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中国的对外贸易摩擦问题

更新时间:2023-09-30 02:5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贸易摩擦的现状及解决方案

摘要: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世界各国经济往来也越来越密切。但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各国利益的不一致,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不可避免且随着经济交往的日益密切愈演愈烈。伴随着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新亮点,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摩擦频繁发生,为保证中国外贸出口的持续发展,本论文主要从贸易角度讨论了中国国际贸易摩擦的问题,对我国对外贸易摩擦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我国贸易摩擦的具体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来提高我国的贸易竞争力

所谓的贸易摩擦,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国与国之间在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在贸易平衡上所产生的、一般是一国的持续顺差、另一国的逆差、或一国的贸易活动触及或伤害另一国的产业。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环境的变化以及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融入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分工,国际贸易竞争日渐激烈,当然就会产生摩擦。因此,贸易摩擦数量增多并不奇怪,这是贸易增长的必然反应。由于贸易摩擦的发展越来越具有隐蔽性应对贸易摩擦成为了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我们一方面要冷静对待、看清本质;另一方面要有积极的应对措施。

一、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现状及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的贸易摩擦的增长,摩擦数量和领域不断扩大。贸易摩擦数量不断增大且居高不下且呈增长之势,强度也在增大。贸易摩擦地域的不断扩大主要发生在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这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次数较多。中国每年发生的国际经济摩擦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引起的,或是针对发达国家的;二是金额较大。中国与发达国家的经济摩擦每次涉及的金额都很大。贸易摩擦手段多样化贸易摩擦所采用的手段日益呈现多样化特征。反倾销仍然是贸易的主要摩擦形式,但从反倾销向多种贸易摩擦手段扩展的趋势越加明显。以反倾销为主的显性贸易摩擦呈现出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的趋势,成为当前国际贸易摩擦的主要表现形式。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促进了商品、资本、技术等的跨国流动,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为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带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也加剧了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尤其是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遭受了国外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

(一)贸易摩擦从显性走向隐性

经济全球化扩大了各国之间的国际经济交往面,同时加剧了经济摩擦的程度与深度。擦除了对外经济政策的直接碰撞外,还有很多是以隐性的方式存在的,并有从显性摩擦向隐性摩擦演化的趋势。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已从一般的配额、成本价格、产品质量问题,发展为以技术标准为主要的贸易壁垒,进而上升为带有特定色彩的摩擦。从美国为保护钢铁业,在选举因素影响下而起用“307”条款的贸易保护,到欧盟带有特定色彩的以劳工保护借口进行的贸易纠纷,都说明我国所面临的贸易摩擦更多带有不确定性和隐性。 (二)发展中国家逐渐成为对中国发起反倾销的“主力军”

我国与发达国家贸易摩擦不断增多的同时,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也呈扩大趋势。我国面临的国际贸易争端,入世以后一直持续上升,而且已经从发达国家扩张到印度、墨西哥、巴西、土耳其、南非等发展中国家。对这些新兴市场的出口,年递增在25%以上,与这些新兴市场的贸易关系将会呈现“大问题不多,小问题不断”的局面。因为这些东欧拉美国家与我国同属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同样以制造业为主,因此与我国在经济结构上缺少互补性,其国内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容易受到我国产品的冲击。

(三)反倾销、特殊保障措施是中国面临的贸易摩擦的主要形式

众所周知,我国是全世界被反倾销诉讼最多的国家,受到的损害也是最大的。根据我国的入世承诺,中国仍将面临15年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待遇,WTO其他成员方有权否认中国出口企业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作。种种不公平待遇将使得反倾销诉讼在可预见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的主要形式。另外,截至目前为止,韩国、日本、加拿大、美国、印度、土耳其和欧盟等WTO成员国已经相继完成了对中国

1

出口产品实施“特别保障条款”的国内立法,大幅度降低了立案标准,为大规模运用这一控制机制完成了准备工作。这种将长达12年的“特别保障条款”可以仅针对中国使用,从而避免保障措施针对全球所带来的压力。

(四)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影响越来越大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安全和环境等涉及生活质量的诸多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企业和消费者对新的标准和技术法规的需求与日俱增。而当建立在这种新标准和技术法规基础上的各种合格评定程序、认可制度、检验制度成为限制外国产品进口的障碍时,它们就转变为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出口产品总体质量、档次较低;而我国产品的出口市场又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它们约占我国外贸出口总额的90%左右。这些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其中的发达国家对输入产品要求非常严格和苛刻,使得我国出口产品不可避免地面临越来越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五)贸易差额、人民币汇率和知识产权保护等贸易摩擦导火索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并长时间保持着巨额的贸易顺差,而这种贸易差额的地理分布,又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地区,这就导致我们的贸易伙伴由于不满自身对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频频以此为导火索对华发起贸易摩擦;人民币汇率,由于近期美国放弃了强势美元,实行了实际上走低的汇率政策,使得与其保持相对固定汇价的人民币实质上对其他国货币实行了贬值。这给了我们的贸易伙伴很好的理由,以人民币贬值、对外输出通货紧缩、不正当的贸易竞争优势等借口,将人民币问题同对华贸易政策直接挂钩,成为引发贸易摩擦的另一导火索。知识产权问题,由于我国的科技水平发展落后,人们对发明、创造、商标等的保护观念淡薄,再加上发达国家的苛刻要求,使得知识产权成为影响我国正常贸易,尤其是含专利技术产品进出口的一个主要因素。

二、我国国际贸易摩擦形成的原因 (一)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

我国目前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而对内需求发展相对较弱,二者的不平衡性导致了我国屡受贸易摩擦的困扰。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之而来,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也相应提高。但是,扩大了贸易顺差内需不足使得国内企业产生了过剩生产力,增加了出口的压力。由于受到中国传统的消费观念和储蓄习惯,以及中国的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大众的消费潜能没能很好的发挥出来:人们在未来尤其是年老以后没有保障的情况下,不愿也不敢增加当下的消费,更多的则是储蓄。中国的储蓄率正说明了这一点,储蓄过高,消费明显不足。而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这就对我国出口形成了巨大压力,导致了中国出口的迅猛增大。而由于内需的不足,进口增长明显滞后,使得中国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不可避免的会发生高频率的贸易摩擦。

(二)出口领域经营秩序混乱

我国出口领域经营秩序混乱的表现主要是低价竞销。在中国,许多企业存在着“薄利多销”的传统理念,以及我国长期对外贸企业进行的出口补贴,使得不少企业为了扩大国外市场,对产品定价过低。使企业习惯于利用价格战术一窝蜂地降价。相互的竟价不但使得获利空间下降,而且我国行业协会不健全,缺乏自律,为抢占市场份额,盲目压价竞争,被进口国利用反倾销调查,“特保”调查等条款,以及各种技术壁垒来限制我国扩大出口,导致贸易发展环境日趋恶化。低价竞争,以量取胜的粗放型经营不仅使我国成为贸易摩擦的重灾区,也造成外贸出口额增长并没来带来效益的同步提高,产品价格急剧下降,利润日益使低薄,已到了出口成本的边缘。这便助长了国外的反倾销势头,产生更多的贸易摩擦。

(三)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各项技术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程度不高

由于我国建设市场经济的时间不长,尤其是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制度、体系等很多方面都很落后,而国际上现行的规章制度又是由发达国家制定和主宰的。仅以技术性措施体系建设为例,当前我国的技术法规、标准及认证制度体系还很不健全,与国际标准存在较大差距。虽然我国引进了一些先进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有所提高,但总体而言技术吸收、消化和创新能力不强,仍然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

2

技术差距;我们的技术制度、国家创新体系等很多方面都很落后国际上现行的技术标准又是由发达国家制定和主宰的,而我国只有40%左右的国家标准采用了国际标准。这种同国际标准接轨程度不高的情况,不仅仅存在于技术标准方面,同时在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等涉及国际贸易的众多领域均有表现,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我国同贸易伙伴产生贸易摩擦的几率。另一种不接轨表现在我们同主要贸易伙伴在贸易统计口径上存在较大差异。如中日和中美的巨额贸易逆差,统计口径上的不一致也是其中原因之一。这种不一致主要表现在对中国香港地区转口贸易的计算、到岸价格、离岸价格的采用等方面。计算上的不一致,大幅度加大了原本的贸易差额,增加了贸易摩擦机会。

(四)贸易保护主义

我们都深知,一个国家在参与贸易往来时,首要目标是使自己国家利益最大化。每个国家都希望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参与国际竞争,而对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保护,结果导致安全结果导致安全标准、质量标准、环境标准等技术贸易壁垒以及卫生、防疫、市场秩序等其他非关税壁垒措旆的被频繁使用。自20世纪末以来,世界主要的经济体都发生了经济衰退或增长迟缓,需求的萎缩导致争夺市场的竞争白热化。在经济繁荣时期,各国出于自身经济和政治利益的需要,贸易政策相对开放,产生贸易摩擦的可能性相应减少;而在经济紧缩和萧条时期,贸易政策趋于保守,各种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观点———如保证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等左右着政府贸易政策的制定,从而引发了愈演愈烈的新贸易保护主义。中国经济贸易以高速增长的态势与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尤其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经济贸易增长呈现巨大的反差,首当其冲地遇到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贸易摩擦难以避免。这也是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根本原因。

(五) WTO一些模糊性和歧视性条款

为了协调缔约国之间的利益,避免贸易自由化对国内经济的过分冲击,WTO中规定了一些例外条款和弹性条款,通过这些条款,缔约国可以以维护国际收支平衡、促进特定工业的建立、维护国家保护环境等理由暂停、修改或撤销WTO的各项义务。由于WTO个别款在例外规定上存在模糊和漏洞,使其常常被贸易保护主义利用成为他们实行进口限制的借口,导致贸易摩擦更加频繁。同时我国在入世时承诺了“非市场经济”地位、“特别保障条款”等不利款项 ,导致WTO成员在我国未获得“市场经济地位”时,反倾销案件发起国可任意选择某一替代国来计算商品的正常价值,这样很容易确认中国企业的倾销行为,加剧了中国对外贸易的摩擦。

三、为缓解贸易摩擦所采取的措施

(一) 扩大国内需求,降低我国对外贸出口的依存度

由于国内需求不足,导致了大量企业在扩大对外出口同时也拖累了中国进口的增加,这一效应导致了中国的更大的顺差,从而导致了贸易摩擦的频发。因此解决内需问题对我国减少贸易摩擦至关重要。 首先,应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扩大社会保障的受益范围。其中关键是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机制,使得人们不必过于担心由于未来的某个突发事件而使自己陷入经济困境,减少人们的因预防而持有的货币数量,减少储蓄提高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增加当前消费。其次,应当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范围。最后,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通畅的融资多元化渠道。单靠银行间接融资渠道已经满足不了资金市场的需要,必须要发挥直接融资渠道的作用,其中之一便是股市。要充分发挥民间商业信贷的活力。从市场竞争效率角度看,小型的、地区性的民间金融机构通过改善信贷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等几个方面开展竞争。一定程度上也会打破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局面,建立并完善有效率的竞争性信贷市场。

(二) 调整产业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

3

中国贸易摩擦案件中所涉及的产业基本上是那些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其替代性非常强,其低价值决定的低价格容易被认为是倾销。因此,改变这种状况的根本途径,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市场竞争为动力,通过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等措施,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对工业各部门的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在产品结构调整中,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推广新技术、新工艺,降低产品的能源消耗、原材料消耗、以及水资源消耗。生产一批能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中降低能源、原材料和水资源消耗的产品。材料的节约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利润。

2、通过新技术运用和经济规模的扩大,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在国内外市场上增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从而达到提高国家在世界范围的经济地位,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的目的。

3、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开发具有世界先进水平,能够代表产业发展方向的产品。新技术的产品将有益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有益于提高国家经济发展,给各国之间的贸易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三)建立我国的贸易保护体系

要制定适当的配套措施,与进口限制相协调,适当保护国内特定产业。对高技术产业、汽车产业、重点农产品等要协调运用配额和许可证管理,加强合法保护。要制定适当的配套措施,与保留的补贴项目相协调,适当保护国内产业。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的多项补贴项目,包括地方预算可以提供给严重亏损的国有企业补贴,一定范围的税收减免,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用于扶贫的直接拨款和贷款,科研开发基金,部分基础设施基金,减免税和退税,重要能源产品补贴,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的企业所得税减免,高科技企业以及贫困地区企业等所得税减免。要运用好这些规则,适当保护国内产业。

(四)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

贸易保护主义是国际贸易摩擦的根源,通过有效的贸易规则来约束世界各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这是我国化解国际经济摩擦的根本途径。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逐步推进世界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努力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营造一个稳定的经济环境。多哈回合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参与的第一轮多边贸易谈判,这为中国完善国际经济规则和促进贸易自由化提供了大好机会。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应该通过多边和双边谈判,完善有关中国加入WT0的法律规则。

(五)完善对外经济政策

在发展对外经济和制定相关政策时,要切实考虑国际因素,注意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给外部世界带来的影响。以国际收支和进出口基本平衡作为目标,不追求大额顺差,不断扩大进口,为全球贸易持续增长做出贡献。要在坚持提高引进来水平的同时,大力推进“走出去”战略的实施。稳步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进行境外资源合作开发等,加强互利合作,建立利益共享机制,缓解贸易摩擦。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外商的技术、专利、销售网络和品牌,在利益共享的基础上以返销的形式进入其国内市场,使我国企业的出口行为转变为外商所在国具有国际合作性质的国内行为,避免贸易摩擦。

(六)从长期来看,要大量培养应对贸易摩擦的专业人才

人才在一个信息社会中的价值,远远超过在一个工业社会中的价值。在国外对华 反倾销 、反补贴等案件的应诉中,涉案企业不了解应诉的重要性、不知道如何应诉的情况很普遍;进口产品对国内同类产品的产业造成损害时也不知道利用世贸规则进行合理保护,没有大批懂得WTO规则的专门人才参与国际经贸活动,要提升我国的对外经贸的竞争力和形成竞争优势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就要尽快形成一套有利于人才快速成长的机制,用多种形式培育和造就WTO问题各个层面的专门人才,让优秀的人才能成团涌出并在对外经贸中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2d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