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如何引领学生爱上体育

更新时间:2023-10-18 04: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体育教师如何引领学生爱上体育

体育教学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应体现“学为核心,导为关键”的原则,把教师的“导”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导向: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的设计者、实施者,在制定一系列教学计划时,紧扣体育教学大纲,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的、要求,评估的目标细则。在开学前应制定导向计划,在课中应有导向措施。导向应体现三方面的要素:即教学目标—必须学什么;教学策略—如何教、如何学;教学评价—获得反馈信息。如一节课的“导向”包括: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

二、导趣:培养学生的兴趣,就是培养学生经常性地、创造性地获得知识的意向,并且使所学的知识逐步达到更高的系统化意向。因此,在教学中要挖掘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情趣因素,精心设计场地、安置器材、改进教法,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创造兴趣点,满足学生的生理需要和精神需要,使其“易学、乐学、善学”,从而系统地掌握体育知识和锻炼方法,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体育教学有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特点。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与练习必须密切结合,教师与学生接触频繁,且须配合默契。因此师生感情是否融洽,也会成为学生是否有兴趣的一个因素。首先,要保证师生感情融洽,教师自己必须带着爱心去上课,并把这种感情体现在行动上。带着爱心去上课,教师要处处关心、爱护学生。比如上课时天气较热,教师就要想到减少学生活动量;天气较冷时,教师就应想到学生衣着的厚薄,出

汗后是否会感冒;遇到学生头疼脑热,教师就应让学生休息。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如果处理得当,就能使学生感到温暖,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教师要有热心和耐心。有些动作学生一时掌握不了,教师千万不可急躁,更不能埋怨,而要满腔热情地帮助、指导学生。另外,还要注意教育方法。当学生出现失误或对教师不尊重的时候,教师应宽容,应冷静,要用爱心去感化他们,使他们主动克服缺点和错误,当然,宽容不是无限度的,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三、导法:体育教学必须瞄准学生的未来生活,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学生基本活动的能力,让学生弄清锻炼的原理、价值和锻炼评估指标以及掌握体育锻炼的卫生知识等,让他们将来的自我锻炼更趋科学性和实效性。

四、导知: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首先应注意体育基础知识的传授。它包括体育的发展、体育的意义和作用、有关生长发育方面的知识、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体育卫生知识等。如为什么要进行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应遵循的原则。

五、导思:我们认为体育教学不应只是让学生被动的掌握几种方法,而应让学生创造性地、积极地学习。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启动学生的思维,不仅对学生掌握体育的技术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开发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有着其它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提高教师的语言艺术,经常采用提问、比较、总结、演示、纠正错误等方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多层次思考,

启动学生的各种思维,从而让学生理解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要领、熟练掌握动作的技术,最终使受益者达到“知其所以然”并能“举一反三”的实际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一种体育精神。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不断提高和锻炼自觉性和责任感,培养他们热爱集体、朝气蓬勃、勇敢顽强、艰苦奋斗等优良的品德和良好的体育作风。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教育学生努力掌握基本技能,而且还要教育学生树立不怕苦、不怕累、迎难而上的精神。启发同学们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坚持,以不怕苦不怕累的坚毅精神战胜自我,知难而进,顽强拼搏,勇往直前地奔向胜利的终点。体育课的结束阶段首先要通过一些放松的整理运动,使学生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此时,我们仍需要对学生提出要求,使他们对待事情应善始善终,防止虎头蛇尾、半途而废,培养学生良好的敬学、敬业精神。在体育课教学的结束阶段还要小结本课教学情况。除了对本课的教学内容,在技术上进行总结归纳外,还要对同学们学习情况,包括思想品德进行讲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之处,这样来引导同学们取人之长,克己之短,使他们通过体育课的教学能够在身体和思想上都有所收益。

通过体育教师这样有计划、有目标的上完一节体育课,相信学生一定会终身爱上体育。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7t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