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更新时间:2023-03-29 04:21:01 阅读量: 互联网资料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水利工程设计与建设中,应积极主动采取环保措施与对策,以期避免或减少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对策

1、引言

历代王朝皆把治水作为扶国安邦之要。水利不兴,水患频繁,直接影响农业生产之稳,影响人民生活之安,影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子孙后代之生存环境,直接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水乃生命之源。水利是农业之命脉。水和农业是人生存之根本,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之根基,国民经济之基础。近几年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农业、工业大力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投入也在不断增大,过多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难免会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产生影响。目前,整个社会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环境问题已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制约性因素。

2、水利工程建设环境的影响

2.1水利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不同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或同一工程的不同区域,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其环境影响的特点各异。水利水电工程通常不直接产生污染问题,属非污染生态项目,其影响的对象主要为区域生态环境。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区域一般可分为库区、大坝施工区、坝下游区。库区的环境影响主要源于水库淹没和移民安置、水库水文情势的变化,受影响最大和最为重要的通常是生物多样性、水质、水温、环境地质、景观、人群健康、土壤侵蚀、土地利用、社会经济等因子,受影响的性质多数为不利影响;坝下游区的环境影响主要源于大坝调蓄引起的水文情势变化,受影响的主要是水文、河势、水温、水质、水生生物、湿地资源、入海河口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因子,影响的性质有利有弊,影响的时间一般是长期的,影响的范围因区域的特点不同各异,有时可延伸至河口区。

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影响,有些是不可避免的,有些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小。水利水电工程环境管理是避免或减小工程不利环境影响的有效方式,而环境监测则可为工程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因此,制订水利水电工程的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是工程规划和设计的重要内容,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初步设计阶段的环境保护初步设计中均需要详细地拟订并列出有关内容。

2.2水利工程建设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对淹没区和工程范围内土地占用和居民迁移安置,工矿交通等基本设施的拆迁重建,以及文物古迹的保护和迁移等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往往都是以牺牲该区域的土地、房屋、森林、城镇、工厂甚至文物古迹等,给该区域造成很大的损失。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导致该区域水位上升,该区域附近受到水利工程的影响,使耕地盐碱化,甚至可能成为沼泽地。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导致该区域的气候发生变化,造成生物性和非生物性的疾病传播,影响人群的身体健康。可以说,为了水利工程的建设,该区域的人们就要搬迁,而对这些移民进行安置,就要进行新城规划及建设,并且利用新城的现有资源来兴办一些工厂、企业,促进移民生活,但是如果这些建设不合理,就可能造成第二次污染,产生一些新的环境问题。

3、.环境保护目标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及本合同的有关规定,做好施工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对施工区域外的植物、树木尽量维持原状,防止由于工程施工造成施工区附近地区的环境污染、加强开挖边坡治理防止冲刷和水土流失。积极开展尘、毒、噪音治理,合理排放废渣、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活动给周围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4、减小水利工程对环境影响的对策

4.1强化环境保护理念

要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提高水利工程设计的品位和档次,设计单位应强化环境保护理念,设计中环境保护原则应先行。在具体的设计工作程序中,尤其是重大工程及敏感工程,设计单位及相关负责人应充分考虑环境专业的参与,如前期踏勘过程中,确定工程选址、选线、规模、布局等工作的设计评审过程中,专业协调及接口过程中,设计的生态环境趋势把握中,环境专业的参与对于工程设计的流畅性和品质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4.2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前,首先要进行环境状况调查,对当地的气候环境、水文、水质、土壤、水生生物、人口等进行调查;其次就是根据调查的结果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对拟建水利工程建设可能对当地的环境能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并预测造成影响的程度;最后对拟建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综合评价,对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综合评价就是通过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从整体上评价拟建工程的各要素和过程可能对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改变及改变程度,为比较选择方案提供依据。

4.3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水利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之中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要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水利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之

中。

①规划设计的前期,要切实搞好工程所在地的水文资料的收集及地质条件的勘测。如大型蓄水库,重点是水文资料和地质构造,充分考虑大坝的防洪能力、稳定性以及避免地震的诱发。

②规划中还应设计一定的工程构造,以满足大坝流域内水生物的生活习性,减少库区淹没范围。

③施工阶段的任务:a.在施工承包合同的签订时,承包商对施工现场污染物的扩散和施工人员的劳动保护所应负的责任,应写进合同书内,要有环保措施,对各种污染物排放要限制在标准以内。b.施工前要在施工现场建立必要的环保监测机构,进行水质、大气、噪声的本底测定,便于和施工阶段不同时期监测结果进行对比。c.施工人员进入工地后,还要建立卫生防疫机构,以避免施工期数万工人集中在一起,引起流行病的传播和扩散。这方面的教训,在我国大跃进时期的兴修水利中是十分深刻的。

④施工后期的任务。特别要对施工阶段破坏的植被景观及时恢复,制订工区的全面绿化规划,以保护已经形成的生态平衡。在工区范围内的生物圈内,研究生物资源的利用、保护和生产的合理的方式,控制规划人群自身的发展,保持生物种群的恰当比例。

4.4尽快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

为防止和缓解水利工程建设对该区域的经济及生态平衡的破坏,应尽快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在水利工程建设建设方面,必须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先导作用,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参与水利投资经营。政府确立水利建设总体规划,根据市场规律,制定相应的融资政策,搭建融资平台,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应实行生态补偿机制,坚持“谁损害,谁补偿”的原则,明确生态补偿的主体及补偿的范围。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应在水利工程建设资金中提留一部分资金,用于对当地的生态进行补偿,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的生态平衡。

5、结束语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对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当前,水利工程师们亟需进一步树立和提高生态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充分认识水利工程对环境与生态可能产生的重大而潜在的影响,在流域的开发及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调度及运行中,均应充分考虑生态与环境的要求,使工程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降至最小。

参考文献:

[1]李正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J]•理论与改革,2008•

[2]杜同义•浅谈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J]•治淮, 2008•

[2]龚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环境问题探讨[J] •中国科技博览,200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fun.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