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方言现状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9-22 01:10:01 阅读量: 工程科技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国内汉语方言现状

(可加入一些方言段子或者方言歌曲作为引入,具体看整体风格)

在国内,方言通俗上讲就是各种地方话的统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而也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大多数人对方言并不陌生。

严格意义上讲,方言的语言学含义就是一种语言的各种地域变体,并且因为具有较强的地域差异性,方言被认为是当地文化的主要载体,它可以非常敏锐地反映特定的地域文化,并将特定的地域历史进行记录;也能传达出生活在某一方言区的人们的观念心态,成为当地人与人之间的重要交流方式,拉进人与人的距离;方言词汇也是当地变化最频繁、最迅速、最活跃的词汇,或多或少能反映出当地的一些文化层面上的变化。

在政治、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伴随着历史的时间轴与空间轴的三维推进,中国的社会在不同程度的分化和统一中发展,语言文化也随着社会文化乃至国家文化进行着演化发展,于是,汉语在如此的推进过程出现了多种分化,即方言。同时,在中国的历史上,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少数民族在不同的时间维度融入中原地区,因而造就了我国多民族、多文化、多语言的现状。通过第一部分我们对于方言时间轴的总结与分析,以及归纳方言的特点,我们认为汉语方言主要划分为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伴随着国家将语言统一性列为重点关注对象这一国家大环境,说方言兼讲汉语普通话的人口在不断增加,一些使用人数少、呈零散分布的方言已经处于濒危状态。在多种语言并存的当下,中国语言统一性与分歧性的融合并存成为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总结国内汉语方言的统一性与分歧性,得出以下几个现状特点: 1. 方言地理学与方言地图。

方言地理学在中国的渗入,为我们研究方言文化提供了有利条件。提及方言地理学,就要从汉语方言的格局说起。我国的汉语方言的格局,是以南北方作为分界,临海与内陆作

为区分的语言地理特征格局,主要是越往南方(东南方)方言的形式就越发的复杂与多样,也就与中原地区的官话差距越来越大,相反,西南、西北、东北等地区的方言相互间的差异比较小,与中原地区的官话接近程度较高,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听不懂很多南方的方言,却对北方的方言并不陌生的原因。我国的汉语方言的这种格局与历史上的多次移民的变化有关。比如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自北而南的移民是汉民族移民的大趋势,而中原地区向北方、西北、东北成规模的移民则是很晚近的事情,还有诸多小的移民也对于方言的流通与交流做出了或多或少的贡献。因此,无论是历史学分析,还是现在的生活体现,移民始终是方言格局的重要影响因素,呈现出南方(东南方)的方言种类繁多却也晦涩难懂,西北方、东北方的方言则稍显平易近人。

身边的例子也有很多,比如我们Team的周某某同学,是江西人,拥有

本地的方言。然而如果把周同学家乡的方言当作是该地区的普适性方言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周同学所在村落的隔壁村落的方言,已经与周同学所说的方言相差甚多,两个地区的人们在交流上会出现障碍。由此可见,南方的不同地区的方言种类纷繁庞杂。

近几年,方言地图称为学者归纳总结方言文化的重要手段。布龙菲尔德曾经说过:“我们盼望有个地理区域中每个通行形式的描述,但是这个描述没有比利用一幅地图的形式更好的了。”现在国内的方言地图大体分为三类,即点状分布方言地图、同言线图、面状分布图(如下图)。 2. 大众方言与小众方言。

在国内,我们把平时能听到的有较多人群使用的方言称为大众方言,将

濒临消亡或者已经消亡的方言称为小众方言,大众方言和小众方言统称为汉语方言。在国内,我们通常对于方言的理解仅限于大众方言,实际上,一些小众方言在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圈,仅仅是因为我们对于方言有一种错误的认知,即忽视了小众方言的存在,或是将大众方言理解为汉语方言。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重新定义我们对于小众方言的看法,即:一种汉语方言已经被分化或分成若干个鼓励的区域,并处于周围强势语言的包围和影像之中,明显表现出生存活力的衰竭。

由于大众方言在生活中会经常接触,我们在此不做过多陈述。小众方言由于使用人数较少,并且存在社会上的一些区别性对待,其文化将会成为国家主要保护的文化之一。

我们可以将国内需要保护的小众方言文化分为以下三个类别:

(1) 趋向于濒危状态的小众汉语方言文化。这类方言主要是徽语、土话、平话和乡话。这类方言本可以归入大众方言,但是由于长期受到周围语言的强大压力,同时在社会上的地位不高,受到普通话的双语政策侵入,从而从大

众方言的范围中脱离出来,别我们列为小众方言。这类方言在中国不同地区有一定的分布区域,具备语言生存所必要的使用人口数量,但是他们的内部分歧太大,以至于互相不能通话和交流,在国内的趋同性、语言凝聚力、向心力非常小。因此,这种小众方言的抗侵蚀、抗同化能力很弱,容易走向消亡。

(2) 已处于濒危状态的小众汉语方言文化。国内这种小众方言的种类达15-20种,但没有确切统计,可能将会成为最早消失的方言之一。这类小众方言在国内没有相对集中的分布区域,呈绝对零散状态分布,使用人口比较少,形势之严峻,已经上升至国家急需处理的问题之一。

(3) 濒危的方言岛和移民方言文化。由于中国历史上有诸多次移民,而每次移民都会带来语言上的地域转变,方言岛就是语言移民的结果之一,可以说,方言岛的形成的主要因素取决于移民的程度与规模。方言岛和移民方言在国内虽然可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是同时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比如普通话的强大同化力,以及这类移民方言在社会上被另眼相待,比较容易受到连带影响从而导致消亡。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hu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