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更新时间:2023-04-30 02:1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

;..

高一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试题总体评价:这次高一数学质量检测试题能依据《数学大纲》、《命题说

明》和教材,从试题题量、试卷结构、知识覆盖、“三基”检测、“四能”要求、难度指数、等五方面基本能达到要求。做为阶段性质量检测试题有较好的方向性和指导性。

一、试题特点

本试题由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共三道大题组成,内含22个小题,各题所占分值分别为60 分、20 分、70分。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试题范围为高一年级数学必修2的第二章和第三章,试卷的分值难度比约为

0.35。本试卷题目难易适中,无偏题怪题,试卷结构基本合理,题型新颖贴近生活,符合新课程要求。全面考查前半个学期教学的主要内容,各部分内容所占比重与相应内容在教材中所占课时一致。

二、试题点评

第1题考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容易题;

第2题考查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容易题;

第3题考查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容易题;

第4题考查直线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问题,中档题;

第5题考查两直线的交点坐标,中档题;

第6题考查根据条件求直线方程问题,容易题;

第7题考查根据条件求直线方程问题,难题;

第8题考查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容易题;

第9题考查根据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求参数的问题,中档题;

第10题考查斜截式方程的性质,中档题;

..

;.. 第11题考查用二元一次方程来表示直线的问题,中档题;

第12题考查直线关于直线对称的问题,难题;

第13题考查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问题,中档题;

第14题考查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容易题;

第15题考查点到直线的距离问题,难题;

第16题考查用两点式求直线的方程,中档题;

第17题考查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以及和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方程,容易题;第18题考查用两点式求直线的方程以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容易题;

第19题考查根据条件求直线方程的问题,难题,几乎无人得分;

第20题考查根据条件求直线方程的问题,容易题;

第21题考查求锥体体积、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证明平面与平面垂直等几

何问题,几乎无人得满分;

第22题考查证明异面直线垂直、直线与平面垂直等几何问题,几乎无人得满分。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据统计,全年级参考人数471人,平均分为43.94分,最高分125分,最低分5分,高分人数:7,高分率1.5%,及格人数:18,及格率3.86%。30分以下:124人低分率为26.3%。学生答题情况如下:第一大题满分60分,人均得分值35.08分,得分率55.3%,第二大题满分20分,第二大题人均得分值7分,得分率0.35%,第三大题满分70分,人均得分值12.93分,得分率20%,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1、学生基础和基本技能不扎实,如第一、二大题主要考查直线方程的相关问题,学生完成得好一些,得分率在40%左右。第三大题涉及的内容主要是求直线的交点坐标以及求直线的方程,立体几何中证明直线与平面平行、垂直等相关问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合情推理能力,知识变通迁移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如第19题,这个题学生不能理解题目,没有设出直线方程,导致失分较多,对于第21题、22题学生对立体几何中的证明方法普遍遗忘,导致失分较多。

..

四、对学习数学的启示和建议

经分析研究主要原因是学生平时训练较少,学生的学习习惯及思维能力未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运用知识不灵活和知识没有系统化,特别是审题的解题习惯未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同时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方面掌握不熟练,运算、分析问题能力以及解题的规范性有待提高;很多学生仍停留在初中的学习状态中,不懂得归纳、总结,致使同类型题目再次出现时还是茫然不知所措,不知从何入手。

1、深入学习课程理论,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努力实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2、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突出能力,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3、注重培养计算和审题的能力。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加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后,我们应该把总结归纳知识向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的方向引导,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知识产生的过程当中去。

五、今后应注意方向及采取措施:

(一)对学生来说:

1、围绕双基,继续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和运算能力。

2、根据学生层次进行有侧重的训练,如对优等生加强解综合题的分析问题的思路、想法训练,侧重对思路的归纳。对困难生侧重基础知识的训练。

3、加强心理疏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问题提出合理化改进措施,多沟通、勤鼓励安慰,树立学习信心。

;..

..

;.. 4、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二)对老师来说:

1、加强教材的研究,把握教材的编写目的,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教学起点。

严格按照高中新课改教学基本策略组织课堂教学,改变“老师只管给,不管学生是否消化”的课堂教学现象,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2、注意鼓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地消化,去猎取知识的能力。否则,就算你老师讲的天花乱坠,成绩也难以提得上来。同时引导和加强好学生的课后学习,老师进一步做好指导和辅导工作。

3、要求学生重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树立学生对数学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关注差生,积极补缺补差,设法减少两极分化现象。

六、成绩分析:

高一各班成绩分析:

.. 全年级调阅试卷分析表(一)

全年级调阅试卷分析表(二)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ky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