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军是谁缔造

更新时间:2023-03-08 08:35:37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民解放军是谁缔造、继承和发展了的?(讨论稿) 作者:本老夫子 提交日期:2007-7-31 20:27:00

| 访问量:6286

(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而作)

今年“八一”是人民解放军诞生80周年纪念,对这个伟大、光荣的日子,国人都应有点动作,有些表示,以慰前辈先灵。在朝军方,凭举国资源,本可以搞一次轰轰烈烈的献礼,但迄今为止,未见它有大的好的表现(最近上的那台井岗山,呕够!),恐怕又是临到时间,以一、两台“夜宴”支应了。上几个花瓶大校,凑几名琴瑟将军,呵喝几时辰算逑,哪会得见当年那种《东方红》!不指望罢。但在野军坛,不乏血勇,不必气败,当自尽绵力,能歌即歌,当喊则喊,还是要为这个节日拼力一顶!在下忝列其中,早已思谋做点啥,但久经踌躇,不曾敲定,眼见日期愈发抵近,这次第,如何是好?

因为对此次大庆,非如往日,能够表现些一时一段,一枝一蔓就可以交代于心的。应该办出一种有概括力、有全局性、有感染劲的东西,对,就像一项系统工程。今日里,闲翻旧毛选,一眼跳到当年林彪用过的词句: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好,就要这种感觉!来一个切入变换:人民解放军是谁缔造、继承和发展了的?!

开题不久,冷汗下来,这工程太大,准备不足,时间紧迫,方感个人能力有限。但屈指一算,今日又必须立即上马,晃过吉日,悔之莫及!遂想到军坛同仁。能否由在下作个讨论帖儿先,然后大家集思广益,添心增力,把这工程集大广成?只能办事靠朋友了。故就由在下先行破题。可巍巍长城,口子万千,从哪儿开始,又如何开始好呢?我想这样,还是顺着品牌名军的思路往下捋,就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军委确定的七个A级军的内涵为始,以其师级部队为基线(因很多军属“混成”单位了),上挂下连,罗列出各军、师及其主力团队在各主要创建阶段的编制番号,特意指明它的先驱领导、指挥人员。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人基本就是该解放军部队的缔造、继承和发展者了。最后,本帖还是本着初衷,非常欢迎坛中同仁、网友跟帖补充,加塞修正,或者亦可另辟蹊径立项举目,待积累一段,在下再根据大伙儿意见统一整理出一份正式文稿。时间日少,不再耽搁,开张后说。

#日志日期:2007-7-31 星期二(Tuesday) 晴 窗体顶端

天涯博客系统维护通知

推荐指数:复制链接 举报

窗体底端

评论人:本老夫子 评论日期:2007-7-31 20:31

1军:前身为1946年6月组建的晋北野战军,同年11月改为晋绥军区1纵队,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85年9月整编为陆军第1集团军。这三个创建阶段中,晋北野战军司令兼政委为周士第,晋绥(47年是西野)1纵的首任领导是张宗逊、廖汉生,再虑及贺龙是组建晋北野战军的策划组织者,因此,1军的缔造者可列为:贺龙、周士第、张宗逊和廖汉生。

1师:前身为1930年7月成立的中国工农红军第2军团,37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120师358旅,39年4月旅机关大部及715、716团赴冀中组建120师张张纵队,同年9月与师独2旅合编120师新358旅,46年11月编为晋绥军区1纵队358旅,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第1师。2000年改建为第1集团军机步1师。此各创建、继承阶段中,2军团为贺龙缔造,新358旅首任及主要领导均为张宗逊;再虑及120师独2旅中的构建主体之一-冀中军区独立5支队(司令魏大光),因此,1军的缔造、发展者可列为:贺龙、张宗逊、魏大光。

1团(红军团):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第3军9师,1934年10月改称为2军团6师,37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120师358旅716团,49年2月改称解放军1军1师3团。现番号改为1团。红3军9师发轫于红6军,在老2军团中为一主要支系,该师较长期的稳定领导人是段德昌,后在新2军团、358旅中番号、实体的对应变化不大,716团的首轮实际承接人应为廖汉生。因此,1团的缔造、继承者应列为:段德昌、廖汉生。

2团(红军团):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第3军7师,1934年10月改称中国工农红军2军团4师,37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120师358旅715团,49年2月改称解放军1军1师2团。红3军7师来自贺龙的正宗体系-红2军,前期的主要负责人是孙德清,2军团长征前后的重要继承、领导者为卢东生,改编为八路军715团后的首任领导人为王尚荣。因此,2团的缔造、继承者应列为:贺龙、孙德清、卢东生、王尚荣。

师炮兵团:前身是八路军冀中3纵队6支队27团,1943年随吕正操到晋北改为晋绥直属军分区27团,48年春调为西野3纵独3旅27团,5月改为西野1纵独7旅19团,49年2月改称解放军1军3师7团。52年6月改编为1师炮兵团。该团队的缔造者涉及两位军史人物,即冀中6支队创建人朱占魁和27团首任团长杨秀昆。

3旅:前身为1939年4月以八路军358旅机关一部及直属队组建的彭358旅,同年9月改称120师独立2旅,后为西野3纵独3旅,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军第7师。52年6月与3军9师合编1军7师,69年12月改为1军3师,98年缩编为第1集团军摩步3旅。该旅发展沿革比较简一,其创建人为八路军120师的两位领导贺龙、关向应和独2旅的首任旅长彭绍辉。

(附)武警机动2师:前身为冀中游击军第5路改编的八路军3纵队独立1支队,1938年9月改称冀中军区独立4支队,39年3月与120师715团合编该师独立旅,同年5月改称师独立1旅,后为西野1纵独1旅,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第2师。52年6月与3军8师合编1军新2师,96年10月改建制为武警机动部队第2师。该师创建者应包括冀中游击军第5路的缔造者-120师独立旅旅长高士一,715团时任团长(亦是独立旅旅副)王尚荣。

4团:前身为冀中独立4支队独1、2团合编的120师独1旅2团,46年11月改称晋绥野战军1纵独1旅2团,后西野1纵独1旅2团,49年2月改称解放军1军2师4团。部队缔造者可列为:高士一。

5团:1952年6月由3军8师23团与24团3营及1、2营之机炮连等合编,故该团之

创建涉及原23团前身-120师独立1支队改编的师特务团首任首长杨嘉瑞;涉及原24团前身-陕甘宁警备6团(42年底改称晋西北2分区9团)首任首长孙超群、张达志。部队缔造者应列为:杨嘉瑞、孙超群、张达志。

6团:1952年6月由2师原6团与5团3营,2营3个步兵连等合编,故该团之创建涉及原6团前身-决死4纵队35团以及原5团前身120师714团的首任或主要领导。由忻崞独立团改编之714团首任首长比较清楚,记为顿星云、彭德大;35团首任语焉不详,但决死4纵队的创建人之一为雷任民。所以6团之缔造创建者可列为:雷任民、顿星云、彭德大。

师炮兵团:1952年6月由原2师5团增编2师炮兵营,1军重迫击炮连组成,如上述,该团创建人可列为:顿星云、彭德大。

评论人:本老夫子 评论日期:2007-8-1 19:25

(附)武警机动181师:前身是 44年9月组建的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45年2月改编为河南军区1支队兼1分区,45年10月改编为中原军区1纵1旅,46年10月改编为华中野战军13旅,47年1月改为华东野战军独立师,48年2月改编为晋冀鲁豫军区13纵队37旅,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61军181师。51年3月调入60军建制。85 年裁军调为陆军第1集团军181师。96年10月改建制为武警机动部队181师。该师即“皮旅”,故创建人即为豫西支队首长:皮定均、徐子荣。

541团:前身是太行军区35团,44年9月编入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45年2月改称河南军区1支队35团,45年10月改为中原军区1纵1旅1团,46年10月改称华中野战军13旅1团,47年1月改称华东野战军独立师1团,48年2月编入晋冀鲁豫军区13纵为37旅109团,49年2月改称解放军61军181师541团。51年3月随师调入60军建制。85 年9月随师调入陆军第1集团军。该团创建人为太行35团首任团首长:王诚汉、马毅之。

542团:前身是太行军区第3团,44年9月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45年2月改称河南军区1支队3团,45年10月改编为中原军区1纵1旅2团,46年10月改称华中野战军13旅2团,47年1月改称华东野战军独立师2团,48年2月编为晋冀鲁豫军区13纵第37旅110团,49年2月改称解放军61军181师542团。51年3月随师调入60军建制。85 年9月随师调入陆军第1集团军。该团创建、继承人为太行7分区3团的一、二任团首长:周凯东、崔建功、钟发生。

543团:前身是新四军5师14旅40团改编之5师13旅特务团,45年10月改编为中原军区1纵1旅3团,46年10月改称华中野战军13旅3团,47年1月改称华东野战军独立师3团,48年2月编入晋冀鲁豫军区13纵为37旅111团,49年2月改称解放军61军181师543团。51年3月随师调入60军建制。85 年9月随师调入陆军第1集团军。该团缔造人牵涉到新四军14旅老40团前身-原鄂豫挺进纵队1团的首任主官:罗厚福、熊作芳。

13军:1949年2月由中原野战军4纵队10、13旅及豫西军区6军分区合编,85年9月改编为陆军第13集团军。该军缔造者为4纵司令陈赓和13军首任军长周希汉。

37师:前身是鄂豫皖红4军12师,1931年10月改称红四方面军25军73师,33年7月扩编为红31军,37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129师386旅,45年10月改为晋冀鲁豫野战军

4纵队12旅,46年1月改称晋野新4纵10旅,49年2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军37师。该师三个关键创建、发展、继承阶段中,红4军12师前后师长为许继慎、陈赓;红31军首任军长王树声;386旅最初旅长陈赓。因此,37师缔造、继承人可列为:许继慎、王树声、陈赓。

109团(红军团):前身是1933年7月组建的红31军93师,37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129师386旅772团,45年10月下旬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4纵10旅28团,49年2月改编为解放军13军37师109团。红93师首任师长陈友寿,772团首任团长叶成焕,二位较早牺牲。772团抗战中很长一段时间(42-45年初)均在接任团长陈康手中打造,因此该团的创建、继承者可列为陈友寿、叶成焕、陈康。

装甲团:1998年由沈阳军区机步116师348团与37师110团合编,故本团来源有二-110团和348团。348团的前身为新四军3师10旅新1团,45年8月改编为10旅30团,后编为东野5师15团。新1团首任团长吴大林,尚涉及负责组建新1团的10旅1支队长沈启贤。110团前身是129师东进纵队东2团,40年4月改编为129师新7旅20团,其组建团长为徐绍恩,徐牺牲后该团继任团长楚大明对团队建设成绩较著。因此综合起来,该团的创建、继承、发展人可列出:沈启贤、吴大林、徐绍恩、楚大明。

评论人:公子长安 评论日期:2007-8-3 21:01 沙发!

顺便恭喜夫子又开新篇。

评论人:一苇凌万顷 评论日期:2007-8-5 0:34 恭喜老夫子,开坛了

评论人:本老夫子 评论日期:2007-8-5 20:06

149师:前身是1945年10月组建的冀鲁豫军区独2旅,同年11月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7纵队20旅,47年3月改为晋野1纵20旅,49年2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52师。65年5月恢复西藏军区陆军52师建制,69年12月改番号为50军149师,85年改归13军。本冀鲁豫独2旅首任主官为匡斌、石新安,组建该部尚需联系到纵队首长杨勇,而对老52师建设贡献巨大者还有其首任师长吴忠。因此该师创建、继承者可列为:杨勇、匡斌、石新安、吴忠。

445团:前身是1944年7月编成的冀鲁豫8军分区独立团,45年1月改称基干5团,同年10月编入独2旅仍为5团,11月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7纵队20旅58团,47年3月改称1纵队20旅58团,49年2月编为解放军18军52师154团。69年12月改番号为50军149师445团。该团有个大号叫“吴忠团”,说明吴忠与该团的历史渊源,故154团的创建人列为:吴忠。

446团:前身是1938年1月成立的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同年11月整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6支队,40年4月改编为115师343旅运河支队4团,10月改为115师教3旅9团,43年调为湖西军分区9团,45年11月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7纵队20旅59团,47年3月改称1纵20旅59团,49年2月编为解放军18军52师155团。69年12月改番号为50军149师446团。本团与445团在解放战争中可称一对姊妹团,但成军历史却大有不同。团队的创建者即为山东纵队6支队三位首长:刘海涛、张北华、何光宇。

装甲团:本团源自1965年5月恢复之西藏军区陆军52师156团(由原藏字419部队157团改称),69年12月改番号为50军149师447团,98年与沈阳军区坦克3师机械化团合编改装149师装甲团。本团的历史骨干为18军53师157团,其前身是40年组建的新四军4师水东独立团,43年1月划归冀鲁豫军区,44年7月编为冀鲁豫水东军分区独立团,45年6月改称冀鲁豫12分区30团,同年8月称6分区30团,46年12月编为豫皖苏军区独立旅30团,49年2月整编为解放军18军53师157团。本团历史变化虽大,但指向明确,创建人应为水东独立团首长张刚剑。

(附)武警机动38师:前身是1941年10月组建的太岳军区4军分区,43年3月与豫晋联防区合并成立太岳新4分区,45年10月组编晋冀鲁豫野战军4纵队13旅,48年5月改称中野4纵13旅,49年2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军38师。96年10月改建制为武警机动部队38师。因此,本师创建人为太岳4分区的两代主要领导者钟美科、陈康。

112团:前身是八路军129师补充团,1938年7月改为386旅补充团,40年6月整编为129师386旅17团,43年3月编入太岳军区4分区为17团,45年10月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4纵队13旅37团,49年2月改编为解放军13军38师112团。96年10月随师改制为武警机动部队。该团缔造人为129师补充团的首位主官:韩东山。

117团:前身为八路军129师秦赖支队改编的晋冀豫边纵1团,1940年5月改编为新10旅28团,41年10月为太行2分区28团,45年10月改称太行2分区38团,46年12月编为太行独立1旅38团,47年8月改编为中野9纵25旅74团,49年2月整编为解放军15军43师127团,50年12月调编13军39师新117团。85年9月调入13集团军38师,96年10月随师改制为武警机动部队。本团创建者为晋冀豫边纵1团缔造人:秦基伟、赖际发。

评论人:greatplateau 评论日期:2007-8-6 17:16 支持,期待下文

评论人:本老夫子 评论日期:2007-8-8 23:04

21军:前身是1939年5月成立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41年1月改编为新四军第2师,45年12月改编为津浦路前线野战军2纵队,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2纵队,47年2月与华中野战军9纵73、75、79团合编华东野战军2纵队,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85年9月整编为陆军第21集团军。该军缔造者即为39年5月组建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的军部领导叶挺、张云逸、邓子恢,以及45年12月组建津浦路前线野战军2纵之新四军时任领导、负责人陈毅、饶漱石、罗炳辉和韦国清。

61师:前身为1935年2月再建之红28军,38年春改编为新四军4支队,41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2师4旅,43年9月兼淮南军区津浦路东军分区,45年12月编入津浦路前线野战军为2纵队4旅,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2纵4旅,47年2月改称华东野战军2纵4师,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61师。本师历史沿革线条明确单一,缔造者为合编红28军的皖西、鄂东两股红军游击部队之实际负责人:高敬亭、方永乐;继承发展者应列为新四军4旅首任旅长梁从学。

181团(红军团):前身是1934年冬成立的红218团,35年2月编为红28军82师244团,38年春改编为新四军4支队7团,41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2师4旅10团,43年9月

86师:前身是1941年8月组建的八路军山东纵队4旅,42年3月兼鲁中1分区,同年8月4旅番号撤销改为鲁中1分区,45年8月以该分区部队与鲁中4团合建山东军区第4师,同年12月改称鲁中军区4师,47年1月编为华野8纵22师,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军76师。69年10月调归江西省军区,12月改称陆军88师,75年4月划归为新29军86师,85年整编为陆军第31集团军86师。该师创建者为鲁中军区领导人王建安、罗舜初及山东4师首长廖容标、王一平。

256团:前身是1940年3月八路军山东纵队2支队与115师津浦支队合编的山纵新2支队,40年9月与山纵9支队1团主力合编山纵2旅4团,42年8月改称115师新教1旅4团,45年9月改为山东4师10团,12月称鲁中军区4师10团,47年1月改编为华野8纵22师64团,47年1月编入华野8纵为22师64团,49年2月改称解放军26军76师226团。75年4月划归为新29军86师256团,85年整编为陆军第31集团军86师256团。该团创建者列为山东纵队2支队首长吴克华和津浦支队首长孙继先、潘寿才。团队继承发展者列为鲁中4团主要领导周长胜、高文然(其亦为4师10团首任团长)。

257团:前身是1940年6月扩编的八路军山东纵队4支队11团,9月改编为山东纵队1旅3团,41年7月调为山纵4旅10团,42年8月改称鲁中军区1分区10团,43年3月该团团部撤销,44年初重组团部;45年8月改编为山东军区4师11团,12月改称山鲁中军区4师11团,47年1月编入华野8纵为22师65团,49年2月改称解放军26军76师227团。75年4月划归为新29军86师257团,85年整编为陆军第31集团军86师257团。该团创建者为山纵4支队首长廖容标、胡奇才及11团领导单洪、侯得才。团队继承发展者应列为山纵4旅10团首长陈明、陈宏。

评论人:本老夫子 评论日期:2008-1-26 22:21

师装甲团:前身是1941年7月由八路军山东纵队新4支队改编的山纵4旅12团,42年8月调为鲁中军区1分区12团,43年3月团部撤销;43年10月以该团部队为基础组建沂山支队,44年11月改为鲁中军区4分区12团,46年9月调为鲁中军区4师12团,47年1月编入华野8纵22师为66团,49年2月改称解放军26军76师228团。75年4月划归为新29军86师258团,98年7月与27集团军79师坦克团团部及2、3营合编31集团军86师装甲团。该团创建者为山东纵队新4支队首长赵杰、王一平。

91师:前身是1947年2月以胶东军区特务团、滨北分区独立团和东海分区独1团组建的胶东军区新6师,47年3月改称胶东军区5师,47年8月改编为华野13纵队37师,49年2月改称解放军31军91师。该师组建者为胶东军区时任领导人许世友、林浩及新6师首长周志坚、廖海光。

272团:前身是1940年11月底由国民党赣榆保安旅第1团3营及团警卫连改编的山东纵队2旅独立团,42年底改编为滨海军分区独立团,43年10月与日照县大队合编滨海警备团,45年8月编为山东军区警备10旅19团,后改编为滨海军区1分区独立团,46年7月划归胶东军区建制,改称胶东滨北分区独立团,47年2月编为胶东军区新6师17团,4月改称胶东军区5师14团,47年8月下旬编为华野13纵37师110团,49年2月改称解放军31军91师272团。该团创建者为山纵2旅独立团团长朱其璠。

273团:前身是1946年1月由东海分区基干武装组建的东海分区独立2团,同年9月改称东海分区独1团,47年2月编为胶东军区新6师18团,4月改称胶东军区5师15团,47年8月下旬编为华野13纵37师111团,49年2月改称解放军31军91师273团。该团组建者为胶东军区及其东海分区时任领导许世友、林浩、于得水、梁辑卿。

评论人:本老夫子 评论日期:2008-2-2 23:34

师装甲团:前身是1944年9月成立的胶东军区特务团,47年2月编为胶东军区新6师16团,4月改称胶东军区5师13团,47年8月下旬编为华野13纵37师109团,49年2月改称解放军31军91师271团。98年9月与27集团军80师坦克团一部合编31集团军91师装甲团。该团组建者列为胶东军区时任领导许世友、林浩、吴克华,团队继承发展者应列出“济南第2团”(109团)时任首长田世兴。

92旅:前身是1947年4月组建的胶东军区6师,47年8月下旬编为华东野战军13纵38师,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92师。85年9月与陆军87师261团合编为31集团军92师,98年9月缩编为步兵92旅。该师组建者为胶东军区时任领导人许世友、林浩、王彬及该胶东6师首长张怀忠、陈华堂。

(附)武警机动93师:前身是1947年8月组建的胶东军区7师,47年8月下旬编入华东野战军13纵为39师,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93师。96年10月改建为武警机动部队93师。该师组建者为胶东军区时任领导人林浩、王彬及胶东7师首长徐体山、梁辑卿。

253团:前身是淮海战役起义的国民党77军132师395团,49年2月改称解放军34军101师301团。50年1月该团重建84师251团,64年10月调改福建省军区独立团,69年6月改编为新29军85师253团,85年9月调归93师,96年10月改建为武警机动部队93师253团。本团不提创建人。

277团:前身是胶东军区北海分区新独立1团,47年8月编为胶东军区7师19团,47年8月下旬编入华东野战军13纵为39师115团,49年2月改称解放军31军92师277团。该师组建者为胶东军区及其北海分区时任领导人林浩、王彬、刘坦、邓龙翔。

278团:前身是1946年8月由滨北军分区基干武装组建的胶东军区滨北分区独立2团,47年8月编为胶东军区7师20团,47年8月下旬随所在师编为华东野战军13纵39师116团,49年2月改称解放军31军92师278团。该师组建者为胶东军区及其滨北分区时任领导人林浩、王彬、黎有章、张彦。

评论人:本老夫子 评论日期:2008-2-9 22:43

41军:前身是1945年10月间由山东军区胶东5、6师扩编组成东满人民自卫军2纵、3纵,46年1月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4纵,48年1月改称东北野战军4纵,同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本军创建人为东满人民自卫军主要领导肖华;继承发展人列为东北民主联军4纵首长吴克华、彭嘉庆、胡奇才、韩先楚。

121师:前身是1945年8月组建的山东军区第6师,45年10月编为东满人民自卫军2纵1支队,12月下旬改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东满临时指挥部2纵1旅,46年1月编为东北

民主联军4纵10旅,7月改番号为东北民主联军4纵10师,48年1月改称东野4纵10师,同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121师。本师创建人可列出山东、胶东两级军区领导人罗荣桓、许世友、林浩以及胶东6师军政首任聂凤智、李丙令;继承发展人列为东北民主联军4纵10旅(师)首长杜光华、李冠元、葛燕璋。

361团:前身为1939年10月由山东纵队5支队64、65团与胶东区军事部警卫1营整编组成山纵5支队15团;40年9月改称山纵5旅15团,41年7月改番号为5旅14团,43年3月改为胶东军区14团,45年8月编为山东军区6师16团,10月间编为东满人民自卫军2纵1支队1团,12月改编为东满临时指挥部2纵1旅1团,46年1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4纵10旅28团,7月改番号为东北民主联军4纵10师28团,48年1月改称东野4纵10师28团,11月改称解放军41军121师361团。本团缔造者为山纵5支队的初期领导人高锦纯、宋澄,继承发展者为山纵5旅15团(即新14团)首长梁海波、李丙令。

评论人:本老夫子 评论日期:2008-2-9 22:44

364团:前身是1942年7月由山东纵队第3军区西海指挥部所属部队改编为胶东军区西海分区独立团,45年夏改称胶东军区西海5军分区独1团,8月中旬编为山东军区6师17团,10月间编为东满人民自卫军2纵2支队4团,12月改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东满临时指挥部2纵2旅4团,46年1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4纵11旅31团,7月改番号为东北民主联军4纵11师31团,48年1月改称东野4纵11师31团,11月改称解放军41军122师364团。85年122师撤销,该团调为陆军第41集团军121师364团。本团创建者为山东纵队第3军区及其西海指挥部领导人王彬、王文、高嵩、赵一萍。

师装甲团:前身是1941年春由东海游击队组建的山东纵队5支队3团,42年7月改称胶东军区18团,9月改为东海独立团,43年3月改编为东海分区独立1团,45年8月编为山东军区5师15团,10月编为东满人民自卫军2纵1支队2团,12月下旬改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东满临时指挥部2纵1旅2团,46年1月随所在旅编为东北民主联军4纵10旅29团,7月改番号为东北民主联军4纵队10师29团,48年1月改称东野4纵10师29团,同年11月改称解放军41军121师362团。98年与北京军区坦克6师机步团大部合编为41集团军121师装甲团。本团创建者为山东纵队5支队3团首任领导李肇歧,继承发展人为3团后任领导梁辑卿、于一心以及东海独立团首长李发、仲曦东。

123师:前身是1945年8月组建的山东军区5师,10月扩编为东满人民自卫军3纵,12月下旬分编为自治军东满临时指挥部3纵4、5旅,46年1月由4旅10团、15团与5旅16团合编东北民主联军4纵12旅,7月改番号为东北民主联军4纵12师,47年8月民主联军辽宁独立3师7、8团合编为4纵12师35团,48年1月改称东野4纵12师,同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军123师。2006年改建为41集团军两栖机步师。本师创建人可列出山东、胶东两级军区领导人罗荣桓、许世友、林浩以及胶东5师军政首任吴克华、彭嘉庆;继承发展人列出东满人民自卫军3纵首长胡奇才、欧阳文及东北民主联军4纵12旅(师)首长江燮元、潘寿才。

367团:前身是1940年2月组建的八路军山东纵队第3军区特务1团,同年9月改称山纵5支队1团,42年7月改称胶东军区16团,45年8月中编入山东军区5师为14团,10月编为东满人民自卫军3纵4旅10团,12月下旬改称东北人民自治军东满临时指挥部3纵4旅10团,46年1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4纵12旅34团,7月改番号为东北民主联军4

纵12师34团,48年1月改称东野4纵12师34团,11月改称解放军41军123师367团。2006年改建为41集团军两栖机步师367团。本团创建人为山东纵队第3军区首长王彬、王文,继承发展人可列为山纵5支队1团首长周光、张寰旭。

评论人:本老夫子 评论日期:2008-2-13 23:00

369团:前身是1945年10月由北海独1团3营、独2团2营与庄河武装一个营合编的东满人民自卫军独立2支队,12月改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东满临时指挥部3纵4旅15团,46年1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4纵12旅35团,7月改番号为东北民主联军4纵12师35团,47年7月与本师36团合为东北民主联军4纵12师36团,48年1月改称东野4纵12师36团,11月改称解放军41军123师369团。2006年改建为41集团军两栖机步师369团。本团创建人列为东满人民自卫军及其独立2支队领导肖华、鞠文义,继承发展人有东北民主联军4纵12师35、36团首长鞠文义、卢仕胜、王大伟。

师装甲团:前身来自1939年3月组建之冀中1军分区16团,42年10月该团1、2营在太行合编冀中警备旅32团,43年秋调为晋绥军区32团,45年10月该团一部扩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保安1旅4团,11月调为自治军辽宁军区保安3旅7团,46年6月改番号为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独立3师7团,47年1月改称辽宁2军分区7团,8月与独3师8团合编东北民主联军4纵12师35团,48年1月改称东野4纵12师35团,11月改称解放军41军123师368团。98年与112师336团装甲步兵营、坦克营合编为41集团军123师装甲团,2006年改建为41集团军两栖机步师装甲团。本团创建者为八路军冀中军区及其1分区领导人吕正操、程子华、赵承金,继承发展人列为太行新32团首长李化民、邓东哲。

(附)132旅:前身是1947年3月由原新四军3师特务1、2团和嫩江军区警卫团合编的东北民主联军西满军区独立3师,47年5月编为西满军区野战军第3师,同年8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7纵21师,48年1月改称东野7纵21师,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132师。52年10月132师调归海南军区兼43军建制,61年8月改称海南军区132师,85年整编为广州军区步兵132师,2003年缩编为132旅。本师创建人为东北民主联军西满军区首长黄克诚、李富春及西满独3师首任领导吴富善,继承发展人列为东北民主联军7纵21师首长李化民、朱民亲。

评论人:本老夫子 评论日期:2008-3-15 0:06

42军:前身是1948年3月由辽东军区独立1、2、3师合编的东北野战军5纵,同年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本军组建者列为辽东军区时任首长肖劲光、陈云、肖华。

124师:前身是1946年5月由辽南军分区与安东保安纵队合编组建的辽南军区独立1师,47年3月改称辽东军区独立1师,48年3月编为东北野战军5纵13师,11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124师。2000年底改建为42集团军两栖机步师。本师组建人为辽南军分区首长赵承金、陈一凡及辽南独1师领导吴瑞林、林一山。

370团:前身是庄河保安团,1946年5月与辽南军区警卫营合编为辽南军区独立1师1团,47年3月改称辽东军区独立1师1团,48年3月编入东北野战军5纵为13师37团,11月改称解放军42军124师370团。2000年底改建为42集团军两栖机步师370团。本团属进军东北初期建立之地方武装,不单列部队创建人。

372团:前身来自延安教1旅2团3营;1945年10月扩编为辽宁保4旅12团,11月改为辽宁军区1分区台安保安团,46年1月扩编为辽宁军区辽河支队,3月与1分区警卫团一半改编为辽南分区保安3团,5月改为辽南独立师3团,47年3月改称辽东军区独立1师3团,48年3月编为东野5纵13师39团,48年11月改称解放军42军124师372团。2000年底改建为42集团军两栖机步师372团。本团创建人列为保4旅旅长赵承金。

师装甲团:前身是安东军区保安1团,46年5月编入辽南军区独立1师为2团,47年3月改称辽东军区独立1师2团,48年3月编为东野5纵13师38团,11月改称解放军42军124师371团。98年与北京军区坦克7师27团合编组建42集团军124师装甲团,2000年底改建为42集团军两栖机步师装甲团。本团组建人为安东军区时任首长吴瑞林、林一山。

评论人:本老夫子 评论日期:2008-3-15 0:06

163师:前身是1947年10月组建的冀察热辽军区独立3师,48年3月改为东野11纵33师,11月与冀察热辽军区独立8师合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8军144师。50年11月144师430团和142师424团互调建制,52年4月改属21兵团,11月改番号为陆军55军144师;70年1月改番号为陆军163师,85年10月改编为陆军第42集团军摩步163师。本师组建人为冀察热辽军区时任领导程子华、李运昌。

487团(红军团):前身是1930年1月成立的赣西南红6军1纵队,7月改编红1军团3军1纵,11月整编为1军团3军7师,31年10月红12军35师(原红4军31团3营扩成)编入3军7、8师,33年1月7、8师合并为1军团7师,5月缩编1军团1师1团,35年9月改编为陕甘支队1纵1大队,11月恢复为1军团1师1团;37年8月整编为八路军115师独立团1营,10月扩编为晋察冀独立师1团,39年3月改编为晋察冀1分区1团,44年8月改为陕甘宁教导2旅1团;45年11月改编为热辽纵队27旅70团,46年4月改称热辽军区独17旅49团,47年8月称冀察热辽独1师1团,48年3月改编为东野11纵31师91团,11月改称解放军48军142师424团。52年11月改称144师430团,52年11月番号为陆军55军144师430团,70年1月改称55军163师487团,85年10月改编为陆军第42集团军摩步163师487团。本团缔造者列为赣西南红6军及其1纵队的创始人李文林、刘士奇、柯武东和红4军31团创建者毛泽东、张子清;继承发展者列为红3军7师首长陈伯钧、李涛以及红1团的长期领导人杨得志、黎林。

488团:前身是1947年10月由热河22分区警备4团改编的冀察热辽军区独立3师8团,48年3月改为东野11纵33师98团,11月该师98、99团(原21分区1区队)合编为解放军48军144师431团。70年1月改番号为55军163师488团,85年10月改为42集团军摩步163师488团。本团为热河地方武装升建,不单列部队创建人。

师装甲团:前身是1948年11月由冀察热辽军区独立8师22、24团合编解放军48军144师432团。70年1月改番号为55军163师489团,85年10月改为42集团军摩步163师489团,98年与北京军区坦克7师28团合编为163师装甲团。本团组建晚,不单列部队创建人。

评论人:本老夫子 评论日期:2008-3-28 21:43

(附)武警机动126师:前身是1946年3月由沈阳保安司令部抚顺保安旅改编的安东军区3分区,47年11月改编为辽东军区独立3师,48年3月编入东北野战军5纵为15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g2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