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福州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_吴文英

更新时间:2023-05-17 01:4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福州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

整性得以延续,休闲、旅游、文化、商业等功能日臻完善,成为福州传统文化的展示中心和交流平台。2012年,游客人数已超800万人次。三坊七巷总资产已逾50亿元,净资产约35亿元,并先后荣获了一批光荣的称号,如:“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国家4A级旅游景区”、“福建省文化产业基地”、 全国生态(社区)博物馆。

福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利用的矛盾与建议

1、文物保护的高度重视与内涵挖掘不足的矛盾。

在致力于文物保护的时候,对文物所蕴藏的深厚文化积淀缺少深入的活态的挖掘,致使三坊七巷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其与中国近代史发展独具的渊源关系难以凸显,文化价值的叠加难以呈现,削弱了三坊七巷的震撼力和吸引力。目前来三坊七巷的游客,其游览活动主要是南后街逛得多,坊巷游得少,而对坊巷游览大多是走马看花,缺乏对坊巷内在丰富的内涵做深度的体验。  建议从建设文化强市的高度组织专门力量对“两山两塔两街区”文化资源的挖掘、展示。  2、文保单位的自身特色与开发利用的矛盾。

把南后街推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同时,两侧坊巷的文物瑰宝多处于“深宫人未识”状态,文保单位利用不尽合理。结果让

多数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都为沿街的仿古建筑及旅游景点似曾相识的商业业态而失望,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三坊七巷作为“明清建筑博物馆”的持续影响力。如叶氏民居是世代翰林进士的故居,本应对这一故居文化内涵进行活态化展示,现在却成为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再如民国海军蓝建枢故居则成了闽都民俗展览馆。

建议对“两山两塔两街区”文保单位的利用,尽可能结合文保单位(民居)历代辈出的名人史迹予以展示,让游人充分领略

士大夫的生长环境和历史作用。  3、历史文化街区的活态展示与人脉难以延续的矛盾。  在我们为三坊七巷作为江南里坊制活化石而自豪的时候,囿于保护修复层面的诸多困难,而有形或无形中切断人脉资源的延续,从而淡化了街区世代延绵的邻里亲情和生活氛围。目前,三坊七巷范围内按市长令可以保留的116户,加上未拆迁的省国防工办、医疗器械厂等“钉子户”,尚不足200户,不超过千人,与规划明确规定的5—6千居住人口,

相距甚远。日常除南后街有游人

23

和店家从业人员外,坊巷景点游人依稀,门可罗雀。

建议在朱紫坊和上下杭的保护改造中适当保留原住民,并使之成为参与保护开发的一份主体。

4、南后街业态地域特色开发不足与“过度”开发的矛盾。  当我们流连于昔日“正阳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时,却为今天的南后街有一种莫名的失落,因为如今的南后街类似人工外景拍摄地,一般性商业街,其传统文化特色和风格尚未充分展示,适合现代消费理念的文化业态也不鲜明。目前南后街商家130多家,与福州地域特色密切相关的商家不到40家,各地旅游区都能买到的低端工艺品随处可见,这使得作为展示三坊七巷第一窗口的南后街对游客难以产生第一文化视觉冲击力,更无法激发游客进一步游览的冲动和欲望。

建议结合八一七路(古街)的改造,对南后街商业业态作适当合理的调整。

5、文保单位修复与旅游开发不同步的矛盾。

三坊七巷在旅游开发上对坊巷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还未形成多样化的旅游线路,让不同层次的游客都能找到自己满意的线路进行游览;还未开发出吸引游客兴趣和注意的旅游项目,包括游客必定要参与的项目和进行深度体验的项目,使游客能够多停留在三坊七巷做深度游。  建议尽快制订“两山两塔两街区”旅游规划,加速构建市中心区大旅游经济区。

6、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与粗放的管理利用的矛盾。

在对北京金水桥后占地600亩的故宫羡慕不已的时候,却对全国省会城市市中心仅有的占地超过故宫一倍(约1300亩)的“两山两塔两街区”的宝贵旅游文化

资源(其中不乏具有垄断性的旅游景观)缺乏精细的梳理和衔接,保护修复中的细节处理还显得粗放、不精细。如于山东西南北四面山体均被各种建筑所包围,严重影响了“显山露水”的效果。乌山至今仍有约五分之一的地盘被省气象台、电视台所占用。市民亟待的“还山于民”仍难以圆满实现。且“两山两塔两街区”之间用地功能复杂,衔接通道主要以公共交通和市民行道为主,沿街商业业态与景观风貌也不协调,严重弱化了景观资源价值。

建议结合八一七路的改造和地铁建设,做好“两山两塔两街区”之间的景观衔接和通道的有机贯通。

结 语

历史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的文化运行产生人类文明,而历史文化作为城市文化的基础,是现代文明产生的源头。离开了其丰富的时间结构特性,城市就无法逃脱“唯有现在”的悲惨局面,就只能面临单调的未来。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于城市、民族乃至国家的意义重大,在未来的文化保护中,应摆脱功利思想,增加保护力度,引导各方力量保留城市精神。       (作者系福州市政协人资环委

副主任、闽江学院地理系主任)

2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0z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