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雷州靖海宫

更新时间:2024-02-07 16:38: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雷州市乌石镇

雷州市乌石镇

村官李文觉矮化了基层干部的形象

南方网记者:李奎、张云杰、黄彩霞报道:广东省雷州市乌石镇铺 子村委村民纷纷来电、来信反映,李文觉作为广东省雷州市乌石镇铺子村村委支书。因多项政府拨款未落实兑现,挪用、贪污、贿赂情况严重,村民并表示将组人上省城上访,此举牵系到民众的福祉,建立强大的民生工程乃大势所趋。

据了解,李文觉,念读三年级时,曾因无心向学,功课跟不上,被迫辙学回家,从此暮归的老牛便是他的同伴。

自小李文觉的性格还算不错,为人厚道,善良,乐施他人。可命运之神往往同情这样的人,他真是时来运转,被当时时任村官的陈廷尧“相中”。可李文觉当了官之后,性格变了,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李文觉生性孤僻,傻蛮并傲性,常常自以为是,时常吓唬民众,村民如是说。据村民反映,李文觉在担任村书记期间,曾长期挪用村里的肉铺资金,垄断村里的小卖部(现怕有事已让出小卖部给同村陈学经营),吃喝玩乐,花钱收买镇干部,当时他能任该村村委书记也是因为“借了”2000元给前任书记陈廷尧建筑房屋(于1997年, 贿赂了陈廷尧,又花钱贿赂镇有关干部,他才得以坐上村支书这把交椅)。政府的到学校、村里的扶贫款、甘蔗款的补贴费、玉米苗的补贴费、田亩补贴费,还有村里的肉铺摊位的租费,特别是田亩补贴费,对于舖仔村来说,至今全村差不多都还未发放,还有合和湾、车路等村,多年来政府拨下来的补贴费,不同程度的占为己有。作为一个村

支书竟把三个湛江培才学校(湛江档次最高、收费最高学校)读书,其费用可想而知,近几年,除了在村里建起小洋楼 ,2014年在湛江购买了100多万元的新房子并于同年九月大摆宴席,“喜收”礼金50000多元。试问,一个农村村委书记,哪来这么多钱购买这么豪华的房子??孩子(顶风超生)都送到发放到学校近年来,该辖区的村民民愤四起,纷纷怒讨李文觉。李文觉置若罔闻,我行我素,他甚至怒斥群众:“我镇里有人,县里也有人,你们奈我无何。”有人戏称,李文觉是铁台风都撼不动,又有群众说,李文觉是个吃肉不吐骨的家伙。李文觉举止言行,令人嗤之以鼻。有时群众的善意批评,实际是劝劝他,让他险崖勒马,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可李文觉无动于衷。李文觉这人只要知道群众是指责他的,他会想办法无情地报复。许多群众敢怒不敢言,只好乖乖地“听话”。如上面分配的砍蔗任务,他先给他的亲人,再给他关系比较好的,他这样做,长期以来,已经激起广大群众的愤慨。像这样的村支书根本不是当村官的料,他何德何能当此重任???

现在该辖区的群众都诉至上级有关部门。但一直未果,关心基层群众生活,建立强大的民生工程,已经迫在眉睫,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将李文觉问责,为群众安排一个廉洁奉公,为民主政,务实办事的好村官!

(现各大网站纷纷转载,新浪网博客,微博等; 腾讯网社交,QQ等; 搜狐 网门户型等; 网易网等;hao123等百度,凤凰卫视记者,南方日报记者都准备采访,曝光) 陈远、陈庆勇、李五、陈成彪、

陈进、许妃来、周万良 周八、陈维进、周发忠、陈承金、黄妃伍、周木林、许妙聪、殷振、麦妃三等100多人联名起诉

篇二:湛江梁氏

湛江梁氏:多为梁克家裔

孙族群

梁氏出自嬴姓,起源于东夷少昊部,伯益之后。伯益三十五世大骆生非子。再五传秦仲,西周时,因秦仲父子征讨西戎有功,周宣王封秦仲次子康在夏阳梁山(今陕西韩城附近),建立梁国,立为国君,称梁康伯。公元前641年,秦穆公派兵攻灭梁国,梁伯的后代遂以国为氏,称梁姓,康伯也就成为中国梁姓的得姓始祖。

经过几千年的迁徙繁衍,如今,梁氏已经分布到全国各地,且以广东为多,约占全省人口的4.7%,占全国梁姓人口的35%。湛江梁氏聚居比较多的几条村庄是几万人的吴川兰石村、7000多人的霞山宝满村以及6000多人的开发区龙潮村。 调塾村梁氏的祖先是宋代咸顺年间的梁兴宗,那时他从广州调来湛江当雷州通判。当时调塾村已有林、朱、郭三个姓氏,之后梁兴宗的子孙便扎根于此,如今繁衍至吴川。 和调塾村的梁氏祖先为叔伯关系的有霞山宝满村和吴川兰石村的梁氏祖先。兰石村人的祖先是宋代赫赫有名的状元梁克家。湛江的梁氏几乎有一半是属于梁克家裔孙族群,各支派基本也有家谱载,世系清晰,可上溯到始祖康伯公。 如今,湛江梁氏已有二三十万人,分布在吴川市、霞山区、开发区、雷州市等地,

占湛江的人口比例约6%。

吴川市兰石镇兰石村

兰石:文化氛围浓厚的大村庄

湛江吴川兰石镇兰石村是少有的村镇同名的村落,已有800多年历史,现有几万村民,讲雷州话,九成人都是梁氏。兰石村梁氏的祖先,就是梁克家。

梁克家是福建晋江人,被封为仪国公,其裔孟坚率众入粤开基繁衍。梁克家的次子梁信,又名讷言,岁进士,于淳熙年间由闽入粤任茂名县县丞,任满卜后居梅菉东楼堡,古高凉郡属地的茂名县有安定梁氏讷言一族,讷言公是始祖,克家公为太祖。至四世尚高公迁居现吴川市兰石镇兰石村,形成了兰石为主体的梁氏讷言一族。

其后从兰石发祥向外繁衍的人越来越多,聚居而成村落者遍及三省(粤、桂、琼),而子孙外出者遍及全国各地,旅居世界10多个国家。据不完全统计,现全族有数十万人,因而高凉兰石梁氏声名远播,至今已有八百多年了。

兰石村是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村庄,2007年被评为湛江市特色文化村。兰石村的老人们成立了兰石诗社、兰石曲艺社等文艺团体,社员上百人。

在兰石文化公园不远的东面,是一条古色古香的“及第巷”,巷内有四大府第:侍卫府(科甲第)、亚元府(亚元第)、进士府(进士府)和时敏府(拔元第)。其中时敏府还出了三位贡生、三位烈士、一位国*党中央监察员,有“双三一员”之美誉。 除四大府第外,该村古时还有享誉四邻的三大书房:强善斋、生春池馆和宪犀学馆,皆由贡生执教。因它所招的学生均是具一定古典文学基础而来“淬火”的士子,可以与“书院”相提并论,属封建时代较高等的学府。

调塾:革命老村风雨700年

麻章调塾村位于麻章区西南方向约8公里,是抗日革命老区村庄之一,是湛江三大梁姓村之一,有村民5000多人。其中大部分都是梁姓。调塾村是一条拥有700多年历史,号称麻章镇人口第一大村的古朴村庄。村路口屹立一座古色古香的路碑,正反面清楚写着“调塾”、“古塾新风”字样,格外醒目。

调塾村有一座玄坛庙,庙里供奉一位玄坛仙。相传以前调熟一带环境恶劣,后来在神仙的帮助下,变为美丽仙境。过了不知多少万年,从北方来了梁族始祖。初来乍到,看到眼前是鱼米之乡的沃地,赶紧安营扎寨,就地开基立业至今。

湛江市第一部村志就是出自此地的《调塾村志》。这部村志历时八年艰辛编写终于在2008年问世。《调塾村志》一书的出版,填补了湛江地区农村文史的空白,也为创建特色文化村创造了有利条件。

调塾村属下有养殖场、沙场、甘蔗站等企业,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几十万元,村民主要以种植甘蔗、水稻、番薯、香蕉、蔬菜等为主,以运输业和养殖业为辅,2007年人均纯收入约2500元。现在,调塾村成为村风淳朴、村容整洁、道路宽敞、生活富裕、民主和谐、文明礼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走进调塾,崭新的楼房一排排拔地而起,水泥路四处延伸,直至把整个村庄覆盖,新时代的农村气息非常浓郁。在这些新建筑中,夹杂着一些历史遗留的零散古建筑,造型大都很奇异。调塾还建有敬老院、卫生院、小学、菜市场等。村办有2所小学,在校学生800多人。

甘霖:全国第一批革命老区

麻章区甘霖村也是梁氏聚居的村庄,是解放后第一批被评为革命老区的村庄之一,是具有革命斗争传统的村庄。它不但是粤桂边区闻名的红色抗日根据地,也是东区的革命中心,享有“小延安”美称。

早在1898年法国殖民者入侵广州湾、侵犯麻章时,甘霖村民与黄略村民一道,高举抗法大旗。1925年,麻章领导人、末代秀才梁墨斋支持抗法运动,发动绅民捐款建石桥,后改名“寸金桥”,寓意“寸土寸金”之意,第一个“寸金桥”三个大字就是他题上去的。他还修建了遂溪桥(即现在的新桥大桥)、赤水桥、大路前桥以及麻章渔亭和遂溪七小(今麻章一小)。大革命时期,同盟会员梁德修、梁德彰等革命先驱回村传播革命火种。 1938年,在梁墨斋之子梁子端的协助下,一批优秀的共*党人到甘霖利用梁氏祠堂开办农民夜校,开展宣传抗日革命活动,先后成立了抗日宣传队、“青抗会”、“妇抗会”等,次年还成立了中共甘霖党支部。1943年甘霖成立自卫队,在这基础上先后建立了两支游击队,袭击冯家塘日伪军据点、智取黄略日伪乡公所、甘霖阻击战、三次反击国*党反动派“清乡扫荡”。每一次战斗都有甘霖人英勇的身影,他们当中涌现出闻名粤桂边区的“农民大王”梁汝新、“六朵英花”(梁玉英、梁月英、梁梅英、梁培英、梁兰英、梁才英)以及革命烈士梁有、梁彪等大量英雄豪杰。

2005年在全国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甘霖的梁培英、梁宁、梁兰英、梁安等老同志还获得了胡锦涛总书记签发的金质纪念章。

篇三:雷州话教程(第一课)

雷州话教程(第一课)

雷州话教程(第一课).amr

格式:粤语(解释)[雷州话音标:拼音为普通话注音,汉字为粤语注音,“‵”为重音音节],字体标红为难点。双击上面的音频可以(用暴风影音)打开下表中的词语音频跟读。

我(我)[wā]

我哋(我们)[wānèng]

人哋(人家)[nānggé]

边度(哪里)[díjiā]

咁样(这样、那样)[yāéo]

第次(下次)[è‵chǔ]

几多(多少)[‵uāz?i]

你(你)[lù] 佢(他)[yí] 你哋(你们)[lùnèng] 佢哋(他们)[yínēng] 呢度(这里)[yālì] 嗰度(那里)[hālì] 呢(这)[yā] 嗰(那)[hā] 点解(为什么)[煨èu升摸,第日(改天)[‵该翅,通俗:做咪咪] 通俗:袋意‵翅] 乜嘢(什么)[咪咪] 乜(什么)[咪] 边(哪)[dí] 咁好(这么好)[‵y?h?]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lc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