动化学报》优秀论文奖(第一作者);2004年第五届全球智能控制与自动化大会优秀理论论文奖(第一作者);澳大利亚政府海外研究生研究奖学金;2006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一获奖者),2009年第七届亚洲控制会议最佳论文奖提名。 主要研究方向: 网络反馈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网络系统分布式估计与信号处理;反馈系统的性能极限;最优和鲁棒控制;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网络化实时控制与信号处理。 学术兼职: 1.2009年起,《Journal of 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编委。 2.2007年起,《Journal of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编委。 3. 2008~20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 4. 2008,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访问教授。 5. 2007,澳大利亚纽卡斯大学访问学者,访问学者。 近年来主持科研项目: 1.2009~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网络系统的控制理论与方法。 2.2008~2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络反馈系统的最优化设计。 3.2005~20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具有不确定性或干扰的反馈系统的性能极限。

主讲课程:

本科课程: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

研究生课程:线性系统理论,线性代数,自适应控制。

招生专业方向:

博士研究生:网络控制,控制系统设计。

硕士研究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具体研究方向为: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跟踪,网络反馈控制,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现,移动机器人协同、编队控制。

联系方式:

办公室:华南理工大学北校区3号楼519B 手机: 13570219957 E-mail: wzhsu@scut.edu.cn

部分已发表论文:

1. Keyou You, Weizhou Su, Minyue Fu, Lihua Xie,Attainability of the minimum data rate for stabilization of linear systems via logarithmic quantization, Automatica, vol. 47, No. 1, pp: 170-176. 2011.

2. Jinchuan Zheng, Weizhou Su, and Minyue Fu, Dual-Stage Actuator Control Design Using a Doubly Coprime Factorization Approach, IEEE/ASME Trans. Mecha-tronics, vol. 15 , No. 3, Jun. 2010, pp: 339–348.

3. Weizhou Su, Li Qiu, and Jie Chen, An Average Performance Limit of MIMO Systems in Tracking Multi-Sinusoids With Partial Signal Information, IEEE Trans. Automatic Control, vol. 54, Aug., 2009, pp: 2001-2006.

4. Qi Tian, and Weizhou Su, Optimal Tracking Design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for LTI Systems with Quantization Effects, Proceedings of IEEE CDC 2009.

5. Qi Tian, and Weizhou Su, Tracking Performance Limitation of a Linear MISO Unstable System with Quantized Control Signals, Proceedings of the 7th Asian Control Conference, Aug. 2009, pp: 447-452.

6. Weizhou Su, Ian R. Petersen, and Li Qiu, Tracking Performance Limitations in a Linear Feedback System with Remote Sensors, Proceedings of IFAC 2008, Jul. 2008.

7. Weizhou Su, Li Qiu, and Jie Chen, Fundamental Limit of Discrete-Time Systems in Tracking Multi-Tone Sinusoidal Signals, Automatica, vol 43, Jan., 2007, pp: 15-30.

8. Weizhou Su, Li Qiu, and Jie Chen, On Performance Limitation in Tracking Sinusoids, IEEE Trans. Automatic Control, vol. 51, Aug., 2006, pp: 1320-1325.

9. Weizhou Su, Wei-Xing Zheng, and Li Chai, Pre-Coder Design and Blind Identification of MIMO Channels, IEEE Trans. Signal Processing, vol. 54, Jul., 2006, pp: 2725-2736. 10. Weizhou Su, and Minyue Fu, Robust Stabilization of Nonlinear Cascaded Systems, Automatica, vol. 42, Apr., 2006, pp: 645-651.

11. Weizhou Su,Wei-Xing Zheng, and Li Qiu, Performance Limitations in Estimating a Periodic Random Processes, The Proceedings of WCICA'04, pp: 172-176, 2004, Hangzhou.

12. Weizhou Su, Li Qiu, and Jie Chen, Fundamental Performance Limitations in Tracking Sinusoidal Signals, IEEE Trans. Automatic Control, vol. 48, pp: 1371-1380, 2003.

13. Weizhou Su, Carlos E. de Souza, and Lihua Xie, H∞ Control for Asymptotically Stable Nonlinear Systems, IEEE Trans. Automatic Control, vol. 44, pp: 989-993, 1999. 14. Weizhou Su, Lihua Xie, and Carlos E. de Souza, Global Robust Disturbance Attenuation and Almost Disturbance Decoupling for Uncertain Cascaded Nonlinear Systems, Automatica, vol. 35, pp: 697-707, 1999. 15. Lihua Xie, and Weizhou Su, Robust H∞ Control for a Class of Cascaded Nonlinear Systems, IEEE Trans. Automatic Control, vol. 42, pp: 1465-1468, 1997. 16. Weizhou Su, Lihua Xie and Zhiming Gong, Robust Input to State Stabilization for Minimum-phase Nonlinear Systems, Int. J. Control, vol. 66, pp: 825-842, 1997. 17. Weizhou Su, and Lihua Xie, Robust Control of Nonlinear Feedback Passive Systems, Systems & Control Letters, vol. 28, pp: 85-93, 1996. 18. Weizhou Su, and Lijiang Qin, The Robust Stability of Linear Multivariable System with Parameter Perturbation, ACTA Automatica Sinica, Chinese Edition, vol. 17, pp:537-544, 1991.

师 姓 名:孙振东 性 别:男 职 称:教授 博士生导师 招 生 专 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招 生 层 次: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 究 方 向: 社会机器人,嵌入式系统,实时分布式系统,虚拟设计与制造技术,传感器技术 联 系 电 话: 电 子 邮 件: zdsun@scut.edu.cn 备 注: 导师简介: 孙振东,男,1968年5月出生于山东枣庄。1990年毕业于青岛海洋大学应用数学系,1993年获厦门大学运筹与控制论专业硕士学位,1996年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博士学位。1996-1998年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从事博士后研究。1998-2000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学院任副教授。2000-2002年分别在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及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任Research Fellow。2002-2005年受聘于爱尔兰国立大学梅努斯分校(NUIM)哈密尔顿研究所,任Senior Research Fellow。2005年底加入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任教授, 博士生指导教师。 2000年获中国控制会议(香港)关肇直奖。2003年获Automatica杰出审稿人提名,2004年起担任IEEE控制系统分会Conference Board副编辑, IEEE智能控制专业委员会成员, 并担任多个国际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2006年起获聘为华南理工大学?百人计划'杰出青年教师,同年入选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2008年获全球智能控制和自动化大会(WCICA?08)Rockwell最佳应用论文奖,200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在国际国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 由国际著名出版公司Springer出版英文专著一本。 主要研究课题包括社会机器人(基于网络控制和无线传感通讯的机器人协调自主控制),嵌入式系统 (Embedded Systems),实时分布式系统 (Realtime & Distributed Systems), 虚拟设计与制造技术 (Virtual Design & Manufacturing),传感器技术(Sensor Technology), 实时数据库及专家系统技术 (Realtime Database & Expert Systems),和故障诊断及过程监控技术(Fault Diagnosis and Process Monitoring)。

导 师 姓 名:孙宗海 性 别:男 职 称:副研究员 招 生 专 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招 生 层 次:招收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 究 方 向: (1)智能控制;(2)模式识别 联 系 电 话:13602440090 电 子 邮 件: sunzh@scut.edu.cn 备 注: 导师简介: 男,汉族,湖北人,1974年8月生。现任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1997年6月毕业于湖北工学院电气技术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0年4月毕业于武汉汽车工业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3年在浙江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05年11月从浙江大学博士后出站,获聘副研究员,2005年12月至今在华南理工大学任教,2007年6月被评聘为硕士生导师。 一直从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目前主要进行基于统计学习的非线性控制方法研究,模式识别基于统计学习的创新性研究。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一项。迄今为止,已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大部分论文被SCI或EI收录。先后主讲的本科生课程有:过程控制工程、自动检测技术、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指导过工学硕士生2名,工程硕士生2人。

导 师 姓 名:田联房 性 别:男 职 称:教授 博士生导师 招 生 专 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招 生 层 次:招收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 究 方 向: 先进机器人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机电一体化,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联 系 电 话:020-87110719 电 子 邮 件: chlftian@gmail.com 备 注: 导师简介: 田联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 1994年9月~1997年10月,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 1991年9月~1994年7月,山东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 1987年9月~1991年7月,山东大学机械设备及其制造工艺专业,获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4年6月~至今,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工作 2001年7月~2004年2月,University of Pittsburgh,访问学者。从事生物医学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2000年6月~2001年6月,University of Californian at Riverside, 访问学者,从事机器人及其智能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1997年12月~2000年2月,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博士后,从事柔性机器人位置/力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本团队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际应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研究课题为实际应用课题,欢迎同学报考) (1)先进机器人技术:特种机器人(巡检机器人,微操作精密机器人,排雷排爆机器人,救援救助机器人),机器人视觉伺服控制技术;机器人路径规划,机器人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 (2)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图像后处理技术(B超、CT、MRI、SPECT、PET等医学图像相互之间的配准和信息融合,医学图像的三维可视化,医学图像信息融合指导临床放射治疗等);生物力学;生物医学传感器,生物医学仪器等。 (3) 机电一体化:伺服驱动技术,嵌入式系统,电力电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电梯能馈,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 个人简介 田联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教育部―自主系统与网络控制‖重点实验室核心成员,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兴华人才工程‖第三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学术团队学术负责人。―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对象, ―千百十工程‖第四批培养对象,自动化学院学术、学位委员会成员。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委员等。1997年10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并获得博士学位。1997年12月至2000年2月在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1年6月至2004年月分别在 Univ. of Calif. at Riverside 及 Univ. of Pitt.做访问学者。2004年6月至今在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国家863,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省部产学研课题,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重大科技攻关计划,美国国家卫生局基金、广州市及区级科技攻关计划等多项科研课题,以及与企业的横向合作课题二十多项,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得计算机软件版权3项,申报发明专利9项,优秀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高校保持着良好的合作研究关系,并进行互相学术交流。在国内外相关学术期刊上与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30余篇被三大索引收入。发表的杂志是IEEE Trans. on Biomed. Eng., Robotica,,Mechatronics, ASME Journal of biomechanical Engineering,Annuals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Journal of Intelligent and Robotic Systems,Computerized Medical Imaging and Graphics,中国机械工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中华核医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华南理工大学学报。主要研究兴趣:先进机器人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机电一体化,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等。

导 师 姓 名:王聪 性 别:男 职 称:教授 博士生导师 招 生 专 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招 生 层 次: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 究 方 向: 智能控制,动态模式识别,振动故障诊断,动态视觉,动态并行计算,智能机器人 联 系 电 话:020-87114256 电 子 邮 件: wangcong@scut.edu.cn,dmlearn@gmail.com 备 注: 导师简介: 王聪,1989年7月和1997年4月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系并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02年6月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博士学位。1989-1998年在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第613研究所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2001-2004年在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系任博士后研究助理、高级研究助理、Research Fellow。2004年加入华南理工大学。2005-2007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自动化学科任流动项目主任。现任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控制与优化研究中心副主任。 研究兴趣包括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与辨识,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确定学习理论、动态模式识别、基于模式的智能控制等。在Automatica、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等国际著名刊物,以及控制界国内外重要会议发表论文逾50篇;其中,被SCI收录的国际期刊论文16篇,被EI收录的国际期刊与会议论文20篇,被SCI引用逾200次。在美国CRC出版社出版《确定学习理论》英文专著1部。学术兼职包括《控制理论与应用》编委,IEEE控制系统学会会议编委,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空天智能系统专业委员会委员,IEEE控制系统学会智能控制技术委员会委员。2006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6年获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研究方向:

1、确定学习理论

确定学习原理运用自适应神经网络辨识/控制和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概念与方法,研究未知动态环境下的知识获取、表达、存储和再利用等问题。确定学习为未知动态环境下非线性系统的辨识、控制与识别提供了系统化的研究方法,其学术应用领域包括:动态模式识别、基于模式的智能控制、振荡故障诊断与预测、认知计算与模拟计算、等等。确定学习是机器学习、智能控制、模式识别等领域的新方向,它将成为未来高级智能系统的一项关键技术。

2、动态模式识别及其应用

动态模式的识别问题是模式识别领域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基于确定学习理论,我们提出了对动态模式以时不变且空间分布的方式进行表达的方法,给出了刻画动态模式之间相似性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动态模式进行快速识别的方法。这种动态模式识别方法代表了一种以连续和模拟方式进行的动态并行分布(Dynamic Parallel Distributed Processing DPDP)信息处理新模型,在实际工程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目前,我们在航空航天发动机故障检测、动态视觉目标识别等方面开展应用研究。

3、基于模式的智能控制

理想的智能控制系统不但应具有适应未知动态环境(Adaptation)的能力,还应具有模拟人类学习(Learning)的能力,即对未知动态环境中的信息进行获取、表达、记忆,并利用学到的知识进一步提高控制性能的能力。 基于确定学习理论,我们研究一种基于动态模式的智能控制新框架。这一框架把不同类别的控制情形定义为不同的动态模式,首先对不同的控制情形进行学习、分类和存储;然后,当一个新的控制情形出现时,能基于动态模式识别方法迅速判断新的控制情形是否与曾经历的某种控制情形相似, 并选用包含相应经验的神经网络控制器进行控制。对这一方向的深入研究将为智能控制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做出有意义的贡献。

4、动态模式识别系统开发

动态模式识别系统的实现有两种方式:(1)以多核计算平台和包含动态模式识别算法的并行计算方法实现,这可用于空间不受限制的动态环境;(2)以大规模动态RBF神经网络的数模混合集成电路实现,这可用于空间受限的动态环境。这种动态模式识别系统可以高效地求解动态环境下的计算问题。目前,我们采用曙光16核服务器为硬件平台,采用并行计算实现动态模式识别算法,开发了一台动态模式识别系统原型机,初步实现了对动态模式进行快速识别的原理性验证。

科研项目:

1、基于视觉信息的环境感知与目标识别关键技术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子课题2007CB311005)。运用确定学习理论及动态模式识别方法,研究基于视频数据的动态视觉目标识别算法。

2、超燃冲压发动机突变控制问题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

90816028)。高超声速飞行器对于国防安全和航天运输都有重要意义,超燃冲压发动机是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动力装置,其成功研制是发展高超声速技术的关键。我们运用确定学习理论、动态模式识别以及基于模式的智能控制方法,研究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突变过程的建模、诊断与控制。

3、涡扇发动机压缩系统不稳定流动的建模、预测和控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0934001)。航空发动机被誉为飞机的―心脏‖,涡扇发动机是目前世界上军用和大型民用飞机最常用的动力装置,其流动不稳定性(如旋转失速和喘振等)问题是限制现代航空涡扇发动机性能的主要瓶颈之一。我们运用动态模式识别方法,研究快速识别涡扇发动机旋转失速及喘振先兆的新方法。

代表性论著

1. C. Wang and D. J. Hill, Deterministic Learning Theory for Identification, Recognition, and Control, CRC Press, 2009.

2. T. Liu, C. Wang, D. J. Hill, Learning from neural control of nonlinear systems in normal form, Systems & Control Letters, vol. 58, pp. 633-638, 2009.

3. C. Wang and D. J. Hill, ―Deterministic Learning and Rapid Dynamical Pattern Recognition,‖ IEEE Trans. Neural Networks, vol. 18, no. 3, pp. 617–630, May 2007.

4. C. Wang, D. J. Hill, S.S. Ge and G. Chen, ―An ISS-modular approach for adaptive neural control of pure-feedback systems‖, Automatica, vol. 42, no. 5, pp. 723-731, May 2006.

5. C. Wang and D. J. Hill, ―Learning form neural control,‖ IEEE Trans. Neural Networks, vol. 17, no. 1, pp. 130–146, Jan. 2006.

授权专利

1、基于确定学习理论的机器人行走控制方法(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 100590554C),发明人:王聪、薛珍贵。

2、一种基于确定学习理论的振动故障诊断方法(发明专利, 授权公告号:CN 101299004),发明人:王聪、陈填锐。

导 师 姓 名:王剑 性 别:男 职 称:副教授 招 生 专 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招 生 层 次:招收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 究 方 向: (1)电力电子技术;(2)电机控制 ; 联 系 电 话: 电 子 邮 件: wjau@scut.edu.cn 备 注: 导师简介: 男,汉族,江西人,1963年10月生。现任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84年9月在江西九江服装厂参加工作。1984年7月郑州纺织机电专科学校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专科毕业。199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飞行器控制、制导与仿真专业研究生毕业并获硕士学位,2003年华南理工大学控制科学与控制工程专业博士毕业并获博士学位。2005年于广州电器科学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出站进入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任教。 有过3年工厂电工及技术员经历,长期从事电力电子及控制工程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具有工厂配电站设计安装及自动化生产设备的设计、安装及调试经验;独立从事过铅酸蓄电池检测、超声波测距、电站发电机综合控制、无刷电机控制、大功率中频逆变电阻焊控制器、大功率开关电源、大功率LED驱动电源及人工神经网络研究。目前主要从事电机控制、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研究及相关技术的产品开发工作。先后主持承担了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市级项目1项,横向项目3项。已发表学术期刊论文18篇。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4项。先后主讲的本科生课程有:模拟电子技术、高频电路、信号与系统、电力电子技术、电视原理、电子线路CAD、计算机接口技术、微机原理、计算机控制、Matlab与控制系统CAD、专业英语;研究生课程:仪表与自动装置的共性技术。指导过硕士生18人。

导 师 姓 名:王孝洪 性 别:男 职 称:副教授 招 生 专 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招 生 层 次:招收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 究 方 向: 电力电子技术、运动控制技术 联 系 电 话: 电 子 邮 件: xhwang@scut.edu.cn 备 注: 导师简介: 王孝洪,男,汉族,1976年生于河南漯河。现任现任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自动化与网络工程系副主任,。 1999年,哈尔滨理工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毕业后进入烟台东方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工作;2003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毕业,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进入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至今;2009年,华南理工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电力电子技术及其在节能、新能源发电等领域的应用,运动控制技术及其在机器人、数控等领域的应用等工作。近年主持、参与各种项目20余项;发表期刊论文40余篇、会议论文15篇,被三大索引检索20余篇;授权国家专利10项;获得东莞市2010年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 承担本科、硕士《电力电子技术》相关理论课程和硕士《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实践课程;教学广受好评,并多次获奖。

导 师 姓 名:魏武 性 别:男 职 称:副教授 招 生 专 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招 生 层 次:招收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 究 方 向: 机器人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联 系 电 话:13926013970 电 子 邮 件: weiwu@scut.edu.cn 备 注: 导师简介: 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 简介 男,汉族,湖南人,1970年2月生。现任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92年和1997年先后获得工学学士和工学硕士学位。2000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3年在清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3年至2004年在香港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1年和2005年在湖南省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 长期从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担任广东省精品课程主讲教师。目前主要从事机器人控制系统理论与应用,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等课题的创新性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了了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其他项目10项,主持的项目课题经费约800万元。迄今为止,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三大检索论文50余篇。先后主讲的本科生课程有: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研究生课程有:人工神经网络、系统辨识。指导过工学硕士生28名,工程硕士生10人,博士生1名。

导 师 姓 名:吴忻生 性 别:男 职 称:副教授 招 生 专 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招 生 层 次:招收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 究 方 向: 智能检测与智能控制 联 系 电 话:020-87112485 电 子 邮 件: auxswu@scut.edu.cn 备 注: 导师简介: 吴忻生,副教授,硕士导师,1961年出生浙江。1983年本科毕业后在合肥通用机械研究所自动化研究室工作;1990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至今在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任教。 长期从事自动化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和工程应用以及电子产品开发,近年来发表论文十数篇,专利近十项。 负责或参加完成各类科研与工程项目四十多项,经费上千万元。包括:国家863计划项目,广东省重大装备技术创新项目,广东省科技厅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省部产学研项目及企业委托项目等。 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教育部科技成果二等奖,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等。 开设研究生课程―人工智能技术‖,曾讲授本科生限定选修课―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及―计算机控制技术‖。 近年来组织完成多项科研任务,主要有:A级人民币点验钞机开发;空调压缩机压力循环装置研制;片式绕线电感器生产线设备研发及产业化;空调焓差室实验装置的研制;T系列空调压缩机性能测试与监控管理系统的研制;服装自动排版优化系统的软件开发;R410A冷媒空调压缩机酷苛试验机及寿命试验机的研制;公路车辆检测系统的设计与调试;电量控制器研究与开发,农村自来水厂生产自动化系统结构研究;简易型贴片机研制;空调压缩机寿命试验台研制;电解电容自动老练测试机电气系统研制;片式电容测试分选机研制等。

导 师 姓 名:吴玉香 性 别:女 职 称:副教授 招 生 专 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招 生 层 次:招收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 究 方 向: 智能控制技术 联 系 电 话:13710225325 电 子 邮 件: xyuwu@scut.edu.cn 备 注: 导师简介: 吴玉香,女,博士,湖南常德人。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机器人控制、自适应与学习控制。本科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电气自动化专业,硕士、博士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自留校至今一直在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现为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吴玉香副教授自留校任教以来一直坚持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发展方向,以节能控制、智能控制、自适应与学习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为科技攻关目标。近年来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公关项目、以及高新技术企业资助的合作研究开发项目多项,出版教材2部(《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电机及拖动》,化学工业出版社),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曾获华南理工大学优秀教师奖多次。 近年来,吴玉香副教授与珠三角相关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先后主持完成了磁酶免分析仪智能软件系统、243路数字比例遥控系统、电线电缆无害化拆解设备、汽车发动机微机故障检测系统、木工机械智能控制系统等研究开发项目。所有这些项目都得到了用户的好评,为工业控制和智能软件的国产化做出了一定贡献,同时也为培养研究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术和研究开发环境。热诚欢迎有志从事节能控制、智能控制、自适应与学习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同学。

导 师 姓 名:谢巍 性 别:男 职 称:教授 博士生导师 招 生 专 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招 生 层 次: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 究 方 向: 机器视觉,鲁棒控制,传感器网络等 联 系 电 话:13710696974 电 子 邮 件: weixie@scut.edu.cn 备 注: 导师简介: 于1996年7月毕业于武汉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学士学位(工业电气自动化),1999年7月武汉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计算机应用),1998年3月被学校选派赴日本国立北见工业大学短期交流一年,2003年3月日本国立北见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获系统科学工学博士。2003年5月–2006年6月日本国立北见工业大学,Satellite Venture Business Laboratory (SVBL)研究员;2006年6月–2010年9月,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2010年被破格批准为博士生导师,同年被晋升为教授。在国内外重要的会议和期刊上已发表论文近4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被SCI收录的国际期刊论文15篇。入选第五批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校级骨干,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指导学生在2007年第十届挑战杯智能机械挑战赛全国赛中获得冠军。现为IEEE会员。 研究兴趣: 1. 基于机器视觉的虚拟技术研发以及应用(虚拟以及半虚拟键盘等) 2. 嵌入式系统,鲁棒控制,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无线传感器网络等

招 生 层 次:招收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 研 究 方 向: 智能系统及应用、生物医学工程 联 系 电 话:(020)87114489-6 电 子 邮 件: zhangmei@scut.edu.cn 备 注: 导师简介: 女,汉族,安徽人,1977年5月生。现任华南理工大学自动化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控制与信息工程系副主任。 1999年6月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0年曾在深圳达实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参加工作一年。2005年在华南理工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05年任讲师。2009年晋升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担任控制与信息工程系副主任。目前在―智能系统与自动化装备‖团队和―精密电子制造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开展科研工作。 在教学研究方面,作为骨干教师讲授了省精品课程―自动控制原理‖和本科生的―现代控制理论‖、研究生重点课程―线性系统理论‖课程。连续多年获得校―优秀教学‖奖。主持了1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参与教研项目4项。 在科研项目方面,主持了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和1项中央高校基本业务基金项目,作为第三负责人主持了广州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1项,并于2010年顺利结题。参与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5项。发表论文20余篇。近五年来发表论文14篇,其中11篇为核心统计源期刊以上,第一作者6篇,(2篇发表在国内学科权威核心期刊,2篇被EI收录,1篇被SCIE收录,1篇为核心期刊)。 另外,获得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2项,正在申请中的发明专利2项和软件著作登记1项。 先后指导过工学硕士生11名,工程硕士生2名。

裴海龙,博导,实验室主要做直升飞机,实验室大,师兄多,分低的同学绕行,招收双控,模式,专硕

胡跃明,博导,有一个教育部的工程中心,实验室大,师兄中大牛很多,不论保研还是统考,都是大热门

田联房,博导,据说有9个实验室,下面有王孝洪(副院长,电力电子方向的请报他,个人觉得很不错的老师)和莫洪强(我就记得智能系统了,老师人也很不错)两个老师,实验室条件不错,但是很辛苦

李远清,俞祝梁,顾正辉团队,模式识别方向,海归,有出国,读博等深造欲望的可以考虑一下,非名校请绕行

游林儒,博导,项目多,实验室累,据说一般研二就要外派,但是学得很多东西到

苏为州,博导,海归,华南地区线性系统第一人,愿意有学术追求的考虑一下,我不想坑你们,报他要深思

刘少君,嵌入式系统,不是很熟,就是报了他的嵌入式的课,想搞嵌入式的,考虑一下吧 皮佑国,博导,人好,实验室不招女生,想搞嵌入式的绕行 肖兵,博导,项目多,主要从事检测,模式方向

孙振东,博导,理论研究,据说是自动化院的升院士的希望,很牛B的说

以上是我有些了解的导师,具体的可以去自动化学院的网站查看或者询问就读本导师的师兄,信息有错误不对的地方,希望多包涵

裴海龙,胡跃明,李远清,胥布工,王聪,罗飞,徐建闽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c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