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科政治课件

更新时间:2023-10-13 05: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必修4《生活与哲学》高考考点与真题解析

云南昭通镇雄实验中学 宋 燚

【考点】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真题对接】(2009年福建文综卷第36题)2009年4月,甲型HINI流感开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扩散。我国借助国际力量组织攻关,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甲型HINI流感的快速诊断方法。这表明( )

A.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

D.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

【解析过程】我国借助于国际力量的帮助成功研制甲型H1N1流感的诊断方法,体现了人们能够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认识事物,故A项正确。B项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改变或消灭,故C项错误。意识本身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意识才会促进事物的发展,故D项错误。

【考题提示】高考常以时政为背景考查考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多了解国内外新闻,有助于提高解题效率。

【考点】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真题对接】(2009年全国文综卷Ⅰ第28题)“面对金融危机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在此关键时刻,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这一论述表明,信心作为对前景的良好预期( )

①能够改变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②可以推动经济主体对经济活动的积极参与

③能够摆脱物质条件制约,促进经济复苏

④可以促进经济形势向好的方向转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过程】规律具有客观性,其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①肢错误;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摆脱物质条件的制约,③肢不选。②④肢符合题意,故选D。

【考题提示】关于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是一个跨板块的知识点。学习这个知识点,要将唯物论中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辩证法中规律的特征、认识论中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等知识联系起来学习,注意全面把握此考点。

【考点】现象与本质

【真题对接】(2009年浙江文综卷第32题)一个科学研究小组对5000只“冰川豹蛛”进行测量后发现,1996-2005年间,这种蜘蛛的体形平均增大了8%-10%,同期当地每年的解冻期提前了20-25 天,这支持了他们的猜想,剧烈的气候变化对当地蜘蛛的生长产生了影响。该研究小组负责人表示这种影响的后果很复杂,一下子无法估计出来,这一说法体现了( )

①事物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②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③世界总有一些秘密不能为人所理解 ④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过程】①肢错误,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③肢说法错误,世界上有许多秘密,但是人类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秘密,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②④肢符合题意,选D项。

【考题提示】做组合式选择题,通常用排除法。一般情况下,题肢里有表述本身错误的,先排除,然后看剩余题肢是否与题干直接关联,如不直接关联,再排除。

【考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真题对接】(2009北京文综卷第35题)生活在河里的小鱼听说陆地上有一种动物叫奶牛,于是向青蛙询问奶牛的长相。青蛙说:“奶牛体形很大,四条腿站立,头顶上长着一堆尖尖的犄角,身上布满黑色斑点,喜欢吃青草。”于是,小鱼脑海里生成了奶牛的形象。小鱼脑海中的奶牛形象及其生成过程说明( )

A.没有亲身实践就不可能获得真知 B.感性认识是丰富、生动和正确的

C.认识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D.感性认识有必要上升到理性认识

【解析过程】生活在河里的小鱼之所以形成图中的奶牛形象,主要是受其所处的环境和主观因素的影响,C项符合题意。获得真知可以通过亲身实践间接经验两种途径,A项错误。感性认有正确与错误之分,B错误。题干是关于奶牛形象的描述,不涉及对事物本质的认识,D不符合题意。

【考题提示】漫画题具有直观、形象、寓意深刻的特征。做这一类题,关键要能够从漫画中提取有效信息,把它与题干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设问要求作出符合题意的判断。

【考点】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真题对接】(2009重庆文综卷第28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把研制大飞机纳入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这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为此,国家转变体制机制,坚持自主研发,加强国际合作,优化整合全球资源,成立了国家控股的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标志着大型飞机的研制进入实体操作阶段。研制大型飞机的决策和实施需要( )

①审时度势 ②在分析指导下进行综合 ③运用系统综合思维方法 ④发挥体制创新的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过程】①③肢表述正确,②肢表述错误,应该是“在综合指导下进行分析”; ④肢说法错误,体制创新属于意识现象,对物质不起决定作用。故应该选择B项。

【考题提示】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将考点与国内重大时事结合起来考查是高考命题的习惯,因此平时需要关注时事,多用学知识分析新闻现象,做到学以致用。做此题的关键是要牢记课本中关于综合与分析的关系的基础知识,唯物论中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

【考点】实践的基本特征

【真题对接】(2009年安徽文综卷第10题)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

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活动 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过程】本题考查考生对对实践观的理解。①肢错误,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④肢错误,人们获得正确认识除亲身实践外,还可以通过间接经验获得。②肢正确,农村改革的历程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历史性。③肢符合题意,在农村改革的历程中获得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扩展、深化、向前推移的辩证发展过程,似前进的波浪和上升的螺旋曲线一样发展。故选择C项。

【考题提示】关于认识以及实践的相关知识,是高考的高频考点,要引起重视。

【考点】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真题对接】(2009年广东理科基础第60题)孙武曾率军三万打败楚国20万大军,并在战争中撰写《孙子兵法》。孙武著兵法说明实践是( )

A.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检验真理的标准 D.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解析过程】孙武在战争实践中不断总结战争经验,从而撰写成《孙子兵法》,这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故A项正确。B、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说法错误,获得知识的途径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考题提示】认识的来源并不等于获得认识的途径。认识的来源是实践,而获得认识的途径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无论是以什么途径获得的认识,归根结底都来源于实践。

【考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真题对接】(2009年山东文综卷第23题)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发布的“2008年度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综合类)”有北京奥运、金融危机、志愿者、汶川大地震、神七、改革开放30周年、三聚氰胺、降息、扩大内需、粮食安全。这些词语在2008年的流行表明( )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③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④人们的价值选择应以价值判断为前提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析过程】此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但是题干中只体现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没有体现社会意识的反作用。2008年的十大流行词语属于意识或主观认识范畴,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故选B,③④肢不符合题意。

【考题提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存在区别和联系。前者属于历史唯物主义范畴,后者属于唯物论范畴。前者是后者在社会历史领域里的表现,学习时需要区分这两个原理。

【考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

【真题对接】(2009年北京文综卷第34题)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去,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等部门组织实施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西部建设和发展需要设置服务岗位;给予志愿者一定的生活补贴,并在服务期满时为其提供考研加分等优惠政策和切实有效的就业服务。这一计划的设计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统一 ②实现人生价值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在社会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 ④个人理想应该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过程】此题考查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关系。材料说明当个人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时候,国家也会为个人发展提供保障,体现了要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把个人利益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①④肢正确,②③肢在题干中没有体现出来。故应选择B项。

【考题提示】这是一道一题考两理的好题,既考查考生对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的认识,又考查对人生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关系的认识。解答体现类选择题要仔细审题干,切忌不可画蛇添足,虽然有的题肢表述是正确的,但题干没有体现则不能选。

【考点】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

【真题对接】(2009年上海单科第12题)从汶川地震到北京奥运,千百万志愿者的行动似一股社会的道德清流,让爱心延续,推文明前行,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这又一次表明人生价值包括( )

①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 ②个人的生命历程

③个人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 ④个人受到社会的尊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过程】人生价值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既包括物质贡献,又包括精神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①③④肢符合题意,人生价值不包括个人的生命历程。故应选择D项。

【考题提示】这是一道再现原理的基础考题。着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牢记人生价值的内容,根据材料进行判断。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7e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