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巢问题--第1课时

更新时间:2024-04-30 13: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题:《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主要是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教材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鸽巢问题”,使学生在理解“鸽巢问题”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会用“鸽巢问题”加以解决。在数学问题中,有一类与“存在性”有关的问题。在这类问题中,只需要确定某个物体(或某个人)的存在就是可以了,并不需要指出是哪个物体(或人)。这类问题依据的理论我们称之为“抽屉原理”。“抽屉原理”最先是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运用于解决数学问题的,所以又称“狄利克雷原理”,也称之为“鸽巢问题”。“鸽巢问题”的理论本身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但“鸽巢问题”的应用却是千变万化的,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论。因此,“鸽巢问题”在数论、集合论、组合论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学情分析:

“鸽巢原理”的变式很多,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也是十分广泛,学生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此类问题。六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和生活经验已基本达到能够掌握本章内容的程度。教材选取的是学生熟悉的,易于理解的生活实例,将具体实际与数学原理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鸽巢原理”的含义,在了解简单的“鸽巢问题”的基础上,使学生会用此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鸽巢原理”的过程,提高学生思考和推理的能力。

3、通过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把具体问题转化成“鸽巢问题”。 教学难点:找出“鸽巢问题”解决的窍门进行反复推理。

四、课前准备

课件、铅笔、笔筒、扑克牌等。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一副扑克牌。

师: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一副牌,取出大小王,还剩52张牌。下面请5位同学每人随意抽一张,不管怎么抽,我知道至少有2张牌是同花色的。同学们相信吗?

师生共同玩几次这个“小魔术”,验证结论。

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其实这类问题在数学上称为鸽巢问题,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能解释这个现象了。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类问题,我们先从简单的情况入手研究。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师:把3支铅笔放到2个笔筒里,有哪些放法? A:小组合作探究,记录结论。 B:学生汇报。

预设:一个放3支,另一个不放;一个放2支,另一个放1支。 师:“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这句话说得对吗? C:理解“总有”和“至少”的意思。

师:这句话里“总有”“至少有2支”是什么意思? 预设:一定有。

预设:最少有2支,不少于2支,包括2支及2支以上。 (2)师:把4支铅笔放到3个笔筒里,有哪些放法? A:小组合作探究,记录结论。 B:学生汇报。

预设:可以放(4,0,0);(3,1,0);(2,2,0);(2,1,1)。

C:尝试总结结论。

引导学生得出“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3)假设法(反证法)

师:前面我们是通过动手操作得出这一结论的,想一想,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得到这个结论呢? 小组讨论交流,集体汇报。

师小结:如果每个盒子里放1支铅笔,最多放3支,剩下的1支不管放进哪一个盒子里,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首先通过平均分,余下1支,不管放在哪个盒子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这就是平均分的方法。 (4)揭示规律

①把5支铅笔放进4个笔筒中,那么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几支铅笔? ②如果把6支铅笔放进5个笔筒中,结果是否一样呢?把7支铅笔放进6个笔筒中呢?把10支铅笔放进9个笔筒中呢?把100支铅笔放进99个笔筒中呢? 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板书: 提问:观察板书,你有什么发现? ③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只要放的铅笔数比笔筒的数量多1,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支铅笔。 ④教师小结。

上面我们所证明的数学原理就是最简单的“抽屉原理”,可以概括为:把m个物体任意放到m-1个抽屉里,那么总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进了2个物体。 (5)练习:教材P68“做一做”第1题

5只鸽子飞进了3个鸽笼,总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了2只鸽子。为什么? 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例2,把7本书放进3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为什么? 先小组讨论,再集体汇报。

引导学生得出利用“平均分”的方法得出“如果每个抽屉放2本,剩下1本不管放在哪个抽屉里,都会变成3本,所以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 (2)师:如果把8本书放进3个抽屉,会出现怎样的结论呢?10本呢?11本

呢?16本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观察上述算式和结论,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物体数÷抽屉数=商数??余数”“至少数=商数+1”。 (三)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1、11只鸽子飞进了4个鸽笼,总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了3只鸽子。为什么? 2、5个人坐4把椅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2人。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梳理提升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呢? 我们学会了简单的鸽巢问题。

2、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揭示本节课开头的魔术的结果,你能来说一说这个魔术的道理吗?

引导学生得出“如果4人选中了4种不同的花色,剩下的1人不管选那种花色,总会和其他4人里的一人相同。总有一种花色,至少有2人选”。

六、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数量(支) 笔筒数(个) 结果

5 4 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 6 5 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笔 m m-1 总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进了2个物体。 7÷3=2??1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 8÷3=2??2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 10÷3=3??1 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4本; 物体数÷抽屉数=商数??余数 至少数=商数+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8n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