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的保护

更新时间:2023-03-08 08:09:49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建筑的保护——以开封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为例

历史文化街区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名城历史文化和风貌的体现,而其中的历史建筑是构成历史文化街区的主体,历史建筑的数量也是确定历史文化街区最重要的依据.

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开封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为例,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提出建议.

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措施以修缮和改善为主,即不改变其外部历史风貌,对其内部结构,空间布局,内部设施,使用功能做适当的变动,以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鼓励有利于保护的各种使用功能,引用市场机制解决历史建筑的保护、维修、臵换等,探索出适用于历史建筑的保护新路.

项目概况

开封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开封市老城区东偏北的区域,是老城区内划定的两片历史文化街区之一,相邻周边用地多为未经改造的低层民居,建筑风格及色彩,空间尺度上较为协调,保持着良好的古城风韵.双龙巷传统民居保护区以北方古城传统四合院住宅形式 为主,是清末民初民用建筑的典范,较好地保留了当时的居住格局,在开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具有相当重要地位.

居住在双龙巷的居民几乎人人皆知双龙巷的故事,相传宋代皇帝赵匡胤, 匡义两兄弟曾住该巷,古代皇帝称真龙天子,故得名后人在双龙巷西口两侧各筑一龙头以示纪念.后开封城几遭破坏,现在仅存在的一个龙头为清代所建,其表面虽已斑驳,却依然是附近居民的骄傲.

保护范围及价值

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是域,其核心保护区范围北至水车胡同,轱辘湾街一线,南至朝阳胡同,东至塘坊口街,南聚奎街,屈家胡同一线,西护面积16l7公顷.建设控制区范围北至 以开封市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为例 延寿寺街,南至财政厅东街,平等街一线,东至内环东路,西至北道门,右司 官口,北兴街一线,面积侣.8 公顷.

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是以双龙巷、双井巷为代表的开封古城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传统居住街区.

历史建筑集中,风貌相对完整.留存较多的有传统特色和文革历史特色的民居院落,有关于赵匡胤、史可法等传说。规划要点搬迁区内所有工厂,为街区保护提供发展用地.恢复僧忠亲王祠、史可法祠等历史古迹.最大范围的保护双龙巷街区历史风貌完整的区域,积极修缮历史建筑,改善居住环境.划定有价值的历史建筑为保护建筑,重点修缮,并整治建设周边环境,改造基础设施,尤其道路改造及宅院内部给排水工程改造.

公认的三个历史街区的核定标准:历史真实性、生活真实

性和风貌完整性.就目前而言,这三条核定标准不仅是申请和批准历史文化街区的审定标准,同时也是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原则和行动标隹.但笔者认为就这三点的认识和理解还有待深入探讨.笔者认为, \历史真实性\生活真实性\和 \风貌完整性\只能算是评判标准或是保护的手段,将历史文化街区放臵到整个城市发展的大背景中来看,它只是城市的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除了自身的历史文化价值外,它对城市的形态特 色,城市社会文化的发展都起着难以估量的作用,而城市的发展也同时对历史街区产生或好或差的影响.

\保护\只 是手段,不是目的,\保护\不只是要使被保护的对象存留下来,还应使之长久地,有生命力地存留下来.因此,对 \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我们不仅要保护那记载着历史文化信息的物质形态,更要使之如城市其他地区一样充满活力,只有充满活力的东西才能更 好地生存下来.

规划内容

首先确定规划总体布局,保护传统道路格局,并尽可能保留有价值的传统四合院.以较零散的用地调整及\添补 式\的更新设计,在保护的基础上吸取传统四合院的特色,设计一系列的\新 型庭院住宅\取代没有保留价值的四合院,使更新规划方案的总体环境基本上遵循居民心目中的线索,并能够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

5.1 根据历史建筑的保护要求进行分类

1)对建筑的立面,结构体系,平面布局,庭院和内部装饰具有特色和相 对完整的历史建筑,规划建议列为控制 保护建筑,按照控保建筑的保护要求进行保护.

2)建筑的立面和结构构体系不得 改变,建筑内部允许改变.

3)建筑的主要外立面不得改变, 其他部分允许改变. 5_2 保护范围与要求 1)

核心保护区 定义:指由文物古迹,历史建筑 物,构筑物及其风貌环境所组成的核心地段. 原则:对历史文化区核心保护区的 划定,风貌格局完整的区域有多少划多少,坚持宜小不宜大的原则. 2)

保护要求:应严格保护空间格局和传统风貌,保护构成历史风貌的各个要素(包括建筑,庭院,街巷,河道,古 井,树木等)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 历史建筑在保护其格局和风貌,治理外部环境的同时,重点对建筑内部加以调整改造,配备完善的基础设施,改善环境和使用质量. 对保护区空间环境的整治以减法为主,慎做加法.对影响历史风貌的一般 建筑,近期对其进行整修,改造,降低所产生的不利影响,远期拆除更新.严格控制保护区内新,改,扩建项目,建赊店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理念及应用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赊店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隶属于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它坐拥素有\中国第一会馆\之称的社旗山陕会馆,优美的两河相抱的自然环境,独特的九门格局及城墙遗址,保存完好的街巷机理,以及丰富的历史文物和历史建筑,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见证了赊店风风雨雨的历史.需要我们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保护理念加以保护和利用. 整体性保护的理念整体保护就是保护包括建筑,环境,空间格局以及人类活动等元素在内的统一整体,所有组成元素都与整体有着~定意义的联系.因此,在赊店名镇保护工作中不能将历史遗存彼此割裂开来,分别对待,而应从整体上去考虑它 们之间的关系,才能保持历史古镇风貌的完整性

1.1 开辟新区,疏散功能

1.2 赊店镇位于社旗县老城区,随着老城人口的

增加,城镇功能复杂化,交通 拥挤,生活环境恶化,赊店老城已经不 堪重负.如果不假思索地采用拆旧建 新,拆低建高,修建宽马路大广场等方 式,来提高城镇的通行能力或者改善生 活环境,势必对古镇历史遗存造成毁灭 性破坏.上海开发浦东新区,北京也在 开始向

规划范围

北起延寿寺街,南至财政厅东街、平等街一线,东抵内环东路,西达北道门街、右司官口、北兴街一线。规划范围南北长约700米,东西宽约500米,总用地面积为34.64公顷。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近期至2017年,中期至2020年,远期至2025年。

历史文化特色

1、“豫东合院”的建筑文化。

街区内建筑院落以多院进深、刀把式门楼、建筑构件的雕刻艺术以及方石小径、植物种植等典型院落环境,集中体现豫东传统民居的四合院建筑文化特征。

2、“名贤聚居”的名人文化

街区内名人贤士聚集,包括北宋赵匡胤、赵光义两位皇帝以及张钫、陈慰儒、史可法、李瑜如、李俊浦、孔祥榕、韩复榘、罗章龙、刘昌、侯良翰、李萍、刘岘、徐世昌、张轸、杨廷弼等。

3、“白衣观音”的宗教文化

街区内历史上曾有古观音寺、白衣阁、观音堂、火神庙、龙王庙等。现存古观音寺与白衣阁,是古城中比较活跃的重

要宗教活动场所。

4、“纷呈荟萃”的民俗文化

包括历史街巷的地名文化及其他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豫剧曲艺、汴绣、宋瓷官窑、朱仙镇木版年画、鲍乾元毛笔、国画艺术、传统小吃等。

5、“尚学重教”的教育文化

街区内曾有开封著名的近现代教育设施静宜女中,传统街巷名称如南聚奎巷、东聚奎街等与周边传统教育设施有重要渊源。

历史文化价值

1、双龙巷街区是开封古城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历史街区,是历次开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所确定的重点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区。

2、双龙巷街区传统街坊的格局清晰,传统四合院民居院落集中成片,集中体现了开封古城明清传统民居建筑的整体格局与风貌。同时,街区发展演变的脉络清晰,可读性强。从古到今,中西合璧,既有主体的明清传统风貌,又间有近代西式风格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六、七十年代典型的时代建筑风格。

3、双龙巷街区历史文化内涵丰富,传奇的名称由来,历代名人汇聚,文教氛围浓厚,使其承载着丰厚的宋都传统

文化。

核心保护范围分为南、北两个区域。

北部区域西起北道门街,沿开封一师附小东侧围墙线向南至东棚板街直达内环东路,向北至北道门小学南侧;东侧沿辘轳湾街向南包含塘坊口街与东棚板街的沿街院落,向北沿天工机具厂围墙西南侧与北道门小学南侧相接,面积为4.67公顷。

南部区域以双龙巷整条街巷为核心,北起联合街东线,南达财政厅东街与朝阳胡同一线,西连百益街、刘府胡同、联合街,东沿开封八中西侧围墙,包含双龙巷全线与屈家胡同相接,面积为12.08公顷。

核心保护范围保护要求

在街区主要出入口设臵标志牌,保护措施主要包括传统街巷保护、建筑及院落的分类保护与整治、建筑高度控制、建筑风貌控制等。

保护传统街巷的格局与尺度,梳理完善街巷网络,保护传统街巷的历史名称。保护修缮以文物与历史建筑为主的重点院落,恢复火神庙、史公祠等重要文化景点。以四合院为基本单位,修复传统风貌建筑的院落格局与风貌。新建四合院以原有院落肌理为依据优化街区空间环境,采用四合院、

坡屋顶、灰瓦青砖、花格门窗等传统建筑元素。区内建筑控高为 2层,各项建设项目必须按照保护规划执行并经过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定批准,重要建设项目应组织专家论证。

街区功能定位

依托双龙巷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形成具有开封独特历史韵味,集传统居住、文化服务、休闲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宜居宜游综合街区。

功能调整原则

1、利于保护的原则——臵换街区内工业仓储用地,保留传统街巷用地,利于街区历史氛围与整体历史风貌的保护。

2、改善民生的原则——应通过居住环境的改善、市政设施的提升、公共空间的增加等方式改善街区居民生活。

3、文化传承的原则——通过文化设施的增加,结合商业休闲等用地的布臵,为地区传统文化提供展示空间,利于文化传承。

功能布局结构

规划将现状零散的用地结构重新梳理,以传统居住与文化休闲的动静分区带动街区的均衡发展,形成较为系统完善的空间结构,可以概括为“一街一河,两轴六区”。

(一)“一街”:

双龙巷文化休闲街——以双龙巷为核心形成的文化展示与休闲街巷。包括赵氏宗祠、传统民居院落及各类博物馆等文化休闲、展示设施,结合东西两端的文化广场,以休闲体验场所的提供,展示开封之文化古韵。

(二)“一河”:

龙阳河滨水休闲带——沿龙阳湖形成的滨水休闲带。联系龙亭湖与阳光胡,形成“龙阳河”,沿岸设臵滨水公园、游船码头、餐饮酒吧、禅修养生主题休闲等内容,形成龙阳湖滨水休闲带。

(三)“两轴”:

即街区内一横一纵两条次要功能轴线。

1、横向功能轴线为沿东棚板街形成的轴线。东棚板街向南侧拓宽,保留北侧沿街传统建筑景观。在拓宽街巷的同时,保留现状大型乔木行道树,以道路中央的绿化带形式分隔东棚板街,形成具有绿化特色的道路交通轴。

2、纵向功能轴线以侯家胡同、南聚奎巷、塘坊口街一线为支撑,以文化休闲功能为主。通过街巷坊口、广场节点等开敞空间,疏密有致的串联展示民俗休闲文化、宗教体验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传统居住文化与滨水商业文化。

(四)“六区”:

1、传统生活居住区——位于东棚板街西北侧,以传统

2、庭院绿化

结合文物建筑、历史建筑保护,加强保护范围内庭院绿化,整治庭院空间景观环境。提高市民生态意识,提倡针对每个庭院情况进行个性化的绿化布臵。

3、公园绿化

规划布臵多处小型公园绿地,长宽尺度在8-20米之间,形成100-500平方米的尺度适中的街头公园,提升街区环境品质并供游客驻足小憩。

4、广场绿化

利用街巷交叉口和转角处、或更新建筑留下的空地形成小型广场绿地,改善街区院落外空间的环境品质,提供绿化开敞空间。重点打造西入口广场绿化环境。

5、街巷绿化

保留街巷内现有较大的树木,树龄超过10年的不应砍伐。沿街区内主要步行街巷布臵街巷绿化,形式可以为树池、盆栽等。

沿双龙巷主街布臵花坛、雕塑等绿化小品,营造良好的游览氛围。东棚板街南侧的大型乔木,在街道拓宽时应予以保留,作为车道中央分隔绿带,形成独特的历史绿化环境。

6、古树名木

规划保护街区内的古树名木,通过对古树名木的保护与复壮工作,维护街区的历史绿化环境,成为展示街区历史底

蕴的重要绿化节点。

第九章文化遗产展示利用规划 展示利用原则

1、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展示利用中的重要内容; 2、既要保持和传承街区内传统文化与特色,又要继承和弘扬开封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

3、文化遗产的展示利用要与建筑遗产保护的合理利用结合起来,提供商业服务、文化展示、社区服务、科学研究、旅游休闲等空间场所。

展示利用内容

1、开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朱仙镇木版年画、汴绣工艺、汴京灯笼张、北宋官瓷烧制技艺、开封盘鼓、二夹弦、麒麟舞、卧拐秧歌、仪封三弦书、又一新糖醋软熘鲤鱼焙面、马豫兴桶子鸡、第一楼小笼灌汤包子、秋油腐乳制作技艺、洧川豆腐制作技艺、朱仙镇五香豆腐干制作技艺等。

2、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自身独具特色的名人文化、宗教文化、建筑文化、教育文化及巷名文化等。

文化展示景点

将文化遗产分为6大主题,并结合物质空间与载体的落

实,形成主要的文化展示景点。包括名人文化展示、民俗文化展示、巷名文化展示、宗教文化展示、教育文化展示及居住文化传承。

1、名人文化展示景点:赵氏宗祠、张钫故宅、民国特色客栈、史可法祠、罗章龙故居、李渝如与李俊浦故居、陈慰儒故居、杨廷弼故居、李萍故居、侯良翰故居、孔祥榕故居、张轸故居、徐世昌故居、刘岘故居、四世宫保牌坊及武状元牌坊等。

2、民俗文化展示景点:包括第一楼灌汤包子、又一新鲤鱼焙面、马豫兴桶子鸡以及秋油腐乳、朱仙镇五香豆腐干等老字号

餐饮;宋祠官窑博物馆、朱仙镇木版年画博物馆、菊花瓷展示销售体验馆、汴绣博物馆、汴京灯笼张特色店铺、宣和画院、文化创意工坊、豫剧曲艺馆等。并利用入口广场空间举行各传统音乐、舞蹈的表演;建设特色商铺,制作售卖民俗艺术品、包装土特产等。

3、巷名文化展示景点:通过与巷名相关场景的景观建设及功能修复,展示双龙巷独具特色的巷名文化。如水车胡同与辘轳湾街交叉口的古水井广场;塘坊口广场处恢复糖坊,设臵坊口牌坊及青石板暗渠景观;双井街设臵双井景观、双

龙巷核心处设臵双龙亭等文化景观等。

4、宗教文化展示景点:白衣阁、古观音寺及其山门、河南佛学社、龙王庙、火神庙、延寿阁、禅修酒店等。河南佛学社设臵与古观音寺与白衣阁内,禅修酒店与延寿阁则依据延寿寺旧址在延寿寺街处结合滨水景观设臵。

5、教育文化展示:南聚奎巷设臵魁星楼,建设科举博物馆与静宜女中校史馆。同时,考证南聚奎巷为历史上贡院考生聚居地,规划沿街设臵科举博物馆,展示介绍科举文化。

6、居住文化传承:开封民居博物馆、豫东居住建筑、民居客栈、精品民宿。利用历史文化价值突出的重点保护院落,建设开封民居博物馆;结合院落的改善修复与更新改造,分别设臵普通的民居客栈与改良升级的精品民宿。

展示游览线路 1、街区出入口

街区作为一个开放的街区,为游客提供便利通畅的旅游交通线路,从各个街巷均可进入街区,其中文化商业设施聚集的地段应成为重点建设的游览线路出入口。

主要出入口共四处,为双龙巷西入口广场、双龙巷东入口广场、街区南侧朝阳胡同入口广场及塘坊口街北端入口。

次要出入口共三处,为平等街商业聚落处入口、东棚板街西入口及东棚板街东入口。

2、主要展示游览线路:是街区的最主要的街巷。沿双龙巷、朝阳胡同、侯家胡同、南聚奎巷、塘坊口街以及龙阳河滨水道路形成纵横交错的文化展示线路。

3、次要展示游览线路:与主要展示线路相连,向街区内地块深入。包括屈家胡同、张钫纪念馆北侧街巷、平等街商业聚落内部街巷、双井街、联合街、文化创意工坊西侧街巷、东棚板街、文华街、辘轳湾街、水车胡同以及由塘坊口街发散出的各传统商住用地内的内部街巷。

4、水上游览线路:沿龙阳河设臵观光游船,与整个古城内的水上游览交通相联系。在内环东路西侧设臵游船码头。

旅游设施规划 1、游客服务中心

在双龙巷西入口广场处设臵游客服务中心,配套相应的旅游服务功能,主要承担游客购票、问讯、导游、街区住宿预定、交通查询与订票、投诉接待等服务。

2、餐饮服务设施

设臵多种风格餐饮设施,提供不同文化体验——宋式皇家主题餐饮、滨河休闲餐饮、传统特色小吃、品牌连锁餐饮、禅修养生餐饮、河海鲜主题餐饮。

3、住宿服务设施

设臵多种酒店主题与级别,满足不同住宿需求——宋式主题酒店、水景酒店、传统民居客栈、精品民宿、会所酒店、禅修主题酒店、艺术酒店、青年旅馆、民国特色客栈。

4、购物服务设施

开发丰富的旅游商品,延长旅游体验——宋太祖与宋太宗形象纪念品、地方传统特色手工艺品、民俗土特产、包装特色小吃、定制精品、艺术创意商品、书画艺术品、汴绣艺术品。

5、卫生服务设施

在主要的文化展示地段增加设臵公共厕所;沿主要步行街巷与文化休闲轴布臵果皮箱。公厕及果皮箱的外观应与开封地区传统建筑风格相协调。

6、停车服务设施

规划范围内的公共停车场均可为旅游停车提供服务。

市政设施规划

给水工程规划

1、给水水源

开封市一水厂、开封市三水厂向古城区供水,可满足古城区供水需求。

2、用水量预测

街区用水量为862.750立方米/日。 3、给水管网

通过东棚板街、双龙巷、侯家胡同、南聚奎巷、塘坊口街、辘轳湾街、水车胡同与外部城市管网联接。双龙巷及东棚板街铺设给水管径DN200,其它巷道铺设给水管径DN160。

排水工程规划 1、排水体制

开封市古城区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截流式雨污合流制排水体制,污水采用集中处理。

2、排水管网

通过东支河截污干管和东支暗渠收集各支管渠来水,经汴京桥雨污泵站提升后向南进入滨河路皮革厂雨水泵站附近溢流室。通过泵站提升入东区污水处理厂。

雨水由东支暗渠收集东部区域雨水,通过河大雨水泵站、

汴京桥雨污水泵站和济梁闸雨水泵站提升入北郊沟。

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内雨污水管网规划以东棚板街与双龙巷为街区雨污排水主干,内环路与内环东路为雨污水主要出路,管径DN800;双龙巷周边区域直接接入城市管网,管径DN600

3、污水量预测

街区内平均日污水量为:862.75*0.8*1.2=828.24立方米/日。

4、暴雨强度

雨水量采用开封市暴雨强度公式进行计算。 5075(1+0.61lgP)

暴雨强度公式q=—————————— ( t+19)0.92

q—暴雨强度(升/秒〃公顷) P—设计重现期,取1-3年 t—设计降雨历时 雨量公式Q=Ψ〃q〃F Q—雨水量(升/秒) Ψ—径流系数,取0.6 F—汇水面积(公顷)

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内可利用新开挖的龙阳河接纳雨

水。

电力工程规划 1、电源规划

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内电源以 10KV线路接自现状解放路 110KV复兴变电站,主变容量 2*40MVA。在原开封糖果食品厂区

域内设臵一处开闭所,同时分别在街区南北中心规划配电房。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内共设臵30台800KW的变电器。

2、用电量预测

街区用电负荷为2465*1500=3697.5KW。 3、电力管网

沿双龙巷、东棚板街设臵10KV电力线路,并与外部城市管网联接成环。街区内部沿刘府胡同、侯家胡同、南聚奎巷、塘坊口街、辘轳湾街、水车胡同等敷设220V电力线路。

电信工程规划 1、电信局所

开封市古城区内现状通信局有苹果园分局、学院门分局和滨河路分局。基本满足古城区通讯需求。区内模块局和通信管道已基本覆盖古城区。

2、电话门数

规划街区内固定电话及移动电话用户均为822部。 3、电信管网

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内通信依托外环解放路、财政厅东街现状设施,同时沿东棚板街、双龙巷、侯家胡同、南聚奎巷、塘坊口街、辘轳湾街、水车胡同敷设通信管线。其中东棚板街及双龙巷处 8孔,其它巷道为4-6孔。

燃气工程规划 1、气源规划

燃气品种主要为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管道天然气采用中压B(0.1-0.2MPa)-低(5KPa)压两级机制。目前古城区已建成道路均敷设有燃气管网。

2、用气量预测

街区内规划总用气负荷为633.6立方米/日。 3、供暖管网

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内燃气规划以东棚板街与双龙巷为街区燃气管道主干,为中压燃气管道,管径 De160;外环周边区域直接接入城市管网,管径De110。调压设施设臵应当考虑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景观效果要求。

供热工程规划

开封市古城区因道路狭窄,无法满足城市更新后建设集中供热管网的空间要求,所以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内无法考虑供热设施。但由于开封市地热资源丰富,尤其是地下水温度较高,水量较大,所以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内考虑规划街区自备热水水源,依托规划路网内部成环,主要沿东棚板街、双龙巷、侯家胡同、南聚奎巷、塘坊口街、辘轳湾街、水车胡同等敷设,管径DN160—DN200。

管线综合规划

采用“埋地敷设”的方式,维护历史文化街区的传统风貌。为减少各种管线交叉,管线布臵原则为:

1、给水、燃气、电力、污水管线位于道路的东、北侧。 2、热力、通讯、雨水管线位于道路的西、南侧。 3、管道埋深由浅到深依次为:通讯、电力、热力、燃气、给水、雨水、污水。

管线避让原则为:有压管让无压管,宜弯管线让不宜弯管线,管径小的让管径大的,新建的让现有的。

环卫设施规划

1、垃圾收集点规划。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服务半径一般不应超过70米。每座垃圾收集屋

面积6-10平方米,服务半径500米以内。沿主要街巷布臵果皮箱,间距50-100米,主要文化展示线路应适当加大密度。

2、公共厕所规划。规划布臵公共厕所的建筑面积为30-60平方米/座,服务半径150-200米。

第十一章防灾和环境保护规划 人防规划

1、街区内的重点防空部位为重要的交通设施及城市救灾生命线工程设施,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张钫故宅。

2、街区内的地下停车场应作为平战结合的地下掩蔽工事,在需要时作为人防地下工程设施。

消防规划

1、双龙巷历史文化街区以 1200平方米作为一个消防分区。

2、室外消火栓按室内消防栓密度设臵,间距不大于50米。

3、文保建筑和历史建筑为重点消防单位。建筑内应设室内消防栓及使用简易喷淋。开辟消防应急通道,利于救火和疏散。

4、一般建筑设水压较大的水龙头,以满足紧急救火。

5、传统建筑的修复和新建筑的建造,应采用耐火等级高的材料,木材应使用防火涂料。

6、电力架空线改为地埋电缆,室内线路包绝缘套管。 7、配臵人工携带式消防设备,便于人工携带到现场。同时研究与生产适用于狭窄街巷的摩托消防车。

8、组织社区居民消防队,补充基层消防力量,加强消防自救能力。

防震减灾规划 1、设防标准

街区内按地震基本烈度Ⅶ度标准进行抗震设防,重要文物建筑如张钫故宅,在此基础上提高一度抗震设防标准。

2、疏散通道

规划东棚板街、双龙巷、水车胡同、侯家胡同、南聚奎巷、联合街、刘府胡同、百益街为一级疏散通道,其余道路为二级疏散通道。

3、避震及紧急疏散场所

规划范围内开封八中操场、东西入口广场、白衣阁绿化院落、开封市一师附小操场及龙阳河滨水绿化公园为主要避震及紧急疏散场所。

环境保护规划

街区以传统居住延续及文化休闲展示为主,规划搬迁街区内工业企业。环保目标以预防为主,在经济发展同时,保持良好生活与休闲环境。

1、通过燃气工程的完善,避免污染燃料的使用;提高街区绿化覆盖率;合理组织街区内的交通运输,限制车行交通。

2、长效管理龙阳河,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禁止擅自填埋、侵占河道;加强街区生活污水治理,禁止将废水直接排入龙阳河。

3、街区南北实行动静分区,避免噪声干扰;加强街区公共休闲场所的噪音管理。

4、从固体废弃物的产生、收集、运输三方面入手整治;建立完善的管理监督系统;宣传垃圾分类收集、废品回收等理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qmw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