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海舰队

更新时间:2023-12-10 11:3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南海舰队

历史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海军。成立于1949年11月。

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广东军区江防司令部成立. 1950年12月广东江防司令部和陆军44军指挥机关合并成立中南军区海军,与华东军区海军、海军青岛基地构成了海军三大舰队的雏形。1953年,赵启民接替方强任中南军区海军司令员兼政委。这时只有广东军区江防司令部转来的5艘炮艇、9艘登陆艇,总吨位不超过1000吨。从香港购买一艘\山\字号大型坦克登陆舰、两艘\和\字号中型登陆舰;修复了1000余吨的原\7\号海防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该舰被美国飞机炸掉舰首,日本人用水泥封堵了一下,国民党军队接收后也未修复,一直停靠在黄埔港,并安装了两门100毫米火炮,命名为\南宁\号作为旗舰。

1955年8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发布命令,中南军区海军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与广州军区。至1957年,相继组建了扫雷舰大队、猎潜艇大队、护卫艇大队和鱼雷艇大队。但训练水平和人员素质落后,人与技术的矛盾突出。1957年8月12日至9月7日,动员了南海舰队所有能出海的舰艇兵力,组成了20艘舰艇参加的大编队,从黄埔港出发试验性远航训练至榆林港,并巡逻海南岛西海岸。

1959年2月,党中央与中央军委指示海军组织一定的舰艇赴西沙巡逻,以保护我渔民生产,配合政治和外交斗争。这时南越政权已经占领了西沙甘泉岛和珊瑚岛,并在北岛、琛航岛驱逐岛上的中国渔民。1959年3月3日至20日,南海舰队组织护卫舰1大队的172南宁舰、124、134舰;猎潜舰73大队的103、123、143、153(泸州号)艇、快艇11支队及护卫艇4艘调至榆林港。同时,

抢修陵水机场,准备进驻海军航空兵。 1959年3月17日\南宁\号护卫舰和\泸州\号猎潜艇组成的海军第一支西沙巡逻编队,在榆林基地政委袁意奋、快艇11支队支队长王发明的率领下,由榆林港起航南下,于18日清晨抵达西沙海区,沿南岛、中岛、北岛、东岛一线巡航。21日返回榆林海军基地。第一次巡逻西沙,安排了2艘猎潜艇、6艘鱼雷快艇作为机动支援兵力在榆林港待命。1959年3月25日,南海舰队组织了第二次西沙巡逻,仍由护卫舰、猎潜艇各一艘组成巡逻编队,编队指挥员为榆林海军基地政委袁意奋和快艇11支队副支队长武毅。1959年4月3日,第3次西沙巡逻编队出航,并运送了西沙工委的人员进驻永兴岛。1959年4月9日至12日,第4次西沙巡逻编队出航,编队为指挥舰\南宁\号护卫舰、123号猎潜艇,编队指挥员为湛江海军基地司令员高希曾;随行的有南海舰队司令员赵启民、南海舰队工程部部长刘墨卿、司令部航保处副处长赵有志等人。 截至1959年11月23日,全年共组织了16次巡逻西沙的活动,共动用了护卫舰9艘次,猎潜艇23艘次,运输船1艘次,达到了军事警告南越,在宣德群岛建立军事据点,巩固生产基地的目的。 此后,南海舰队定期排舰艇巡逻西沙群岛,在永兴岛部署了隶属于海南军区西中南沙人民武装部的全训武装基干民兵组成的高炮连和海防守备第一、二、三连,同时永兴岛上的各党政军机关人员编制成“机关民兵连”。各连长、指导员,都是从海南军区所属部队挑选调任的现役军官。各连队的民兵战士,是从海南岛各市县征召来的脱产武装民兵;其中60%以上是退伍兵(特别是炮兵)作为连队的战斗骨干;其余40%是海南岛沿海渔民,以保障和提高连队在海岛上的生存能力。各连队完全按照解放军现役连队管理、训练、战备、执勤及生活待遇。但严令人民武装部全体官兵不许穿军装。 这是因为当时美国正在打越南战争,三亚以南海域,特别是西沙群岛附近海域,是美军航空母舰编队展开对越南北方空袭轰炸、封锁北越与南越的北纬17度军事分界线的关键作战海域,派出民兵身份的精干部队守岛,是为了避免与美国迎头相撞直接卷入

战争而采取的留有余地的办法。一直到1976年被西沙水警区取代为止。

1972年,中美关系缓和,美国急于与北越签订和平协议,体面地彻底退出越南战争,西沙海域的军事形势明朗。1972年初,毛泽东就指示开展西沙设防工程,防御水平要达到\铜墙铁壁,上不封顶 \,由广州军区、海军、外交部和交通部水产局的四方联席会议贯彻落实。会议决定在永兴岛建筑停靠补给千吨级舰船的军用码头及军用机场,调广州海军基地汕头水警区猎潜艇第74大队进驻,派遣渔民与武装民兵挤走已经占据珊瑚岛的南越军。根据中央军委和总参的批复,1972年12月底中国海军组建海军西沙巡防区,执行团级权限,归榆林海军基地建制领导。编制396人。永兴岛上设有“海军西沙工程指挥部”,团级。

1973年1月27日,美国与北越签订了《巴黎和平协议》,正式完全退出越南战争。乘此国际局势,1973年10月,遵照上级指示,广东省南海渔业公司派出402号、407号渔轮,在南渔公司革委会副主任张秉林带领下,以捕鱼名义开赴永乐群岛,意图挤走占据珊瑚岛、金银岛的南越军,为收复永乐群岛作准备。南海渔业公司的渔船渔民奉命能顺利上岛就上岛,敌人不让上岛就强硬上岛,要在岛上升起中国国旗,引起争端,还带着很多竹子、绳子等作为搭架升起中国国旗用。1974年1月9日,广东省南海渔业公司402号渔轮和407号渔轮派出10多名渔业民兵在永乐群岛各个岛上登岛搭起高架,升起中国国旗。1974年1月10日驻守在珊瑚岛上的南越军发现中国国旗后,急向南越政府发报,要求军舰保护。1974年1月15日上午11时,南越海军16号舰抵达永乐群岛,发射10发炮弹炮击中国民兵在甘泉岛上升起的中国国旗。 同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谴责西贡当局炮击中国领土和国旗,侵犯中国领土主权

1974年1月16日下午,广州军区通过海南军区电令西沙群岛人民武装部立即组织一个武装民兵排(40人)待命增援永乐群岛登岛的南渔公司渔民。

解放军南海舰队曾参与了对南越的西沙之战、对越南的赤瓜礁海战并取得丰硕战绩。涌现出战斗英雄麦贤德、杨志亮等英模和中建岛“天涯哨兵”、“爱民抢险七勇士”等英模群体。 将领

现任司令员:蒋伟烈海军中将 现任政治委员:王登平海军中将

历任司令员有:吴瑞林、傅继泽、张朝忠、陈明山、高振家、何令忠、王永国、苏士亮、吴胜利、苏支前 历任政治委员:周坤仁、张海云、岳海岩、黄嘉祥 防务范围

北至台湾海峡(广东南澳岛至台湾猫鼻头连线),南至曾母暗沙包括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及南沙群岛东至第一岛链的广大海域的防御。[1] 舰艇

南海舰队现有的作战舰艇编成二个驱逐舰支队,一个保障舰艇支队、一个核潜艇常规潜艇混编支队,二个常规潜艇支队,一个登陆舰艇支队以及一个由导弹艇、扫雷艇、猎潜艇等组成的快艇支队。

导弹驱逐舰

051G型驱逐舰

? ?

湛江号 (165)) 珠海号(166)

051B型驱逐舰

?

深圳号 (167)

052B型驱逐舰

? ?

广州号 (168) 武汉号(169)

052C型驱逐舰 中华神盾舰

? ?

兰州号(170) 海口号 (171)

052D型驱逐舰待入役

? ?

昆明号(172) 长沙号(173)

053H1型护卫舰

? ? ? ? ? ?

台州号 (533) 金华号 (534) 丹东号 (543) 临汾号 (545) 韶关号 (553) 肇庆号 (555)

053H1G型护卫舰

?

康定号 (55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sz5.html

Top