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电大复习题 -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

更新时间:2024-03-08 18:2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纸上。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山乡巨变》描写的先进农村干部是( )等。 A.陈先晋 B.李月辉 C.盛佑亭 D.龚子元

2. 20世纪90年代以后,重写革命历史的作品主要有邓一光的( )等。 A.《我是太阳》 B.《激情燃烧的岁月》 C.《历史的天空》 D.《亮剑》

3.高行健与刘会远合作实验话剧是( )。 A.《绝对信号》 B.《车站》 C.《现代折子戏》 D.《野人》

4. 20世纪50年代中期大胆突破“禁区”的诗歌主要有流沙河的( )等。 A.《望星空》 B.《养花人的梦》 C《草木篇》 D.《迟开的玫瑰》

5. 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寻根文学中,韩少功的是( )。 A.《爸爸爸》 B.《老井》 C.《小鲍庄》 D.《厚土》

6.铁凝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1988年发表的( )。 A.《哦,香雪》 B.《玫瑰门》 C.《笨花》 D.《没有纽扣的红衬衫》

7.余华开始先锋小说创作的标志是1987年发表的( )。 A.《十八岁出门远行》 B.《西北风呼啸的中午》 C.《四月三日事件》 D.《一九八六年》

8.最能代表贾平凹散文成就的是地域风情散文,尤其是与小说同名的( )。 A.《秦腔》 B.《月迹》 C.《商州》 D.《丑石》 9.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创者是( )。 A.郎红浣 B.金庸 C.梁羽生 D.古龙 10.陈若曦的小说是( )。 A.《失去的金铃子》 B.《尹县长》 C.《我爱黑眼珠》 D.《纽约客》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纸上。每题有1-4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1.“白洋淀派”的主要作家有( )等。 A.从维熙 B.刘绍棠 C.房树民 D.韩映山

12.王蒙在1979年到1982年期间反思革命的小说主要有( )等。 A.《布机》 B.《古船》 C.《蝴蝶》 D.《杂色》

13.《茶馆》中三个主要人物是( )。 A.松二爷 B.王利发 C.常四爷 D.秦仲义

14.海子深受一些西方存在主义哲学家的影响,他们是( )等。 A.雅斯贝斯 B.尼采

C.荷尔德林 D.海德格尔

15.“性文学”的代表主要有( )等。

A.刘震云的《一地鸡毛》 B.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c.王安忆的《小城之恋》 D.铁凝的《麦秸垛》

16.从1989年发表开始,刘震云发表了“官场”系列小说,主要有( )等。 A.《头人》 B.《官场》 、 C.《塔铺》 D.《官人》

17.最能代表吴伯箫散文成就的一组回忆延安生活的作品是( )等。 A.《菜园小记》 B.《社稷坛抒情》 C.《窑洞风景》 D.《记一辆纺车》

18.晚清四大谴责小说除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外,还有( )。 A.金松岑的《孽海花》 B.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C.徐枕亚的《玉梨魂》 D.刘鹗的《老残游记》 19.古龙有两部著名的“系列”小说,它们是( )。 A.《武林外史》 B.《楚留香传奇》 C.《绝代双骄》 D.《陆小凤传奇》 20.七等生的主要作品有( )等。 A.《城之迷》 B.《我爱黑眼珠》 C.《放生鼠》 D.《乡村的教师》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I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21.《三里湾》从马有翼、---------和王玉梅在扫盲班的微妙关系开始,以三对新人结 婚作为结束。

22.《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是-------最为人称道的两部作品,表现了中国农村两次巨大变革。前者表现的是东北解放区的土改运动,后者表现的是湖南山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23.记录现代革命历史的小说主要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梁斌的<红旗谱》、杨沫的《青春之歌》、曲波的<林海雪原》、孙犁的<风云初记》、------ 的《三家巷》等。

24.王蒙90年代的系列长篇小说《____》、《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 和《狂欢的季节>集中体现了作家晚年的怀旧情结和对革命的深入思考。

25.在中国当代戏剧文学的第一个高潮期中,涌现出了------ 的《考验》、安波的<春风吹到诺敏河》、海默的《洞箫横吹》、杨履方的《布谷鸟又叫了>、孙芋的《妇女代表》等优秀作品。

26. 1957年“反右”扩大化之后,许多作家都转向了历史题材的创作,其主要收获有郭沫若的《蔡文姬>、田汉的《关汉卿》、老舍的《茶馆》、------的《胆剑篇》等。

2 7.____的<天山牧歌》、公刘的《在北方》、梁上泉的《云南的云》等,描绘了以新的劳动生活为主体的富于浓郁地方民族色彩的时代风景画。

28. 20世纪60年代,蔡其矫曾立志要有系统地写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与地理风情,并先从 自己的故乡福建做起,出版了《 》。 29.莫言对小说艺术创新的惨淡经营,《 》以人间的酷刑作结,<生死疲劳》则 以地狱的酷刑开场。

30.____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私人生活》以女性视角,大胆表现了对自恋和同性恋的赞美。 31.王安忆的长篇小说《 》描述了南昌、陈卓然、海鸥等几个干部家庭出 身的年轻人的故事,是一部成长小说。

3 2.____ 在《受戒》和《大淖记事》等就以反戏剧化、非情节化和淡化人物典型性格的叙事技巧,丰富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方法。

33.池莉的小说《生活秀》后改编为电影《 一》。

3 4.____ 的《假如我是一个作家》被散文界称作是新时期散文个性解放的宣言。 35.新时期初期老作家人生反思的优秀作品主要有巴金的《怀念萧珊》、孙犁的《亡人逸

事》、----- 的《干校六记》、陈白尘的《云梦断忆》、黄秋云的《雾失楼台》等。

36.----------- 的杂文随笔集《思维的乐趣》、《我的精神家园》后合编为《沉默的大多数》。 37.长篇言情小说《---------》是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开山之作。

38.《饥饿》出版于1986年,是-------最具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代表性作品。 39.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台湾乡土小说的作品主要有-------的《台湾人三部曲》、陈 映真的《将军族》、王祯和的《嫁妆一牛车》等。

40.在----------的诗作中,《石室之死亡》不仅是洛夫前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现代中国诗坛上“超现实性”表现最为突出的作品。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要求:内容切题.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

41.在余华的小说创作中存在着哪三种叙事策略?每种策略各说出一篇小说。

42.1966年,梁羽生曾化名“佟硕之”写了一篇《金庸梁羽生合论》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是如何谈他们两人的不同的? 五、分析题(30分)

要求: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该题按小论文要求,答案不得少于1000字。在答题时应做到:论述清晰明确.举例具体恰当,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不能完全照抄教材中的观点和内容,必须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43.发表于1957年《收获》杂志的三幕话剧《茶馆》,集中体现了老舍的艺术才华和风格,显示了他在戏剧结构上的大胆创新和成功探索,是老舍对戏剧艺术的巨大贡献。《茶馆》通过对在“茶馆”这一具有社会性的开放场景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命运的描写,反映了旧中国从戊戌政变失败后清政府的腐朽黑暗、袁世凯死后的军阀混战到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统治三个时期的社会风云变幻,诅咒了给人民带来灾难的黑暗年代,为吃人的旧社会敲响了丧钟,具有深刻的思想主题。<茶馆》既没有一以贯之的矛盾冲突,也没有首尾相连的完整故事,它是如何表现“葬送三个时代”的主题的?试结合王利发、常四爷和秦仲义这三个贯穿始终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加以说明。

44.小娥是《白鹿原》中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代表,甚至死后仍遭到迫害。但在她一生中,却先后爱过黑娃、鹿子霖和白孝文三个男人,你如何看待她的爱?

试卷代号:1289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0年7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说明: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纸上。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B 2.A 3.A 4.C5.A 6.B 7.A 8.A 9.C10.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说明: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纸上。每题有1-4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1. ABCD 12. ACD 13; BCD 14. ABD 15. BCD 16. ABD 17. ACD 18. ABD 19. BD 20. ABC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说明:答案中凡出现错别字,均不给分。

21.范灵芝22.周立波23.欧阳山 24.恋爱的季节 25.夏衍 26.曹禺 27.闻捷 28.福建集29.檀香刑 30.陈染 31.启蒙时代 32.汪曾祺 33.生活秀 34.叶至诚 35.杨绛 36.王小波 37.海上花列传 38.张大春 39.钟肇政 40.洛夫 四、筒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说明:内容切题,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

41.在余华的小说创作中存在着哪三种叙事策略?每种策略各说出一篇小说。

A. -是打破“虚伪的现实”的理性秩序。怀疑现实秩序,意味着对现实理性秩序的怀疑。

而余华用来戳穿“虚伪现实”面具的武器,便是他的第一种叙事策略,即以“暴力叙事”打破现实提供的理性秩序。如《十八岁出门远行》、

《西北风呼啸的中午》、<现实一种》等。

B.二是对超验事物的叙事还原。在余华的作品中,可以读到了许多与现实相似的叙事细节。但这些“真实”细节发生的故事背景,始终都是作家精神想象的产物。如《古典爱情》、< -九八六年》等。

C.三是对精神事件的叙事重构。余华小说的叙事场景大多具有明显的虚拟性质,它处处渗透着形而上的精神意念,那些逼真的细节叙述就在这种超现实的叙事场景中清楚地表明了自身的精神属性。如《往事与刑罚》、《世事如烟》、《难逃劫数》等。

42.1966年,梁羽生曾化名“佟硕之”写了一篇《金庸梁羽生合论》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是如何谈他们两人的不同的? A.在风格上,梁羽生受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诗词、小说、历史等等)的影响较深,名士气味甚浓;而金庸接受西方文艺(包括电影)的影响较重,是现代的“洋才子”。(3分)

B.在人物上,梁羽生写名士风流比较有一手,但写邪派怎么样写都不够精彩;而金庸写恶人、坏人比写好人成功,写邪派比写正派成功,《书剑恩仇录》写四大恶人,一个比一个精彩,但写好人君子,段誉啊,不够精彩。(3分)

C.在艺术上,梁羽生擅长写文采风流、豪迈脱俗、纵性任情、笑傲公卿的名士型侠客,他们形象鲜明,个性突出,情操高洁,深受读者喜爱。(3分)

D.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1分) 五、分析题(30分)

要求: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文字优美流畅。该题不得少于1000宇。

43.发表于1957年《收获》杂志的三幕话剧《茶馆》,集中体现了老舍的艺术才华和风格,显示了他在戏剧结构上的大胆创新和成功探索,是老舍对戏剧艺术的巨大贡献。《茶馆》通过对在“茶馆”这一具有社会性的开放场景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命运的描写,反映了旧中国从戊戌政变失败后清政府的腐朽黑暗、袁世凯死后的军阀混战到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统治三个时期的社会风云变幻,诅咒了给人民带来灾难的黑暗年代,为吃人的旧社会敲响了丧钟,具有深刻的思想主题。《茶馆》既没有一以贯之的矛盾冲突,也没有首尾相连的完整故事,它是如何表现“葬送三个时代”的主题的?试结合王利发、常四爷和秦仲义这三个贯穿始终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加以说明。

44.小娥是《白鹿原》中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代表,甚至死后仍遭到迫害。但在她一生中,却先后爱过黑娃、鹿子霖和白孝文三个男人,你如何看待她的爱?

2.小娥是《白鹿原》中被侮辱与被损害者的代表,甚至死后仍遭到迫害。但在她一生中,却先后爱

过三个男人,你如何看待她对黑娃、鹿子霖和白孝文的爱?

参考:田小娥性格中有着大胆、勇敢、叛逆的一面,这使她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反抗无情的命运。黑娃的出现让她看到了一线生机,她做出了大胆的举动,用“婚外情”对郭举人进行报复,为追求性爱而与黑娃同居。一开始她与黑娃的结合是一种本能的需求,和黑娃在一起是为了报复郭举人,后来却产生了真正的感情。她甚至想守着黑娃过一辈子,想伺候他,想为他生儿育女,想孝顺公婆。但是在男权社会里她的这种“爱情”是不被允许的,在一个非常态背景下要求平常生活的愿望是奢侈的。她的举动被周围的人所不容,认为她不要脸,不讲廉耻。甚至,连爱她的黑娃也这样说“我已经弄下这号不要脸的事,就这么没脸没皮活着算毬了”。他认为和她在一起是一件很丢人的事。因为她的行为颠覆了当时白鹿原上存在的至高无上的两性秩序,也是对男性权威的挑战,于是她的“爱情之路”坎坷、崎岖。偷情导致了悲剧的发生,偷情之下的爱情是不道德的,以暴治暴的爱情追求更不是这个女人能够承受的反叛方式。

除去简单的个人追求,纷乱的社会背景更把她推向文学悲剧的风口浪尖。由于黑娃参加了当时的“农会”,而“农会”却在政治斗争中被敌人打败,在那段时间里,田小娥为了生存不得不以自己的身体来换取生活的来源,田小娥先是做了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被田福贤和鹿子霖当作黑娃来惩治,这使她在肉体和精神上倍受折磨。接着,她为了救黑娃而被鹿子霖趁火打劫,为了生存她不得不再次处于屈辱的地位。后来,当白嘉轩和鹿子霖再次斗争时她又被鹿子霖当作报复自嘉轩的棋子,让她去勾引白孝文。而她把白孝文拉下水,又一次把自己置于无地自容的地步,致使周围的人更加地憎恨她。当白孝文受到惩罚时,她起码的良知与怜悯并未泯灭,她生出了忏悔之意。后来,白孝文堕落成了一个乞丐,她反而对白孝文更好,用善良和软弱的方式丧失自我,不计道德底线地同情比自己更不幸的人加深了她的悲剧感。

应该说,田小娥正值青春年少时期,应该有享有受别人尊重的权利,也有追求爱和幸福的权利。她与黑娃的偷情是她为了满足生理需要中性这个最低层次的需要,而她后来想要与黑娃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庭,是她对归属和爱这一层次的追求。后来她与鹿子霖和白孝文发生性关系也是为了安全需要和生理需要这一基本层次需要的满足。因为她当时已经被监控起来了,对她来说避免危险和生活有保障,同时又满足生存需要是第一位的。从小说中我们不难发现田小娥一生都没有停止过对基本需要的追求,这是由于她第一层次的需要都难以实现,所以她没有办法去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

在与鹿子霖、白孝文同居的日子里,她沉溺于男女性爱的激情之中。或许对她来说这除了是对性爱的追求之外,可能还包含着一种男女双方的倾慕和玩赏在其中。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性可能成了田小娥在不同阶段的一种谋生手段。这种谋生的方式会压迫着她,让她透不过气来,她自己也会越陷越深,无法逃离这种生活状态。这就会加快了她走向自我毁灭的步伐。这注定了她永远无法获得那种心灵与肉体融合的自由和快乐。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h6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