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关雎》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1

更新时间:2024-05-31 16:0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24课《关雎》同步练习

1.填空

①本诗以 、 起兴,写出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美好感情。 ②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 。 答案:雎鸠|荇菜|窈窕淑女

解析:分析:深入体会诗歌,不要写错别字。

点评:比兴手法的运用。比是比喻,兴是托物起兴,即借别的事物来引起所歌咏的内容。《诗经》多用这种手法。

2.本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一种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情感。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诗歌感情的把握能力。抓住诗歌所反映出的男子对女子的真挚、热烈的情感来思考。

点评:诗歌在的词语意思要结合诗句内容理解。

3.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 _篇,包括 _ 、 _ 、 _三部分。 答案:《诗经》|305》|风雅|颂

解析:分析:《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辑。《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点评:了解文学常识。平时要对积累多记忆。

4.《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 、 、 的艺术手法。 答案:赋|比|兴

解析:分析:《诗经》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称为《诗》,共305首,多用赋、比、兴的手法。

点评: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平时要对积累多记忆。

5.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 , ”。 答案: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解析:分析:诗经常用起兴,引出引起“所咏之辞”,来写一个男子对心中偶像的向往之情。 点评:赏析诗歌,要整体把撑诗歌的内容,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6.诵读这首诗,简要说说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

1

得之的喜悦之情。

解析:分析:我国远古时代的诗论就提出“诗言志”说,因此,读诗应该努力分析、感悟出蕴藏在诗歌字面背后的思想感情。

点评:赏析诗歌,要整体把撑诗歌的内容,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7.《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所谓“赋”,是铺陈其事;所谓“比”,是譬喻和比拟;所谓“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朱熹《诗集传》)。但是,关键不只在于识别,更在于体会这些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 点评:赏析诗歌,要注重抓住关键词语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8.《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答案:《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向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犬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人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解析:分析: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只有少数的改变。 点评: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诗经》中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9.比较《关雌》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答案:《关雌》着重于叙事,而《蒹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蒹葭》比《关雌》的情感韵味更浓郁些。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雌》“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

解析:分析:解答此题抓住“写法”二字拟写答案,有人物有事件,重在叙事,而《蒹葭》叙事不明显。

点评:赏析诗歌,要整体把撑诗歌的内容,从诗歌写景叙事入手。 10.试分析一下,本诗前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答案:前四句运用了比兴手法,诗句以眼前雎鸠和鸣之景,引发出对淑女难以忘怀的思念和热烈追求。这是‘‘兴’的艺术手法。同时雎鸠相和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这是‘‘比’的艺术手法。

2

解析:分析:诗经中常用比兴手法引出所写事物。 点评: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11.按要求默写

① ,在河之洲。 ② ,君子好逑。

③《关雎》中“ , ”已成为人们追求爱情的口头语;醒着梦着都念念不忘、执着追求“淑女”的句子是:“ , 。”

表现主人公苦苦思慕采荇菜之女,而又不可得的那种忧伤苦闷的强烈感情的句子是:“ ”。

答案:关关雎鸠|窈窕淑女|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解析:分析:抓住各题提示的信息,根据所学所记概括相关内容或默写出句子,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如“雎鸠”“ 窈窕“寤寐等。

点评:本题中有概括题,有默写题,看清答题要求。理解性默写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能力,学习中对作品中的一些重点语句要深入理解,加强记忆。 12.赏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答案:既有对男子求偶不得的心理描写,又有其动作描写,‘‘优哉游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难以入眠。

解析:分析:‘‘优哉游哉’是男子的心理描写,‘‘辗转反侧’是男子的动作描写。准确生动地写出了男子对仰慕女子的思念之深之切。

点评:本题旨在要求学习细致地理解诗中关键的字词,从细微处体会诗歌的内容。 13.谈谈你对“琴瑟友之”的“友”字的理解。

答案: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她,把她当成知音、知己,和她相亲相爱。(意思接近即可) 解析:分析:赏析词语要写出这个词语能表现出什么样的意境或效果。

点评:古诗的语言精练,理解其内容或作者的思想情感,要篇不离句,句不离字,分析字词的含义,抓住关键句子来体会。

14.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 答案:引起后文(或:起兴作用)

解析:分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

点评: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15.品读《诗经?关雎》的诗句,简析《关雎》的意境美?

3

答案:《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描绘出一个个优美的意境。

解析:分析: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点评:要求学生感知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16.阅读《静女》,回答问题。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说怿女美

通 ,释义 ②自牧归荑

通 ,释义 答案:说|悦|喜爱|归|馈|赠送

解析:分析:通假字就是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 点评: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2)《静女》全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答案:描写了青年男女相爱、约会、赠送情物的情景。

解析:分析:从“俟我于城隅”“归通馈,赠送” 写出青年男女约会赠送礼物的情景。 点评:通过文中句子来分析。

(3)“静女”赠给“我”什么东西?“我”喜欢吗?为什么? 答案:红色的管箫。喜欢。因为它是美人赠送给“我”的。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请结合诗中具体诗句“贻我彤管”“说怿女美”“归荑”“美人之贻”分析作答。 点评:结合相关诗句分析作答。

(4)诗中两个人物形象鲜明,分别指出他们各自的形象。 ①女子:____________ ②男子:_____________

答案:女子:天真、活泼、美丽和纯洁。|男子:忠厚、淳朴,对爱情真挚专一。

4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分析时要结合诗歌中情节的发展,还要结合人物的心理变化来分析人物形象。

点评:分析时要结合诗歌中情节的发展,还要结合人物的心理变化来分析人物形象。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30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