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教育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更新时间:2023-10-12 14:4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历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在下列每题的空白处填上正确的字词,每空1分,共17分)

1、杨贤江写的《 》,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2、教育的本质是( )。

3、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 )、( )。

4、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 )。

5、( )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由夸美纽斯正式提出并推行的,1862年我国在( )首先执行了这个制度。

6、1903年颁布的( ),是中国最早实行的近代学制。

7、普通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般原理和中、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师范学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 )相结合的学科。

8、义务教育,也叫( ),是由国家用立法形式确定下来强制实行的国民基础教育。 9、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10、教学手段就是指教师和学生进行()以及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11、现场教学和个别指导是中小学教学的( ) 。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备课、上课、( )、作业批改(成绩考核)四个环节组成。 13、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 )渗透德育。

14、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具体体现在中小学各类( )和各科课程标准、教科书之中。 1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

二、选择题(下列四项备选答案中有一项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26分)

16、“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由( )首先提出的:⑴《论语》 ⑵《孟子》 ⑶《学记》 ⑷《劝学篇》

西欧最早出现的教育专著是( ):⑴《大教学论》 ⑵《论演说家的教育》 ⑶《普通教育学》 ⑷《我的教育信条》

18、“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是由( )提出的:⑴赞科夫 ⑵巴班斯基 ⑶苏霍姆林斯基 ⑷凯洛夫

19、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 ):⑴和谐教育思想 ⑵教学过程最优化 ⑶教学发展观 ⑷全面发展观

20、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是( ):⑴痒 ⑵序 ⑶校 ⑷学

21、讲授法的基本方式包括( ):⑴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⑵讲述、讲解、报告、讲演 ⑶讲读、讲演、讲评、讲述 ⑷讲述、讲解、讲评、报告

2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 ):⑴教育的性质 ⑵教育的方法 ⑶教育的效益 ⑷教育的规模

23、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 ):⑴做人教育 ⑵职业教育 ⑶基础教育 ⑷专业教育 24、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是指( ):⑴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⑶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⑷基础理论,基本原理

25、德育在青少年学生的发展中具有( ):⑴积极作用 ⑵影响作用 ⑶制约作用 ⑷导向作用

26、班主任在班集体的发展中起( ): ⑴主导作用 ⑵主动作用 ⑶领导作用 ⑷能动作用 27、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 ⑴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⑵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核心 ⑶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⑷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28、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 ⑴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⑵主体价值 ⑶创造价值 ⑷教育价值

三、简答题(共32分)

29、为什么说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6分) 30、简述教育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6分) 31、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8分)

32、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有哪些?(6分)

33、什么是教学?教学的任务是什么?(6分)

四、论述题(34、36两题任选一题,35题必做,共25分)

34、学习教育学有何意义?(11分)

35、为什么说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矛盾?(14分) 36、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11分)

要求:①论述要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楚; ②论述要理论联系实际;③每题字数不得少于200字。

2011北京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

1、提出公民教育和劳作学校主张,具有社会本质倾向的教育家是___C___ A、柏拉图 B、涂尔干

C、凯兴斯坦纳

D、赫钦斯

2、决定教育事业领导权的是___B___

A、经济发展水平 B、政治制度 C、文化 D、科技

3、“因材施教”是人的发展的___D____对教育的要求。 A、顺序性 B、不平衡行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4、人的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该做到__C___ A、相互衔接 B、循序渐进 C、长善救失

D、教学相长

5、卢梭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由的人。这种观点属于__B____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宗教本位论

D、文化本位论

6、《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考核内容为“政治思想、业务水平、___A____、工作成绩”几个方面。

A、工作态度 B、工作热情

C、工作效率

D、工作质量

7、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体现在__C____ A、认识的直接性 B、学生的主体性

C、教学的教育性 D、活动的开放性

8、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方法是___D____ A、参观法 B、演示法 C、情景教学法 D、欣赏教学法

9、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的观点的前苏联教育家是___B__

A、克鲁普斯卡娅 B、马卡连柯

C、加里宁 D、凯洛夫

10、某班在“每月一星”的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以示奖励,这样的方法是___B__ A、说服教育 B、品德评价 C、指导实践 D、陶冶政治 二、填空

11、德国教育家赫巴特被西方教育史称为科学___教育学__之父。 12、孔子提出“庶、富、__教_”的观点,认为是治国的三个要素。

13、____遗传素质__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与可能性。

14、2006年我国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学制,主要有“六三制”和__“五四制”____。

15、___教育基本法律__是依据宪法制定的全面调整教育内部、外部相互关系的基本法律准则,它可以说是“教育领域的宪法”,是教育法规体系的“母法”。 16、我过实施素质教育,以___提高国民素质___为根本宗旨。

17、教师的教育专业能力包括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和___研究能力___。

18、2011年教育部颁布《___教育规划纲要___》,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开始。

19、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___京师同文馆___中首次采用班级授课制。

20、我国小学的德育内容有统一的规定,它体现在1993年正式颁布的《____小学德育纲要___》里。

三、判断说明

21.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

答:错误。因为(1)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而不是经济发展水平;(2)一个国家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基本上由政治决定的,政治制度决定了教育的性质。 22.教育现代化就是指学校设施的现代化

答:错误。因为(1)教育现代化不但包括学校设施的现代化,还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手段、教师队伍、教育制度等方面的现代化。(2)认为教育现代化就是指学校教育设施现代化的观点是片面的。 23.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答:错误。因为(1)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而不是决定性的作用,我们不能夸大教育的作用。(2)认为人的发展是由教育决定的,就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如果没有遗传为之提供生理基础、没有环境的配合,没有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育发挥主导促进作用是不可能的。 24.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答:正确。因为(1)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2)教师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5.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有效的途径

答:正确。因为(1)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在学校全部工作中占时间最多,也是学生在学校的主要活动。(2)教学是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最基本、最经常和最有效的途径。 四、简答

2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的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什么?

答:(1)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3)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4)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5)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

27.简述《教师法》中规定的教师应承担的义务 答:(1)遵纪守法的义务; (2)教育教学义务;

(3)思想品德教育义务; (4)爱护尊重学生的义务;

(5)保护学生的义务;

(6)提高思想业务水平义务。

28.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答:(1)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合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知识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解决问题和合作能力等;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现状,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

29.简述班级常规管理的基本内容 答:(1)班级组织经律管理; (2)班级环境与卫生管理; (3)班级文档管理;

(4)班级工作计划和总结。

30.简述行动研究的基本特征 答:(1)目的是为了改进实践;

(2)研究的内容是教育教学上的问题; (3)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进行研究;

(4)研究的循环性。 五、论述

31.论述德语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答:(1)品德的发展由知、情、意、行四者构成的,因此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知、情、意、行四种品德因素培养使其协调发展的过程。

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认识和评价,包括道德知识和道德判断。道德认识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情即道德情感,是对客观事物作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是知行转化的催化剂。

意即道德意志,是为了实现道德行为所作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行即道德行为习惯,是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2)培思想品德形成是沿着知、情、意、行的内在顺序,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表现为“知行脱节”或“情通理不通”的现象。所以品德的发展多种开端,多种教育程序。

(3)德育过程应该是全面培养品德心理因素的过程,最终使学生在知、情、意、行四方面全面、和谐、协调地发展。 32.案例分析

课上马老师给大家讲“波伊尔定律”他说具有恒定质量和温度的气体,其压力与体积成反比。后来他又出示一个公式“P x

V=K”并解释说其中P代表压力,V代表体积,K代表一个衡量(衡量中包括恒定的质量和温度)。他边举例边板书:如果P=2个大气压,且衡量为8,那么体积就是4立方厘米。2个大气压x4立方厘米=8

如果我们把压力变量改为4个大气压,体积就成了2立方厘米,4个大气压x2立方厘米=8,别的同学都懂了,可是班上的小妮小刚还是搞不明白。老师知道小妮空间想象力很强,他说,你可以想象,你有个气球,你双手使劲压气球,气球体积变小了,这时压力变大了,小妮很快就明白了。“对,体积再小,压力会更大,甚至还会爆了呢。”对于小刚,老师也了解他一向身体灵活,运动能力强,他对小刚说,你鼓起腮嘴里憋一口气,别让气体漏出,然后用手压住一侧面颊,嘴里的气体体积变小了,你会感到压力变大,把另侧面颊变的硬邦邦,当你把手松开,口腔空间变大,压力小了,面颊也软了。小刚自己尝试了几次,也搞明白了“波伊尔定律”

请分析马老师的教学符合哪一项教学原则?

答:(1)以上教学案例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2)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基本要求。

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生和我国成功教育经验总结而提出来来的。

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为因材施教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的特长。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dq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