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更新时间:2023-11-05 00:5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尿生成的影响因素

摘要 目的 掌握几种常见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及其产生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通过给实验的兔子注射生理盐水、葡萄糖、去甲肾上腺素、呋塞米和刺激迷走神经来观察兔子的尿量变化来来确定不同的影响因素对兔尿生成有一定影响 结果和结论 验证和巩固了相关的理论知识 关键词 尿生成 尿量 尿量变化

学习输尿管插管或膀肮插管技术和尿的收集方法。观察刺激迷走神经和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葡萄糖、去甲肾上腺素等药物对尿量及尿中某些成分的影响,分析这些因素的作用机制。通过给实验的兔子注射生理盐水、葡萄糖、去甲肾上腺素、呋塞米和刺激迷走神经来观察兔子的尿量变化来来确定不同的影响因素对兔尿生成有一定影响。 材料与方法 材料

1.实验动物:健康家兔一只(2.1Kg)

2.实验器材与药物:兔台兔手术器械一套、纱布、棉线、注射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试管架、气管插管、计算机生物信号实时记录分析系统、刺激电极、输液器、输尿管插管、电极、25%氨基甲酸乙酯溶液、生理盐水、50%葡萄糖、0.01%去甲肾上腺素、0.1%呋塞米(速尿)。 实验步骤

1.家兔抓取、称重、麻醉、固定:抓取一只健康的家兔称重,重2.1Kg,然后用25%氨基甲酸乙酯溶液(按1g/kg或4ml/kg用量),从耳缘静脉注入,家兔麻醉成功后,使其仰卧并用绳固定在兔台上备用,用绳绑住兔的牙齿。 2.腹部手术:

1)在耻骨联合向上约1cm处向上沿腹部中线在皮肤做一个长约4cm的纵向切口,沿腹白线打开腹腔,曝光膀胱,轻压切口两侧腹壁,是膀胱滑到腹壁外。

2)膀胱底部找到并分离两侧输尿管,在输尿管靠近膀胱处用细线结扎,另穿一细线打松结备用,略等片刻,待输尿管充盈后,提起结扎细线,在管壁上用眼科剪剪一小斜口,从斜口向肾脏方向插入口径适当的预先充满生理盐水的输尿管插管,结扎固定,用试管收集尿液。 3)盐水纱布覆盖腹壁伤口。 4)观察家兔正常尿量(滴/分) a.注射生理盐水30ml, 观察尿量变化.

b.静脉注射50%葡萄糖(按2ml/kg给量),观察尿量变化,尿糖定性改变。尿糖定性实验:试管内加班氏试剂1毫升,再加尿液2滴。在酒精灯上加热煮沸。加热时一定要注意振荡试管,防止溶液煮沸时溢出试管。冷却后观察尿液和沉淀的颜色 c.注射0.01%去甲肾上腺素0.5ml,观察尿量变化。

d.静脉注射0.1%呋塞米(按2ml/kg给量),观察尿量变化。

3.颈部手术:将颈部手术区去毛后,沿颈部正中纵向切开皮肤5~7cm,并用止血钳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和肌肉,暴露并分离气管2~3cm,在其下各穿线备用,并游离左侧经总动脉和右侧的颈外静脉2~3cm,在其下各穿线备用。

4.气管插管:在甲状软骨下1~2cm处气管两软骨环之间做一宽度为气管周径1/3~1/2的横切口,再向头部方向做一纵向切口,使切口呈现倒“T”形,将气管插管斜面向下沿切口朝向肺脏方向插入气管,用备用线结扎固定,并在气管插管的分叉处做第二次固定。

5刺激迷走神经:找到迷走神经,并用备用线结扎,用电极夹住迷走神经,打开电脑上菜单,选好实验程序,刺激迷走神经,刺激时间选在10秒。停止刺激后观察记录尿量的多少。 讨论

1.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点:A本实验需多次静脉注射,应注意保护兔耳静脉。静脉穿刺从耳尖开始,逐步移向耳根。B手术操作者应轻柔,避免损伤性尿闭,腹部切口不可过大,剪开腹膜时隔不久应避免损伤内脏。C尿糖定性实验 试管内加班氏试剂1毫升,再加尿液2滴。在酒精灯上加热煮沸。加热时一定要注意振荡试管,防止溶液煮沸时溢出试管。冷却后观察尿液和沉淀的颜色。如溶液的颜色由绿色转至黄色或砖红色,表示尿糖实验阳性。 2.尿生成过程:尿生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及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作用。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而有效滤过压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和囊内压。正常情况下,囊内压不会有明显变化。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主要受全身动脉血压的影响,当动脉血压为80~180mmHg时,由于肾血流的自身调节作用,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均能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但当动脉血压高于l80mmHg或低于80mmHg时,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就会随血压变化而变化,肾小球滤过率也就发生相应变化。另外,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会使有效滤过压增高,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影响肾小管、集合管泌尿机能的因素,包括肾小管溶液中溶质浓度和抗利尿激素等。肾小管溶质浓度增高,可妨碍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因而使尿量增加;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与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减少。

3.生理盐水:静脉注生理盐水后,对ADH释放抑制程度轻,尿量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

4.高渗糖:肾糖阈:血糖浓度达180mg/100ml时,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因有部分肾小球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已达极限),此时的血糖浓度即为肾糖阈。静脉注射葡萄糖,使血浆中葡萄糖浓度升高,血糖升至300mg/100ml时,全部肾小球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均已达极限, 超出了正常水平,以致小管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渗透压升高,对抗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使尿量增加。在做尿糖定型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通过静注葡萄糖前后的尿和班氏试剂作用产生的现象(静注后的变成砖红色,前一支没有变色)判断到尿糖含量高。 5.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对α受体具有强大激动作用,对心脏β1受体作用较弱,对β2受体几乎无作用,在临床上的药理作用有对血管的作用有激动血管的α1受体,使血管收缩。皮肤粘膜血管收缩最明显,其次是肾脏血管。对血压的作用有:小剂量静脉滴注血管收缩作用尚不十分剧烈时,由于心脏兴奋使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升高不明显,故脉压加大。较大剂量时,因血管强烈收缩使外周阻力明显增高,故收缩压升高的同时舒张压也明显升高,脉压变小。去甲肾上腺素这两个作用,使肾血管收缩,肾灌注压下降,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有效滤过率降低,(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后使尿量减少。

6.呋塞米:呋塞米及依他尼酸→抑制髓袢升支粗段Na+-K+-2Cl-同向转运→NaCl重吸收↓→尿液浓缩功能→水重吸收↓→尿量增加。

7.刺激迷走神经:刺激迷走神经,使肾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影响尿的生成,主要是通过以下的原理作用:(1)使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同时收缩,且前者收缩更明显,因此,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浆流量减少,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下降,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使尿的生成减少。(2)刺激球旁器中的球旁细胞释放肾素,导致血管紧张素II和醛固酮释放增加,增加肾小管对氯化钠和水的重吸收。(3)增加近段小管和髓袢上皮细胞对氯化钠和水的重吸收。这些因素使尿量减少 参考文献

1. 金惠铭,王建枝,主编。病理生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朱大年,主编。生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杨宝峰,主编。药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4. 常全忠,主编。机能实验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eja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