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发展上论争的几个主要问题

更新时间:2023-09-25 12: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课程发展上论争的几个主要问题 1. 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从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来分,可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种类型。

学科课程也叫分科课程,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水平,从各学科中选择合适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科目的课程。各科目都有特定的内容,一定的学习时数,一定的学习期限和各自的逻辑系统。

学科课程是一种古老的和基本的课程形式,其具有结构性、系统性、简约性等特点。学科课程非常有助于学生学习和巩固基础知识,也易于教师教授。学科课程的确定是不重视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造成和加深了学科的分离;不利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不重视或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活动课程有多种含义。如果强调以儿童活动为中心,就称“活动课程”或者“儿童中心课程”;如果强调以儿童的生活为中心,称作“生活课程”;如果强调以改造儿童经验为目的,称“经验课程”或“经验本位课程”,如果强调以设计教学为方法,称作“设计课程”;如果强调无固定的教材,称作“随机课程”等。

一般以杜威为代表,他反对以书本、教师、教室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主张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根据心理逻辑而编排的课程。具有生活性、实用性、开放性(因为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没有边界,所以课程也没有边界,是开放的)等特点。各种形式的活动作业是居于课程中心地位的,通过活动,使学生校内外的生活联系在一起。活动课程可以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也可以是课程教学的一种补充。活动课程种类繁多,如探索学习、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社会服务、户外教育、消费教育、健康教育等。目前,我国新课改中也开始了活动课程的探索。

但是活动课程夸大了儿童个人的经验,忽视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影响了系统的知识学习,导致教育质量低下。

2. 课程的一元化与多样化

课程的一元化主要是指课程的编制应当反映国家的根本利益、政治方向、核心价值,反映社会的主流文化、基本道德以及发展水平,体现国家的信仰、理想与意志。它有助于各民族的融合,全国人民的凝聚,国民素质的提高,国家的统一、强盛与进步。在我国,坚持基础教育课程的一元化方向,体现了国家对青少年学生的基本要求,是贯彻教育目的与方针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保障。但是,我们今天也不能一味地只讲课程的一元化,而否定或排斥课程的多样化,要认识课程的多样化也至关重要。

课程的多样化主要是指课程也应当广泛反映不同地区的不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反映不同民族、阶级、阶层、群体的不同文化、利益与需求;反映不同学生个人的个性发展的选择与诉求。简言之,要反映各个方面的多样化需求。它有助于实事求是、以人为本,尊重不同地区、群体与个人的差异、特色及其对教育与课程的追求,有助于肯定各方面的独特价值,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增进社会的民主、公平,促使社会与个人都能更加丰富多彩、生活活泼地得到发展。当然,也不能盲目追求多样化,一味照顾各方面的局部利益,那样不仅会造成课程的繁杂,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会削弱教育的正确政治方向,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

3. 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

所谓综合课程,也叫“广域课程”、“统合课程”和“合成课程”,是打破传统的学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相邻领域的学科构成一门学科,其根本目的是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特点。

综合课程优点是:

(1)综合课程坚持课程统一性的观点,通过学习综合课程,帮助学生把一个领域里的概念、原理、方法等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强化;

(2)综合课程还可以弥合知识间的割裂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符合学生认识世界的特点,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客观世界;

(4)这也是学生未来就业的需要;

(5)此外,综合课程还贴近社会现实和生活实际。通过把多种学科的相关知识融合在一起,构成新的课程,如人口教育课,环境教育课,闲暇和生活方式等,这些课程不可避免的涉及历史、地理、政治、化学、物理、卫生等各门学科,这是学科课程无法拥有的优势。

缺点表现为:

(1)忽视每门学科自身逻辑结构。

(2)开发困难:编写综合课程教材是困难的事情,即便开发出这样的课程,又没有很好的综合课的教师能够驾驭综合课程,于是综合课程师资也是一大困难。目前的解决对策是协同教学方式(即几个老师共同承担一门综合课程的讲课任务);或者开设综合课程专业来培养综合科的教师。

根据综合程度,可以把综合课程分为:

(1)相关课程:亦称“联络课程”。由具有科际联系的各学科组成的课程,同时保持原来学科的划分。组成的各相邻学科,如语文与历史、历史与地理等,既保持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又在各科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中确定了相关科目的科际联系点,使各科教材之间保持密切的横向联系。

(2)融合课程:亦称合科课程。由若干相关学科组合成的新学科。例如把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融合为生物学。融合比相关课程更进一步,它是把相关学科内容融合为一门学科。

(3)广域课程:是将各科教材依照性质归到各个领域,再将同一领域的各科教材加以组织和排列,进行系统的教学,与相关课程、融合课程相比,其综合范围更加广泛。

(4)核心课程:亦称“问题课程”。是以问题为核心,将几门学科结合起来,由一个教室或教室小组连续教学的课程。旨在把独立的学科知识综合起来,并谋求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优点:统一性;实用性;适用性;积极参与;认识改造社会。 缺点:范围无规定,内容凌乱,学习单元支离破碎,文化遗产不能完全体现。

分科课程也就是学科课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ln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