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古建筑群的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更新时间:2023-03-08 09:25: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龙虎山古建筑群的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作者:毕水生

来源:《文化研究》2014年第12期

摘要:龙虎山古建筑群是我国第七批国保单位,位于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风景区,主要代表性建筑有嗣汉天师府、上清宫等。它们大多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建造。整个古建筑群不但具有庭院式、八卦式、均衡对称、天人合一等特点,还呈现一派浓厚的务实、持续发展、天人合一的道教文化内涵。

关键词:龙虎山古建筑群;特点;文化特征

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建筑学家、建筑学教育学家梁思成就说过,“建筑之规模,形态,工程,艺术之嬗递演变,乃其民族特殊文化兴衰潮汐之映影,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下面就龙虎山古建筑群的特点及文化内涵,作简要的概述: 一、龙虎山古建筑群的建筑结构特点

1、采用庭院式和八卦式相结合的方式组建扩大建筑物,有别于王府地建筑。

龙虎山古建筑群,如,嗣汉天师府采用中国古代传统宫殿式建筑风格,前宫后府,具有中国传承有序的王府地建筑的风范。同时它的园林树木采用道教文化中的“八卦式”排列,形成了融宫殿、道教文化、园林为一体的园林式王府道教建筑风格,具有建筑规划和布局气势宏大,历代受皇家尊崇,有“南张北孔”的美誉。198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宫观,进行实质保护,2013年又被列为全国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

2、以轴线为经纬建造庭院,坐北朝南,层层递进,凸显我国传统特色。

龙虎山古建筑群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层层递进,布置主次建筑物。如:嗣汉天师府,坐北朝南,为四进前宫后府式古徽派风格建筑群,南北中道为纵轴,东西方向为横轴,辐射两翼,展堂楼坛,错落有致,主殿位于中轴线上,次要建筑位于两侧,左右对称布局,“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空间层层递进,庭院森森,古树花草,巧布其间。这种布局既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又反映了我国封建的宗法和等级观念,使长幼、男女、主仆之间在住房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尊卑差别。如:私第门就位于嗣汉天师府中轴线上,是天师府院落前宫后府、前御后宅的分界点,砖石构建。私第门东边,从南到北建有廊房十间,为道众住宿及办公之用;私第门西边,建有接待处三间,往北有房屋十间,为天师府招待所。据记载,该建筑系清同治六年(1867)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时拨款由61代天师张仁晸修建的,门首上书“相国仙府”4个大字。门边对联“南国无双地,西江第一家。” 又如:三省堂,位于嗣汉天师府的中后部,是历代天师的住宅,为级别更高的境地。三省堂是天师府中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建筑,单体建筑面宽25米,长38米,面积近千平方米,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dq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