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尿液生成的因素及其机制

更新时间:2023-10-11 23:4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注射生理盐水可使尿量显著增加,血压升高。

机制:静脉快速注射生理盐水20ml引起血容量增加,进而使血压升高,当动脉血压在80~180mmHg范围内变动时,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可保持相对稳定。当血压升高超过肾血流的自身调节能力,可使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升高,且血浆稀释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二者均可使肾小球滤过率升高,尿生成增加,继而尿流量增大。另外,循环血量的增加可刺激容量感受器,血压升高可刺激压力感受器,二者均可使迷走神经传入冲动增加,反射性的抑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和释放,使水的重吸收减少。循环血量增多使心房扩张和摄入钠过多时还可刺激心房钠肽合成,通过抑制集合管对Nacl的重吸收、促进入球和出球小动脉的扩张(以前者为主)以及抑制肾素、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使水的重吸收减少。以上两个作用也可使尿量减少。

2、刺激迷走神经可使尿量减少,血压降低。

机制:迷走神经兴奋可对心脏产生负性变时、变力和变传导作用,同时也可使部分受副交感支配的外周血舒张,从而导致动脉血压降低。动脉血压降低至超过肾血流的自身调节能力时,可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压降低,有效滤过率降低,尿生成减少。另外血压降低,对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的刺激减弱,经迷走神经传入中枢的冲动减少,反射性地使ADH分泌和

释放增多,水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以有利于血容量和血压的恢复。

3、注射葡萄糖可使血压上升、尿量增加。

机制:注射葡萄糖可使血浆渗透压升高,促进组织液进入毛细血管,循环血量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当家兔的血糖浓度明显超过肾糖阈,导致小管液中葡萄糖含量增多,小管液渗透压增高,妨碍了水和Nacl的重吸收,造成尿量增多并出现糖尿。另外血压升高可使肾小球滤过率增高且反射性抑制ADH的合成和分泌,也可使尿量增多。

4、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可使血压升高,尿量减少。

机制:去甲肾上腺素可兴奋血管平滑肌上的α-肾上腺素能受体,引起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同时对心脏起到正性变时、变力和变传导作用,从而导致血压上升。去甲肾上腺素可使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收缩,但前者收缩比后者收缩更明显,使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浆流量减少,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下降,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下降,尿生成减少。

5、注射速尿可使尿量大幅增加,血压变化不明显。 机制:速尿可与髓袢升支粗段的Na+K+2Cl-共同转运系统可逆行结合,抑制其转运能力,使Nacl重吸收减少,降低了

肾脏的稀释功能,同时使髓质间隙渗透压降低,也降低了肾脏的浓缩功能,从而产生迅速而强大的利尿功能,排出大量等渗药。

6、垂体后叶素可使尿量减少,血压减少。

机制:垂体后叶素包括催产素和ADH,ADH可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相应受体,使血管收缩,但由于降压反射的作用,血压最终仍表现为下降。ADH可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管周膜上的V2受体结合,通过兴奋性G蛋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胞内CAMP生成增多,最终增加管腔膜上的水通道,从而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对水的通透性,增加水的重吸收而使尿量减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9l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