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2纪念白求恩练习新人教版20180809320

更新时间:2023-11-05 00:5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2 纪念白求恩

01 积累运用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狭隘(ài) 纯粹(cuì) 拈轻怕重(niān) ...

派qiǎn(遣) 热chén(忱) xùn职(殉)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D)

A.白求恩同志支持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事迹在中国家喻户晓。 ....

B.医学属于经验科学,务必凭借累积的经验,精益求精,才能让医疗技术有更新的突....破。

C.有了乐于吃苦的理念和心态,才不会在工作中拈轻怕重。 ....

D.张先生如往常一样漠不关心地上网核对前一天下午买的5注双色球机选号码。 .... (解析:D项“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儿也不关心。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应改为“漫不经心”。)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A.“一带一路”的倡议获得了世界各国的高度评价,并得到了沿线国家的热烈响应。 B.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更多的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是否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

D.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生日。 (解析:B项语序不当,应将“开展”与“策划”调换位置;C项一面不能对应两面,删掉“是否”或在“走出”前加“能否”;D项否定不当,“避免”或“不再发生”去掉一个。)

4.说说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句式,并分析其作用。

(1)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运用了两个双重否定句。表达的语气更强烈,表现力更强,强调了白求恩精神感人至深。

(2)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排比句式。增强了语言气势,突出了纪念白求恩的重要意义,给人以鼓舞。

5.学习这篇文章后,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领会白求恩精神的实质,老师建议同学们办一期黑板报,请完成下面的准备工作。

(1)为这次黑板报确定一个鲜明的主题。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

(2)请设置几个栏目,并简要介绍一下每个栏目的名称及设置的目的。(至少三个栏目) ①生平简介:介绍白求恩的生平事迹。②名人风采:着重介绍白求恩的精神品质。③代代相传:介绍我们今天该如何继承和发扬白求恩的精神。

02 课内精读

阅读“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完成下列问题。

6.请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7.请结合课文内容填写下表。

1

白求恩 不少的人 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不是满腔热情,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对工作 极端的 负责任 对同志 对人民 极端的 热忱 8.选文在用词方面极其讲究,请简要赏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

两个“极端”从程度上深刻地体现了白求恩同志对工作、对同志对人民的态度,与下文“不少的人”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赞扬了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03 拓展阅读

学者的态度与精神

宗白华

①我向来最佩服的,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最景仰的,是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 ②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怎么样?他们的态度就是:绝对地服从真理,猛烈地牺牲成见。

③古印度学说的派别将近百种,他们互相争辩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但他们争辩的态度,却很可注意。当未辩论以前,那辩论者往往宣言:“若辩论败了,就自杀以报,或归依做弟子。”辩论之后,那辩论败的不是立刻自杀,就是立刻归依对方做弟子,决不作狡辩,决不作遁词①,更没有无理的谩骂,话出题外,另生枝词的现象,像我们中国学者的常态。这种态度,你佩服不佩服?这才真是“只晓得有真理,不晓得有成见”呢!这就是古印度学者的态度,我希望中国的新学者也有这种态度。

④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又怎么样呢?他们的精神就是:宁愿牺牲性命,不愿牺牲真理。

⑤欧洲中古时的学者,因发明真理,拥护真理,以致焚身或入狱的,很不鲜见。他们那为真理而牺牲生命时所受的痛苦,若给中国学者看了,觉得很不值得。但真理却因此昌明了!人类却因此进化了!那学者一时的生命与痛苦又算得什么,那学者的心中只晓得真理的价值,不晓得自己生命的价值,这才真正是“学者的精神”!

⑥总之,学者的责任本是探求真理,真理是学者的第一生命。小我的成见与外界的势力,都是真理的大敌 。抵抗这种大敌的器械,莫过于古印度学者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欧洲中古学者拥护真理,牺牲生命的精神。这种态度,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国学者应具有的态度,应抱的精神!

(选自《百年老课文》,有改动) 【注释】 ①遁词:因为理屈词穷而故意避开正题的话。 9.请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

(中国)学者应该具有服从真理、牺牲成见的态度和拥护真理,牺牲生命的精神。 10.请用“‖”将文章划分为三个部分。 ①‖②③④⑤‖⑥

11.第⑤段谈欧洲中古学者的精神时,提到“中国学者”有什么作用?请加以分析。【详见本课“学法点津”】

2

通过对比,证明了“什么是真正的学者的精神”,也说明了中国学者缺乏“真正的学者精神”;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倡导什么,反对什么)。

04 写作创新

12.课文第三段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先正面赞扬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然后又与一些人“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的表现作对比,突出白求恩精神的难能可贵。请运用对比的手法,以“听取意见,才能集思广益,成就大业”为中心,写一个100字左右的片段。

【写法分析】在写作中使用对比的手法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横向对比。即将两个事物的不同方面作对比,或是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或者是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二是纵向对比。即按照时间的顺序将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情况进行对比,或是将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的不同情况进行对比。三是正反对比。即把两个某方面正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对比,以突出文章主旨。

【例文】听取意见,才能集思广益,成就大业。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落得个葬身火海的下场;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终客死他乡;唐太宗虚心纳谏,开创“贞观之治”的局面,终得大唐盛世太

平。

对 比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修辞手法。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典型例题】课文第2、3两段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白求恩同志的高贵品质。默读这两段,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本文不仅是为了颂扬白求恩,而且是为了教育全党,向白求恩学习,所以既评述白求恩,又批评党内的不良倾向。通过对比,白求恩的高贵品质显得更加突出,更加难能可贵;通过对比,显出差距,更加有力地证明学习白求恩的必要性。

【技法点睛】对比手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答题格式: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对比,将……和……对比,强调/突出(表达/表现、赞扬/讽刺等)了……。

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ja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